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文在语文中考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占据了整个卷面分数的三分之一。中考语文着重考查学生对客观事物的整体认知、感悟、归纳和表达等能力,着重考查学生对生活世界的理解能力,具体考查“学生词汇的积累,文章素材的选择与把握,画面的想象,句子的扩写,体裁的选择,病句的改正”等;通过作文的反复斟酌、认真修改,以考查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关键词:能力 知识建构 创新思维
《语文课程标准》是中考命题的主要依据,要把它作为教学及备考的主要文件。作文素材的选择应以学生的生活体验为主,强调语言的准确得体和流畅,注重作文人文的价值导向,体现学生语言的个性特点,突出学生的真情和感受,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注重作文写作能力的培养
中考作文的写作要求是学生能规范、熟练地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写作记叙文、简单的说明文、议论文,并能做到感情真挚、中心明确、内容完整、条理清楚、文从字顺、标点正确、书写规范整洁,鼓励有创意的表达。作文的命题力求有创意,贴近学生思想和生活实际。要提高作文的教学效率,首先要培养学生积累词汇,丰富学生的语言,注重诗教,学说得体的话,摒弃社会文风中出现的直、露、浅等弊病。要教会学生善于观察,因为观察是写作的基础,只有学会了观察,才有积累作文素材的能力,学生学会了观察,才能获得丰富的作文素材,获取生活的体验和审美的情趣。
除此之外,还要求学生敢说会写,注重随堂练笔、做读书日记等,引导学生养成用文字表达思想的好习惯,使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有大幅度的提高。同时,要通过想象力的训练,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真情感受。可通过题目想象法,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避免偏题或离题现象的出现;通过画面想象法,引导学生发现画面隐含的意义,创设具有生活情境的画面。我们还要教会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细心观察身边的世界,寻觅平凡生活中的真善美,感悟生活中的“美”。
二、知识的建构
建构主义学说认为,学生不是教会的,而是通过自主探究而学会的。这就要求教师上课时要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由单向思维向多向思维发展,由单一学习方式向综合性学习发展。可以通过课文范例来设计作文教学,比如中学课本中的《岳阳楼记》,语言凝练自然,状景抒情,老师可以通过《岳阳楼记》优美的意境来导入作文教学,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融入课文的意境中,学会四时景物的描写方法,创设一个教与学相和谐的课堂情境。这种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对课文中的优美意境进行再创造,引导学生欣赏美、鉴赏美、创造美,将自己的喜闻乐见融入到作文的字里行间,使作文内容步步深入、环环切题,激发学生对写作文的兴趣,使得作文的格式、体裁、布局谋篇等方面井井有条,使得题目与内容一致,主题突出,结构清晰合理,过渡自然,语言流畅准确,卷面工整。学生在润物无声的课堂情境中,完成了自己作文知识的建构。
三、创新思维的培养
学生在中考中作文是得分最多同时也是丢分最多的一块。从整个文章的行文来看,常见的术语有修辞方法、表达方式、写作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人物描写方法、文章结构、照应、伏笔、呼应等,学生对文章内容“是什么”、“怎样写”、“写什么”等问题一般都会有大概的了解,对思维起总领作用。文章写的是什么(人或事或景)?它有什么特征?用一个主谓句完成。再如分析层次,从哪个角度写、怎样写的顺序问题,主要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逻辑顺序或先叙后议表达顺序。文章中总分总的格局,层层推进的提示语……这些就是平时学生作文的难点,在经过多次思路梳理训练后,会逐渐变得清晰明朗。为使学生思维条理化,不致于漏掉一些关键词,我们还要教会学生一些作文思维的模式。如概括文章大意,思维模式为“记叙了某人做某事,结果如何”、“说明了什么,特点是什么”、“论证了什么观点”等等。又如分析修辞表达题,模式为“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写出了什么情状特点,有什么表达效果”。学生按这样的模式去思维,就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因此,欲提高作文的得分率,必先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入手,精心设计作文题目,培养学生个性,设计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和探究的作文题,促进学生的集体研究和合作学习。命题作文不能过于简单,应有一定的深度和宽度,要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通过学生的动手、动脑和动笔,促使学生去寻找事物发展的必然联系,抓住本质,寻找共同点,促进组内的交流,顺利完成自我知识的建构。要鼓励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树立问题意识,使学生质疑、批判、求索的精神得到锻炼。在课堂上,教师要把学习的权利和探索的空间留给学生,鼓励学生表达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不轻易否定学生经过思考后提出的结论。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百色市2011年初中毕业与升学考试要求及范围》.百色市教科局。
关键词:能力 知识建构 创新思维
《语文课程标准》是中考命题的主要依据,要把它作为教学及备考的主要文件。作文素材的选择应以学生的生活体验为主,强调语言的准确得体和流畅,注重作文人文的价值导向,体现学生语言的个性特点,突出学生的真情和感受,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注重作文写作能力的培养
中考作文的写作要求是学生能规范、熟练地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写作记叙文、简单的说明文、议论文,并能做到感情真挚、中心明确、内容完整、条理清楚、文从字顺、标点正确、书写规范整洁,鼓励有创意的表达。作文的命题力求有创意,贴近学生思想和生活实际。要提高作文的教学效率,首先要培养学生积累词汇,丰富学生的语言,注重诗教,学说得体的话,摒弃社会文风中出现的直、露、浅等弊病。要教会学生善于观察,因为观察是写作的基础,只有学会了观察,才有积累作文素材的能力,学生学会了观察,才能获得丰富的作文素材,获取生活的体验和审美的情趣。
除此之外,还要求学生敢说会写,注重随堂练笔、做读书日记等,引导学生养成用文字表达思想的好习惯,使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有大幅度的提高。同时,要通过想象力的训练,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真情感受。可通过题目想象法,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避免偏题或离题现象的出现;通过画面想象法,引导学生发现画面隐含的意义,创设具有生活情境的画面。我们还要教会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细心观察身边的世界,寻觅平凡生活中的真善美,感悟生活中的“美”。
二、知识的建构
建构主义学说认为,学生不是教会的,而是通过自主探究而学会的。这就要求教师上课时要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由单向思维向多向思维发展,由单一学习方式向综合性学习发展。可以通过课文范例来设计作文教学,比如中学课本中的《岳阳楼记》,语言凝练自然,状景抒情,老师可以通过《岳阳楼记》优美的意境来导入作文教学,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融入课文的意境中,学会四时景物的描写方法,创设一个教与学相和谐的课堂情境。这种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对课文中的优美意境进行再创造,引导学生欣赏美、鉴赏美、创造美,将自己的喜闻乐见融入到作文的字里行间,使作文内容步步深入、环环切题,激发学生对写作文的兴趣,使得作文的格式、体裁、布局谋篇等方面井井有条,使得题目与内容一致,主题突出,结构清晰合理,过渡自然,语言流畅准确,卷面工整。学生在润物无声的课堂情境中,完成了自己作文知识的建构。
三、创新思维的培养
学生在中考中作文是得分最多同时也是丢分最多的一块。从整个文章的行文来看,常见的术语有修辞方法、表达方式、写作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人物描写方法、文章结构、照应、伏笔、呼应等,学生对文章内容“是什么”、“怎样写”、“写什么”等问题一般都会有大概的了解,对思维起总领作用。文章写的是什么(人或事或景)?它有什么特征?用一个主谓句完成。再如分析层次,从哪个角度写、怎样写的顺序问题,主要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逻辑顺序或先叙后议表达顺序。文章中总分总的格局,层层推进的提示语……这些就是平时学生作文的难点,在经过多次思路梳理训练后,会逐渐变得清晰明朗。为使学生思维条理化,不致于漏掉一些关键词,我们还要教会学生一些作文思维的模式。如概括文章大意,思维模式为“记叙了某人做某事,结果如何”、“说明了什么,特点是什么”、“论证了什么观点”等等。又如分析修辞表达题,模式为“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写出了什么情状特点,有什么表达效果”。学生按这样的模式去思维,就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因此,欲提高作文的得分率,必先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入手,精心设计作文题目,培养学生个性,设计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和探究的作文题,促进学生的集体研究和合作学习。命题作文不能过于简单,应有一定的深度和宽度,要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通过学生的动手、动脑和动笔,促使学生去寻找事物发展的必然联系,抓住本质,寻找共同点,促进组内的交流,顺利完成自我知识的建构。要鼓励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树立问题意识,使学生质疑、批判、求索的精神得到锻炼。在课堂上,教师要把学习的权利和探索的空间留给学生,鼓励学生表达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不轻易否定学生经过思考后提出的结论。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百色市2011年初中毕业与升学考试要求及范围》.百色市教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