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2721628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中之重。本文将从鼓励学生展开有效质疑、引导学生从事解决问题活动、展开有效的交流互动三个角度,来分析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能力;培养教学
  就现代社会发展而言,一个国家的创新型人才直接影响着这个国家的人才水平,进而影响整个国家在世界竞争中的地位与影响力。因此,在近些年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已经成为各个国家的基本教育方针,我国亦然。然则,“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使得许多学生的思维僵化,他们虽擅于在各类考试中考取优异成绩,但是却很少产生创新思维,这就导致我国人才质量不容乐观。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新课改认真分析了传统数学教育的弊端与不足,提出教师应以数学活动来不断激发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尽可能以开放性与互动性的数学课堂来促使小学生在各个思维的碰撞下,与各类探究活动的启发下,逐步形成创新能力。具体来说,教师可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一、 鼓励学生展开有效质疑
  质疑被认为是形成创新能力的基本前提,只有让小学生具备质疑能力之后,他们才能够从数学知识的表面来思考与挖掘深层的内涵与意义。但是,并非所有的学生质疑都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仍然需要教师对小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当然,为了保证学生质疑的有效性,教师可以教给小学生质疑的方法,比如针对一些有争议性的问题进行质疑、在教学重难点知识处质疑、针对某一数学知识的应用方式与解决问题的其他办法进行质疑等。
  就如在“圆的认识一”一课中,六年级小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与知识经验使得他们对“圆”这个几何图形有着直观的感性认识,但是他们并不能用数学语言来表述“圆”,也不知道从哪几个方面分析圆的几何特征。因此,在引导小学生对本课知识进行质疑的时候,教师可在“圆的特征”这个知识点中引导小学生主动质疑。为此,笔者先为小学生介绍了“圆规”,然后鼓励小学生在自己的练习本上来画一个圆,使小学生了解圆的形成。
  笔者先是以“如何画圆”作为问题导入,引导小学生阐述画圆的过程,然后鼓励小学生展示圆,引导小学生对比圆的不同。小学生的思考方式比较直观,他们直接根据自己眼睛所看到的画面提出了两个问题:为什么每个同学所画圆的大小都是不同的?而且每个圆的位置也是不一样的?实际上,这两个问题便包含了圆心、圆的半径与直径知识,所以,这两个问题具有探究价值,且与本课重点知识的联系十分紧密。因此,笔者便在黑板上绘制了圆。在笔者演示过程中,小学生可发现,圆规的针尖与圆规的两个“脚”决定了圆的位置与大小,然后,笔者再引入圆心、圆的半径与直径教学,便可事半功倍。
  二、 引导学生从事解决问题活动
  解决问题是让小学生真正产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活动,因为小学生的成长特点决定着他们喜欢在发现式活动中来获取知识与能力。因此,引导小学生从事问题解决活动,可以更好地激发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也更易于让学生产生创新思维。实际上,若小学生所从事的问题解决活动真正经历了由“不知”到“知”的过程,那么这个活动本就是一种创新活动,因为虽然这些数学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全新的,是在小学生原有水平基础上获得的进一步发展。
  在“复式折线统计图”一课中,为了让小学生了解这类统计图的应用条件,笔者专门以小学生的数学成绩作为实践调查对象,鼓励小学生亲自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在数学课上,笔者将4名同学分在同一组内,然后为每个小组提供过去一年间,每个组员生在大型数学考试中所取得的成绩表,要求小学生完成本组成绩单折线图。
  在这个活动中,组内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应引导本组成员共同分析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式,根据真实数据展开绘图制作活动。当然,每位组内成员可先展开个人绘制,然后在組内对比,以便检查每名组员对本课知识的掌握与应用情况。当小组内部形成统一结论之后,笔者便让小学生根据本组所绘制的复式折线统计图来展开读图活动,即每个小学生都可根据图表来阐述他们所得到的结论。有的学生认为,复式折线统计图可以让读图者清晰地认识到每名学生的成绩变化;有的学生认为,复式折线统计图还可让每个学生了解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差距,而复式条形统计图也可达到这个目的;有的学生认为,复式折线统计图主要是用来反映某个变化趋势的……不管学生得出什么结论,只要合理,笔者便会肯定。
  三、 展开有效的互动交流
  俗话说得好,“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许多创新活动与求异活动都是在大量的沟通,甚至是争辩中得到的。互动与交流可以让小学生获得展示自己思路的机会,所以他们能够通过与其他同学所提出的问题解决办法来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分析各个解题策略的优劣,总结每一种解题方法的适用情境与应用价值。从这个层面来讲,有效的互动交流也就成为创设创新教育情境、激发创新思维意识的重要途径。
  上述笔者在“复式条形统计图”一课中,便以有效的生生互动来促进了数学活动的有效展开。除了生生互动之外,笔者也十分重视教师、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就如在“观察的范围”一课中,笔者便为小学生提供了多种范围的观察活动,比如利用投影机展示了点、线、区域的观察活动;通过调整模型的位置与高度,来让小学生进行高度与距离的观察活动等等。在这些观察活动中,小学生可畅所欲言。
  再如,在“图形与测量”一课中,笔者便与学生一同参与到图形测量活动之中,根据小学生所选择的测量对象展开长度测量、面积求解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有许多小学生选择的测量对象属于复合图形,有一些图形还需通过添加辅助线、辅助面才能完成面积求解,对此,笔者会与学生共同探讨解决办法,与学生进行平等对答。
  总而言之,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独创性、求异性的显著特征,所以教师应该以各种教学手段来让小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意识,使其在数学活动中展开全新的学习探索,在探究、自主、合作活动中逐步促进创新能力的生成。
  参考文献:
  [1]祝晓伟.浅谈小学生数学创新意识培养策略[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7(11):71.
  [2]潘艺坚.简述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数学大世界(上旬),2017(11):97.
  作者简介:
  张远黎,广东省惠州市,惠州市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惠环古塘坳小学。
其他文献
摘要: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提高课堂的凝聚力和趣味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当代数学教育的基础目标。推进数学课堂教学工作与新课程标准互相适应,必须全面优化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教学方法,因为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的生命线,完善和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工作的基础。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教学  随着新课改实践的深入,教师要想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方式方法上就一定要以新课程标准
摘要:数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宝贵资源,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推进,要求加强初中数学教学,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强化学生逻辑思维训练,引导学生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主要分析了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关键词:数学;综合应用;现状;对策  数学是一门自然学科,是初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水稻育种研究的成效和经验郑九如,林文彬,叶新福(福建省农科院稻麦研究所福州350019)1991~1995年。我们承担了国家水稻育种攻关和省水稻育种攻关的研究任务。同时承担了院水稻育种重点课题。通过
摘要:数学是一门具有抽象性的学科,再加上随着年级的不断增加,数学知识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学生由于学习能力的不同,在学习过程中常常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对于教师来说,则需要探讨科学的教学策略,实现后进生的有效轉化。本文主要从当前的实际教学情况出发,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从多方面论述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转化后进生。  关键词:初中数学;后进生;转化策略  不管是在怎样的班级,后进生都是必然存在的。因此,教师不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xpression of histone acetylation enzyme 2(HDAC2),interleukin-8(IL-8),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in l
内蒙古伊金霍洛旗首次引进水葫芦养殖成功。其经验说明:农村牧区推广、养殖水葫芦大有可为.这是一种营养丰富,优质、高产的多计饲料。利用名养猪能大大降低养猪成本,是促进生态养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摘要:数学是我国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门学科,与其相关知识被广泛地运用于生活中,可以说,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对于如此重要的一门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合理运用教学策略,对其教学方式进行不断的创新,在課堂中以培养综合型人才为教学目标。针对高中数学教学教师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那便是借助类比思维进行教学,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本文便从三个方面对类比思维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系统的分析探讨。  关
对玉米毛82-2交系的16个姊妹系或姊妹种分别运用垂直板聚丙烯酸胶凝胶电泳方法分析过氧化物酶、酯酶同功酶,运用等电聚焦电泳方法分析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结果表明:在姊妹系间、
背景: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病程长,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是国内外皮肤科领域重点研究和防治的疾病之一。1984年全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