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飓风“桑迪”,是形成于大西洋洋面上的一级飓风,美国当地时间2012年10月29日晚,“桑迪”横扫美国东海岸,使美国东部地区遭遇狂风、暴雨、暴雪及洪水灾害,并引发了大面积停电断水、通讯中断事故,以及一些火灾和交通等方面的事故,导致810万居民无电力供应,最终132人死亡,大量设施、房屋、建筑物遭到毁坏,数十万人无家可归,损失估计可能达500亿美元。这场重大的自然灾害,引发了公共危机,如何妥善处理好危机,考验着美国政府的执政能力。从风速等指标来看, 桑迪的破坏力“前所未有”,但这次飓风造成的人员伤亡相对较少,特别是相对于卡特里娜飓风造成1800多人死亡的惨痛经历,不得不说这次美国政府的应对总体上是有序、有效的。奥巴马所倡导的“大政府”,即使在经费相对紧张的情况下,还是比较有效地组织和调动了各种资源,较好地控制了由超强飓风“桑迪”引发的公共危机。纵观美国政府及其民众应对“桑迪”的措施和效果,笔者认为有不少值得肯定的地方,可以提供我们学习借鉴。
一、灾害预测、预警较准确
作为应对灾害的重要环节,准确预测和预警是一切防控工作的基础和出发点。据有关媒体报道,“桑迪”一经形成,就被气象预警系统严密监视,美国相关部门迅速得出“百年不遇”的结论。随即气象学家精算出各种模型,预测飓风走向,并通过电视等渠道,向民众通报相关情况,这些都是至关重要的。这些有效举措则是由于美国政府近年多次惨痛教训唤起来的对飓风防御的重视、经费投入的增加。但是弗吉尼亚和北卡罗来纳州等地出现降雪和降温,却是意料之外的,更是令灾区雪上加霜,说明在灾害预测方面,还应更加注重灾害后期及次生灾害的监测和预警。
二、反应迅速
有了准确的预测,如果反应迟缓,甚至抱着侥幸心理,那也只能是徒然的。如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时,美国的学术界和媒体早就对其巨大的破坏力做出了预言,但当局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最终导致后来的严重悲剧。这次“桑迪”来袭,灾前几日,奥巴马总统就召集珍妮特·纳波利塔诺(国土安全部长)、富盖特(联邦紧急事务管理署,即FEMA署长)等官员在白宫商议防御灾害的相关事项,紧接着白宫就宣布:由于飓风“桑迪”来袭,总统奥巴马取消原定在弗吉尼亚州和科罗拉多州的竞选活动。奥巴马暂停繁忙的竞选,立即参与防灾救灾的统筹工作,现在看来确是明智之举。据媒体报道,当天他先后签署了文件宣布马里兰州、马萨诸塞州进入紧急状态,保证其获得联邦政府人力、物力的支援。当天下午,他专程到访美国联邦紧急事务署总部,了解飓风“桑迪”实时状态以及听取可能造成的灾情报告,同时还电话会议与可能受飓风影响的新泽西州、弗吉尼亚州等地州长和部分城市市长,共同商讨联邦政府对各州、各地方政府防灾救灾的支持和协调工作。会后,奥巴马亮相媒体并呼吁、敦促可能受影响地区的美国民众积极准备,认真遵守各地政府防灾、撤离等命令,并警告说“桑迪”移动慢等特点可能延长其影响时间、扩大其灾害程度,并增加救灾难度。奥巴马的一系列快速反应,也和时任美国总统布什在风灾成型后仍悠游于长假,在29日新奥尔良堤坝决口、市区20%被淹后,才匆匆宣布缩短假期对比鲜明,美国政府这两次应对公共危机的效果差距明显,也就不足为怪了。
三、应急准备较充分
“卡特里娜”飓风袭击新奥尔良时,政府没有事先告知市民撤离方案、避难所选择、搜救方案等应急常识,饱受诟病,而这次,各州和地方政府在思想和物质方面准备都较为充分。例如,纽约总结了近几年遭飓风袭击的经验,事先建立了一整套防范和处理体系和积极应对措施,“桑迪”到来前,纽约各大电视台全天不间断地播报飓风的实时移动情况。纽约为应对飓风,快速启动了紧急预案,按照紧急程度将需要进行疏散的区域划分为三个,不同层级的区域对应的是风暴可能造成的沿海洪涝灾害的不同级别。纽约市政府建议居民提前对此进行了解,在风暴来临前制定好自己的疏散计划。纽约市紧急措施办公室的官方网站还开设了一个叫做“飓风疏散区域查找助手”的栏目,市民可以查找自己所处的居所、办公室或学校是否在纽约市划定的疏散区范围内。同时,为了避免“卡特里娜”袭来时,新奥尔良避难场所严重不足的类似情况再次发生,纽约市政府在全市5个区设立了65个飓风避难所,平均每个避难所能容纳1万人,给那些无法找到避难去处的人提供临时场所避灾。不过,虽然疏散行动提前进行了,疏散过程还是有一些混乱,而且还有一部分人拒绝撤离,这还是从侧面反映了当局在防灾宣传,以及对民众意识方面考虑不够。风暴来袭后,纽约州长和纽约市长每天数次发表电视讲话,告诉公众应采取哪些应急措施,纽约州政府专门开设了“桑迪”求助热线,帮助民众及时解决此次风暴带来的困难,这些应急计划的成功实施,在不同程度上稳定了灾民情绪,防止了关键时刻出现集体恐慌,以保证救灾进程顺利。当飓风过境后,受灾地区政府妥善、灵活地解决灾后出现的新问题,采取高速路免费、出租车拼车等多项临时措施,缓解人们出行难的问题。总的看来,这次应对有效地避免了“卡特里娜”飓风发生时的“人间地狱”情况。
四、救灾队伍专业
有学者在“卡特里娜”后指出:美国军队的职业化程度很高,但是他们的日常训练都是为战争的需要,民兵和准军队招进国民警卫队全是军事训练,他们知道怎么打仗,可是对民间的救灾几乎没有任何的经验,不具备参与救灾的能力。再加上伊拉克战争把大部分国民警卫队调离,警察数量相对于要执行的任务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同时因为缺乏有效、及时的联络和管理,有些警察弃职而逃,更有甚者加入了打劫队伍,导致救灾队伍一盘散沙,民众更是绝望。但是本次救灾,我们更多地看到了军队和警察积极有效的一面,奥巴马公开表示,政府将动用一切可以用的资源,帮助灾区尽快恢复。他先后指示陆军介入纽约地铁和隧道的抽水工作、空军动用大型运输机、海军动用舰只帮助灾区运送物资。例如2012年10月30日,国民警卫队车队就到达纽约皇后区市镇,超过1100名陆军和空军国民警卫队士兵听从州长安德鲁·科莫的指挥。他们利用水箱车为长岛的居民提供净化水支持,启用摩托艇参与救援并协助受困居民到达庇护站等等。在新泽西州,更是有大量的UH|60“黑鹰”直升机被用于搜索和营救任务,犹记得2008年的四川汶川地震后,我国军队就曾经饱受直升机力量不足的制约,让人扼腕叹息。毋庸置疑,数量众多的直升机是美国军队相比其他国家的一个巨大优势,极大地提高了救助救援效率。
五、联邦、州、地方的沟通、协作有效
预测预警等技术手段只是防灾减灾的基础,要真正做到减少自然灾害的冲击,控制公共危机蔓延,仍需依赖高效的组织指挥。美国政府在这方面曾备受公众诟病,但这几年已有明显的改进。如FEMA在克林顿时期被提升到内阁级,不幸的是布什政府将其划归到国土安全部,如今奥巴马总统重建了FEMA,即使在预算被国会大量削减的情况下,在应对“桑迪”中,它还是发挥了其重大作用,事实证明忽略FEMA的作用是很危险的。总体来看,美国国土安全部于2008年1月发布的《国家应急反应框架》中的指导原则在本次应对桑迪过程中得到了执行,其对有关行为主体在应急反应体系中的角色和职责的明确也有效地避免了各级政府、部门在救灾中的推诿和不力。看这次纽约当局应对“桑迪”飓风的过程,很多美国人从来就没有听说过国家反应协调中心的名字,但是在风暴肆虐后,他们会明白并庆幸有这样一个机构。国家反应协调中心作为联邦应急管理署的指挥中心,官员们在这里指挥搜救人员的行动,调配饮用水等救灾物资,协助疏散医院里的病患。我们也可以发现,各项措施的落实,离不开一个高效的管理团队。相比于“卡特里娜”时政府间、部门间关系难以协调的情况,本次灾害中,纽约市政当局、纽约州及联邦机构、美国国家气象局、国家飓风研究中心以及新泽西州等决策机构进行了有效沟通和协调,确保各项紧急、重要决策得到快速成功实施。除了联邦层面的协助,纽约紧急事故处理办公室在协调、动员警察、消防等部门实施灾害应急预案时,也表现积极,并且及时地向政府部门和民众发布相关重要信息,有效地提高了防灾、抗灾效率。
“桑迪”飓风给人们带来的是沉痛的灾难和巨大损失,但我们欣喜地看到,美国政府在应对这场公共危机中,一扫当年“卡特里娜”时的行动迟缓和不知所措,这也正是联邦政府执政能力的体现。总的来说,美国政府的表现是比较令人满意的,应对危机是比较成功的,这一典型案例对世界各国的城市管理和危机管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灾害预测、预警较准确
作为应对灾害的重要环节,准确预测和预警是一切防控工作的基础和出发点。据有关媒体报道,“桑迪”一经形成,就被气象预警系统严密监视,美国相关部门迅速得出“百年不遇”的结论。随即气象学家精算出各种模型,预测飓风走向,并通过电视等渠道,向民众通报相关情况,这些都是至关重要的。这些有效举措则是由于美国政府近年多次惨痛教训唤起来的对飓风防御的重视、经费投入的增加。但是弗吉尼亚和北卡罗来纳州等地出现降雪和降温,却是意料之外的,更是令灾区雪上加霜,说明在灾害预测方面,还应更加注重灾害后期及次生灾害的监测和预警。
二、反应迅速
有了准确的预测,如果反应迟缓,甚至抱着侥幸心理,那也只能是徒然的。如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时,美国的学术界和媒体早就对其巨大的破坏力做出了预言,但当局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最终导致后来的严重悲剧。这次“桑迪”来袭,灾前几日,奥巴马总统就召集珍妮特·纳波利塔诺(国土安全部长)、富盖特(联邦紧急事务管理署,即FEMA署长)等官员在白宫商议防御灾害的相关事项,紧接着白宫就宣布:由于飓风“桑迪”来袭,总统奥巴马取消原定在弗吉尼亚州和科罗拉多州的竞选活动。奥巴马暂停繁忙的竞选,立即参与防灾救灾的统筹工作,现在看来确是明智之举。据媒体报道,当天他先后签署了文件宣布马里兰州、马萨诸塞州进入紧急状态,保证其获得联邦政府人力、物力的支援。当天下午,他专程到访美国联邦紧急事务署总部,了解飓风“桑迪”实时状态以及听取可能造成的灾情报告,同时还电话会议与可能受飓风影响的新泽西州、弗吉尼亚州等地州长和部分城市市长,共同商讨联邦政府对各州、各地方政府防灾救灾的支持和协调工作。会后,奥巴马亮相媒体并呼吁、敦促可能受影响地区的美国民众积极准备,认真遵守各地政府防灾、撤离等命令,并警告说“桑迪”移动慢等特点可能延长其影响时间、扩大其灾害程度,并增加救灾难度。奥巴马的一系列快速反应,也和时任美国总统布什在风灾成型后仍悠游于长假,在29日新奥尔良堤坝决口、市区20%被淹后,才匆匆宣布缩短假期对比鲜明,美国政府这两次应对公共危机的效果差距明显,也就不足为怪了。
三、应急准备较充分
“卡特里娜”飓风袭击新奥尔良时,政府没有事先告知市民撤离方案、避难所选择、搜救方案等应急常识,饱受诟病,而这次,各州和地方政府在思想和物质方面准备都较为充分。例如,纽约总结了近几年遭飓风袭击的经验,事先建立了一整套防范和处理体系和积极应对措施,“桑迪”到来前,纽约各大电视台全天不间断地播报飓风的实时移动情况。纽约为应对飓风,快速启动了紧急预案,按照紧急程度将需要进行疏散的区域划分为三个,不同层级的区域对应的是风暴可能造成的沿海洪涝灾害的不同级别。纽约市政府建议居民提前对此进行了解,在风暴来临前制定好自己的疏散计划。纽约市紧急措施办公室的官方网站还开设了一个叫做“飓风疏散区域查找助手”的栏目,市民可以查找自己所处的居所、办公室或学校是否在纽约市划定的疏散区范围内。同时,为了避免“卡特里娜”袭来时,新奥尔良避难场所严重不足的类似情况再次发生,纽约市政府在全市5个区设立了65个飓风避难所,平均每个避难所能容纳1万人,给那些无法找到避难去处的人提供临时场所避灾。不过,虽然疏散行动提前进行了,疏散过程还是有一些混乱,而且还有一部分人拒绝撤离,这还是从侧面反映了当局在防灾宣传,以及对民众意识方面考虑不够。风暴来袭后,纽约州长和纽约市长每天数次发表电视讲话,告诉公众应采取哪些应急措施,纽约州政府专门开设了“桑迪”求助热线,帮助民众及时解决此次风暴带来的困难,这些应急计划的成功实施,在不同程度上稳定了灾民情绪,防止了关键时刻出现集体恐慌,以保证救灾进程顺利。当飓风过境后,受灾地区政府妥善、灵活地解决灾后出现的新问题,采取高速路免费、出租车拼车等多项临时措施,缓解人们出行难的问题。总的看来,这次应对有效地避免了“卡特里娜”飓风发生时的“人间地狱”情况。
四、救灾队伍专业
有学者在“卡特里娜”后指出:美国军队的职业化程度很高,但是他们的日常训练都是为战争的需要,民兵和准军队招进国民警卫队全是军事训练,他们知道怎么打仗,可是对民间的救灾几乎没有任何的经验,不具备参与救灾的能力。再加上伊拉克战争把大部分国民警卫队调离,警察数量相对于要执行的任务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同时因为缺乏有效、及时的联络和管理,有些警察弃职而逃,更有甚者加入了打劫队伍,导致救灾队伍一盘散沙,民众更是绝望。但是本次救灾,我们更多地看到了军队和警察积极有效的一面,奥巴马公开表示,政府将动用一切可以用的资源,帮助灾区尽快恢复。他先后指示陆军介入纽约地铁和隧道的抽水工作、空军动用大型运输机、海军动用舰只帮助灾区运送物资。例如2012年10月30日,国民警卫队车队就到达纽约皇后区市镇,超过1100名陆军和空军国民警卫队士兵听从州长安德鲁·科莫的指挥。他们利用水箱车为长岛的居民提供净化水支持,启用摩托艇参与救援并协助受困居民到达庇护站等等。在新泽西州,更是有大量的UH|60“黑鹰”直升机被用于搜索和营救任务,犹记得2008年的四川汶川地震后,我国军队就曾经饱受直升机力量不足的制约,让人扼腕叹息。毋庸置疑,数量众多的直升机是美国军队相比其他国家的一个巨大优势,极大地提高了救助救援效率。
五、联邦、州、地方的沟通、协作有效
预测预警等技术手段只是防灾减灾的基础,要真正做到减少自然灾害的冲击,控制公共危机蔓延,仍需依赖高效的组织指挥。美国政府在这方面曾备受公众诟病,但这几年已有明显的改进。如FEMA在克林顿时期被提升到内阁级,不幸的是布什政府将其划归到国土安全部,如今奥巴马总统重建了FEMA,即使在预算被国会大量削减的情况下,在应对“桑迪”中,它还是发挥了其重大作用,事实证明忽略FEMA的作用是很危险的。总体来看,美国国土安全部于2008年1月发布的《国家应急反应框架》中的指导原则在本次应对桑迪过程中得到了执行,其对有关行为主体在应急反应体系中的角色和职责的明确也有效地避免了各级政府、部门在救灾中的推诿和不力。看这次纽约当局应对“桑迪”飓风的过程,很多美国人从来就没有听说过国家反应协调中心的名字,但是在风暴肆虐后,他们会明白并庆幸有这样一个机构。国家反应协调中心作为联邦应急管理署的指挥中心,官员们在这里指挥搜救人员的行动,调配饮用水等救灾物资,协助疏散医院里的病患。我们也可以发现,各项措施的落实,离不开一个高效的管理团队。相比于“卡特里娜”时政府间、部门间关系难以协调的情况,本次灾害中,纽约市政当局、纽约州及联邦机构、美国国家气象局、国家飓风研究中心以及新泽西州等决策机构进行了有效沟通和协调,确保各项紧急、重要决策得到快速成功实施。除了联邦层面的协助,纽约紧急事故处理办公室在协调、动员警察、消防等部门实施灾害应急预案时,也表现积极,并且及时地向政府部门和民众发布相关重要信息,有效地提高了防灾、抗灾效率。
“桑迪”飓风给人们带来的是沉痛的灾难和巨大损失,但我们欣喜地看到,美国政府在应对这场公共危机中,一扫当年“卡特里娜”时的行动迟缓和不知所措,这也正是联邦政府执政能力的体现。总的来说,美国政府的表现是比较令人满意的,应对危机是比较成功的,这一典型案例对世界各国的城市管理和危机管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