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硬膜外自体血介入术用于多区域脑脊液漏致自发性颅内低压治疗的临床效果:36例总结

来源 :中华麻醉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douaimang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多区域脑脊液漏致自发性颅内低压患者36例,其中30例患者实施2次,6例患者实施3次靶向硬膜外自体血介入治疗后临床症状完全缓解。自体血注射过程中,发生24例穿刺部位注射痛、5例上肢放射性疼痛、9例上肢麻木、6例下肢疼痛、7例下肢麻木、4例头痛,3例头晕,3例一过性心动过缓;上述不良反应多数在停止注射自体血或减慢注射速度后缓解,部分在数小时后缓解;2例颈部僵硬感,术后数小时至数天后缓解,未见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治疗结束后3个月2例复发,再次靶向硬膜外自体血介入治疗后缓解。术后随访15~36月,均未见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由此可见,靶向硬膜外自体血介入术用于多区域脑脊液漏致自发性颅内低压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姜黄素对大鼠内毒素性肺损伤时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TAK1)磷酸化的影响。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18只,体重180~22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6):对照组(C组)、肺损伤组(LI组)和姜黄素组(CUR组)。采用气管内滴注脂多糖5 mg/kg的方法制备大鼠内毒素性肺损伤模型。CUR组于制备模型前30 min时腹腔注射姜黄素200 mg/kg,LI组注射等容量二甲基亚
目的评价富马酸氯马斯汀用于拮抗阿曲库铵诱发全麻手术患者组胺释放的效应。方法择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80例,年龄21~59岁,BMI 17~26 kg/m2,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n=40):对照组(C组)和富马酸氯马斯汀组(CF组),CF组于麻醉诱导前20 min肌肉注射富马酸氯马斯汀2 mg。依次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1mg/kg、依托咪酯0.3mg/kg、芬太尼4
目的评价脊髓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磷酸(NADPH)氧化酶在大鼠神经病理性痛形成和维持中的作用。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24只,体重200~2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8):假手术组(S组)分离左侧坐骨神经中段,不结扎;神经病理性痛组(NP组)采用结扎左侧坐骨神经的方法制备大鼠神经病理性痛模型;NADPH氧化酶抑制剂组(NI组)鞘内置管后3 d制备大鼠神经病理性痛模型,术前30 min
目的评价盐酸纳美芬对全麻诱导时舒芬太尼诱发咳嗽的预防效果。方法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100例,年龄21~62岁,体重45~82 kg,性别不限,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50):盐酸纳美芬组(N组)和对照组(C组)。N组于麻醉诱导前2 min静脉注射盐酸纳美芬0.25 μg/kg,C组静脉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全麻诱导:采用靶控输注丙泊酚,BIS值达55时,静脉注射
目的探讨全麻下抑制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诱发闭孔神经肌肉反应的适宜肌松程度。方法择期全麻下膀胱侧壁肿瘤电切患者90例,ASA分级Ⅰ-Ⅲ级,性别不限,年龄26~64岁,体重50~80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米库氯铵低剂量组(L组)、中剂量组(M组)和高剂量组(H组),麻醉诱导期静脉注射米库氯铵0.15 mg/kg后,L组、M组、H组分别以0.2、0.3和0.4 mg·kg-1·h-1的速率静
目的评价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对颅脑手术患者内环境及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开颅手术患者44例,性别不限,年龄18~64岁,BMI 18~30 kg/m2,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n=22):乳酸钠林格液组(R组)和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组(S组)。于麻醉诱导前以15 ml·kg-1·h-1的速率静脉输注6%羟乙基淀粉130/0.4 30 min,随后按1∶2
期刊
目的评价经插管型喉罩(ILMA)清醒气管插管对高血压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行腹部手术的高血压患者60例,年龄45~64岁,BMI 20.3~27.5 kg/m2,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30):直视喉镜组(D组)和ILMA组(I组)。于表面麻醉后3 min(T1)、D组直视喉镜暴露会厌及声门或I组置入ILMA(T2)、气管插管完成即刻(T3)、气管插管后血流动
目的评价气道表面麻醉管用于纤维支气管镜内镜通路表面麻醉的效果。方法择期拟在全麻下行悬雍垂腭咽成型术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男性患者40例,ASA分级Ⅰ-Ⅲ级,年龄20~64岁,BMI 23~35 kg/m2,术前1周内无上呼吸道感染。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20):常规对照组(C组)和纤维支气管镜气道表面麻醉管组(F组)。C组应用喉麻管经口向舌根部及咽喉部喷洒利多卡因,并行环甲膜穿刺注射利多卡因
目的评价自主呼吸试验(SBT)时超声测量膈肌移动度(DE)变化预测机械通气患者撤机成功的价值。方法选择机械通气超过24 h,通过撤机筛查试验的患者63例,年龄45~64岁,性别不限。于自主呼吸试验0、10和30 min时采用超声测量双侧DE。对通过SBT 30 min的患者拔除气管导管。根据患者撤机成功与否分为成功组和失败组。采用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评价双侧ΔDE30-10对患者撤机成功的预测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