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今后工作和终身学习,都具有重要意义。学生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将会受益终生。
【关键词】语文学习养成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本文结合个人教学实际,谈些粗浅做法:
1养成书写规范字的习惯
文字是纪录语言、表达和交流思想的工具,字写得正确、端正、漂亮能增强表达效果,提高汉字书写水平也是提高民族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我认为学生的练字要从小学抓起,直到初、高中……。为此,我教的学生,从初一开学起,每天一篇练字,直到初三上学期,从不间断,在练习中,教给学生练字的方法,另外,还要加强督促,经常检查。我们班每月都要进行一次写字比赛,写得好的贴到教室后面以供大家揣摩欣赏,这样长此以往,教师们普遍反映,我们班级学生的书写非同寻常。
2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新生入学,要求学生每人至少备一本《古代汉语常用字典》或《现代汉语词典》,课文中的字、词,我力求让他们查字、词典自己解决。通过自查,他们不但对文中的字、词记忆更加深刻,而且还增强了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变了张口等饭或只满足于似懂非懂、一知半解的不良习惯,日积月累,词汇定会日益丰富起来。
为此,我采取的办法是,课上查与课下查相结合,课下有分歧的课上共同查阅,共同解决。随时查与定时查阅相结合,无论课内课外的文章,无论老师还是学生,发现有不懂的字、词都会马上翻阅字词典,当场弄明白。我们定时举行查字、词、成语比赛;老师规定查的对象,学生查出后抢答(诵读)。实践证明:这样的活动活跃了同学们的思维,增长了同学们的知识,对于语文学习和语文积累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粟。
3养成朗读和背诵的习惯
语文是有声的艺术,要引导学生多朗读、多背诵。“吟诵的时候,……亲切的体会不知不觉间,内容与理解化为读者自己的东西,这是一种可贵的境界,学习语文学科必须做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益不尽”。(叶圣陶语)只有通过反复阅读和背诵,才能使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和形式获得真切敏锐的感受,激起情感的共鸣,悟出为文之道,掌握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规律。
在教学中,我先明确朗读的基本要求:流畅、宏亮、音准、有感情。然后,学生每学一篇课文,都要先大声朗诵,对于文中优美的词、句、段,他们会习惯性地背诵,因为在教课之前,我都让他们先说文章有哪些吸引人的地方,包括名言,警句等。为了鼓励他们朗读,我不定期举行朗读比赛,内容可以是课内的或课外的诗歌、散文、名作欣赏等。
4养成在课外阅读的习惯
吕叔湘先生说:“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若要问他们的经验,他们会异口同声地说是得益于课外”。这足见课外阅读的重要。因此教师必须重视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向他们推荐好的书报刊物、介绍阅读方法,如:怎样读内容提要、前言、后记、目录、正文等,怎样在把握文字表面信息的同时还要把握隐藏在文字背后的隐含信息,在注意准确性的同时,还要提高速度。
我常常在完成课内精讲、精读的基础上,节省时间向课外延伸,引课外阅读进课堂。每周一节阅读课,大大丰富了学生的阅读内容。同时,还能进行“读书知识竞赛”、“读书心得交流”、“类文推荐”等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内阅读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这样长期坚持,学生不仅陶冶了情操,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丰富了想象,而且提高了读、写能力。
5养成勤于练笔的习惯
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写感受、写生活。每周写文章,每天写随笔,多感多发,少感少记,引导学生抓住生活中的亮点,用自己的理解去认识、去评价,使学生养成善于捕捉信息的习惯,培养学生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
为此,我常常在教读课文前让学生就文章内容的某一方面写读后感。在教读课文后让学生自由写读后感、评论等。如:从散文里读出别人的情感体验,然后用300字把这种体验写出来,告诉别人,你可以和更多的人来分享这种快乐;从很长的说明文中读懂陌生的事物,再用300字把这个事物的特点归纳出来,你从此了解一项新产品、新技术,你的生活便丰富了很多。
6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道出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在以前的教学中,教师讲得多,学生感悟少,尤其是阅读教学,课外阅读做得相当多,而学生的子都能力却提高甚微,问题出于教师只讲答案或只对答案,学生照抄答案、思考感悟太少。
为此,我定期开设学法课,介绍学习各类知识的好办法。如:①在讲一篇课文前让学生思考学哪些东西;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②学完后引导学生进行求异思维、扩散思维等。③在做了一些文体的阅读后让学生总结某种文体如何阅读,遇到问题有什么窍门去思考,从而使问题答案更缜密……
这样,我不但让学生互相借鉴好的学习方法,而且将学法指导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从而解决了“授之以鱼”还是“授之以渔”的问题。
【参考文献】
《中学语文名师教学艺术》 雷玲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语文学习养成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本文结合个人教学实际,谈些粗浅做法:
1养成书写规范字的习惯
文字是纪录语言、表达和交流思想的工具,字写得正确、端正、漂亮能增强表达效果,提高汉字书写水平也是提高民族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我认为学生的练字要从小学抓起,直到初、高中……。为此,我教的学生,从初一开学起,每天一篇练字,直到初三上学期,从不间断,在练习中,教给学生练字的方法,另外,还要加强督促,经常检查。我们班每月都要进行一次写字比赛,写得好的贴到教室后面以供大家揣摩欣赏,这样长此以往,教师们普遍反映,我们班级学生的书写非同寻常。
2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新生入学,要求学生每人至少备一本《古代汉语常用字典》或《现代汉语词典》,课文中的字、词,我力求让他们查字、词典自己解决。通过自查,他们不但对文中的字、词记忆更加深刻,而且还增强了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变了张口等饭或只满足于似懂非懂、一知半解的不良习惯,日积月累,词汇定会日益丰富起来。
为此,我采取的办法是,课上查与课下查相结合,课下有分歧的课上共同查阅,共同解决。随时查与定时查阅相结合,无论课内课外的文章,无论老师还是学生,发现有不懂的字、词都会马上翻阅字词典,当场弄明白。我们定时举行查字、词、成语比赛;老师规定查的对象,学生查出后抢答(诵读)。实践证明:这样的活动活跃了同学们的思维,增长了同学们的知识,对于语文学习和语文积累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粟。
3养成朗读和背诵的习惯
语文是有声的艺术,要引导学生多朗读、多背诵。“吟诵的时候,……亲切的体会不知不觉间,内容与理解化为读者自己的东西,这是一种可贵的境界,学习语文学科必须做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益不尽”。(叶圣陶语)只有通过反复阅读和背诵,才能使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和形式获得真切敏锐的感受,激起情感的共鸣,悟出为文之道,掌握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规律。
在教学中,我先明确朗读的基本要求:流畅、宏亮、音准、有感情。然后,学生每学一篇课文,都要先大声朗诵,对于文中优美的词、句、段,他们会习惯性地背诵,因为在教课之前,我都让他们先说文章有哪些吸引人的地方,包括名言,警句等。为了鼓励他们朗读,我不定期举行朗读比赛,内容可以是课内的或课外的诗歌、散文、名作欣赏等。
4养成在课外阅读的习惯
吕叔湘先生说:“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若要问他们的经验,他们会异口同声地说是得益于课外”。这足见课外阅读的重要。因此教师必须重视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向他们推荐好的书报刊物、介绍阅读方法,如:怎样读内容提要、前言、后记、目录、正文等,怎样在把握文字表面信息的同时还要把握隐藏在文字背后的隐含信息,在注意准确性的同时,还要提高速度。
我常常在完成课内精讲、精读的基础上,节省时间向课外延伸,引课外阅读进课堂。每周一节阅读课,大大丰富了学生的阅读内容。同时,还能进行“读书知识竞赛”、“读书心得交流”、“类文推荐”等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内阅读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这样长期坚持,学生不仅陶冶了情操,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丰富了想象,而且提高了读、写能力。
5养成勤于练笔的习惯
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写感受、写生活。每周写文章,每天写随笔,多感多发,少感少记,引导学生抓住生活中的亮点,用自己的理解去认识、去评价,使学生养成善于捕捉信息的习惯,培养学生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
为此,我常常在教读课文前让学生就文章内容的某一方面写读后感。在教读课文后让学生自由写读后感、评论等。如:从散文里读出别人的情感体验,然后用300字把这种体验写出来,告诉别人,你可以和更多的人来分享这种快乐;从很长的说明文中读懂陌生的事物,再用300字把这个事物的特点归纳出来,你从此了解一项新产品、新技术,你的生活便丰富了很多。
6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道出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在以前的教学中,教师讲得多,学生感悟少,尤其是阅读教学,课外阅读做得相当多,而学生的子都能力却提高甚微,问题出于教师只讲答案或只对答案,学生照抄答案、思考感悟太少。
为此,我定期开设学法课,介绍学习各类知识的好办法。如:①在讲一篇课文前让学生思考学哪些东西;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②学完后引导学生进行求异思维、扩散思维等。③在做了一些文体的阅读后让学生总结某种文体如何阅读,遇到问题有什么窍门去思考,从而使问题答案更缜密……
这样,我不但让学生互相借鉴好的学习方法,而且将学法指导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从而解决了“授之以鱼”还是“授之以渔”的问题。
【参考文献】
《中学语文名师教学艺术》 雷玲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