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者结合教学实践,揭示了课堂教学中存在教学资源过程性流失的几种现象,并对如何减少资源流失,提高教学效能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关键词】教学效能;教学资源;过程性流失
我有幸在高三“聚焦课堂,提升教学效能”主题活动中听了九位老师的九节课,收获很多.最大的感受是课堂上教学资源流失的现象比较严重.
一、教学资源的流失
1.板书不规范造成解题过程示范作用的流失
数学需要板书的内容太多导致数学老师的板书多少都有点偏快,或者是书写轻淡致使后面学生看不清,或者没有注意布局而显得散乱,还有的就老在同一个地方书写,写了擦擦了写,写得快擦得也快,有的一节课没有一道题是完整规范板书的.这样的做法都没能让板书发挥出应有的示范作用,也没有关注到全体学生.
2.多媒体课件放得太快造成其辅助作用的流失
多媒体应该确实能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否则可以不用.但是实际教学中发现多数课堂上它仅仅起到展示作用.比如老师所选习题多数均是学生手头没有的,只有题目没有解答过程,学生听了一遍思路或者也就是草草演算了一遍就过去了.还有一些知识方法的归纳,可能课前准备时觉得都好,不舍得删去,课堂上又觉得时间不够,于是老师鼠标一点一点,课件一闪一闪,这样过了,学生都没有看清楚.这样的课件对教学没有多少帮助作用.
3.另谋出路造成教学资料使用价值的流失
高三复习当然离不开复习资料,但是将课本搁置一边的做法却是不可取的.轻课本重资料已见怪不怪了,一个更奇怪的现象是课堂上讲的既不是课本也不是资料,而是重新制作的课件.如果能将课本或者资料上的内容重组整合后做成课件自然是最好的,如施老师的课件给学生呈现知识网络,补充课本和资料上的缺陷,这是学生手头没有的而恰是课堂所需要的.但较多的课堂并非如此.学生手上的题不讲又选新题,使得学生在听完课后感觉没多少印象,许多学生的课本是崭新的,翻开复习资料看看也是崭新的.手头教学资料没有好好使用又另找习题来讲,不如守着一种资料,有计划地增删,要增加也要把习题先印发给学生,好让学生课前有准备,课堂有寄托,课后有回忆.
4.教学设计不全造成教学契机的流失
错误是正确的先导,点评学生错误时可借题发挥,举一反三,不能一味就题论题.宁可选简单的习题,也不要出现知识点或者题型上的遗漏.如复习基本不等式就一定要重视凑形,自然少不了换元和消元两个重要的凑形方法,而不等式的逆向应用是教学难点也值得重视.复习概率就必须要重视用简单枚举法、树形图、列表等方法来计算事件个数,明白各事件之间的关系,更要重视书写的全面性与规范性.数列求和要趁机教育学生进行特殊性检验.而这些恰恰被老师忽视了.事实上,教师即使在以夯实基础为目的的一轮复习中也会因急于求成或完成自己既定的教学任务而让这些教育契机白白流失的现象普遍存在.
5.试题难度大造成学生学习信心和兴趣的流失
三节试卷讲评课恰好是两份不同的试卷,但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偏难.所以三节课的课堂气氛都很难活跃起来,尽管老师不断地启发、调动,怎耐这样的难度不是普通班学生所能很快逾越的.复习了什么就考什么的段段清考试是一种不错的检测模式,作为测评学习效果的考试弄不好会变成打击学生的凶器.14道填空题至少应该有10道题是学生能拿到分的,满分160分平均分控制在120分左右的考试与平均不到100分的考试相比,可能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就感,也能更实在地减轻老师的讲评负担.
二、听后反思
究竟怎么样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提升教学效能?答案只能在教学实践中去寻找.教无定法,有效的就是最好的.要实现有效教学,减少教学资源的过程性流失,我认为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
1.加强对教材的研究
题海无边,课本是岸.数学的许多道理都不是在正文中出现的,恰恰散落在例习题中,好的习题是高考题的源泉.高三一轮复习时一定要系统地去再认识再整合,这对于教师把握考纲、难度和题型都有很大的帮助作用.一份好的试卷,它的习题无论难易都可以在课本上找出原型的.因此脱离课本的复习方法是不可取的,纵观各种(包括各学科)复习方案,第一条几乎无一例外都是立足课本.
2.加强对考纲的研究
高三师生群雄激昂,“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如今高考的帆船行驶在习题的海洋中,考纲就是灯塔.脱离考纲是盲目的,《考试说明》已经将知识点及其要求都细化地罗列出来,教学中要对照要求,让学生明白本知识点是A级、B级还是C级,凡C级的必须熟练掌握,属必考内容.高三时间是紧张的,紧张在有做不完的题,高三的时间又是宽松的,宽松在做了许多废题,有时往往在高考不做要求的或是意义不大的细枝末节、高难度技能等方面纠缠不休.要想省时高效就得明确考纲、展示考纲.
3.加强对学生的研究
课堂教学要看学生会了没有而不是老师讲完了没有,课堂教学有没有效果要看学生掌握了没有.教师通过及时批阅作业,了解学生做的情况.讲评考卷时不但要让学生知道错误的原因,还要让学生了解平均分、最高分,让学生知道自己与别人的差距.课后还要与学生交流,了解学习方法是否恰当,订正是否及时.特别关注后进生与边缘生的学情,否则会出现会的可能丢分,不会的仍然不会,努力了还是不见效果的局面.
4.加强对习题的研究
习题教学未必是另找难题才可上台阶,平淡之中稍做变化也会有奇效.也未必是要新奇的习题,原题复练,陈题新解同样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如颜老师在数列求和后妙笔生花,自然流畅地让学生证明13≤Sn<34,不经意间一道温顺平和的题,尾巴突然翘了起来.这轻描淡写的顺手一变,习题的功能被挖掘,学生兴趣猛增.高考把关题不是难得让你入不了门,而是入口容易,把大家都送在一个台阶上之后才有区分度,“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高考的多题把关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总之,要提升课堂教学效能,就要尽力避免教学资源的流失,我们的付出才会更有意义,有价值,有效果.
【关键词】教学效能;教学资源;过程性流失
我有幸在高三“聚焦课堂,提升教学效能”主题活动中听了九位老师的九节课,收获很多.最大的感受是课堂上教学资源流失的现象比较严重.
一、教学资源的流失
1.板书不规范造成解题过程示范作用的流失
数学需要板书的内容太多导致数学老师的板书多少都有点偏快,或者是书写轻淡致使后面学生看不清,或者没有注意布局而显得散乱,还有的就老在同一个地方书写,写了擦擦了写,写得快擦得也快,有的一节课没有一道题是完整规范板书的.这样的做法都没能让板书发挥出应有的示范作用,也没有关注到全体学生.
2.多媒体课件放得太快造成其辅助作用的流失
多媒体应该确实能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否则可以不用.但是实际教学中发现多数课堂上它仅仅起到展示作用.比如老师所选习题多数均是学生手头没有的,只有题目没有解答过程,学生听了一遍思路或者也就是草草演算了一遍就过去了.还有一些知识方法的归纳,可能课前准备时觉得都好,不舍得删去,课堂上又觉得时间不够,于是老师鼠标一点一点,课件一闪一闪,这样过了,学生都没有看清楚.这样的课件对教学没有多少帮助作用.
3.另谋出路造成教学资料使用价值的流失
高三复习当然离不开复习资料,但是将课本搁置一边的做法却是不可取的.轻课本重资料已见怪不怪了,一个更奇怪的现象是课堂上讲的既不是课本也不是资料,而是重新制作的课件.如果能将课本或者资料上的内容重组整合后做成课件自然是最好的,如施老师的课件给学生呈现知识网络,补充课本和资料上的缺陷,这是学生手头没有的而恰是课堂所需要的.但较多的课堂并非如此.学生手上的题不讲又选新题,使得学生在听完课后感觉没多少印象,许多学生的课本是崭新的,翻开复习资料看看也是崭新的.手头教学资料没有好好使用又另找习题来讲,不如守着一种资料,有计划地增删,要增加也要把习题先印发给学生,好让学生课前有准备,课堂有寄托,课后有回忆.
4.教学设计不全造成教学契机的流失
错误是正确的先导,点评学生错误时可借题发挥,举一反三,不能一味就题论题.宁可选简单的习题,也不要出现知识点或者题型上的遗漏.如复习基本不等式就一定要重视凑形,自然少不了换元和消元两个重要的凑形方法,而不等式的逆向应用是教学难点也值得重视.复习概率就必须要重视用简单枚举法、树形图、列表等方法来计算事件个数,明白各事件之间的关系,更要重视书写的全面性与规范性.数列求和要趁机教育学生进行特殊性检验.而这些恰恰被老师忽视了.事实上,教师即使在以夯实基础为目的的一轮复习中也会因急于求成或完成自己既定的教学任务而让这些教育契机白白流失的现象普遍存在.
5.试题难度大造成学生学习信心和兴趣的流失
三节试卷讲评课恰好是两份不同的试卷,但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偏难.所以三节课的课堂气氛都很难活跃起来,尽管老师不断地启发、调动,怎耐这样的难度不是普通班学生所能很快逾越的.复习了什么就考什么的段段清考试是一种不错的检测模式,作为测评学习效果的考试弄不好会变成打击学生的凶器.14道填空题至少应该有10道题是学生能拿到分的,满分160分平均分控制在120分左右的考试与平均不到100分的考试相比,可能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就感,也能更实在地减轻老师的讲评负担.
二、听后反思
究竟怎么样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提升教学效能?答案只能在教学实践中去寻找.教无定法,有效的就是最好的.要实现有效教学,减少教学资源的过程性流失,我认为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
1.加强对教材的研究
题海无边,课本是岸.数学的许多道理都不是在正文中出现的,恰恰散落在例习题中,好的习题是高考题的源泉.高三一轮复习时一定要系统地去再认识再整合,这对于教师把握考纲、难度和题型都有很大的帮助作用.一份好的试卷,它的习题无论难易都可以在课本上找出原型的.因此脱离课本的复习方法是不可取的,纵观各种(包括各学科)复习方案,第一条几乎无一例外都是立足课本.
2.加强对考纲的研究
高三师生群雄激昂,“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如今高考的帆船行驶在习题的海洋中,考纲就是灯塔.脱离考纲是盲目的,《考试说明》已经将知识点及其要求都细化地罗列出来,教学中要对照要求,让学生明白本知识点是A级、B级还是C级,凡C级的必须熟练掌握,属必考内容.高三时间是紧张的,紧张在有做不完的题,高三的时间又是宽松的,宽松在做了许多废题,有时往往在高考不做要求的或是意义不大的细枝末节、高难度技能等方面纠缠不休.要想省时高效就得明确考纲、展示考纲.
3.加强对学生的研究
课堂教学要看学生会了没有而不是老师讲完了没有,课堂教学有没有效果要看学生掌握了没有.教师通过及时批阅作业,了解学生做的情况.讲评考卷时不但要让学生知道错误的原因,还要让学生了解平均分、最高分,让学生知道自己与别人的差距.课后还要与学生交流,了解学习方法是否恰当,订正是否及时.特别关注后进生与边缘生的学情,否则会出现会的可能丢分,不会的仍然不会,努力了还是不见效果的局面.
4.加强对习题的研究
习题教学未必是另找难题才可上台阶,平淡之中稍做变化也会有奇效.也未必是要新奇的习题,原题复练,陈题新解同样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如颜老师在数列求和后妙笔生花,自然流畅地让学生证明13≤Sn<34,不经意间一道温顺平和的题,尾巴突然翘了起来.这轻描淡写的顺手一变,习题的功能被挖掘,学生兴趣猛增.高考把关题不是难得让你入不了门,而是入口容易,把大家都送在一个台阶上之后才有区分度,“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高考的多题把关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总之,要提升课堂教学效能,就要尽力避免教学资源的流失,我们的付出才会更有意义,有价值,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