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曲艺绘就乡村振兴胜景

来源 :曲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4527236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根植于农耕文明。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要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文明新气象。要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把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有机结合起来,把我国农耕文明优秀遗产和现代文明要素结合起来,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让我国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在新时代展现其魅力和风采。”《十四五”艺术创作规划》提出要围绕“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战略,创作推出一批精品力作。曲艺艺术长期根植于民间,与乡土有着天然的血脉联系。伴随着曲艺艺人的脚步,曲艺的种子被播撒到广饶的乡间。在中国共产党的指引下,广大曲艺工作者以如椽之笔,描绘出了乡村变迁的篇章,彰显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一、乡村旧貌变新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三农”工作的重點转向提高农业生产力,促进农业发展。农村题材曲艺的创作在大力倡导工农合作,城市辅助农业发展的基础上,聚焦于新旧社会农村的变迁,涌现出了许多颇富新意的作品。
  一是提倡农业技术。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力相对落后,存在着靠天吃饭的现象。李准创作的河南坠子《六神不安》用风趣幽默的笔调,以山神、龙王、土地、灶君从人间落荒而逃,显示了“新中国人民干劲大”,积极投身农业生产建设的盛况和豪情。温州鼓词《不靠天》写出了想当年“十年倒有九年旱,世世代代遭灾难”而“自从来了共产党,山区面貌大大改变”,通过兴修水利,“穷乡变作鱼米乡”。
  二是提倡男女平等。在农业社会,男性是耕作田间地头的主要劳动力,由此衍生出了“重男轻女”“男主女从”等不良现象。中国共产党长期致力于推进男女平等,促进女性解放。1949年后,以发动和组织女性参加生产,从事社会主义建设为突破口,男女平等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张剑平、王家齐的牌子曲《有志不在年高》写出了新中国新女性的敢闯敢干,东北大鼓《铁姑娘》呈现了“党的好女儿巾帼英雄”的战斗精神。由申涤创作,白凤岩、章辉整理的梅花大鼓《新媳妇下地》,在突显破解女性歧视,突显男女平等理念的基础上,对传统梅花大鼓做出了一定程度的变革,成为“新梅花调”的代表作。

二、幸福之花朵朵开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扫清了社会主义前进的路”,农村经济的活力被激活,“开足了向四个现代化进军的船”。促使农业现代化,使农村富裕起来成为人们的共识。在这种大背景下,农村题材曲艺作品的创作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作品中反映出了人们对富足生活的向往和鼓足干劲投身乡村建设的热情。
  马季、唐杰忠的《新桃花源记》以“昔日秃岭荒山,今朝绿水青山。昔日虎狼遍山,今朝花果满山。昔日荆棘丛生,今朝层层梯田。真乃天翻地覆之变!”的感慨,写出了农民在党中央一系列农业政策的方针指引下,自力更生,丰衣足食,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景象。而且该作以化装相声的形式被搬上荧幕,更是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是“祖国山河添异彩,今日桃源换新天。”相声《幸福村》更是展现出了改革开放后,乡村的富足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姜昆和李文华的相声《夸家乡》表现了乡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日新月异。石世昌的河南坠子《棉花仙》道出了科教兴农的必要性,“得信科学的威力大无边。”高英培、范振钰表演的《进城》用诙谐幽默的语言试图消解城市居民对农村贫困落后的刻板印象。
  中国曲艺家协会的有力引导更为农村题材曲艺创作和演出营造出了良好的态势。经过前期的深入调研,1983年3月10日至18日,中国曲艺家协会在郑州召开全国农村曲艺座谈会,陶钝同志做了《千方百计使曲艺为农民服务》的报告。陶钝同志指出:“曲艺艺术是农村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现成的、不可少的宣传教育和娱乐工具。”①对于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提高听众个人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大会向全国曲艺工作者发出了倡议书。“我们曲艺工作者一定要继续努力创作、整理和说唱更多的新书、好书,坚持以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农民,满足他们文化生活的需要,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我们要积极创作、整理、说唱新书、好书,为农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②
  所谓“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在亿万奔向致富路的人群中,难免会有落后的身影,这时相声以讽为谏的功效便显现了出来。由唐爱国、齐立强演出的相声《懒汉糖葫芦》塑造了糖葫芦这一家喻户晓的经典人物形象,点出了“扶贫先扶志”的主题。

三、乡村振兴谱新篇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排碧乡十八洞村,在这里他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的理念。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在这一系列指示和政策的指引下,中国乡村建设进入了全新的历史阶段。曲艺工作者更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助力脱贫攻坚,辅助乡村振兴。
  2018年至2020年连续三届中国盐都·全国乡村曲艺发展论坛及相关的演出交流和展演活动成功举办。此项活动以学术座谈和艺术交流双轮驱动的模式,推动乡村曲艺创作和演出。2020年,中国曲艺家协会发起了“曲艺助力乡村振兴”系列活动,通过组织曲艺工作者深入乡村进行采风、创作、演出,以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为切入点,培育乡风文明,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营造优良的社会环境和良好的社会风气。2020年11月4日至6日,新时代曲艺星火扶贫工程成果巡礼展演在北京成功举办,此次活动通过“圆梦星火”“巴山欢歌”“大美长治”3个专场,组织近300位曲艺工作者创作表演了31个优秀节目。曲艺工作者以作品深情歌颂脱贫攻坚中涌现的先进人物和人民群众艰苦奋斗的意志品质。

四、我以我笔写我乡


  《“十四五”艺术创作规划》指出要高度重视“一度创作”,夯实创作基础,对聚焦农村题材的文艺作品创作进行重点扶持。这就为农村题材曲艺的创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将时代精神和人文内涵融入其中的作品,才能不负于曲艺在新时代所肩负的使命。   首先是要化解老路走新路。新时代的农村题材曲艺创作要真正做到面向新时代,要摆脱对已有创作模式和路径的依赖。中国文联主席铁凝便指出:“依靠过去的经验去想象和书写今天的中国乡村,是否够用呢?在不少作品里,我们也常常看到,作者严丝合缝地踩在前辈作家的脚印上,述说一个记忆中的、几近凝固的乡村。白云苍狗、沧海桑田,而乡村似乎是不变的,似乎一直停留在、封闭在既有的文学经验里。这样的写作即使不能说完全失效,起码是与我们的时代有了不小的距离。”要准确把握时代发展的大势,“新的时代内容需要新的形式,如何為新时代的乡村现实、为无数‘新人’的人生寻找‘适配’的表达,这是每一位乡村题材作品的写作者都应当认真思考、不懈探索的课题。”③
  其次是要深扎乡村体民情。要深入乡村,观察乡村,感悟乡村,从亲身的实践中去发现素材,由此才能明晰当今农民的精神和生活状态,才能发掘出乡村中所蕴含的时代底蕴。柳青为了创作《创业史》定居皇甫村,生活在农民中间,将丰厚的生活积累融入到写作中。而与创作对象同呼吸,正是曲艺人的优良传统。1959年7月到8月,天津人民广播电台曲艺团常宝霆、小岚云、李润杰等著名演员深入白洋淀采风。他们与农民同劳动,亲身体验农业生产。在田间地头搜集材料,进行创作。1983年全国农村曲艺座谈会后,天津曲艺家协会便组织曲艺作家深入静海府君庙、十里堡、大邱庄及东双塘实地参观,与当地农民进行座谈,丰富了认识,开阔了视野。此次活动使得曲艺作家进一步认识到,要想提升作品质量,“除去思想、艺术等多方面的修养外,深入生活还是主要的。”④
  还有是要洞悉民意有针对。农村题材曲艺作品创作要做到两手抓。一方面是要针对农村观众的欣赏习惯,用他们易于接受的表现手法、叙事方式打造具有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的作品。俗话说:“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要明确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差异,采取当地的流行曲种进行创作。用乡音、乡味、乡情去吸引观众,赢得观众。同时,注意借助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强化作品推广的深度和广度。一方面是要凝练出面向全社会的,反映新农村、新面貌、新气象、新成就的曲艺作品。在为时代喝彩的同时,探寻出时代变迁的意涵。“新时代的中国乡村,意味着乡土中国的现代转型,意味着如潮不息的城乡互动,折射出中国与世界的广泛联系,指向历史与未来的生成和运动。书写乡村,归根到底,就是写我们命运与共的伟大祖国,就是写我们生逢其时的伟大时代,就是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梦想。”⑤

结语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2021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开始施行,以立法的形式推进乡村文化繁荣,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支持农业农村农民题材文艺创作,鼓励制作反映农民生产生活和乡村振兴实践的优秀文艺作品。”这就为今后的农村题材曲艺作品创作提供明确的方向指引和政策依据。陶钝同志曾指出“我们要在农村宣传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书曲是必不可少的工具。”⑥曲艺工作者要进一步加强“三农”题材文艺作品策划,创作出反映时代农村新气象、讴歌乡村建设新创造的文艺精品。从而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鼓劲呐喊。
  注释:
  ① 《千方百计使曲艺为农民服务》,《陶钝曲艺文选》,中国曲艺出版社,1985年,第240页。
  ② 《全国农村曲艺座谈会倡议书》,《曲荟》,1983年第1期。
  ③ 铁凝:《书写新时代的“创业史”》,《文汇报》,2020年7月20日。
  ④ 鸣飞:《曲艺作家到静海县参观访问》,《曲荟》,1983年第1期。
  ⑤ 铁凝:《书写新时代的“创业史”》,《文汇报》,2020年7月20日。
  ⑥ 《陶钝文集·第三卷》,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658页。
  (作者:天津市艺术研究所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邓科)
其他文献
互联网背景下,电商渗透力越来越强,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催生的“宅”经济,社区生鲜农产品O2O营销模式异军突起。文章从生鲜农产品社区团购的发展入手,分析生鲜农产品社区团购模式,探究其在发展中面临的困境并从提升团长忠诚度、拓展品类和仓配建设、多渠道搭建高效供应链和物流体系、提高客户满意度等方面提出解决的对策和建议,为生鲜农产品社区团购发展创新提供参考。
某种意义上,对林那北的任何一种解读都是有限的,这是因为,当我们阅读林那北的小说时,我们会想到那个叫北北的作家,而当我们把林那北看成是小说家的时候,林那北其实又是一个博物学家,她对物的隐晦或隐秘的含义有着近乎痴迷的热情,以至于当我们认为理解了林那北时,其实是南辕北辙。
2021年5月,由多位曲艺名家共同主演的四幕相声剧《依然美丽》在北京剧院火爆上演.该剧是在北京宣传文化引导基金资助下,由北京曲协创作的“回天”题材项目,讲述了主人公王守
期刊
教学失误几乎是每一名教师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经历,有的失误无伤大雅,会让师生会心一笑,也有的失误事关重大,可能会给师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乃至创伤。但正如没有任何一名学生能够生而知之,也同样没有任何一位教师一踏上讲台便满腹经纶举重若轻。所以,淡化“失误”的痕迹和影响,甚至将其转化为一种即时呈现的“神来之笔”,应该成为老师们理所当然的教学进阶之路,当然这需要经历无数积淀反思才可能达成。  先让我们通过这样
建设一批区域内高水平高职院校是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应对“双高计划”的战略举措。借助PEST模型,文章分析发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在建设过程中面临经费投入有待提高、人才流失现象严重、民族文化重视程度有待加强、民族技艺的传承受到冲击等现实困境。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在把握“双高计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下,可以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助力乡村振兴、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技艺等方面,助力民族职教政策体系完善,服务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推进民族技艺的变革与创新。
曲艺是中华民族说唱艺术的总称,源远流长,种类繁多,河南(北路)坠子(以下简称“北路坠子”)是其中一颗璀璨之星。北路坠子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曲种,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项目,其表演语言具有突出的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我国对北路坠子的表演语言尚无专题研究。在国家极力加大曲艺事业发展力度,极力推进建设中国特色曲艺学科发展的大背景下,我们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研究探讨北路坠子表演语言的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
期刊
茶是人们饮食的对象,食茶伦理的目的是维护食茶安全,促进公共健康,为食茶提供道德理论的支撑与指导。食茶伦理有五个原则,以人的绝对价值为起点,生命价值原则是食茶伦理的基本前提,生命价值原则统摄着无害原则及益生原则,公正原则是食茶伦理的扩展原则,进一步引申为整个人类的和谐原则。在五个原则统摄下,文章从食茶安全伦理、商业伦理、茶资源保护利用伦理、食茶学术及教育伦理方面展开论述,倡导食茶主体应善待茶,勇担社会责任,践行食茶伦理。
回忆的河流,确实漂浮着很多故事的绿叶。  一直以来,我并不太抵触加班,也十分乐意回复学生在微信上的留言。有时学生急着问,不管是夜里10点,还是早上6点,只要我看到了,都会尽心尽力回复。昨天还有一个学生问:“阿多尼斯说,‘万物都会走向死亡,只有人除外,是死亡向他走来’,是什么意思?”我说:“人是自知自觉的,可以看清生命历程,可以清晰感知死亡。这样写很恐怖,死亡可动。”学生收到回复很开心。  也许,你
“七一”前夕的一天,海河之滨的中国大戏院座无虚席,天津市曲艺团为庆祝建党百年华诞,为广大观众奉献了一场精彩纷呈的视听盛宴。天津和北京的老艺术家们容光焕发地纷纷上台亮出自己的绝活,他们炉火纯青的艺术造诣和浓馥醇厚的曲艺韵味,博得台下观众阵阵欢呼声和掌声。整场编排具有文化底蕴、清新灵动、朝气蓬勃,以整齐强大的阵容、高艺术水准的呈现和激动人心的红色经典,在社会引起较大反响。  专场以“百年芳华”为主题,
期刊
随着工作室成员的增加,学员们经常提到一个问题:就学科素养而言,我们要做一个什么样的语文教师?这也是我长期以来一直在思索的问题。  作为一个教龄近30年的语文教师,之前我虽然考虑并在心里试著回答过这个问题,但从没想到这个问题的价值所在。如今想来,正确回答这个问题实在太重要了,因为它给语文教师尤其是年轻语文教师指明了努力的方向,指引着他们成为契合时代需要的合格的教育者。  那么,该如何回答以上问题?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