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数学高段错题资源的建立与利用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amk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数学教学中,常有很多知识点,课堂上讲解的非常详细,并且学生也掌握的十分好,但是在下一步的作业中却显现出了不一样的情况,还是会出现种种错误,令老师十分头疼。到底是知识点没有掌握,还是存在别的因素影响干扰着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呢?这需要我们教师引起重视,并进行探索和研究。学生为什么会对一些问题一错再错。是学生听课不认真,对学习的知识不理解,课堂知识没巩固,影响了作业错误率大增,或者做题步骤不规范,审题失误呢?还是由于教师传授知识的方法不科学,讲课步骤与思路不清晰,没有把握住重点、难点,还是作业要求不规范?
  所以,在小学数学的日常教学实践中,作业中的“错例”是教师和学生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教师而言,几乎每一节课学生都会出现错例;在教学中,由于教师所用的策略、教学方式的不同,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各不相同。就学生而言,学生个体学习兴趣、能力、思维品质的不同也会造成不同的错误。任何一个孩子也不能保证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出现错题,只是错题数量多少的问题。小学生数学作业出错是在所难免的,错题是学生学习成长进程中烙下的印记,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足之处的信息显示。可以说,错例本身就是学习过程的一部分。
  那么,到底学生为什么会出错?这些作业中常见的错例有没有什么特点?如何更好的发挥常见错例在数学教学中的特殊效用……我觉得找出出错的原因才是引导学生走向正确方向的前提,正如医生所讲的要“对症下药”。例如:我们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往往会发现前面学习的知识会影响后面知识的学习,后面学习的知识对前面学习的知识反过来也会产生干扰。印象最深的是学习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时,学生经常会受到新旧知识的相互干扰而产生错误。如:在用简便方法计算(9+8)×125时,有的学生会受乘法结合律的干扰,往往会做成9+8×125;同样用简便方法计算(125×25)×8时,有的学生会受到乘法分配律的干扰,做成(125×8)×(25×8)。计算时对相似、相近的数据或符号轻易产生感知失真,造成差错。如一些学生常把“+”看作“×”,把“÷”看作是“+”,把“56”写成“65”,把“109”当成“169”等等。归根结底:一方面是说明学生缺乏找错、记错、认错、辩错和改错的主动性和能力;另一方面很大原因是我们老师缺乏对学生在该知识点上有可能会产生的各种思维误区的预见性,不能把问题消灭在课堂上,而且不夠重视错例的反思、归纳和整理,教师学生都没有把错题当成一种有效的学习资源,认真对待理开发利用。最终导致学生一错再错的现象,远远高于不会做而错的现象。这些问题的解决对我们的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在教学中,有经验的老师通过对错题的反馈分析,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正如皮亚杰所说的:“错误是有意义的学习所必不可少的”。如果我们把学生学习的错误全部视为不合理时,学生自身知识系统的发展就处于一种瓶颈状态,错误此时成为“限制因子”。而当我们用生态学的整体观、联系观、动态平衡观等重新认识错误的本质,充分挖掘和利用错误中的合理元素,学生的知识系统就能在一种不断逼近或扩展瓶颈的过程中波浪式前进,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因此,分析研究学生作业中典型的、常见的错例,于学生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思维,于我们可以更进一步的指导课堂教学行为。我们进行学生数学作业常见错例分析研究至少有以下几个好处:首先,常见错例研究有助于教师挖掘错例出现的深层次原由,深化教师对错例的理解和领会,从而制定出相对应的方法和策略,减少或避免错误的发生,有助于提高后续教学实效。其次,常见错例研究有助于教师对错例进行整体的分析,并对错例进行整理和归纳,从而系统的研究错例的类型、全面掌握出错点,有助于教师在后续的教学中提前预知易出错的问题。最后,常见错例研究有助于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让后进生轻装上阵,不再“欠账”学习,背负沉重的负担。因此,如何有效利用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错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教师的教,非常值得研究。
  1.教师要树立正确的错误观
  2.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错误观
  3.凭借经验,预设错误
  4.用心设计,诱导错误
  5.用智慧捕捉“意外”错误,是有效利用学生错误资源的
  6.分析学生作业中的错误,让错误引发师生更深的思考和探究
  教师是以“研究者”的身份从事课堂教学,充分把握教育教学现场的真实状态,以实录、案例、论文的形式进行记录与反思。在这个过程中,课题组的教师对自己所习以为常的课堂进行了新的审视,对自己的行为不断的进行追问……使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二者在相互的滋养过程中不断地得到丰富和提高。
其他文献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它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底蕴,其最鲜明的特征就是有形形色色的传统文化,而这些传统文化这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或被遗弃或被改得面目全非,这不得不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关注传统文化并通过各种渠道对其加以保护便是当今社会的当务之急。而在语文教材中,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子无处不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的课文大多出自古人手笔,这些作品中积淀了丰富的民族文化,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不仅在于传授学生语文
期刊
在上学期的活动中,基本上都是让孩子在教师事前预设的时间、活动的方式、材料等现象来记录孩子们在区域活动的时间、观察和记录孩子在区域活动的情况,这就缺乏了体现了幼儿的自主性和能动性的发展。为此,本学期将这些自主性、能动性回归给幼儿,让幼儿在活动中真正地体现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等。所以,在学期的活动中我以时间、内容、方式的固定和弹性进行观察、记录、对比。  一、导入部分的时间的固定性与弹性  1
期刊
“核心素养”,是指人们为适应信息时代、知识社会和全球化时代的需要,为解决复杂问题和适应不可预测的情境所必需的能力和道德,主要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最终确定,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具体表现为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四个要素。政治认同——培养有立场的中国公民;理性精神——培养有思想的中国公
期刊
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制定教学目标呢?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来自于教材  老师们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学目标设定是来自于教材、教学参考书和教师用书的。他们在积极学习和研究的同时,把教学参考书或者教师用书上所给出的教学目标设定为自己授课时的教学目标,这需要老师们对教学目标进行必要的修改。  如:在教学《声音的产生》一课时,直接把教学参考书上的教学目标抄写在自己的备课上,“1.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声
期刊
幼儿数学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以其自身知识的逻辑性和抽象性的特点成为促进幼儿发展、尤其是逻辑思维发展的有效工具。多媒体为幼儿创造了一个活泼、生动的获取知识、信息的氛围。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帮助幼儿系统地建构知识及主动探索学习的桥梁与工具,拓展教学环境,促进了教学模式的改变,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有效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极大地优化了整个教学过程,增强了幼儿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和感受。有
期刊
春天的脚步近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阳光雨露、潜移默化,于是,就有幼苗拔节的天籁,鲜花开放的璨然……一切都是那样自然,没有一丝矫揉,不施半点粉黛。我喜欢大自然的这种淳朴,更喜欢它那种不留痕迹的蕴育,悄然中让我们拥有了美好的世界。  一、教育是唤醒  我总是想:如果我能像春雨那样悄然浸润孩子们的心田;能像阳光那样和煦温暖,照亮孩子们的心扉,让他们在滋润中享受雨露,在轻舞中享受春风,那该多好哇!我曾经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利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如今,网络媒体成为社会发展的新浪潮,我们正步入一个信息传播迅捷,资源开放共享的“微”时代。多年来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过程的始终并已逐步引入网络元素,但在“微”时代下还需要调整步调,开拓互联网新视域,实现思想教育由线下向线上转变,以
期刊
十年前我怀着一颗热忱而执着的心当上了一名农村小学教师。教师这神圣的岗位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十年的教师,十年的班主任,让我自豪过,也让我无奈过。当我看到工作中的点滴进步,孩子们快乐的笑脸时,我笑过,当我遇到棘手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我苦恼过。十年的教学和管理工作让我深深地感触到,要做一名优秀的农村小学教师很难,如何争做一名最美的农村小学班主任更难。  农村学校地处偏僻,交通不便,经济落后,加上大部分学生
期刊
自任教以来,我经历过传统的教学模式,也经历过了新课程的改革并学习了《新课程标准》,而且,《新课程标》从发行到现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实践验证,也作了一些相应的修改,不管在客观的理论上的还是主观的人为上(出现理解的误差而造成的一些不切实际的现象)。有人还会沿用旧的传统教学模式,也有人否定传统模式的一切,有如避瘟疫那般。而我是中立的态度,我喜观新课标的一些教学理念,例如:在课堂上,师生关系是平等的、互相
期刊
《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生活与哲学第十一课第二框的内容。这一框主要理解体会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从而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我们科组的两位老师利用同样的教学内容,采用异样的教学模式,创造出两节风格各异的、精彩的政治课堂。以下是我个人对这两节课的一些体会和看法:  一、同中寻异  1.不一样的导入  韩老师结合生活经验导入,从生活出发,提问学生“昨天是什么节日?”“就你的理解,劳动节的意义是什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