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我校广大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行为等发生了顯著变化,课堂教学面貌明显改观,但课堂教学的总体水平与“优质轻负、充满活力”的新课程改革要求还尚有差距。我们要明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告诫:“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面对我们神圣的使命,特别作为初中的化学教师,我们必须高扬新课改,共奏奋进曲,扎扎实实地坚持课改理念,构建初中化学高效课堂。因此,推行化学高效课堂愈来愈成为我校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那么,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性教学有哪些策略呢?
一、创设化学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情景就是学习的课堂氛围,一般说来,它是指在一定的情景或条件下,依据教学内容设置一种具有一定困难,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任务。教学情景的创设,可以激发学生探索规律的兴趣;可以使学生产生明显的问题意识倾向和情感共鸣;也可以产生学习的动力,从根本上改善化学学科枯燥乏味的负面特点,为素质教育铺路搭桥。一个生动有趣味有新意或悬念重重的情景,能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主动进入学习状态。因此,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致力于营造开放、合作、探究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主动思维,还课堂于学生,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可以从教学需要出发,努力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去探究、发现,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在探究、质疑、问难中学,引起学生共鸣,提高教学效率。
【例一】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能发生反应,但无明显现象。针对这个反应,学生对老师提出了质疑。我选用两个集气瓶分别收集满二氧化碳,一个倒入约三分之一体积的水,另一个倒入等体积的氢氧化钠浓溶液,在两个集气瓶口分别放上一个烧熟并剥壳的鸡蛋。第一个集气瓶鸡蛋没有动静,而第二个集气瓶口的鸡蛋居然被“吞”了进去,出现了“魔瓶吞蛋”现象。此时,同学们个个都看呆了,惊呼:“太神奇了,太神奇了。”同学们理解并认可了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当老师提出:“你还能设计其他的实验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了吗?”,这时同学们个个兴致盎然,跃跃欲试,有的想到了用稀盐酸、有的想到了用软塑料瓶、有的想到了做喷泉实验等等。
精心创设化学情境,是增强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它不仅能培育学生的智力和知识技能,同时又发展了学生态度、情感、价值观。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将逐渐学会用化学思维的眼光来观察身边的生活,用化学意识的头脑去思考分析周围的一切,化学学习的能力自然会逐渐地提高。学生不再感到化学学习是很困难,反而会觉得化学学习是有趣的,化学知识是有用的、是美好的。
二、精心设计问题,诱导质疑探究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化学课堂提问是由教学目标决定的有计划的教学手段,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和产生情感共鸣的纽带。高质量的课堂提问,可以说是一门教育艺术,作为教师创造性劳动的中心环节,是决定课堂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在化学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实际,结合教学实体进行精心设计;在“善问”、“巧问”的同时,还要善于导疑、释疑,只有这样才能诱发学生的“内驱力”,充分发挥提问的教学功能,最终促使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教师必须紧紧围绕实现教学目标这个中心,对提哪些问题、在何时提问、提问哪些学生、期望得到怎样的答案、学生可能回答的情况及处理办法等都有明确的通盘设计,使自己“胸中有丘壑”,教学有主攻目标,有针对性,有激发力,有实效,切中肯綮,正中要害。
三、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方法是教师借以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巧的一种手段。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有良好的教学方法;必须按照有效学习的目标,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从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上考虑,对新课导入、情境创设、迁移过渡、实验操作、练习设计、活动组织等都应精心准备,周密布置,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背景,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和信心,使创设的情境达到内容鲜活化、过程活动化、解题探索化、交流互动化、思维多样化、体验有效化,从多个层面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例四】在《酸和碱的反应》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三种教学设计:
【方法一】
中和反应的定义 → 微观解释 → 类型判断 → 盐的定义 → 中和反应的应用。
【方法二】
1、复习酸和碱的性质。
2、学生分组实验:氢氧化钡和硫酸、氢氧化钙(浑浊液)和盐酸;引导学生分析现象,指出确实有反应的证据。
3、教师演示:氢氧化钠和盐酸混合,无明显变化。
4、讨论:怎样证明此反应确有发生?经过讨论,学生提出了用酚酞、石蕊、pH试纸测定等方法。
5、分组进行实验验证。
6、微观分析后,提出了中和反应的概念,并进行化学方程式练习。
【方法三】
1、复习酸、碱、盐性质,从电离方程式的角度分析酸、碱的特点。
2、引入新课。
3、教师演示:(1)生石灰+水,后加入盐酸;(2)氢氧化钠溶液+酚酞,后逐滴加盐酸;(3)酚酞作画,后喷氢氧化钠溶液,再喷稀硫酸。
4、动画分析:微观原理。
5、完成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6、归纳出中和反应。
显然,方法二更注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取知识,在验证知识中感受成功。化学知识既有各自的独立性又存在着内部的联系,学生在学习一段化学知识后应及时进行归纳总结。因此,我在每一章节讲完之后,引导学生通过对知识进行类比、分析,用提纲法、列表法理清知识的内在联系,提炼知识的精华部分。
四、结束语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它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减轻师生的身心负担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高效课堂”的积极探索和实践,我的课堂不仅课堂活动丰富多彩,课堂教学效率也明显提高,可以说新的课堂活动吸引了学生、高效丰富了学生,发展成就了学生,实现了教学和教育的双赢。教学探索永无止境,思考反思层出不穷。相信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地去追求课堂教学的高境界,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质量,关注教学过程的设计、实施、反思与改进,就能打造起初中化学教学的高效课堂,迎着新课改的春风,一定会“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一、创设化学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情景就是学习的课堂氛围,一般说来,它是指在一定的情景或条件下,依据教学内容设置一种具有一定困难,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任务。教学情景的创设,可以激发学生探索规律的兴趣;可以使学生产生明显的问题意识倾向和情感共鸣;也可以产生学习的动力,从根本上改善化学学科枯燥乏味的负面特点,为素质教育铺路搭桥。一个生动有趣味有新意或悬念重重的情景,能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主动进入学习状态。因此,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致力于营造开放、合作、探究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主动思维,还课堂于学生,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可以从教学需要出发,努力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去探究、发现,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在探究、质疑、问难中学,引起学生共鸣,提高教学效率。
【例一】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能发生反应,但无明显现象。针对这个反应,学生对老师提出了质疑。我选用两个集气瓶分别收集满二氧化碳,一个倒入约三分之一体积的水,另一个倒入等体积的氢氧化钠浓溶液,在两个集气瓶口分别放上一个烧熟并剥壳的鸡蛋。第一个集气瓶鸡蛋没有动静,而第二个集气瓶口的鸡蛋居然被“吞”了进去,出现了“魔瓶吞蛋”现象。此时,同学们个个都看呆了,惊呼:“太神奇了,太神奇了。”同学们理解并认可了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当老师提出:“你还能设计其他的实验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了吗?”,这时同学们个个兴致盎然,跃跃欲试,有的想到了用稀盐酸、有的想到了用软塑料瓶、有的想到了做喷泉实验等等。
精心创设化学情境,是增强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它不仅能培育学生的智力和知识技能,同时又发展了学生态度、情感、价值观。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将逐渐学会用化学思维的眼光来观察身边的生活,用化学意识的头脑去思考分析周围的一切,化学学习的能力自然会逐渐地提高。学生不再感到化学学习是很困难,反而会觉得化学学习是有趣的,化学知识是有用的、是美好的。
二、精心设计问题,诱导质疑探究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化学课堂提问是由教学目标决定的有计划的教学手段,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和产生情感共鸣的纽带。高质量的课堂提问,可以说是一门教育艺术,作为教师创造性劳动的中心环节,是决定课堂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在化学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实际,结合教学实体进行精心设计;在“善问”、“巧问”的同时,还要善于导疑、释疑,只有这样才能诱发学生的“内驱力”,充分发挥提问的教学功能,最终促使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教师必须紧紧围绕实现教学目标这个中心,对提哪些问题、在何时提问、提问哪些学生、期望得到怎样的答案、学生可能回答的情况及处理办法等都有明确的通盘设计,使自己“胸中有丘壑”,教学有主攻目标,有针对性,有激发力,有实效,切中肯綮,正中要害。
三、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方法是教师借以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巧的一种手段。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有良好的教学方法;必须按照有效学习的目标,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从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上考虑,对新课导入、情境创设、迁移过渡、实验操作、练习设计、活动组织等都应精心准备,周密布置,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背景,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和信心,使创设的情境达到内容鲜活化、过程活动化、解题探索化、交流互动化、思维多样化、体验有效化,从多个层面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例四】在《酸和碱的反应》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三种教学设计:
【方法一】
中和反应的定义 → 微观解释 → 类型判断 → 盐的定义 → 中和反应的应用。
【方法二】
1、复习酸和碱的性质。
2、学生分组实验:氢氧化钡和硫酸、氢氧化钙(浑浊液)和盐酸;引导学生分析现象,指出确实有反应的证据。
3、教师演示:氢氧化钠和盐酸混合,无明显变化。
4、讨论:怎样证明此反应确有发生?经过讨论,学生提出了用酚酞、石蕊、pH试纸测定等方法。
5、分组进行实验验证。
6、微观分析后,提出了中和反应的概念,并进行化学方程式练习。
【方法三】
1、复习酸、碱、盐性质,从电离方程式的角度分析酸、碱的特点。
2、引入新课。
3、教师演示:(1)生石灰+水,后加入盐酸;(2)氢氧化钠溶液+酚酞,后逐滴加盐酸;(3)酚酞作画,后喷氢氧化钠溶液,再喷稀硫酸。
4、动画分析:微观原理。
5、完成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6、归纳出中和反应。
显然,方法二更注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取知识,在验证知识中感受成功。化学知识既有各自的独立性又存在着内部的联系,学生在学习一段化学知识后应及时进行归纳总结。因此,我在每一章节讲完之后,引导学生通过对知识进行类比、分析,用提纲法、列表法理清知识的内在联系,提炼知识的精华部分。
四、结束语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它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减轻师生的身心负担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高效课堂”的积极探索和实践,我的课堂不仅课堂活动丰富多彩,课堂教学效率也明显提高,可以说新的课堂活动吸引了学生、高效丰富了学生,发展成就了学生,实现了教学和教育的双赢。教学探索永无止境,思考反思层出不穷。相信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地去追求课堂教学的高境界,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质量,关注教学过程的设计、实施、反思与改进,就能打造起初中化学教学的高效课堂,迎着新课改的春风,一定会“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