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教授辞职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bert_x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丹青,清华大学,辞职,这三个关键词组合在一起,一定会产生令媒体和大众兴奋的化学作用。
  20多年前,陈丹青已经是一位超级明星。那时,他凭着《西藏组画》成为名头最响亮的艺术家;20多年后,陈丹青再次成为明星人物,却不是因为艺术,而是因为他替那几个因为外语考试失利,最终不能拿到博士学位的学生感到冤屈,进而对应试教育的一些弊端提出质疑,进而向清华大学提出辞呈。
  这些年,他猛烈抨击,善意规劝的,更多地涉及中国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日益凸显的种种问题,远远不止研究生外语考试这一项。他的发言先是私下里的,渐渐地转移到大众媒体。为了保住即将被房地产项目吞噬的上海苏州河艺术仓库,他在情急之下甚至直接给上海市的一位市长写信。
  中国知识分子的知识贮备,如果可以量化,其总和一定是骇人的。但是很多时候,这浩如烟海的知识在坚硬的现实面前,就像雪落黄河,无声无息。之所以这样,就是因为总有一块顾虑的骨头哽在很多人的喉咙里。
  陈丹青没有一点顾虑吗?当然有。比如这次辞职事件,念及这个,念及那个,他的心已经有点软下来了。他并不是要跟清华水火相对。他针对的是具体的弊端,具体的问题。
  毫无疑问,陈丹青比许多在其位,不谋其政的人,更有资格成为一些要害问题的顾问。也许要到若干年后,人们才会意识到,这个时代对他是有所亏欠的。
  而陈丹青本人,对于很多事情并不抱着太大的指望。或许,当他的声音被人听见,他指摘的一些问题得到解决,他便已经很幸福了。他很清楚,他每天都要去做,要去惦记,要去热爱的事情,依然是他从15岁便开始从事,经营了几十年的营生——艺术。
其他文献
苏智良,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主任,十余年致力于慰安妇研究,在海外机构的帮助下,他一直资助幸存的中国慰安妇老人。    苏智良真是很“平”的一个人:穿着平常、面部平和、语气平淡。  如果不知道他所研究的项目、他正从事的事业,那么他与其他学者呈现给人的惟一不同就是拍照时很会摆姿势,更讲究背景色彩。  可是,有的人就像泡在杯中的接骨木花,在沉浸中香气慢慢散发,而且越发浓郁。  显然,苏智良就是这样的人。 
期刊
她是滇西地区唯一健在的抗战女兵;她深居简出,不为人知;她拒绝媒体采访,拒绝记者拍照,两次扔掉记者送来的礼品;她又是虔诚的佛教徒,日常家务之余,双手合掌,念佛经做“功课”。    张炳芝,女,83岁,腾冲县文辉女子中学毕业,大理干训团第19期学员,原国民党71军28师政治部中尉宣传干事。抗战胜利后在小学任教。1958年起,先在造纸厂烧锅炉,在化工厂造肥皂,后来长期在公路养护段做道班护路工人,直至19
期刊
了解自己的特长    要了解自己的特长和天赋,培育它并进而发展别的长处。如果所有的人都知道自己擅长做什么事,他们就都能在某个方面取得卓越成就。先弄清自己的秉赋属于什么种类,然后将其发扬光大。大多数人盲目地滥用自己的才智,结果在什么事情上都一事无成。      心随精英,口随大众    自认为别有高见 等于是侮辱别人,意味着你宣布别人的看法是错的。明达之人既避免被人反驳,也避免反驳他人。
期刊
看着我时,父亲的眼神绝望而忧伤。有时本想和我说话,沉吟良久,却什么也没说;枯枝般的手指,在我面前晃一下,就垂了下去,再也没有抬起……  母亲还是经常说起父亲的优秀,父亲还是常常出现在她的梦里。但父亲从没在我的梦里出现过。他留给母亲的最直接的遗产,就是一颗浑浊的眼泪,滑过母亲那张满是皱纹而苍老的脸    父亲死于6月,5年前的今时,时年45岁。在我故乡有这样一句俗语:有福之人5月生,无福之人6月死。
期刊
以前国家强大的象征是军舰、枪炮,未来有可能是计算机、通讯、宽带网络,我们需要把握现在的机会,不再重复那段屈辱的历史。    除非迫不得已,现在田溯宁很少在公开场合使用英文,这一度是他的工作语言,无论在德克萨斯大学、亚信还是网通公司,他都这样,有人认为这是他刻意标榜自己“海归”身份的标签,但田溯宁说这是他的习惯。改变习惯并不容易,来到网通集团任职之后,他意识到这种转变的必要性——这里不同于他曾主导的
期刊
向“肉喇叭”说再见!     革命这两个字,过往被赋予太多色彩,只要一说起革命,至少会联想到暴力。但其实,革命也可以是很开心,很个性,很张扬以及很浪漫的。“超级女声”的拔地而起,被视之革命,很是典雅。   电视媒体迎来了个性传播的新时代。在此之前,由于传播形式和表现方式的一律化和一致性,有些言辞犀利的人,就把这种千篇一律的激越和高亢,称之为“肉喇叭”现象。   “超级女声”的脱茧而出,本身就是对肉
期刊
2004年,中国卫生部门在世界艾滋病日公布了一项调查结果,中国目前的男同性恋有500到1000万人,占全国男性总人口的1%到2%, 他们的艾滋病毒感染率为1.35%。  新华社援引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一位官员的话说:在中国感染艾滋病的高危人群当中,男同性恋占第二位,仅次于吸毒人群。  中国人幸而没有强烈的宗教感。但这个庞大的群体,仍然被形象地称为“柜中人”:作为一个长期游走在传统道德边缘的弱势族
期刊
这支曾让日本军队头疼不已的民间队伍,第一次在媒体上公开,是在抗战胜利50周年的时候。后来就消失了。  1996年,河南省文联的一名干部张明泽根据线索,从这年冬天开始,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寻访尚健在的破坏队员。他独自一人走遍了信阳、湖北、天津的许多小站和铁路沿线的村庄。  他没想到的是,在赶走日本人后的六十年里,这些满腔热血报国杀敌、又侥幸活下来的抗日战士,却因他们的抗战经历,有过一段荒谬的残酷岁月。
期刊
陈礼勇,1975年出生于鄂西北。曾供职于中央电视台等媒体。2001年底始,自费赴全国城乡采访同性恋人群,先后在大陆和香港出版《中国同性恋情感实录》、《中国同性恋调查》。现在北大念书。    采访那天,北京阴沉多雾。上午十点,约在北大东门见面。我对刚上完课的陈礼勇说,你地方熟,你说去哪?他很自然地抬头指了指未名湖方向,找个亭子坐坐吧。也许是他的习惯,也许是在回避喝茶请客的问题,他选择了室外。  我看
期刊
中国有4000万同性恋者。我敢说,我绝对不是你们碰到的第一个。只不过,我比较有勇气罢了    2001年,对周丹的周围人而言,无疑是惊心动魄的。那一年的一天,他们所熟悉的周丹从主流成了少数派。  在此之前,作为上海一家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周丹的生活闲适和惬意。工作并不繁忙,周丹大多数的时间在家里读书、写东西,过着多数上海高级白领个人的小日子。  如今,周丹的“个人”早已成了历史。在通过网络公开了自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