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育教学是一个有目的、有组织的教学过程。其特点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参与下,通过身体活动与思维活动的紧密结合,来掌握体育知识、技术与技能,以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它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还能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同样需要做到教书育人。教师在传授体育知识、技能的同时,应根据体育学科的教学特点,从不同方面,不失时机地、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一、寓德育于严格规范中
体育教学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活动形式多样,活动范围广泛,体育活动必须有严格的规范要求,才能使体育活动得以顺利实施,这为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创造了条件。体育课堂常规是上好体育课的保障,它要求学生:上课必须穿运动鞋、运动服;按时上课,不迟到、不早退,做到有事请假、不无故旷课;认真听讲,刻苦锻炼,互相保护和帮助,爱护器材等;学生从集合整队、队列练习到队形变换都有严格的要求。把体育课堂常规落实到每一节体育课中,可以培养学生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习惯,有利于体育活动的开展。如: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经常有布置场地、搬运器材、清扫运动场、整理器械和修理器材等活动,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可教育学生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爱惜劳动成果的优良品质,养成热爱劳动、爱护公物的习惯。在体育竞赛时,可以通过体育竞赛规则和制度的约束,培养学生发扬公开、公平、公正的体育精神和尊重对手、遵守规则、服从裁判等体育道德品质。在游戏活动中,鼓励学生自己制定游戏规则,并要求大家共同遵守游戏规则,否则取得的成绩无效,久而久之,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组织纪律性。
二、寓德育于课堂教学中
《体育与健康》教材内容丰富,不同的内容所蕴涵的德育因素也不同。例如长跑,侧重于毅力和恒心;武术,侧重于吃苦精神和持之以恒;球类运动,侧重于勇敢、果断、自信、坚韧等。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明确德育目标,有的放矢地把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学生在运动技能学习中,要经过动作由生疏、僵硬、呆板到熟练、协调直至自动化的形成过程。要使学生明白做任何事情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都需要经过长期艰苦的磨练。要教育学生正视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战胜困难的决心,以及坚韧不拔的意志。
三、寓德育于体育竞赛中
体育竞赛要求有组织、有纪律,密切合作、互相帮助,共同完成某项活动。在竞赛中,可以教育学生注意安全,不计个人得失,应从大局出发,养成个人服从集体、少数服从多数、执行集体决议、自觉遵守纪律的好习惯。进行比赛时,参加竞赛的同学为了集体的荣誉,力争上游、努力拼搏;不参加竞赛的同学,为本班的同学呐喊助威;胜利后相互致意、互相庆贺;失败了也不气馁,总结经验,分析原因,以备再战……从而形成了为集体荣誉而战,胜不骄、败不馁,团结协作、平等竞争的精神。
体育运动和竞技比赛,增加了人际间的交流,拉近了人与人的距离,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品质,消除了人的精神烦恼,催人奋进,给人愉悦,使人的身心得到了和谐健康的发展。例如:学生失败了,教师及时给予鼓励,以增强信心,重整旗鼓,以备再战;学生胜利了,容易骄傲,教师讲讲骄兵必败的道理,树立学生正确的竞赛心态。又如竞赛中,学生易犯个人英雄主义的错误,往往盲目蛮干。这时,老师讲安全的重要性,讲个人、集体、国家的关系,讲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能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以及团结友爱、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
四、寓德育于群体活动中
学校群体活动有早操、课间操、课外活动、田径队训练和比赛等,这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时机。这些活动可以活跃师生生活,陶冶情操,树立良好的校风、学风,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体育教师要结合学校团委、政教处制定的教育目标,使学校的群体活动与德育活动相结合,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如定期开展运动会、举办队列队形、广播体操、跳大绳、拔河等比赛。对课间操进行检查、评比,并实行量化考核管理,成为评选文明班级的条件之一,真正把德育教育渗透到了各种活动中。这些群体活动都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好时机。
五、寓德育于体育教师的身教中
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做一系列的示范动作,他们要用自己的行为直接影响学生、引导学生。他们不仅要在技能上成为学生的表率,在思想品德上也应成为学生的表率。这就要求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仪表整洁、语言文明、品行端正,在教学中要不怕苦、不怕脏、不怕累。比如:在推铅球的教学中,要想使学生能正确地掌握动作技术,教师除了要强调正确掌握技术外,还要对同学们特别是那些怕弄脏脖子的女生进行不怕脏的教育,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引导学生。
总之,体育课是将智慧、体质、意志和道德品质融为一体的综合教育,我们应该通过体育课的教学,不断增强学生的体质,同时使同学们在学习体育技能的过程中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锻炼。珍惜我们这块德育阵地,持之以恒地将体育和德育有机结合起来,这是我们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应有之责。
一、寓德育于严格规范中
体育教学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活动形式多样,活动范围广泛,体育活动必须有严格的规范要求,才能使体育活动得以顺利实施,这为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创造了条件。体育课堂常规是上好体育课的保障,它要求学生:上课必须穿运动鞋、运动服;按时上课,不迟到、不早退,做到有事请假、不无故旷课;认真听讲,刻苦锻炼,互相保护和帮助,爱护器材等;学生从集合整队、队列练习到队形变换都有严格的要求。把体育课堂常规落实到每一节体育课中,可以培养学生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习惯,有利于体育活动的开展。如: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经常有布置场地、搬运器材、清扫运动场、整理器械和修理器材等活动,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可教育学生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爱惜劳动成果的优良品质,养成热爱劳动、爱护公物的习惯。在体育竞赛时,可以通过体育竞赛规则和制度的约束,培养学生发扬公开、公平、公正的体育精神和尊重对手、遵守规则、服从裁判等体育道德品质。在游戏活动中,鼓励学生自己制定游戏规则,并要求大家共同遵守游戏规则,否则取得的成绩无效,久而久之,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组织纪律性。
二、寓德育于课堂教学中
《体育与健康》教材内容丰富,不同的内容所蕴涵的德育因素也不同。例如长跑,侧重于毅力和恒心;武术,侧重于吃苦精神和持之以恒;球类运动,侧重于勇敢、果断、自信、坚韧等。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明确德育目标,有的放矢地把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学生在运动技能学习中,要经过动作由生疏、僵硬、呆板到熟练、协调直至自动化的形成过程。要使学生明白做任何事情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都需要经过长期艰苦的磨练。要教育学生正视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战胜困难的决心,以及坚韧不拔的意志。
三、寓德育于体育竞赛中
体育竞赛要求有组织、有纪律,密切合作、互相帮助,共同完成某项活动。在竞赛中,可以教育学生注意安全,不计个人得失,应从大局出发,养成个人服从集体、少数服从多数、执行集体决议、自觉遵守纪律的好习惯。进行比赛时,参加竞赛的同学为了集体的荣誉,力争上游、努力拼搏;不参加竞赛的同学,为本班的同学呐喊助威;胜利后相互致意、互相庆贺;失败了也不气馁,总结经验,分析原因,以备再战……从而形成了为集体荣誉而战,胜不骄、败不馁,团结协作、平等竞争的精神。
体育运动和竞技比赛,增加了人际间的交流,拉近了人与人的距离,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品质,消除了人的精神烦恼,催人奋进,给人愉悦,使人的身心得到了和谐健康的发展。例如:学生失败了,教师及时给予鼓励,以增强信心,重整旗鼓,以备再战;学生胜利了,容易骄傲,教师讲讲骄兵必败的道理,树立学生正确的竞赛心态。又如竞赛中,学生易犯个人英雄主义的错误,往往盲目蛮干。这时,老师讲安全的重要性,讲个人、集体、国家的关系,讲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能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以及团结友爱、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
四、寓德育于群体活动中
学校群体活动有早操、课间操、课外活动、田径队训练和比赛等,这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时机。这些活动可以活跃师生生活,陶冶情操,树立良好的校风、学风,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体育教师要结合学校团委、政教处制定的教育目标,使学校的群体活动与德育活动相结合,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如定期开展运动会、举办队列队形、广播体操、跳大绳、拔河等比赛。对课间操进行检查、评比,并实行量化考核管理,成为评选文明班级的条件之一,真正把德育教育渗透到了各种活动中。这些群体活动都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好时机。
五、寓德育于体育教师的身教中
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做一系列的示范动作,他们要用自己的行为直接影响学生、引导学生。他们不仅要在技能上成为学生的表率,在思想品德上也应成为学生的表率。这就要求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仪表整洁、语言文明、品行端正,在教学中要不怕苦、不怕脏、不怕累。比如:在推铅球的教学中,要想使学生能正确地掌握动作技术,教师除了要强调正确掌握技术外,还要对同学们特别是那些怕弄脏脖子的女生进行不怕脏的教育,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引导学生。
总之,体育课是将智慧、体质、意志和道德品质融为一体的综合教育,我们应该通过体育课的教学,不断增强学生的体质,同时使同学们在学习体育技能的过程中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锻炼。珍惜我们这块德育阵地,持之以恒地将体育和德育有机结合起来,这是我们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应有之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