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审美活动是促使人性获得完善的手段之一。对于青少年来说,培养正确的美学观念,学会如何欣赏美是很重要的。青少年处于一个比较情绪化的年龄阶段,因此,容易造成青少年文化的泛审美化,甚至造成审美的畸形。美育是促进青少年情感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富有生气的整体人格的教育,在教育体系中是不可或缺的。而旅游教学是一门充满着审美教育的课程,在旅游教学中实施美育,则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审美教育审美价值观 审美情趣
随着国际和平环境的持续保持和现代科技的猛进,战后的世界经济迅速发展。这种发展,使得发达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总收入增长,国民可供自由支配的收入也因之增多;同时,由于现代化大生产及社会斗争、推进等原因,可供国民自由支配的时间增多;加之交通条件现代化。这三大基本原因,使得旅游业兴旺发达,成为朝阳产业。美育不仅能脚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1世纪的一代新人储要融人较高的美育体验,需要具备一定的鉴赏美和创造笑的能力。由此可见,在旅游管理教学中有机地渗透美育是非常重要的。
一、用直观形象手段展示美,让学生见美知美。
课堂教学是审美教育的主渠道,而审美教学情境的创设又是课堂审美教育实施是否有效的关键环节,创设教学情境,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心境,唤起学生的审美注意。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运用课内外课程资源,依据旅游地理审美教育的目标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自觉地运用审美因素,按照旅游地理教学的审美规律精心地创设旅游地理审美情境,这些是教学得以成功和优化的保证。用直观形象手段显示旅游地理知识中的美,揭示美的存在,利用美来感染学生,诱发学生的审美欲望,使他们自觉地参与认知活动。旅游景观中的自然美,景观具有的“形、声、色”形式美,旅游探索美,文物古迹、建筑、雕塑呈现的艺术美等,都是通过具体可感的形象表现出来。
二、借助导游职业的定位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职业审美价值观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我注意到一些学生喜欢留着怪异的发型,穿着暴露、浓妆艳抹,缺乏正确的审美判断。这既没有外在美更谈不上内在美。固然审美能力、审美心境等等都会导致审美状况的不同,但最根本的问题在于审美价值观。价值标准不同,尺度不同,必然造成审美的种种差异。因此,发现美,欣赏美的前提是审美价值观,有了正确的审美价值观,才可能有正确的审美实践。于是在旅游服务专业的相关教学中,我有意识从导游职业定位上加以引导进行审美教育,通过对时下一些实事的讨论,同学们得出结论,导游人员作为旅游服务业的代表,必须保持与其行业特点、企业形象相一致的仪容、仪表和仪态。具体讲就是容貌修饰要得体,服饰整洁又端庄,举止稳重显大方。在我的启发下,学生在活跃的思维活动中,通过正反鲜明的对比,辨别了真正的美与丑,逐渐建立起正确的职业审美价值观。
三、通过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承受力和高雅的审美情趣,树立美好的形象,展示个人魅力。
在多年的教育过程中,笔者发现一些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出现了心理极不稳定、思想感情也容易发生变化的情形: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让他们困惑不解,现实与理想的巨大差距使他们烦恼痛苦;人际交往的冲突让他们时常焦虑不安,单调的生活令他们不断地寻求新奇和刺激。想到贫寒的家境,他们的情绪会一落千丈,郁郁寡欢;面对名利的诱惑,他们的欲望会难以控制并急速膨胀;遇到困难和挫折,他们的信心会轰然倒塌,精神也会萎靡不振。为追逐偶像和时尚,有的学生会不惜代价购买高档商品,满足虚荣心理;为摆脱孤独和寂寞,一些学生会过早地与异性步入“爱河”,举止行为毫无约束以致身心俱损;为维护自尊或私利,有的学生还会与同学、朋友大动干戈、反目成仇……这些不良心理和行为会成为学生学习、生活和工作的绊脚石,阻碍他们健康成长,需要我们通过人文素质教育,帮助学生走出心理的迷宫,找到正确的出路。
旅游工作者在与服务对象接触的过程中,必须要做到表情自然,面带微笑,态度和蔼,服装整洁。以优雅的站姿、端庄的坐姿、轻盈的行姿、礼貌的服务用语、得体的肢体语言展现旅游服务员良好的职业形象。而要想学生成为这样的工作者,不但要对他们进行形象塑造的外在训练,更要在教学教育过程中,通过人文教育活动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和审美能力,树立学生良好的形象,增强个人魅力。
四、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对所见所闻的观察,倾听和体验,犹如通向美的世界的窗口。美学观点也认为,美的根源,在劳动生活中产生,美是社会实践的产物。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学应引导学生在改造社会和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中,直接接触美的事物,进入美的境界,以激起对美的爱好和兴致。只有耳濡目染,亲身领受,才会使视听感官变得灵通起来。于是我利用见习课带领学生们参观市容市貌;了解本区各民族的风土人情;搜集学生游览旅游景区的经历进行交流,通过这些手段让学生直接观察,亲身体验和反复比较,使他们的审美感受力逐渐丰富,发展起来了。而德国著名的文艺理论家莱辛说:凡是我们在艺术作品里发现为美的东西,并不是直接由眼睛,而是由想象力通过眼睛发现其为美的。生活是培育想象之花的沃土,真正爱美的人,只有热爱生活,怀着纯真的感情去亲近自然和人生,留神观察,细心体验,才能展开想象的翅膀翱翔于美的世界之中。所以在旅游服务专业教学中,我多次尝试让学生对我区概况,市容市貌,特色建筑,民族饮食进行观察体验后进行自主撰写,并分组进行配乐解说。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的审美想象力和审美创造力得到很好的锻炼和提高。
总之,不论自然美抑人文美,旅游的美育作用都是积极、巨大的。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有五千年悠久文明史,无量数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均可作狭义教育对象的美育课堂。旅游美育之意义,实应引起教育界、旅游界与全社会有识之士的关注。旅游美育对社会的意义既如此重大,那么,发挥旅游的美育功能,并予不断强化,正是中国旅游事业的使命之一。这样的旅游事业,才是利国利民、功在当代、惠益千秋的事业。(作者单位:河南省安阳市旅游学校)
关键词:审美教育审美价值观 审美情趣
随着国际和平环境的持续保持和现代科技的猛进,战后的世界经济迅速发展。这种发展,使得发达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总收入增长,国民可供自由支配的收入也因之增多;同时,由于现代化大生产及社会斗争、推进等原因,可供国民自由支配的时间增多;加之交通条件现代化。这三大基本原因,使得旅游业兴旺发达,成为朝阳产业。美育不仅能脚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1世纪的一代新人储要融人较高的美育体验,需要具备一定的鉴赏美和创造笑的能力。由此可见,在旅游管理教学中有机地渗透美育是非常重要的。
一、用直观形象手段展示美,让学生见美知美。
课堂教学是审美教育的主渠道,而审美教学情境的创设又是课堂审美教育实施是否有效的关键环节,创设教学情境,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心境,唤起学生的审美注意。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运用课内外课程资源,依据旅游地理审美教育的目标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自觉地运用审美因素,按照旅游地理教学的审美规律精心地创设旅游地理审美情境,这些是教学得以成功和优化的保证。用直观形象手段显示旅游地理知识中的美,揭示美的存在,利用美来感染学生,诱发学生的审美欲望,使他们自觉地参与认知活动。旅游景观中的自然美,景观具有的“形、声、色”形式美,旅游探索美,文物古迹、建筑、雕塑呈现的艺术美等,都是通过具体可感的形象表现出来。
二、借助导游职业的定位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职业审美价值观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我注意到一些学生喜欢留着怪异的发型,穿着暴露、浓妆艳抹,缺乏正确的审美判断。这既没有外在美更谈不上内在美。固然审美能力、审美心境等等都会导致审美状况的不同,但最根本的问题在于审美价值观。价值标准不同,尺度不同,必然造成审美的种种差异。因此,发现美,欣赏美的前提是审美价值观,有了正确的审美价值观,才可能有正确的审美实践。于是在旅游服务专业的相关教学中,我有意识从导游职业定位上加以引导进行审美教育,通过对时下一些实事的讨论,同学们得出结论,导游人员作为旅游服务业的代表,必须保持与其行业特点、企业形象相一致的仪容、仪表和仪态。具体讲就是容貌修饰要得体,服饰整洁又端庄,举止稳重显大方。在我的启发下,学生在活跃的思维活动中,通过正反鲜明的对比,辨别了真正的美与丑,逐渐建立起正确的职业审美价值观。
三、通过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承受力和高雅的审美情趣,树立美好的形象,展示个人魅力。
在多年的教育过程中,笔者发现一些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出现了心理极不稳定、思想感情也容易发生变化的情形: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让他们困惑不解,现实与理想的巨大差距使他们烦恼痛苦;人际交往的冲突让他们时常焦虑不安,单调的生活令他们不断地寻求新奇和刺激。想到贫寒的家境,他们的情绪会一落千丈,郁郁寡欢;面对名利的诱惑,他们的欲望会难以控制并急速膨胀;遇到困难和挫折,他们的信心会轰然倒塌,精神也会萎靡不振。为追逐偶像和时尚,有的学生会不惜代价购买高档商品,满足虚荣心理;为摆脱孤独和寂寞,一些学生会过早地与异性步入“爱河”,举止行为毫无约束以致身心俱损;为维护自尊或私利,有的学生还会与同学、朋友大动干戈、反目成仇……这些不良心理和行为会成为学生学习、生活和工作的绊脚石,阻碍他们健康成长,需要我们通过人文素质教育,帮助学生走出心理的迷宫,找到正确的出路。
旅游工作者在与服务对象接触的过程中,必须要做到表情自然,面带微笑,态度和蔼,服装整洁。以优雅的站姿、端庄的坐姿、轻盈的行姿、礼貌的服务用语、得体的肢体语言展现旅游服务员良好的职业形象。而要想学生成为这样的工作者,不但要对他们进行形象塑造的外在训练,更要在教学教育过程中,通过人文教育活动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和审美能力,树立学生良好的形象,增强个人魅力。
四、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对所见所闻的观察,倾听和体验,犹如通向美的世界的窗口。美学观点也认为,美的根源,在劳动生活中产生,美是社会实践的产物。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学应引导学生在改造社会和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中,直接接触美的事物,进入美的境界,以激起对美的爱好和兴致。只有耳濡目染,亲身领受,才会使视听感官变得灵通起来。于是我利用见习课带领学生们参观市容市貌;了解本区各民族的风土人情;搜集学生游览旅游景区的经历进行交流,通过这些手段让学生直接观察,亲身体验和反复比较,使他们的审美感受力逐渐丰富,发展起来了。而德国著名的文艺理论家莱辛说:凡是我们在艺术作品里发现为美的东西,并不是直接由眼睛,而是由想象力通过眼睛发现其为美的。生活是培育想象之花的沃土,真正爱美的人,只有热爱生活,怀着纯真的感情去亲近自然和人生,留神观察,细心体验,才能展开想象的翅膀翱翔于美的世界之中。所以在旅游服务专业教学中,我多次尝试让学生对我区概况,市容市貌,特色建筑,民族饮食进行观察体验后进行自主撰写,并分组进行配乐解说。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的审美想象力和审美创造力得到很好的锻炼和提高。
总之,不论自然美抑人文美,旅游的美育作用都是积极、巨大的。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有五千年悠久文明史,无量数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均可作狭义教育对象的美育课堂。旅游美育之意义,实应引起教育界、旅游界与全社会有识之士的关注。旅游美育对社会的意义既如此重大,那么,发挥旅游的美育功能,并予不断强化,正是中国旅游事业的使命之一。这样的旅游事业,才是利国利民、功在当代、惠益千秋的事业。(作者单位:河南省安阳市旅游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