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砖一瓦,铸造苏州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sehu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阳澄湖畔的太平镇,是风景清嘉、环境幽雅、资源丰富的“鱼米之乡”。1996年,孙根元厂长在这里创办了苏州市江南园林古建砖瓦厂。这里生产的砖瓦并非凡品,而是御用“金砖”。
  金砖,是古时专为皇宫烧制的细料方砖。因其颗粒细腻、质地密实,敲之若金属般铿然有声,又专送北京“京沧”,供皇室御用,所以称之为“京砖”,后逐步演化成为“金砖”。从故宫初建时起,这种由特殊工艺制成的金砖一直都是紫禁城的专用品。现在大众看到的太和殿金砖是清康熙年间铺设的,至今依然光亮如新。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素有“园林之城”的美称,被誉为“咫尺之内再造乾坤”,园林内的“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疏落花格窗”,奠定了苏州真正的人文基础。这里所用的青砖便是本地所产,按尺寸也可称为小金砖和大金砖,统称金砖。
  苏州的砖瓦制造历史悠久,可上溯到战国时代。这里能成为金砖产地,是依靠其独有的天然优势。此地土质细腻,含胶状体丰富、可塑性强,制成的金砖坚硬密实,乃世上独一无二,而且“敲之有声,断之无孔”。金砖的制作需要经过取土、制坯、烧制、出窑、打磨和浸泡等几十道工序。道道工序环环紧扣,一道不达,前功尽弃。
  因工序神秘、配方独特,以及制砖大师的逐渐减少,金砖的制作工艺曾一度失传。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孙根元厂长花费心血,带领苏州市江南园林古建砖瓦厂的制砖大师翻阅大量古金砖的资料,经过研究,终于使这古代的制砖工艺又重新焕发了新的生命,并让金砖融入了现代元素,使之更加耐磨、耐用、平滑,让这神秘的金砖重放异彩。
  这里生产的青砖青瓦,是使用传统的烧制方法,利用阳澄湖畔优质的铁屑黄泥,手工制作泥坯,在窑炉纯砻糠焙烧而成,继承筛选、沥浆、做坯、保养、修补、装窑、焙烧、窨水、出窑、打磨十道传统工艺。成品制作精良,质密无裂,形呈青色,光滑平整,健康环保,无污染,抗冻性好,吸水性好,不变形,不褪色,是房屋墙体,路面装饰的理想材料。
  现在,苏州市江南园林古建砖瓦厂专业生产优质黏土方砖、筒瓦等60多种古建产品和大金砖,产品拥有100多种规格,仿古砖瓦产品已达百年生产历史。小青瓦、花边滴水、筒瓦、方砖畅销全国,并漂洋出海,为各地古典园林建筑单位、古塔寺庙的修复和仿古建筑提供了大量的墙体、屋面、地坪等结构的建筑材料。可以说,仿古砖瓦是构筑江南古典园林不可缺少的建筑材料,它们和苏州园林一样也是江南水乡的特色。


  如今的金砖,不但有镇宅、辟邪、装饰之用,更为收藏家及书法家们所喜爱,配上红木框架,精致的毛笔,既是一款完美的工艺品,又可书写练字,因他具有实用、环保、经久、耐用等诸多的功能,是一款集艺术性、收藏性、实用性、地域性为一体的艺术精品。
  青出于蓝,孙根元的女儿创办了孙氏砖雕工艺品厂。所谓砖雕,是指在金砖上雕刻出人物、山水、花卉等图案,是古建筑雕刻中很重要的一种艺术形式,通常也指用金砖雕刻而成的雕塑工艺品。它是南方地区砖雕艺术典型代表之一,明代较典型、朴素,清朝特别是康熙、乾隆以后有很大发展和提高,形成了自己精细典雅的装饰风格,被誉为“南方之秀”。 有平雕,透雕,浮雕,线刻等手法,在细腻的金砖上雕刻出各种人物、花草、山水、鸟兽、书法等吉祥图案,形态各异,栩栩如生。作风秀丽清新,细致生动,彰显千年底蕴。砖雕的原料泥,也都是从阳澄湖湖底挖上来并千挑万选所得。
  苏州砖雕,过去多用来装饰建筑物的外观或内部,在厅堂前的门楼、照壁,以及墙的“墀头”与“裙肩”等部位,吸引着来人的视线。现在,作为工艺品,孙氏砖雕不但将传统制作工艺传承下去,而且还有所发展,让昔日的金砖重新焕发生命力,将一座座精致的苏州园林浓缩在太平青砖之上,传遍全国……
其他文献
按语:2016“情满东方”中秋联欢会暨首届生命与科学高峰论坛于9月10-11日在江苏无锡顺利召开。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潘麟先生。  嘉宾简介:潘麟,东方生命研究院创立人、生命学家,青年时期多次深入青藏雪域等地进行长期禅修,在文学、历史、哲学和宗教学等领域皆有精深之造诣。  记者:潘麟先生,您好!据了解,本次高峰论坛由东方生命研究院发起。是什么样的原因促使您决定举办生命与国学高峰论坛?  潘麟: 国
期刊
读《红楼梦》一书,看到在第六十回看到了茯苓霜这种药:“他嫂子因向抽屉内取了一个纸包出来,拿在手内送了柳家的出来,至墙角边递与柳家的,又笑道:‘这是你哥哥昨儿在门上该班儿,谁知这五日一班,竟偏冷淡,一个外财没发。只有昨儿有粤东的官儿来拜,送了上头两小篓子茯苓霜。余外给了门上人一篓作门礼,你哥哥分了这些。这地方千年松柏最多,所以单取了这茯苓的精液和了药,不知怎么弄出这怪俊的白霜儿来。说第一用人乳和着,
期刊
相信任何一个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你心怀好意,却有人尖酸刻薄;你泰然处事,却有人无故挑衅,遇到这样的事情,必然让人很不舒服。但面对如此情况,处于尴尬境地,进退两难的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应对?我们也许能从阳明先生的故事中找到答案。  王守仁,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他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  在《王阳
期刊
尼采曾把母鸡下蛋的啼叫和诗人的歌唱相提并论,说都是“痛苦使然”。这个家常而生动的比拟也恰恰符合中国文艺传统里一个流行的意见:苦痛比快乐更能产生诗歌,好诗主要是不愉快、苦恼或“穷愁”的表现和发泄。这个意见在中国古代不但是诗文理论里的常谈,而且成为写作实践里的套板。因此,我们惯见熟闻,习而相忘,没有把它当作中国文评里的一个重要概念而提示出来。我下面也只举一些最平常的例来说明。  《论语·季氏》讲:“诗
期刊
晨暾初上,清风有约的一日,最美的开始当是一位佳人小轩窗正梳妆,一双纤纤玉手,轻启妆奁,画两弯黛色的眉,晕开香腮的胭脂色,对镜贴花钿,花面交相映的情景。  在那个还没有被各种化学添加剂沾染的时代,女子的妆容也带着纯粹天然的清新灵秀之美,带着诗风词韵里的婉约幽雅之美,带着故事传奇里的深情隽永之美。那些黛青、嫣红、铅白一点点描画出了无数人遐思里遗世独立的倾城之色。  眉共远山长  古典女子的颜色之美,总
期刊
“瑞玺”创始人隋欣  金赤红,象牙白,柠檬黄,各色锦鲤栩栩如生,它们向着一个方向游弋,密密匝匝,旁若无物,小巧的淡色鱼泡略略点缀于湖蓝色真丝缎面上,灵动而鲜亮。整幅绣品被挂在墙上,顶天立地,仿若一池被九十度旋转的活水。隋欣立于画前,站在锦鲤之间,一袭白衣,像是要把鱼群召唤出来。召唤那沁凉澄碧的一“墙”水。  绣与画  这样的绣品在隋欣的工作室里有很多。它们以苏绣为工艺核心,佐以精美绘画,绣不厌精,
期刊
就茶叶而言,自神农尝百草到当下的禅茶一味,是其时间;当一颗茶子掉落土中,逐而变成茶树,亦是时间;当一片绿叶变成一抹茶香,也是时间;当一杯茶,自热而凉,同是时间。“时间”。“时”,日寸行;表述太阳的运动模式,“间”门中而停,表述太阳相对静止在某个空间的模式;一动一静两种太阳的状态构成了“时间”。而我们究竟在品茶的“时”还是“间”呢?当下的时间,我只是沉浸在一片叶子的“来龙去脉”里。  说到一片叶子的
期刊
《庄子》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梓庆用木头削雕成一个鐻,形象逼真,活灵活现,见到它的人都特别惊奇,不相信这是人工做出来的,而好像出于鬼神之手。  “见到这个鐻后,鲁侯问梓庆:‘你是用什么法术制作它的?’  “梓庆笑笑说:‘我是一个凡人,哪里有什么法术。在制作时,我聚精会神,心中没有杂念,并不想借此获得什么赏赐、封官等等,而是忘掉名利,集中心思考虑怎么才能制作好它,思考到连自己四肢的形态都忘了。然后
期刊
我平时主要是在画画,收藏是业余爱好。搞收藏,需要一定的艺术审美,不要只看经济价值。美的东西肯定是有价值的,所以说我的收藏分两类,一是器型很美,一是图案很美,然后品相比较好,还有一定的文物研究价值。  其实我做收藏的年份并不长,从2010年开始,到今天只有6年时间。我最开始收藏的是汉代的陶器,收藏时间长了之后发现,高古的东西在造型上比汉代的陶器更古朴一些。汉代的陶器大部分都是一些陪葬器,是祭坑所出。
期刊
大漆,又名国漆,是我国三大宝之一。一直以来,我对大漆的了解仅仅停留在“贵”的层面,直到认识了漆匠张章。像他这样的手艺人,似乎有一种特别的能力,总会让人不自觉的把注意力从作品的价格转向它的美。这也许是因为,每一件手工艺品,都是匠人用双手创造的奇迹吧。  说到大漆,许多人脑海中出现的,首先是马王堆中精美绝伦的汉代漆器,而事实上,漆器的历史还要更早许多,甚至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期的河姆渡文明。从古至今,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