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隆”出来的国宝台北故宫博物院里的珍贵“伪作”

来源 :华人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zi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台北故宫收藏丰富,但其中也有“假货”。有些作品,真迹早已失传,而摹本的高水平又基本保留了原作的神韵,使后人有幸目睹这些绝世之作。
  
  万千宠爱于一身
  王羲之《快雪时晴帖》(唐朝摹本)
  在台北故宫名品中,最受瞩目的当是《快雪时晴帖》,在专家和民众票选的台北故宫十大镇馆之宝中,《快雪时晴帖》是唯一相同的选择。不少人认为《快雪时晴帖》是仅次于王羲之所书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的又一件行书代表作。
  《快雪时晴帖》纵23厘米,横14.8厘米,行书四行,二十八字。《快雪时晴帖》是一封书札,其内容是作者写他在大雪初晴时的愉快心情及对友人的问候。此帖以“羲之顿首”四字行草开头,以“山阴张侯”行楷结尾,此帖笔法雍容古雅,圆浑妍媚,其中或行或楷,或流而止,或止而流。无一笔掉以轻心,无一字不表现出一致的流利秀美。
  乾隆一生酷爱书法,刻意搜求历代书法名品。他对《快雪时晴帖》极为珍爱,他在帖前写了“天下无双,古今鲜对”八个小字,“神乎其技”四个大字。全书二十八字,字字珠玑,誉为“二十八骊珠”,乾隆把此帖和《伯远帖》、《中秋帖》等晋人三帖,并藏于养心殿西暖阁内,御书匾额“三希堂”,视为稀世瑰宝。乾隆十二年又精选内府所藏魏晋唐宋元明书家134家真迹,包括三希在内,摹刻上石,命名《三希堂法帖》。为后世书法爱好者学习的典范。
  然而就是这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快雪时晴帖》,却被大多数人认为并非王羲之的真迹,而是唐代摹本。
  相传,唐太宗尤其喜欢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书法,曾经给王羲之写过传,是将王羲之推上书圣的关键人物。他曾收罗了三千余幅二王的真迹,临终时还难以割舍,大多数都用以殉葬,《兰亭序》真迹便是一例,相信《快雪时晴帖》也不能幸免,传世所谓王羲之的墨宝皆为后世临摹,包括乾隆所藏也应不例外。
  王羲之的墨迹流传到今天的大都为双勾填墨摹本。同样藏于台北故宫的王羲之的《平安何如奉橘帖》和《远宦帖》也是唐人双勾填墨摹本。所谓双勾填墨摹本,是指在照相印刷术发明之前,古人为了保护书画艺术品原迹,采用臨摹的方法制作副本和复本。所谓“摹”,就是对原作真迹摹写,力求丝毫不差。这一风气在唐宋时最盛,在唐朝,就有官方设置的许多专门摹拓书法名迹的“御府”,下有专门摹拓书法的人员,不少人都是此中高手。如今,东晋王羲之等人的书法真迹已经荡然无存,这些唐朝的摹本就显得尤其珍贵。唐代因摹刻技术很高,笔意俱存,宛如手写,也可窥见王羲之行书的面貌。
  中国书法到了东晋时,书家致力于锻炼书法技艺,探究笔法中自然妙有的美感,追求“功夫”与“天然”并美,尤以王羲之最具典型。《快雪时晴帖》、《平安何如奉橘帖》与《远宦帖》分别是王羲之行楷、行、草的三种典型代表作,对于全面理解王羲之的书风至为难得,极有价值。
  
  假作真时真亦假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明朝摹本)
  《富春山居图》是元代著名书画家黄公望的巨作,宽33厘米,长636.9厘米,成于1347年。元代画家开始以纸为画本,元画灵动松秀的笔墨已然初具,而黄公望享年85岁,至其晚年则纸本水墨的技法已经炉火纯青。其《富春山居图》,可以说是代表其晚年风格的经典之作。据说黄公望创作《富春山居图》曾花费了七八年功夫。他一生游尽名山大川,长期身居深山丛林之间,观察树木的千姿百态,细看激流浪涛,甚至在风雨交加之际也外出观看体会,日出日落的雄伟景观,四时的阴雾之气象对画家更是可贵的体会。黄公望晚年定居富春江畔,虽年逾八旬,但由于对富春江的山水树木怀有深厚感情,还经常扶杖出游,所到之处,只要发现秀美的山林树木、奇峰怪石,总要当场记录下来,绝不放过。画家爱富春江,画富春江,对富春江有极为深切的体会,才能把富春江景色表现得出神入化。令观者犹如置身于绮丽山光水色之中。这幅6米多的长卷,被后世称为中国山水画长卷“第一神品”。
  1350年,黄公望将此图题款送给无用上人,当时无用上人就“顾虑有巧取豪夺者”,不幸被他言中,《富春山居图》在其后六百多年的岁月里实在是“命运坎坷”。
  明代沈周获得此图,请朋友题跋,却被这人的儿子藏匿而失。无奈之下的沈周只好凭记忆自己画了一幅,聊慰相思之苦。之后又经樊舜、谈志伊、董其昌之手,董其昌晚年把它卖给了江南的官宦人家吴正志。吴老爷子临终前嘱咐将此画烧了陪葬,虽然被从火中抢出,但画卷中间已烧出几个连珠洞,从此,《富春山居图》便分了家。
  吴家后人得到后,将烧成两半的画卷分别精心装裱,前半段比较小的部分称做《剩山图》,现藏浙江省博物馆,是“镇馆之宝”。后半段保留了原画主体内容的便是《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近年来也有人认为此图不止两段,我们期待有朝一日能看见它的全貌。
  乾隆得到第一幅《富春山居图》是在1745年,皇帝爱不释手,把它珍藏在身边不时取出来欣赏,并且在6米长卷的留白处赋诗题词,加盖玉玺,还逢人就邀诗题词,将留白处题得满满五十六则赞叹诗、盖满各式钤印。但没想到的是,第二年,又一幅《富春山居图》也进了宫。
  乾隆帝是个喜欢“文物收藏”的人,他坚持说第一卷是真迹,朝中的大臣们不知道是真的看不出来、还是要顾及皇帝的面子,也都同意乾隆的判断。但乾隆同时也把第二幅“假画”收了,据说皇帝认为,“虽然是假的,但画得还不错”。就这样,这幅真迹不受打扰地在清宫里静静地躺了近二百年,直到1933年,北京故宫重要文物南迁,万余箱的珍贵文物分5批先运抵上海,后又运至南京。
  文物停放上海期间,徐邦达在库房里看到了这两幅《富春山居图》,经过仔细考证,他发现乾隆御笔题说是假的那张,实际是真的,而乾隆题了很多字说是真的那张却是假的,推翻了先人的定论,才还它一个真实的面目。值得庆幸的是,因乾隆看走眼,没在上面涂涂写写,真迹的原貌得以完整保存。
  而今,这两卷《富春山居图》都存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共同见证着中国书画收藏史上的一段奇谈。
  
  刻意求古更胜古
  清王时敏《仿王维江山雪霁图》
  王维,盛唐时期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王维擅画山水,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其诗、画成就都很高。王维的水墨山水画的深刻的意境及其“墨”即“五色”的哲学思想的体现,与李思训、李昭道的金碧青绿山水正好成为对照,因而他被尊崇为文人画家的开山祖师。
  《江山雪霁图》原作已不存世,而台北故宫收藏的王时敏《仿王维江山雪霁图》有它独特的珍贵性。王时敏,明末清初书画家,清初宫廷画风的主要代表。王时敏曾借观邻舍程季白所藏王维《江山雪霁图》,大约崇祯五年(1632)董其昌收藏王维《雪溪图》亦归其所有。此图系依其所见及自家收藏名迹,再自由运用宋、元各家的构图、笔墨、设色方法,来重建唐人王维古雅清秀的气韵。王时敏刻意师古,反对创新,主张“画不在形似,而在笔墨之妙”,认为历代有所成就的大画家,皆为“刻意求古”的结果。他一生以临元画为主,并得董其昌亲自指点,受董影响极深。其临古水平之高,令人生叹。
  这幅《仿江山雪霁图》上山岩有着倾斜的走向,构成奇特宏伟的山形,充满动势。全画多勾染少皴纹,画树以细笔勾勒,设色以石绿、赭石、白粉为主,正是画雪景之古法表现。此幅画笔墨清润,设色皴擦秀雅,有追法唐代青绿没骨山水画的抒情特质。《仿王维江山雪霁图》为王时敏诸多摹仿作品中的代表性作品之一。
  
  摹本也是艺术瑰宝
  在台北故宫,类似的摹本、仿作不在少数,如王鉴的《仿王蒙秋山图轴》、王原祁的《仿王蒙夏日山居图轴》、韩干的《牧马图》摹本等等,且有些众说纷纭,至今没有定论。不过虽是仿作,却仍是珍贵的文物,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其实只要我们翻开中国书画史册,就不难发现,一些具有极高历史、文化和经济价值的书画“传世名作”,就是靠“摹本”形式一直流传至今的。
  其实不难理解,由于年代久远或其他一些原因,历史上一些书画名家的作品相继失传,于是就出现了以“摹本”来替代真迹的方法,来填补书画史上某一时段或是某一作者代表作品的空缺。再者,有些国家级博物馆常将古代名作同被“克隆”出来的名作仿制品放在一起展出,供观者比较揣摩,达到很好的展览效果。若遇到阴雨季节,一些博物馆也多采取以名作摹本替代原作陈列的习惯做法。民间个别有实力的收藏家,也有过以高水准的仿品来布置自己居室的举动,这样主人外出时便可以多几分安心和坦然,凡此种种,目的都是很明确的。让摹本为“弘扬”和“保护”艺术真品服务。这确确实实是书画收藏界长期以来形成的默契,不因摹本的“不真”而否认其客观存在的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
  如此看来,书画的摹本未必就能不分青红皂白地一律视作赝品。赝品是假的、伪造的,当然也是不值钱的。而许多摹本,甚至直截了当地承认是摹作,却一直被后代视同珍宝,赏爱不已。从某种程度上说,广义的赝品艺术可以视为一个单独的艺术门类,因为它同样凝聚了作者的智慧。从中国画的保存寿命来讲,不过数百年至上千年,如果没有复制品、仿制品,那中国古画就会消失殆尽。真正好的赝品付出了复制者多年的心血,其代价不亚于原创,因此,高仿的艺术价值是公认的。张大千先生仿制的敦煌壁画,至今仍是世界公认的艺术瑰宝。从这个角度来看,广义的“赝品”是传承文明的功臣,有着积极意义。
其他文献
由全国台联主办的“中国国粹油画艺术精品展”引起了两岸三地各界的广泛关注。全国台联会长梁国扬在接受大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全国台联是台湾同胞在大陆的同乡会组织。自1981年成立起,就一直致力于两岸的文化交流,并且通过利用社会力量,整合优势资源,打造出了一种新的交流模式,这不仅开创了历史,更成为一种品牌。    借外力创交流新模式    费翔、苏芮、文章等台湾歌星的大陆演出,最初都经由全国台联牵线搭桥帮
期刊
中国武术技巧与武术文化作为一种华人文化现象已经渗透到了每个华人的灵魂深处,是中国文化精神的一个重要的支撑。    2009年年初,一部名为《叶问》的电影突然在贺岁片大战中杀出重围,一举跃居票房前列。影片讲述了一代咏春拳大师叶问先生,在国破家亡的抗战时期,不畏强敌、舍身取义,用高超的武术拯救手足同胞,捍卫民族尊严,感悟武学之道的故事。《叶问》用武术中优雅的拳术“套路”体现了“柔弱胜刚强”的习武之道,
期刊
导演组给他的时限是6分半钟,结果他超出了整整两分钟。    刘谦  祖籍江西九江  1976年6月25日出生于台湾高雄  1988年获大卫·科波菲尔颁发全台湾少儿魔术比赛冠军  1998年“Formosa International Magic Convention”世界魔术大会最佳创意奖  1998年获美国魔术师协会日本分会颁发特别奖及招聘状  2000年大阪“International Mag
期刊
对科学来说,创新精神是最重要的。中国的年轻科学家首先要对自己有充分的自信。    “对所从事的研究一定要有兴奋感。激情很重要,再加一点才干,就是锦上添花。”    中国的大学生很聪明    虽然朱棣文不会说中文,但是他对中国的感情并不仅仅局限于对祖籍的留恋,更表现在他对中国科技事业的热情和对中国教育及人才培养的关心。早在1998年,朱棣文就成为了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并且经常访问中国,促成了多项合作
期刊
“我的灵感往往是从研发深厚的中国文化和历史而来,还有对中国几千年艺术和设计血脉相承的一份尊崇和敬仰。”    罗启妍是香港知名首饰品牌周大福的首席设计师,作为女人她有着极典雅的穿衣风格,举手投足间流露出中国传统式的安静和美。她脚上穿的皮鞋常常颜色各异,有时一红一绿,乍看上去有些不协调,她笑说,“不平衡,这也是我的一个设计理念。”  罗启妍总是落落大方,有着职业女性的优雅。即使静坐在酒店大堂,玻璃和
期刊
伴随着海外金融危机,本土“私人银行”业务(以下简称“私人银行”)却得到了发展的机会。  消息人士透露,随着金融危机使得海外金融机构负面消息越来越多,中国本土很多富裕人士纷纷改弦更张,将个人资产从外资“私人银行”转移到国内金融机构。  “我最近接到了很多以前在花旗、渣打转过来的客人,应接不暇。公司内部‘私人银行’部最吸引人了。”某中资银行人士说。  而刚刚获得《欧洲货币》杂志第六届“中国区最佳私人银
期刊
“私人银行服务”(以下简称“私人银行”)在中国是个新兴事物,很多人对这个新事物的认识还存在不少误区,以为“私人银行”就是“私人开的银行”。其实,所谓的“私人银行”是银行等金融机构众多业务中最高端的一种理财服务,国际通用的定义是:“私人银行是金融机构为拥有高额净财富的个人,提供财富管理、维护的服务,并提供投资服务与商品,以满足个人的需求。”目前,包括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招商银行、
期刊
民生银行零售银行部总经理郭世邦在接受采访时,就理财业务与财富管理的差异,以及财富管理之于商业银行的重要意义,阐述了独到的看法。(以下提问简称“问”,郭世邦简称“郭”)    财富管理就是让银行和客户双赢    问:在您看来,财富管理和通常意义上的理财在内涵上有什么不同?  郭:近几年来,银行理财产品方兴未艾,可以说实现了客户和银行的双赢,各家银行也对理财业务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基本满足了客户的需求。
期刊
“武术虽然是一种武装力量,但是我们中国武术,是包含儒家的哲理,武德,也就是仁,推已及人。”或许,这种“武德”只有华人才能明白,也只有华人才能领悟,因为它是全球华人生命中本根的东西。    2009年1月22日,著名武侠小说家梁羽生先生在澳大利亚悉尼的家中去世。与他笔下的那些侠骨柔情的大侠一样,梁羽生在62岁之时就选择了“金盆洗手、归隐江湖”作为自己的归宿。他将自己一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与积累全部
期刊
如果拥有3000万元希望得到“私人银行服务”(以下简称“私人银行”),那么在中国,将会得到怎样的回答呢?    “客户需要自己过来谈”  中国银行“私人银行”部(北京)  副总经理周涛  “高端客户一定会先找我,主动跟我谈。对于一个有3000万资金的案例,‘私人银行’不可能给你出具任何你想了解的投资组合比例、预期收益率等等。”周涛说。  社会上一种普遍的观念就是以为“私人银行”是高端的财富管理中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