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以四川大学开发与使用“大型设备共享服务系统”为例,介绍了高校在改革国有资产管 理机制、推动设备共享共用服务体系建设,以及盘活事业资产方面积累的经验。
关键词:创新 提升国有资产效益 大型设备共享系统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8)04-107-02
一、四川大学大型设备共享服务系统的基本情况
四川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 由原四川大学、原成都科技大学、原华西医科大学三所全国重点大学于1994年和2000年两次 “强强合并”组建而成。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学校的固定资产不断增加,特别是 教学科研设备类固定资产的增幅更大。通过“985工程”、“211工程”以及学校“523工程 ”的建设,设备投入仅2000至2005年的六年时间就接近5个亿,超过新中国建立以来近半个 世纪投入的总和,六年的平均增幅为22%。然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不健全,资源配置不合 理,资产使用效率低,学校二级单位之间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成 为制约学校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的瓶颈。为提高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避免重复购置, 实现资源共享共用,我校通过“四川大学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服务系统(即川大VEMC)”的建 设,在改革国有资产管理机制、推动设备共享服务体系建设以及盘活事业资产方面积累了一 些经验,取得了一定成效。
学校利用“十五”、“211工程”建设的契机,投入经费200万元人民币,组织设备专家、计 算机专家等专业人员,进行技术创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研制信息采集器和计 算机管理软件,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四川大学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服务系统”。该系 统2002年立项,2005年建成,由门户网站、管理系统平台、信息采集平台三个部分组成,包 括29个门户功能模块、12个管理功能模块和功能完备的信息采集平台,将分散在各校区、各 学院、中心实验室及附属医院,单价20万元以上的300余台(件)设备全部纳入管理范围。 用户登录VEMC门户网站,可以浏览、申请使用纳入管理范围的数百台大型仪器设备。通过不 断深化管理理念,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大幅度提高了设备使用效率,取得了良好的經 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教学科研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服务和有力支持。国家“十五”、“211 工程”项目验收专家组对此给予了充分肯定,称其“为探索高校大型精密仪器设备资源整合 、共享服务提供了新思路,提供了一条完善高校设备管理体系的新途径,具有典型和示范意 义。”
二、四川大学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服务系统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措施
“四川大学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服务系统”是管理创新催生技术创新,技术创新保障机制创新 的产物。为实现提升国有资产使用效益的目标,在建设该系统的实践中,学校始终坚持创新 的指导思想,树立服务第一的管理理念,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落实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 具体做法包括:
1.坚持创新的指导思想,打破传统管理模式。 在设备管理中,我们长期深受两大问题的困扰:一是实验设备利用率低,二是设备重复购置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贵重国有资产遭遇小生产的管理方式,评估国有资产使用效益缺乏科 学的手段和方法,国有资产管理缺乏良性循环的运行机制。为此,我们坚持创新的指导思想 ,采取了包括“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在内的一系列的创新措施。
机制创新,为设备管理良性循环提供持久的动力。为保证了大型设备的长期良好的运行,学 校加大机制创新的力度,制定了包括上岗培训、维修服务、经费管理、设备购置、设备调离 、监督使用等在内的12个设备共享服务的管理制度,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奖惩激励机制,调动 了管理人员、服务人员和使用者的积极性,为设备管理良性循环提供持久的动力。
管理创新,通过共享服务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将全校28个学院,70个教学实验室 ,43 个国家及省部级重点实验室,7个公共服务体系,学校与医院不同财务体制的数百个科研实 验室的单台件2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设备进行整合,全部纳入四川大学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服务 体系,将设备、设备管理人员、设备运行情况等信息通过网络进行公布,使国有资产管理置 于群众的监督之下,较好地解决了大型仪器设备为某个部门甚至个人长期占用,而束之高阁 的现象。
技术创新,攻克设备管理的技术难题。以计算机网络、手机网络为纽带,开发设备管理软件 ,研制设备状态信息采集器,突破了大型设备在物理空间上的距离,将管理体系不同、管理 制度不同的分散、闲置和封闭设备在新的层面流动和组织起来,盘活了国有资产,提高了使 用效率。
2.以用户为中心,树立“服务第一”的管理理念。 管理就是服务,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也不例外,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为学校的人才培养和 学科建设服务。为此,我们花了半年的时间,先后征询了校内外数十位管理者和使用者的意 见,邀请了全国各地十多家软件公司反复三轮竞标设计方案,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以“ 服务第一”的管理理念,精心打造软件系统,将服务意识贯彻到国有资产管理的每一个环节 。
“四川大学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服务系统”的软件操作平台为用户提供了上千种操作。科研人 员通过“测试导航”提供的模糊查询技术可以方便快捷地找到所需要的设备。平台上有设备 名称、型号、技术指标、操作方法、作样要求、管理人员、联系方式、放置地点、实时状态 等应有尽有的信息;科研人员可以以计算机为终端,也可以手机为终端,在任何时候、任何 地点都能方便快捷地完成设备预约,实现以设备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实时互动;科研人员 可以通过动态电子地图,就近找到需要使用设备,预约使用,提高了工作效率。
另外,“四川大学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服务系统”提供了设备从购置到使用维修的一体化服务 。在平台的设备专家库中集中了80余位精通各类仪器设备性能、使用和维护的专家,他们既 是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的指导者,也是论证、招评标、使用评估、解决测试难点人才库。共享 服务系统同时提供了各个领域200多个中外设备厂家的供货信息,为设备的售后服务和维修 提供了技术保证。
3.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落实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将科学的管理手段引入国有资产管理, 成功研制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设备状态信息智能采 集器,能够安全可靠地采集、传输、保存数据实现了设备管理的实时化、数字化、精确化、 自动化和智能化:
实时化:时时刻刻采集和传送设备运行状态信息。
数字化:数字信息,方便加工处理。
精确化:设备的使用有效机时由采集器提供,时间可达八年。
自动化:自动完成,杜绝人为因素所带来的误差。
智能化:具有学习功能,多种状态均可完整准确记录。
目前,已经成功开发了适用于国内95%以上设备的五种类型的数据采集器,它既可通过网络 ,也可通过SMS/GPRS传递信息,每台设备数据采集器的价格约3000元人民币。信息采集器的 成功开发和使用,为整个管理系统提供了客观科学的评价依据,一举解决了设备管理多年来 奖惩无据、制度和调控流于形式的重大难题,为改革国有资产效益评价体系提供了技术支持 。
在管理上,学校给予高度重视,成立了由主管校领导任组长的VEMC建设领导小组,成立VEMC 办公室和基金管理组、技术保障部、专家咨询组和设备督察组,集中负责组织实施全校大精 设备的购置立项论证、使用稽查、考核评估、维修维护及对外服务的管理,在领导和组织体 制上为“四川大学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服务系统”提供了保障。
学校在办公用房非常紧张的情况下,特地在行政楼建立了VEMC总控制室,装备了服务器、投 影仪、音响、计算机等现代化办公和展示系统,为“四川大学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服务系统” 提供了硬件支持。VEMC总控制室是系统的核心和枢纽,集管理、控制、操作、办公、参观、 演示为一体,利用智能化管理功能模块,能够保证管理层掌握系统实时状态,下达操作指令 ,控制系统全局,保证监督系统的正常运行。
三、四川大学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服务系统建设取得的成效
通过领导落实、组织落实、技术落实、条件落实、管理落实,“四川大学大型仪器设备共享 服务系统”由“虚”变“实”,全面纳入了学校国有资产管理日常工作的进程,在提升国有 资产使用效益方面显现出了以下成效:
1.有效盘活了存量资产,实现了大型设备的共享公用。 通过“四川大学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服务系统”的建设,实现了三个分散校区、学校与医院不 同财务体制的设备的共享共用,打破了设备管理体制上的条块分割,有效解决了设备管理和 设备使用者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为设备占有单位和设备使用人员之间架起了桥梁,盘 活了存量资产,实现了大型设备的共享公用,提升了国有资产的动态价值。
2.提高了国有资产使用率,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四川大学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服务系统”的建设和使用,其经济效益是显而易见的。建这样 一个系统的成本只需40万~50万元人民币,相当于用购置一台中小设备的经费盘活了几百台 设 备。四川大学目前单台20万元以上的设备总价值约5亿元人民币,以设备利用率提高20%计算 ,相当于新购置了1亿元人民币的设备。
3.提供了科学论证依据,避免了设备的重复购置。 通过信息数据采集器,可以实时监控设备运行状态,记录、统计各类设备的开机时数、使 用单位和使用效益,为学校提供设备购置评估建议,有效避免了仪器设备不必要的重复购置 。
4.提高了设备共享服务水平,形成奖惩结合的运行机制。 在网络服务平台和数据采集器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一系列的規章制度和相应的组织措施,形 成了大型设备共享服务的全新管理运行机制。通过设立设备开放基金、测试基金和设备维修 金,将设备管理人员、设备使用人员和设备维修人员的利益相结合,将设备的使用成本和使 用效益相结合,形成了管理单位自觉提供设备、操作人员自愿操作设备、维修人员主动维护 设备、科研人员方便使用设备的良好局面。
5.探索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经验,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改革是一个大课题,由于历史的原因高校资产管理中普遍存在“重资金 、轻资产"、"重购置、轻管理”的现象,在管理体制、管理理念、运行机制等方面依然存在 与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又好又快发展不和谐的诸多因素。通过“四川大学大型仪器设备共享 服务系统”的建设和使用,我们在大型设备的集中管理、共享使用、提高服务质量和使用效 益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目前,这些做法和措施已经移植到我校的公房管理和学科建设等 的改革实践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同样,我校提升国有资产使用效益的探索也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中国教育报》用整版的篇幅作了详细报道;财政部网站、《中国财经报》、上海区域平台 网、山东大学网站、上海交通大学网站等作了详细报道;“高等学校仪器设备和优质资源共 享系统”管理中心在四川大学召开了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开放服务及运行管理现场交流会;先 后有科技部条财司、财政部教科文司、四川省委政策研究室、四川省科技厅、四川省财政厅 等70多家单位的国家、省、市相关部门和高校领导及相关负责人来到四川大学进行考察; 四川省科技厅已经从2007年实施,将川大VEMC系统分批引入到在川的重要科研单位和高 校;复旦大学、吉林农业大学已经成功完成系统引进,还有数所高校正在引进实施中。
坚冰虽已打破,但大型设备仅仅是学校庞大国有资产的冰山一角,“四川大学大型设备共享 服 务系统”的建成,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我们会在“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的 改革道路上继续前行,树立“服务第一”的管理理念,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落实切实可行 的管 理措施,将取得的宝贵经验发扬光大,逐步引入到学校其他类型的国有资产管理中,全面提 高高校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益。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国有资产管理处 四川成都 610000)
(责编:若佳)
关键词:创新 提升国有资产效益 大型设备共享系统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8)04-107-02
一、四川大学大型设备共享服务系统的基本情况
四川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 由原四川大学、原成都科技大学、原华西医科大学三所全国重点大学于1994年和2000年两次 “强强合并”组建而成。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学校的固定资产不断增加,特别是 教学科研设备类固定资产的增幅更大。通过“985工程”、“211工程”以及学校“523工程 ”的建设,设备投入仅2000至2005年的六年时间就接近5个亿,超过新中国建立以来近半个 世纪投入的总和,六年的平均增幅为22%。然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不健全,资源配置不合 理,资产使用效率低,学校二级单位之间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成 为制约学校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的瓶颈。为提高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避免重复购置, 实现资源共享共用,我校通过“四川大学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服务系统(即川大VEMC)”的建 设,在改革国有资产管理机制、推动设备共享服务体系建设以及盘活事业资产方面积累了一 些经验,取得了一定成效。
学校利用“十五”、“211工程”建设的契机,投入经费200万元人民币,组织设备专家、计 算机专家等专业人员,进行技术创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研制信息采集器和计 算机管理软件,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四川大学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服务系统”。该系 统2002年立项,2005年建成,由门户网站、管理系统平台、信息采集平台三个部分组成,包 括29个门户功能模块、12个管理功能模块和功能完备的信息采集平台,将分散在各校区、各 学院、中心实验室及附属医院,单价20万元以上的300余台(件)设备全部纳入管理范围。 用户登录VEMC门户网站,可以浏览、申请使用纳入管理范围的数百台大型仪器设备。通过不 断深化管理理念,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大幅度提高了设备使用效率,取得了良好的經 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教学科研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服务和有力支持。国家“十五”、“211 工程”项目验收专家组对此给予了充分肯定,称其“为探索高校大型精密仪器设备资源整合 、共享服务提供了新思路,提供了一条完善高校设备管理体系的新途径,具有典型和示范意 义。”
二、四川大学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服务系统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措施
“四川大学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服务系统”是管理创新催生技术创新,技术创新保障机制创新 的产物。为实现提升国有资产使用效益的目标,在建设该系统的实践中,学校始终坚持创新 的指导思想,树立服务第一的管理理念,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落实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 具体做法包括:
1.坚持创新的指导思想,打破传统管理模式。 在设备管理中,我们长期深受两大问题的困扰:一是实验设备利用率低,二是设备重复购置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贵重国有资产遭遇小生产的管理方式,评估国有资产使用效益缺乏科 学的手段和方法,国有资产管理缺乏良性循环的运行机制。为此,我们坚持创新的指导思想 ,采取了包括“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在内的一系列的创新措施。
机制创新,为设备管理良性循环提供持久的动力。为保证了大型设备的长期良好的运行,学 校加大机制创新的力度,制定了包括上岗培训、维修服务、经费管理、设备购置、设备调离 、监督使用等在内的12个设备共享服务的管理制度,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奖惩激励机制,调动 了管理人员、服务人员和使用者的积极性,为设备管理良性循环提供持久的动力。
管理创新,通过共享服务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将全校28个学院,70个教学实验室 ,43 个国家及省部级重点实验室,7个公共服务体系,学校与医院不同财务体制的数百个科研实 验室的单台件2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设备进行整合,全部纳入四川大学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服务 体系,将设备、设备管理人员、设备运行情况等信息通过网络进行公布,使国有资产管理置 于群众的监督之下,较好地解决了大型仪器设备为某个部门甚至个人长期占用,而束之高阁 的现象。
技术创新,攻克设备管理的技术难题。以计算机网络、手机网络为纽带,开发设备管理软件 ,研制设备状态信息采集器,突破了大型设备在物理空间上的距离,将管理体系不同、管理 制度不同的分散、闲置和封闭设备在新的层面流动和组织起来,盘活了国有资产,提高了使 用效率。
2.以用户为中心,树立“服务第一”的管理理念。 管理就是服务,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也不例外,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为学校的人才培养和 学科建设服务。为此,我们花了半年的时间,先后征询了校内外数十位管理者和使用者的意 见,邀请了全国各地十多家软件公司反复三轮竞标设计方案,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以“ 服务第一”的管理理念,精心打造软件系统,将服务意识贯彻到国有资产管理的每一个环节 。
“四川大学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服务系统”的软件操作平台为用户提供了上千种操作。科研人 员通过“测试导航”提供的模糊查询技术可以方便快捷地找到所需要的设备。平台上有设备 名称、型号、技术指标、操作方法、作样要求、管理人员、联系方式、放置地点、实时状态 等应有尽有的信息;科研人员可以以计算机为终端,也可以手机为终端,在任何时候、任何 地点都能方便快捷地完成设备预约,实现以设备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实时互动;科研人员 可以通过动态电子地图,就近找到需要使用设备,预约使用,提高了工作效率。
另外,“四川大学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服务系统”提供了设备从购置到使用维修的一体化服务 。在平台的设备专家库中集中了80余位精通各类仪器设备性能、使用和维护的专家,他们既 是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的指导者,也是论证、招评标、使用评估、解决测试难点人才库。共享 服务系统同时提供了各个领域200多个中外设备厂家的供货信息,为设备的售后服务和维修 提供了技术保证。
3.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落实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将科学的管理手段引入国有资产管理, 成功研制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设备状态信息智能采 集器,能够安全可靠地采集、传输、保存数据实现了设备管理的实时化、数字化、精确化、 自动化和智能化:
实时化:时时刻刻采集和传送设备运行状态信息。
数字化:数字信息,方便加工处理。
精确化:设备的使用有效机时由采集器提供,时间可达八年。
自动化:自动完成,杜绝人为因素所带来的误差。
智能化:具有学习功能,多种状态均可完整准确记录。
目前,已经成功开发了适用于国内95%以上设备的五种类型的数据采集器,它既可通过网络 ,也可通过SMS/GPRS传递信息,每台设备数据采集器的价格约3000元人民币。信息采集器的 成功开发和使用,为整个管理系统提供了客观科学的评价依据,一举解决了设备管理多年来 奖惩无据、制度和调控流于形式的重大难题,为改革国有资产效益评价体系提供了技术支持 。
在管理上,学校给予高度重视,成立了由主管校领导任组长的VEMC建设领导小组,成立VEMC 办公室和基金管理组、技术保障部、专家咨询组和设备督察组,集中负责组织实施全校大精 设备的购置立项论证、使用稽查、考核评估、维修维护及对外服务的管理,在领导和组织体 制上为“四川大学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服务系统”提供了保障。
学校在办公用房非常紧张的情况下,特地在行政楼建立了VEMC总控制室,装备了服务器、投 影仪、音响、计算机等现代化办公和展示系统,为“四川大学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服务系统” 提供了硬件支持。VEMC总控制室是系统的核心和枢纽,集管理、控制、操作、办公、参观、 演示为一体,利用智能化管理功能模块,能够保证管理层掌握系统实时状态,下达操作指令 ,控制系统全局,保证监督系统的正常运行。
三、四川大学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服务系统建设取得的成效
通过领导落实、组织落实、技术落实、条件落实、管理落实,“四川大学大型仪器设备共享 服务系统”由“虚”变“实”,全面纳入了学校国有资产管理日常工作的进程,在提升国有 资产使用效益方面显现出了以下成效:
1.有效盘活了存量资产,实现了大型设备的共享公用。 通过“四川大学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服务系统”的建设,实现了三个分散校区、学校与医院不 同财务体制的设备的共享共用,打破了设备管理体制上的条块分割,有效解决了设备管理和 设备使用者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为设备占有单位和设备使用人员之间架起了桥梁,盘 活了存量资产,实现了大型设备的共享公用,提升了国有资产的动态价值。
2.提高了国有资产使用率,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四川大学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服务系统”的建设和使用,其经济效益是显而易见的。建这样 一个系统的成本只需40万~50万元人民币,相当于用购置一台中小设备的经费盘活了几百台 设 备。四川大学目前单台20万元以上的设备总价值约5亿元人民币,以设备利用率提高20%计算 ,相当于新购置了1亿元人民币的设备。
3.提供了科学论证依据,避免了设备的重复购置。 通过信息数据采集器,可以实时监控设备运行状态,记录、统计各类设备的开机时数、使 用单位和使用效益,为学校提供设备购置评估建议,有效避免了仪器设备不必要的重复购置 。
4.提高了设备共享服务水平,形成奖惩结合的运行机制。 在网络服务平台和数据采集器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一系列的規章制度和相应的组织措施,形 成了大型设备共享服务的全新管理运行机制。通过设立设备开放基金、测试基金和设备维修 金,将设备管理人员、设备使用人员和设备维修人员的利益相结合,将设备的使用成本和使 用效益相结合,形成了管理单位自觉提供设备、操作人员自愿操作设备、维修人员主动维护 设备、科研人员方便使用设备的良好局面。
5.探索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经验,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改革是一个大课题,由于历史的原因高校资产管理中普遍存在“重资金 、轻资产"、"重购置、轻管理”的现象,在管理体制、管理理念、运行机制等方面依然存在 与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又好又快发展不和谐的诸多因素。通过“四川大学大型仪器设备共享 服务系统”的建设和使用,我们在大型设备的集中管理、共享使用、提高服务质量和使用效 益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目前,这些做法和措施已经移植到我校的公房管理和学科建设等 的改革实践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同样,我校提升国有资产使用效益的探索也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中国教育报》用整版的篇幅作了详细报道;财政部网站、《中国财经报》、上海区域平台 网、山东大学网站、上海交通大学网站等作了详细报道;“高等学校仪器设备和优质资源共 享系统”管理中心在四川大学召开了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开放服务及运行管理现场交流会;先 后有科技部条财司、财政部教科文司、四川省委政策研究室、四川省科技厅、四川省财政厅 等70多家单位的国家、省、市相关部门和高校领导及相关负责人来到四川大学进行考察; 四川省科技厅已经从2007年实施,将川大VEMC系统分批引入到在川的重要科研单位和高 校;复旦大学、吉林农业大学已经成功完成系统引进,还有数所高校正在引进实施中。
坚冰虽已打破,但大型设备仅仅是学校庞大国有资产的冰山一角,“四川大学大型设备共享 服 务系统”的建成,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我们会在“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的 改革道路上继续前行,树立“服务第一”的管理理念,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落实切实可行 的管 理措施,将取得的宝贵经验发扬光大,逐步引入到学校其他类型的国有资产管理中,全面提 高高校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益。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国有资产管理处 四川成都 610000)
(责编: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