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例研究促我们共同成长

来源 :幼儿教育·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w3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的认识
  课例研究是以课例为载体、以反思为前提、以观察为手段、以教学问题为对象、以互动对话为特征、以行为改变为目的的教学研究,大致需要经历“原经验——新设计——新行为”几个步骤,其中每一步都要经历“活动设计——实践——研讨——反思——调整”的过程。
  课例研究是以团队形式开展的研究,特别强调团队成员的共同发展:第一,课例研究团队成员都是研究主体,既是研究者、观察者、评议者,也是被研究者、被观察者、被评议者。第二,课例研究团队的所有成员要全程参与。第三,课例研究团队成员间要相互协作、支持,以获得共同发展。
  我们的改变
  自2008年至今,我园已经开展了四轮课例研究,从中我们主要实现了两个转化。
  从理念到行为 课例研究的落脚点是促进所有幼儿的发展,为了将这一理念落实到实践中,我们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
  开始,我们在小班开展有关“促进小班幼儿对图形认识的有效策略”的课例研究,比较关注教师制定的教学活动目标以及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宜等问题,而没有关注幼儿的发展。后来,经过专家指点,我们才意识到这个问题。接着,我们在中班开展了有关“帮助中班幼儿建构数量守恒概念的教学策略”的课例研究,经过几轮的研究、实践、再研究、再实践,我们看到活动中幼儿很有兴趣地操作着材料,以为教师的教学水平大有进步,但是专家却认为幼儿的操作是毫无意义的。虽然幼儿手里都有材料,也都在“高兴地”“操作”着,可是幼儿只是按教师事先设定的步骤和方法在操作,并没有与操作材料积极互动。这样的操作是不可能促进幼儿发展的。要促进幼儿的发展,就必须充分地关注幼儿,掌握观察、了解幼儿的方法。因此,我们随后在大班进行了有关“大班幼儿学习测量的有效策略”的课例研究,有意识地探索了观察、了解幼儿的方法,并总结出了一些经验。
  经过几轮课例研究,教师们终于树立了一切以幼儿发展为出发点的观念,并能将它落实到行为中。正如教师们在笔记中写的:“通过课例研究,我们不再像过去那样只是思考‘这个活动涉及哪些内容’,而会思考‘孩子将从这些活动中学到什么’。”“幼儿操作的真正意义是与材料积极互动,之前教师带着幼儿按教师的方式操作,幼儿自愿表达的机会少,也就是说材料限制了幼儿思考,教师语言限制了幼儿思考,操作方式限制了幼儿思考。整个活动中,虽然表面看上去幼儿理解了,但那不是幼儿的理解,而是教师的理解,所以没有达到促进幼儿成长的目的,没有体现幼儿的主动学习。”
  从模仿到创新 我们最初是在专家帮助下研究的,主要研究教师的教学策略和行为问题。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由于幼儿园教育对象和教育情境的特殊性,应用在中小学的“课堂观察技术”不太适用于幼儿园的活动观察。由此引发了我们的第三轮课例研究,即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的观察和记录”。课例研究小组成员自主设计了观察记录表,一起分析这些观察记录表的优势和不足,再据此进行数次调整,设计出了幼儿园活动观察记录套表,其中包括“了解活动中幼儿的具体情况的记录表(幼儿使用)”“师幼互动情况记录表(开放式记录表)”“幼儿操作观察记录表(半开放式记录表)”“活动后的统计表(封闭式记录表)”等。教师可以利用记录表中的信息进行总结归纳,对幼儿实际状况作出判断,以指导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
  我们的经验
  经过反思和总结,我们认为在开展课例研究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统一思想认识 课例研究要求教师围绕课例进行合作探究,一起讨论怎样设计、组织好教学活动,展开平等“对话”,人人有话说,有问题谈,并从中吸取好的意见和创意。只有思想认识上统一,才能带来行动上的一致。
  找准问题 找准所要解决的问题,是课例研究的起点和取得实效的基础。首先,问题决定了对课例的选择,决定了研究思路,决定了研究中的评价活动。正如一位教师在笔记中所写的那样:“课例研究不要虚构,不要想当然,不要空谈大道理,而要切实解决教学中真实而具体的问题,要切合实际,有可操作性。”
  那么怎样才能找准问题呢?在开展小班幼儿“认识正方形”的课例研究时,我们最初确定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把活动设计得生动有趣,帮助幼儿感受并了解正方形的特点。但是第一次实施活动后,专家向我们提出了几个问题:“在操作环节,有多少幼儿操作对了?有多少幼儿操作错了?都是谁?第一次操作错误的幼儿在第二次操作时是否正确?幼儿在小组观察、辨别环节中是否说了他们拿错的原因?在后面的再区分环节中,教师是否继续关注了这些幼儿?他们是否已学会区分了呢?”专家的问题引发了我们的思考。确实,只有真正关注和了解全体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实际表现,才能解决促进幼儿发展的问题。由此我们把要解决的问题调整为“如何实现对活动中每个幼儿学习实效性的关注和检测”。
  团队合作、共同成长 拿我们在中班开展的“数量守恒”课例研究来说,虽然是由一位教师来执教,但整个过程是大家一起参与的。担任该课例研究的执行教师是位年轻教师,她在研究之初曾在反思中写道:“不知道如何入手,脑袋里有些混乱。”经过一次次的研讨和实践,大家帮助她渐渐理清了思路,解除了困惑,比如计划如何写得有条理,数量守恒教学的切入点是什么,教学语言如何简洁、有效等。所有教师都是在“假如我来组织这个活动,我会如何进行”的思想指导下积极投入研究的,因此受益的是全体教师。有的教师在笔记中这样写道:“以往的教研活动中执教的教师是整个活动的主体,其他教师都是辅助性的,但是课例研究不一样,它依靠的是一个团队,每个人都是其中的一部分,研究成果中凝聚了集体的智慧。”“课例研究不是执教老师一个人的事,而是整个研究小组的事,不是促进一个人的成长,而是推动一个集体的成长。”“课例研究一是提高了我们的教育教学水平,二是提高了我们的研究能力。”
  促进幼儿的发展 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是课例研究追求的目标,但不是最终目标。课例研究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所有幼儿的发展。无论是在设计、实施活动时,还是在评价活动时,我们都要把促进所有幼儿的发展放在第一位。这是课例研究的核心所在。
其他文献
小班体育活动“小兔种青菜”中有一个游戏情节是小兔跟着妈妈一起跳过“小河”,去种青菜。在组织活动时,我用一条30厘米宽的蓝色绉纹纸铺成“小河”,要求孩子们扮作小兔跳过这条“小河”,目的是发展孩子们的跳跃能力。  活动前,我特意交代活动规则:千万不能掉到“小河”里,不然会被“淹死”的。在活动过程中,当我带着“小兔”跳“小河”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很多“小兔”纷纷跳到“小河”里,在“小河”里玩了起
摘 要  博物馆作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拥有丰富的德育资源。统整其资源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核心思想,确定“爱国”活动目标,关怀现实生活,选取活动内容,依托博物馆流程,架构“4S”研学活动流程;并采用认知学徒制设计教学方法,带领学生自主挖掘、探究文物所蕴含的中国故事、民族精神,从而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关 键 词  研学活动;博物馆资源;小学道德与法治;文化
幼儿园教师的工作责任重大,且繁杂琐碎,8小时之外还要备课、写材料、准备教具、参与教研等,每天高强度的工作常常压得人喘不过气来。越是发达地区,越是优质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压力越大。人在高压之下难免烦躁、焦虑,然而,保持快乐的心态对于幼儿园教师来说极其重要,因为只有快乐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快乐的孩子。为了帮助教师调适心理,化解工作压力,从而将乐观向上的精神传递给孩子,培育和谐发展的阳光儿童,上海冰厂田幼儿园
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提供了各种丰富的材料,让幼儿去操作、摆弄,看起来热热闹闹,幼儿玩得很开心,却未必真的在探究。所以,如何在好玩与探究之间架起桥梁,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问题。实践中,我们发现“摆”这一材料玩起来趣味性较强。可探究的事物之间的关系也比较丰富。于是,我们尝试以“好玩的摆”为主题,开展以体验为先的教研活动,试图找到好玩与探究之间的结合点。教研过程大致如下。  一、教
摘 要禾仓小学以德育主体变革为切入口,在近十年的实践中,先后经历了单向主体、双向主体及共同体主体三个阶段。德育主体的三次嬗变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家庭的教育功能,最终形成了家校协同的育人格局。教育理念的嬗变推动了实践的创新,由此铺陈出生动的教育风景。  关 键 词 德育主体;家校合作;德育实践;主体嬗变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
一、活动背景  按群计数就是在清点物体数量时一堆一堆地数,或在口头数数时一群一群地数,最后说出总数。学习按群计数,可以拓展幼儿用多种方法清点集合中的个数的经验,提高计数能力,为幼儿学习数的组成和加减运算打下基础。  幼儿学习按群计数需要建立在能够熟练进行逐一计数的基础上。实践中我发现,虽然大班幼儿对逐一计数已比较熟练,不少幼儿已能数到30以上,但对按群计数还比较陌生;按群计数还要求幼儿对数字顺序有
阅读能力被视为一个人未来发展最重要的基础。近年来,全世界范围内不断掀起阅读热潮,更有一些欧美国家以法律的形式推进儿童的阅读活动。  曾经获得国际安徒生儿童文学奖的作家艾登·钱伯斯指出,要“让儿童自主而愉快地阅读。”  让儿童阅读不是最重要的,让儿童爱上阅读才是最重要的。  在图画书《我绝对绝对不吃番茄》中,超级挑食的妹妹声称不吃胡萝卜、豌豆、花椰菜、土豆、香蕉、橘子……并且“绝对绝对不吃番茄”。聪
摘要 全民抗疫既凝聚人心彰显了中国道路的四个自信,也凸显了核心价值观培育所存在的问题。因此,终身性、系统性的价值观培育何以可致成为时下重要议题。跨学科活动设计尝试构建以“社会层面”核心价值观为培育目标,疫情之下的口罩为探究单元,以六大学科为知识前提,以跨学科概念驱动方式的行动框架。用跨学科概念统整活动目标与内容,以探究单元清单提供探究指引和资源,并依据学本评估原理,用单元评估报告进行全过程评价,将
暑假里,翻阅以前的日记本,看到自己记录的一则教育故事,感触很多。  磊磊聪明又比较懂事,但也有调皮不听话的时候。今天离园前,他故意用外套去挥打别人来取乐,我二话没说收了他的衣服。  他外婆来接他了,只见他一声不响地从我面前走过,径直到走廊上。看他没有丝毫认错的意思,我故意不把衣服还给他,看他回家如何交代。  磊磊的外婆知道了这件事,想让我把衣服还给他,我就跟她说:“今天衣服不还他了,谁让他做错事。
幼儿“前识字”核心经验的形成和发展需要专门性的“前识字”活动。那么,如何开展能促进幼儿“前识字”核心经验发展的“前识字”活动,而不使其误入机械记忆、强化训练的早期识字活动呢?我们以“有趣的提手旁”活动为例,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思考和探索。  一、核心经验和教学内容的确定  “前识字”核心经验包括“符号和文字功能的意识”“符号和文字形式的意识”和“符号和文字规则的意识”三个范畴,在“符号和文字规则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