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在生成中精彩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yeryoneche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精彩的课堂,需要学生精彩的表现;而学生精彩的表现,是离不开教师精彩的引导的。教师精彩的引导应该是也必须是落脚在教材上的,那么,教师应该如何依据学生实际,抓住文本,充分去挖掘文本,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让课堂闪现精彩呢?
  一、寻觅引发共振的触点,激发兴趣
  教材有很多易于引发兴趣的地方,但并不是所有易于引发兴趣的内容都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师应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状况,寻觅最佳触发点,让学生情感的弦得到巧妙的拨动。也就是说教师需要在语文的课堂上精心的运筹,给学生搭建起对话的平台,对学生进行启发,合理引导,让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得到有机的统一,并使之水乳交融,自然而贴切。
  语言不仅仅是工具,它还是精神存在的家园,字里行间,有沉郁也有豪迈,有历史的凝重,也有文化的灿烂……教学中要让学生透过语言,体验文字背后隐藏的精神内涵,也就是教师要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语言,走进语言背后人物的心灵,并与之对话,从而亲近人物,涤沥情怀,提升思想,热爱语言,进而积累之,运用之。这样,我们的语言训练才算是达到了至高的境界,进入了曼妙的境界,当然,这也是理想的境界,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自然会勃发。
  二、走进文本,亲近文本,在探索中前行,在交谈中感悟
  让学生怀着欣喜愉悦,走进文本,领略文本的美:体味优美、隽咏的语言,揣摩精巧严谨的结构,感悟耐人咀嚼的丰富的内涵,感受明快的节奏,捕捉美点闪烁……这样,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必然是“别有幽草涧边生”,学生在美中积极地探索,热烈地讨论分析,进而有所体验,有所感悟,心灵得以净化,思想得以历练,视野不断开阔,能力得以提升,长期熏染的结果,学生必然会有上佳的表现,出口能成章,下笔可成文,少了腼腆,多了从容;少了局促,多了宁静;少了鼠目,多了开阔;少了沉默,多了欢快;少了浮躁,多了沉稳;少了轻狂,多了稳重……
  师生一同走进文本,感受文本,在字里行间完整真切的体验,而不是片言纸语的“神龙见首不见尾”,当你的激情被语言文字燃烧,涌动的情感之流,便让你有一种倾诉的欲望,交流的需求。师生共舞在语文的学习之路,语文便不仅是工具,而成为辉映理想的阳光,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便会和谐的统一,有机的融会,而不是简单的叠加,更不会偏执于一端,语文不仅引人,更养人,育人。你能说,这不是一种理想的境界吗?
  当然,语文是慢工夫,绝非一朝一夕之功,更不能一蹴而就,要固守坚持不懈的熏染,这是“润物无声”路漫漫的过程。自然,我们也会从日积月累中,享受到语文的快乐。
  实实在在的亲近文本,必有所获,有所得,教师引领学生,让学生在文本中摸爬滚打,从而获得切切实实的提升,其语文的素养必将渐趋丰厚。
  三、不能为文本所束缚,应有所拓展
  教材是例子,仅仅是例子,若只是一味在教材中兜圈子,那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也不符合新课程的要求,教师要勇于引领学生走出文本,拓展文本。
  《斜塔上的实验》至今仍带给我们思索,震撼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面对一切疑问都不会人云亦云,何况有些时候《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那么,有哪些故事曾经带给你心灵的震撼?让你去不断的思考?
  “散步”温馨着我们,也感动着我们;那“背影”,虽然无声,却也告诉我们,父爱同样如山一样沉稳;身居陋室又何妨,只要琴韵满院香……这一切,都会给我们的拓展带来巨大的空间,我们必须能够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文本的实际进行拓展,因为“拓展中,学生创新的意识渐渐得到萌发,创造的精神逐渐得到培养,语文的能力,创造的能力,必然可以得到飞快的提升。”
  当然,拓展应避免盲目性、随意性,要讲求有序、适度、高效。
  拓展不可以是低水平的重复,不可以是一味的提供课外阅读的材料,那种不顾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需要,不加选择的堆砌,只能让学生心生厌烦,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反而会倒了学生的胃口。那种囫囵吞枣,死记硬背的结果是既消耗了学生宝贵的时间,又销蚀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可说是得不偿失。特别是现代多媒体技术使得资料的下载和浏览更加的方便,于是有些教师就让大量的图片、文字充斥于课堂,教师学生看似忙忙活活,而实际所得甚少,轮番轰炸只能让学生眼花缭乱,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这是不应该也不可以的。拓展也要顾及学生的感受,也要遵循因材施教和学生主体原则,拓展也需要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形式也要求灵活多变,要不拘一格。这样才能让学生从拓展中有所得,让学生在拓展中赢得精彩。
  总之,课堂中教师引领学生兴致勃勃的走进,激情四溢的参与、探索,在碰撞交流中求发展,在咀嚼品味中不断得以提升,学生是活跃的,教师是灵动的,于是课堂也便在生成中精彩,在精彩中生成,这样的课堂岂不美妙?如何不富有生机?
其他文献
新课标确立了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地位,确立学生语文阅读水平的提高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之一,那么在班级授课中就要注重阅读教学的方法,才能达到较理想的效果。现就语文阅读教学中总结的几点不成熟的看法罗列如下:  一、以情动人,重在引导。  语文学科是滋养人文精神的沃野。语文学科要充分挖掘人文精神,既要重视知识的传播,也要重视人文精神的陶冶。具体地讲,就是语文教学要坚持用课文中包含的真善美,帮助学生提高人生
期刊
夸美纽斯曾说:“眼睛看到美丽的图画,耳朵听到优美的曲调,用不着督促就会欣赏。”这是为什么?因为艺术能引发趣味,而出色的课堂教学,也常常 能做到不加督促,引发趣味。在我国古代,早就注意教学中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了。《礼记·学记》说:“不兴其艺,不能乐学。”不引发兴趣,就不能使学生乐于学习。怎样才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带着浓厚的兴趣来学习音乐呢?  一、 内容求美,知识求精  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
期刊
爱因斯坦曾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想象是学生创造力的萌芽,心理学研究证明,青少年时期是发展创造才能的黄金时代,教师应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因势利导,努力挖掘教材中各种有利因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大胆想象,埋下创造的种子  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思想,也是世界各
期刊
事事有目标,目标是我们进军的方向,目标是万里长征的终端,有目标的指引我们才能少走弯路,教学工作是一个长期的工程,目标明确尤为必要!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却存在许许多多的问题。下面我就初中语文教学目标存在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教学目标不现实,教学目标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情况,这样的目标过高过低都不行,目标过高教师急于求成加重学生思想负担,教学任务无法完成,教学效果可想而知;目标要求过低,所教内容学生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足以说明多读的好处。尤其是低年级的阅读教学更以读为主。但是一味地强调多读,不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不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是不行的。为了提高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质量,我认为教学实践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文与图相结合。低年级的课文大都配有形象、生动
期刊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益是每个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毕生都要研究的课题。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充分预习,大胆质疑  在教学中我们都经常要求学生进行预习,我觉得指导学生预习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预习首先要解决字词,疏通文意。在向学生提出预习要求时,既要制订统一的要求,又要考虑学生的不同情况,灵活处理。学生的智力知识水平发展不同,预习要求的难易程
期刊
一、探究性教学的概念  探究性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具体说它是指教学过程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础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探究性教学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
期刊
当前,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为目的的创新教育已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更成为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然而,仅仅依赖教材(主要是教科书)这一课程资源的教学活动显然已不能胜任这一艰巨的任务。基于此,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了“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更好地实现课程改革目标”的要求,在这一要求的指引下,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努力探索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的有效途径。现浅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期刊
悉心研究教学技巧,创设诱人的学习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点燃学生的创新火花,不断探索研究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标对教师提出的新的要求,是提高课堂质量的重要因素。笔者通过近几年的新课标改革的教学实践,认为要想在课堂中表达自如,课堂气氛生动活泼,教学富有成效,应注意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唱好开头,唤起注意力  一堂课的效果如何,开头很重要,头开得好,引人入胜,
期刊
从教13年,伴随着新课改成长、成熟。陶行知、叶圣陶、钱梦龙、魏书生等人先进的、优秀的教学思想在不断地被研究、推广,一些外国的前瞻性的教育教学思想也在不断地引进与实践。中国的高效、实在的语文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春天就要来临了。但经过几年的实践,我发现结果并非如此,相反,似乎出现了令人更为担忧的问题。  一、“虚”教课文  课文乃语文教学之本,是学生学习语文、求知、育能、熏情的最为重要的载体。应该说,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