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色魔术:奥拉维尔·艾利亚松

来源 :艺术当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tleb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奥拉维尔-埃利亚松(OlafurEliassoR),是丹麦和冰岛著名的雕塑和大型装置艺术家。他使用光、水和空气温度等元素以提高观众的体验。在19g5年,他在柏林成立了开展空间研究的奥拉维尔-埃利亚松工作室。2003年奥拉维尔代表丹麦参加了第五十届威尼斯双年展。他也参与大批公共空间项目的建设,如:1998年和2001年之间在很多城市开展的干预绿色河水的项目,2007年与挪威建筑师克杰·提尔·索森一起设计的伦敦蛇形画廊展馆,接受公其艺术基金会委托的2008年纽约城市瀑布项目。从2009年到2014年他是柏林艺术大学教授,2014年起他在亚的斯亚贝巴美术和设计学院(FIRe Arts andDeslgn 1n Addls Abeba)担任客座教授。
  早年生平
  1g67年奥拉维尔埃利亚松出生在哥本哈根。1966年他的父母从冰岛移居到哥本啥根,他父亲找到的工作是一名厨师,他母亲是一个裁缝。在他八岁时父母亲分居:他和他的母亲及作为股票经纪人的继父住在一起,他的父亲是一个艺术家,搬回冰岛,他们的家人在那里度过了夏天和假期。在他十五岁时,举行了他的首次个展,在丹麦的一个小选画廊展出了风景素描和水粉画。然而,奥拉维尔却认为,在80年代中期,“霹雳舞”是他的第一个艺术作品。他还和两个一起读书的朋友组成了一个群体一自称为“啥林枪船员”(Harlem GiJR Crew),他们在俱乐部和歌舞厅表演了四年,最终赢得了斯堪的纳维亚的冠军。
  1987年,奥拉维尔的祖父在哥本哈根自杀。同年,奥拉维尔已再婚的父亲因为酗酒住进医院。奥拉维尔回到了冰岛帮。忙照顾他两岁的同父异母的妹妹安娜-维多利亚(Anna Vlktaria),他决定申请丹麦皇家美术学院,1989年和1995年之间他在那里学习。在1990年,他被丹麦皇家学院授予了旅行奖金,奥拉维尔前往纽约,成为在布鲁克林的艺术家克里斯蒂安·艾克哈特(ChristlanEckhart)的工作室助理,并开始阅读现象学和格式塔心理学的文章。
  职业生涯
  在1995年奥拉维尔获得了丹麦皇家学院的学位。1993年他搬到科隆,一年后再迁到柏林,在那里他一直保持着他的工作室至今。他的第一个工作室位于一幢三层楼的旧火车车库,隔壁是汉堡火车站,在2008年奥拉维尔的工作室搬到了普伦茨劳贝格的一个旧啤酒厂。
  1996年,奥拉维尔开始了与建筑师及几何学专家埃纳尔·索尔斯泰恩(ElnarThorsteinn)长达二十五年的合作。他俩合作的第一个作品被命名为《8900054》,是一个9.1米宽,2.1米高的不锈钢弹片,被设计成看起来它好像是从地面生长出来的。虽然效果是一种幻觉,但是参观者心中还是很难相信这个结构不是一个来自地下深层的庞大物体的一部分。索尔斯泰恩的几何和空间的知识已经融入奥拉维尔的艺术作品中,经常出现在他的几何形灯具作品以及亭阁、隧道和暗箱项目中。
  事实上,奥拉维尔的许多项目都与各个领域的专家相互协作,其中包括曾多次合作的建筑师索尔斯泰恩和塞巴斯蒂安·本曼恩(Sebastian Behmann),与作家斯文·马德森(SvendAge Madsen)合作了《盲人馆》(The Blind Pavilion),与景观设计师冈瑟沃格特(Gunther Vogt)合作了《调停运动》(The MedIated Motion),与建筑理论家塞德里克·普瑞斯(Cedrlc Price)台作了建筑设计文献,与建筑师克杰-提尔·索森(Kjetiet Trcedal Thorsen)在2007年设计了伦敦蛇形画廊(Serpentlne Gallery Pavillon)。如今,作为柏林艺术大学教授的奥拉维尔·埃利亚松工作室是一个对空间研究的实验室,有三十位建筑师、工程师、技工和助理对于装置、雕塑、大尺度项目和委托项目等进行其同协作,完成概念设计、测试、工程结构和建设等。
  在建筑空间中变幻光色,是奥拉维尔埃利亚松的主要创作方向。能结合室内外空间条件使用多种材质,既包括人工光电材料,也包括自然物质,使奥拉维尔的作品有不定形和新奇的视觉特征。无论是在大型公共艺术项目中,还是结合商业而做的产品设计中,奥拉维尔的艺术都能充分发挥艺术的感官刺激效果,在视觉直观和审美心理两方面打动观众。所以,他不但是一位富于想象力的创意建筑师,更是一位能将电子光线运用到出神入化程度的光色魔术师。
  重要作品及展览
  电动风扇
  奥拉维尔早期作品,由悬挂在天花板上的多个振荡电风扇(Ventllator PIeces)组成。1997年的《风扇》(Ventllator)绕自身轴旋转的同时,还前后和周围摆动。2002年到2007年的《四面光运动风扇车》(0uadribIe light ventiIator mobiIe)是一个旋转的电力移动装置,由四台电风扇吹出循环的空气,加上一个探照灯用光锥扫描着展室。
  灯光装置
  奥拉维尔一直致力于开发在展览空间中各种空气密度的实验。1998年《单色的房间》(Room For One Colour),使用黄色单频管照亮的走廊使参与者发现自己在有这种光线的空间里,对其他颜色的感知受到了影响。另一件2002年的《360度全彩色光房间》(360 degrees Room For All Colours),是通过一圈围绕的光使参与者失去了对空间和视角的感觉。2010年奥拉维尔受阿肯现代艺术博物馆委托所作《你看不见的旅行》(Your blind passenger),是一个90米长的无噪音隧道,游客进入隧道就被浓雾包围,能见度仅为1.5米,参观者必须使用其他感觉代替视力来定位自己相对于周边环境的位置关系。奥拉维尔的第一个在中国的展览,是他与中国建筑师马岩松的首次合作,创作了名为《感觉就是事实》(Feelings arefacts)的装置作品,使用了人工制造的非常浓密的雾气从两边进入画廊,成百的荧光灯被安装在天花板上红色、绿色和蓝色区域的网格中。   气候项目
  2003年的《气候项目》(The weather project)作为联
  合利华系列(Unllever serles)中通俗的一部分,安置在伦敦的泰特现代美术馆,这个装置填补了画廊内涡轮大厅的开放空间。
  奥拉维尔喜欢用加入糖和水混台物的加湿器在空气中制造细雾,并且由数百个放射单一黄光的灯具组成一个圆盘。大厅的天花板上盖着一面巨大的镜子,其中游客可以把自己看成是微小的黑色阴影在一团橘黄色的光中。许多参观者对这展览的反应是躺在地上,挥舞着他们的手和腿。艺术评论家布赖恩-奥多尔蒂(Brian O‘Doherty)描述“这是观众陶醉于自己的自恋,因为他们认为他们升到了天空”。展览举行了六个月,据报道这件作品吸引了二百万人次,其中许多人部是回头客。2003年评论家奥多尔蒂在接受《弗瑞兹杂志》(Frleze magazine)的采访中肯定了这件作品,他说:“这是我第一次看到极其沉闷的空间一一就像一个巨人的棺材里,能很高效地产生了社会互动。”
  绿色河流
  1998年,奥拉维尔发现荧光素钠(uranln),一种现成的用于跟踪泄漏管道系统的无毒粉末,可以把整个河流染成一种不健康的荧光绿色。在1998年的柏林双年展期间,奥拉维尔对施普雷河进行测试运作,从近博物馆岛的桥梁上撒下荧光素钠粉。随后在始终没有预先警告的情况下,他开始将这个对环境是安全的染料投撒到很多城市的河流,如1998年在挪威的奠斯,1998年在不来梅,1999年在美国洛杉矶,2000年在斯德哥尔摩和2001年在东京。
  冰岛照片
  在一定时期,奥拉维尔总是展现取材冰岛的各种彩色照片。每一组照片都集中表现单一的主题:火山、温泉、隔绝在旷野的木屋。在他的第一个系列中,他试图拍摄冰岛上所有的桥梁。从19g6年以后他系列记录下瓦特纳冰原火山爆发的场景。通常,这些照片是从空中拍摄的,租用一架地图制作者惯用的小型飞机,照片都安排在一个网格中,这样的照片令人回忆起德国摄影师贝恩德和希拉·贝歇尔(Bernd and HillaBecher)拍摄的重复的图像。
  你的黑色地平线
  这是一个光装置项目,由蒂森一波涅米萨当代艺术馆(Thyssen-Bornemisza Art Contemporary)委托专为威尼斯双年展而定制,与英国建筑师大卫·阿加叶(DavidAdlaye)台作。从2005年8月1日至31日,在距威尼斯不远的环礁湖中的圣拉扎罗岛上,一个临时展馆被修建于容纳展览的修道院的地面上:一个涂成全黑的方形的房间中只有一种光源,就是一条单薄的连续的光被装置在这个房间的四面墙上,定位在视平线高度,作为上方和下方的水平分割线。
  纽约城市瀑布
  纽约公共艺术基金会(The PublIc Art Fund)委托奥拉维尔创建四个人造瀑布,被称为“纽约城市瀑布”(New Yo rkCltv Wate rfaIls),设置在纽约港,从90到120英尺不等的高度。从2008年6月26日至10月13日展出了这个装置作品,花费1550万美元。这是自克里斯托和珍妮克劳德夫妇(Chrlstoand Jeanne-CIaude)在中央公园创作《门》(The Gates)之后耗资最昂责的公共艺术项目。
  哈帕音乐厅
  2011年完成的位于冰岛雷克雅维克的啥帕新音乐厅(Harpa conce rt haII)和会议中心的外立面,是奥拉维尔与他的工作室群体及大楼设计者亨宁拉森建筑事务所(HennlngLarsen Archltects)紧密协作的成果。奥拉维尔设计了一个由钢铁和玻璃材料为主的十二面模块堆砌成的独特建筑外立面。该建筑建成于2011年5月13日。门面将反射城市生活及由太阳移动和气候变化形成的不同的光线,夜晚时墙面的玻璃被不同颜色的LED灯点亮。
  现实的议会
  专用于2009年5月15日的装置作品,永久立于纽约州啥得逊河畔安南岱尔村庄的巴德学院(Bard College)。它基于世界上最早的民主论坛一冰岛议会而创作的。艺术家设想该项目是学生和游客轻松聚集一堂、讨论想法或者辩论的场所。《现实的议会》(The ParIlament of Realitv)强调谈判应该是任何教育计划的核心。该人工岛被一个直径30英尺的圆形湖泊、24棵树木和野草包围。100英尺直径(30米)的岛是一个按照经络线和航海图上的指南针般的地面图案切割后的圆形青石,在其顶部摆放30块河中冲洗过的巨石,为学生和公众创造一个户外休息的聚集地。一个被格状斜条不锈钢覆盖的长20英尺的桥通向该岛,使游客感觉正在进入一个舞台或者户外论坛。
  你的彩虹全景
  奥拉维尔的艺术作品《你的彩虹全景》(Your raInbowpano rama)是在一个圆形的150米长、3米宽的长廊中由光谱中各种颜色的玻璃构成。其直径为52米,安装在3.5米高的柱子上,该柱子立于阿罗斯奥尔胡斯美术馆(ARoS AarhusKunstmuseum)的屋顶上。该装置于2011年5月开放,游客可以通过走廊俯瞰城市全景。工程造价为6千万丹麦克朗,由Realdanla基金会出资。在2007年的招标投标过程中,奥拉维尔的创意被评审团从基他五个提寨中选出。到了晚上,该长廊由地板里的聚光灯从内部照亮。
  2005年,奥拉维尔和古典小提琴制造商汉斯-约翰内森(Hans Johannsson)开始了一个新乐器的开发工作,其目的是利用今天的技术和当代视觉美学,重新诠释仃和侣世纪制作提琴的传统。2006年路易威登基金会委托奥拉维尔创作题为《眼睛看到你》(Eye See You)的灯光装置,专为所有路易威登商店的圣诞橱窗而设计。其中一盏灯光装置作品命名为《你看我》(You See Me),在纽约第五大道路易威登商店橱窗永久陈列。这件作品由400个左右低技术含量的设备构成,每个设备由一个单频光源和抛物镜面组成。所有项目的收费都捐赠给慈善基金会121埃塞俄比亚组织,该基金会由奥拉维尔和他的妻子最初为了维修翻新一个孤儿院而建立。   奥拉维尔于1994年搬到柏林,在此前一年奥拉维尔与德国策展人尼古拉斯-沙夫豪森(NlCOIausSchafhausen)在科隆举办了他的首次展览。1gg6年奥拉维尔在纽约TanyaBonakdar画廊举办了他在美国的首次展览。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从2007年9月至2008年2月举办了奥拉维尔在美国的第一次主要回顾展“慢慢来:奥拉维尔埃利亚松”(TakeYour TIme:OIafurEliassoR),由芝加哥当代艺术馆的馆长马德林-格瑞恩斯戴伦(Madeleine Grynszteln)策展,重点展示了1993年到2007年间奥拉维尔的职业生涯及其作品,这次展览通过相互连接的房间和走廊展示了包括在地性装置、大型沉浸式环境、独立雕塑、摄影及特殊委托项目。旧金山博物馆的天窗桥变成了一个称为《单向颜色隧道》(One-way colourtunnel)的装置作品。而从这次在旧金山现代艺术馆的首次展出后,该展览发展成为国际巡回展,从2008年都2010年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和PSl当代艺术中心、德克萨斯州达拉斯博物馆、芝加哥当代艺术博博物馆和悉尼当代艺术博物馆等地展出。
  无相万象:奥拉维尔-埃利亚松龙美术馆个展
  埃利亚松的艺术,最精彩的看点在于对于作品所处的环境本质与所追求的视觉效果精准的双重把握,以及基于这种把握的,对于材料、技术尤其是科学手段的纯熟运用。因此,当我们带着这样的认识,走近他近期在上海龙美术官西岸馆的展厅时,不仅可以接触到他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艺术生涯各个阶段的作品,领略他在装置、雕塑、绘画、手稿和影像等各个形式与媒材间的自由切换,还可以感受到他对于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AteIler Deshaus)为龙美术馆设计的充满拱形元素且朴素的清水混凝土建筑的深入解读与针对性的匠心独运。埃利亚松为本次展览空间特别创作了几件新作,其中包括大型的场域特定装置作品——《开放的金字塔》(The open pyramid)(2016)。这些作品在选择和陈列上精心呼应了美术馆的建筑巧妙地结合了矩形展厅与弧形天顶,包含了基础的几何原理结构,包括圆形、球体、立方、以及棱锥等等。伞拱结构为美术馆建筑创造出许多离散的点,埃利亚松也通过精确排布的作品群组将巨大的建筑内部分割为独立的空间。
  正如埃利亚松自己所说:“我想通过艺术作品来放大龙美术馆(西岸馆)展厅空间的洞穴感。这些艺术作品将邀请观众向内观看,探讨其感官在其中将如何作用,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梦想乌托邦提供可能。真实是基于我们自身的——是我们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和所做的一切。同时也是事物、艺术、空间和城市作用于我们的结果。艺术可以改变我们对世界的认知,有时颠倒乾坤,有时别有洞天——我希望为参观者带来一些这样的启示和疑问。在我看来,质疑‘这是什么’是一个开放的契机,它将为我们习以为常的一切提供协商与改变的可能。”
其他文献
魔方:戴莹纽约个展  2015.10.17-10.24  纽约亚洲艺术馆  罗马雕塑家康斯坦丁-布兰库希说过一句话:“在艺术中,简洁并非是预定的目标,但当一个人接近事物的本质时,总会不可避免地到达这一点。”  今年9月,我在纽约第一次看到戴莹的作品时,一下就被她那种飘浮之中的宁静、空灵之中给我带来的诸多的不确定性所吸引。这样一个年轻的艺术家却有着对东西方艺术如此的认知与表达是真的不容易。后来通过了
期刊
“在路上:中国青年艺术家作品提名展暨青年批评家论坛”系列学术活动是关山月美术馆近年推出的年度青年艺术项目。关山月美术馆作为全国重点美术馆及国家公益性美术馆,在以20世纪中国美术研究和当代设计艺术研究作为重点学术方向之外,一直致力于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学术现状进行关注及把握。因此,“在路上”系列学术活动从2013年开始,分别从“油画”、“新水墨”等领域切入,对青年艺术家在艺术本体及媒介拓展等方面的艺术实
期刊
探针  ——王国锋个展  2015.11.8-2016.2;25  德萨画廊·北京  王国锋是著名的当代影像艺术家。他的作品形式广泛,涵盖摄影、录像、绘画及装置作品。自2006年以来。他开始使用摄影作为艺术创作的主要媒介。他的图像艺术主要涵盖了两个方向:一是专注象征性政治图像的摄影,一是从纯粹观念的角度出发的图像创作。  在王国锋的摄影作品系列中,他以巨幅全景彩色照片的方式呈现了20世纪全球共产主
期刊
肖像无界  ——姜亨九艺术展  2015.12.3—2016.1.16  上海当代艺术馆  “……自画像悬挂在空荡荡的大厅里,无框的头像在无名的墙上,那一双双眼睛,直视着世界,永不忘怀……”这话出自Don Mclean那首著名的民谣歌曲《文森特》。上海当代艺术馆即将推出韩国艺术家姜亨九先生的艺术展“肖像无界”的名字灵感就来源于此。姜亨九以极写实的手法创作肖像画而闻名亚洲。而在如今艺术门类和形式日趋
期刊
敦煌:  生灵之歌  2015.12.9-2016.3.20  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  90年代初,曾经广为流传这样一个段子:说在一次“扫黄打非”的行动中,一个“小姐”被捕了,打开她的手提包,发现了三样东西,纸巾、避孕套和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一种流行的背后自有其原因,经过了80年代的“文化启蒙”,在那个饥渴了太久的时期,人们刚尝了几天荤腥,可父辈的手艺、味觉的记忆,无论中餐还是西餐都大半丢下了,于
期刊
编者按:倪志琪是一位典型的“上海艺术家”。一般情况下,这个称谓所包含的积极评价包括“见过世面,淡定从容,荣辱不惊,自得其乐,崇尚美感以及必要的‘洋气’。”他的艺术趣味是深深浸入其生活品味里的,而这种对艺术趣味的坚持也使得他不必刻意包装出“老克勒”式的“生活外壳”,就能够维持其精神中所矜持的优雅。虽然说,今天当代艺术中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茧命性”已经渐渐消散,但是即便是当年,倪志琪也应该是一个“戴着
期刊
第一届  《诗书画》年度展  ——“男·女”  2015.1n16—11.8  湖北美术馆  李津和靳卫红是当今水墨画界最为出色的两位人物画家。由于工作的原因,我和靳卫红很熟悉,十多年来,她常常来参加我策划的水墨画项目,探讨一些问题,也有不少争论。靳卫红虽然人缘很好,但她的艺术立场却坚定不移。李津是水墨界的大腕,素有饕餮之称,我虽然也在这个行业从事多年,然而却从未衔杯酒而有交结之欢。我在受命述说李
期刊
东庄  ——肖谷作品展  2015.11.13—11.29  上海油雕塑院美术馆  孤陋寡闻者如我,一直以来只知沈周而未闻《东庄图》,直到两年前某日,在肖谷工作室,赫然见到被他用油画重新演绎的《东庄图》,不由眼前一亮,令我既敬仰沈周艺术的意境高远、绝尘超逸,更感佩肖谷大作的迭出新意、迁想妙得。越数月,又与肖谷、陈强诸友相偕,先专程赴姑苏朝圣,拜谒沈周墓地,继而又至金陵,有幸在南京博物馆拜观沈周《东
期刊
神的诡计:  靳山个展  2015.11.20-2016.1.6  上海BANK画廊  “所有的艺术作品都与美有关;所有积极的艺术都象征美。赞颂美。所有消极的艺术都在抗议我们生活中美的残缺。”  —艾格尼·马丁  我第一次遇见靳山是2009年春,他的概念倾向刚开始萌芽,在当时他最著名的作品《尿急》(2007)中有所彰显。这件作品在第五十二届威尼斯双年展的群展中展出,创作前提很简单,靳山认为既然有像
期刊
长期以来,我国艺术界存在着重实践、轻理论,重技艺、轻研究的状况。究其原因,既有学科建设的积弱,又有思维方式的固化。一方面,在我国的学科体系中,艺术一直隶属于文学门类而无法取得独立,学科建制上的“合法性”问题导致资源配置和发展规划的亏欠;另一方面,艺术专业几乎都放置在艺术院校而非综合性大学,不能发挥后者的科研优势,理论研究也遭受漠视。而从中西艺术思维的比较来看,西人重逻辑推演,致力于构筑一个美学体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