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课中如何开展课程思政建设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tengfei19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是新时期摆在高校课程建设中的重要问题,如何在专业课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是专业课老师需要用心研究的问题。专业课中体现“课程思政”需要教师具有高度的思想政治意识,把专业性、思想性和教育性融会贯通,在课程教育教学中充分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想信念、爱国情怀、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思政内容,使课程呈现立体化、系统化、专业性、教育性和思想性。
   关键词:课程思政 专业 写作 路径
  “课程思政”是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贯彻于教学和研究全过程,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资源,从战略高度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促使各专业的教育教学,都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探索实践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有效途径。专业课应在充分解读习总书记有关高校课程思政的相关精神要求以及教育部关于高校“课程思政”改革的纲领文件基础上,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以正确的政治导向为前提,把专业性、教育性、思想性融汇贯通,在课程教育教学中充分落实诸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想信念、爱国情怀、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思政内容,使课程呈现立体化、系统化、专业性、教育性和思想性的特点。同时,课程充分发挥学科教学的优势和“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理念,把理论知识与实践写作有机统一,把多学科与生活、社会和世界紧密联系,把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思政育人目标有机统一,把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手段紧密配合,把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创设了一种共生共融,师生共同发展,学科教育与思想政治工作协同发展的课程生态。那么,写作课中到底如何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笔者探索如下:
  一.转变专业课程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传统的专业课程教学多采取教师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互动与交流,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导致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接受大打折扣,更使得在课程教学中无法实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目标。以写作课程为例,将思想道德内容融入写作知识讲授的“渗透式”教学模式更強调发挥学生在写作课程学习中的主动性与主体性。这样一种教学理念与思想的转变,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兴趣与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进取性,从而以更为积极的态度去认识、理解并掌握写作学科的相关知识点。另一方面更能够增强学生对于优秀作品的感知力,特别是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与熏陶感染,在学习过程中增强社会责任感、塑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与价值观。特别是案例研讨、口头作文表达、专题讨论、演讲辩论、实践写作等教学形式更易于让学生主动求知,正确认识自我,受到优秀文化和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感染,形成追求真知的良好道德品质,从而成为具有良好写作素养和写作能力的职业人才。
  二.提升专业化队伍和教学能力
  目前高校思政课教师承担大量的教学任务,对“课程思政”建设的辐射带动作用有待发力。在本课程的师资队伍建设中将通过课程思政的专题培训,加强日常专业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学习,把思政思想内化于教学实践,采用自主学习,专题培训,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把思政课程专业教师和承担写作课程及相关学科专业的教师与小学语文一线教师整合,形成团队建设的协同发展。在教学能力方面,要针对写作专业课教师开展有针对性的“课程思政”教学指导,形成常态化的集体备课制度、教学激励制度,并将教材话语转变为教学话语,增强教学的吸引力与感染力。特别是对于课程思政课堂教学实践能力的提升,会专门针对内容选择优化的能力,如何设计实践的环节,如何选取实践的内容章节等进行专门指导,引领教师精心设计每一堂课。包括从如何利用和配置最佳教学资源,如何优化教学方法,如何设计教学过程等方面提升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教学能力还体现为把创新的教学思想、创新精神、创新方法转化为课堂教学实践。对课程团队教师展开加强新思想、新理念、新做法的学习,鼓励大胆创新创新。同时,在课程建设中将会邀请全省乃至全国在课程思政方面做出示范和有影响力的专家和负责人把他们的一些经验做法与团队分享,达到交流学习的目的。
  三.坚持教学和科学研究共同发展的思路
  课程教学与教学研究密不可分,科研也应反哺教学。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专业课的课程思政不仅要求教师要具有理论研究的能力,还应具有教学研究的能力。如在写作课的课堂实践中,引领教师从写作教学中发掘课程思政的合适选题,分析课程思政教学问题,找准课程思政的突破口,积极进行写作课程思政及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把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成果,促进写作课程思政教学的质量提升。同时,在教学研究中,教师以身作则,育人为先,为学生提供研究方向、教会学生如何阅读文献、教懂学生如何鉴赏作品、如何解读案例、如何评判社会、如何开展写作,潜移默化中也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及科研能力。在课程建设中,加大教师对于写作实践的认识,在课堂实践和社会实践中充分摄取课程思政元素,多方面开展选题研究。
  四.创新教学模式,灵活采用多种课堂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是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是整个德育与智育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渗透式的思想道德教育必须立足课堂,搞好搞活课堂教学,特别是在写作课的课堂教学中要避免机械地、枯燥地讲授写作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法,要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导学导思,导用导行的教学模式,坚持采用启发法,案例教学法、专题讨论法、情境教学法、欣赏法、体验法、练习法等多种课堂教学方法,在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技能教育的同时,用教法引领学生的学法,用教法带动、感化学生的思想、德育、行为。具体选择几种教学方法做简要说明:
  (1)案例教学法。在写作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在相应知识点的讲授过程中便可以穿插进相应的作家作品案例、社会生活的真实、学生写作成果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入感知写作的理论知识和写作技能,并使他们能够从案例中获得一种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认知,受到作者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以及情感态度的熏陶感染,对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自豪感的认同,对自我生活和社会历史的反思,让学生真正融入课堂,在课堂中受到价值的引导和精神的洗礼。比如中国古今的诸多表达爱国之情的文学作品就是讲授写作课程中诗歌写作、散文写作时的绝佳案例。这样的案例教学法能够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优秀的中华文化,精深的写作技巧,更能从作品中感受到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怀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作者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和作为社会主义公民的意识与责任感。   (2)专题研讨法。为将思想道德教育有机融入写作课的课堂教学,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需要而设置相应专题。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为例,以“诚实守信”“爱岗敬业”为思政元素切入点,在写作主体应该具备的素质、学术论文写作要求、新闻写作的等教学内容中引入“文如其人”“至真至诚”等观点,让学生结合写作知识技能和生活实际自由探讨对这些观点的初步认识与理解,并有针对性地结合主体写作的价值取向,写作成果本来的目的,让学生受到写作品格的影响和懂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并在生活中各个行为层面积极主动践行。
  (3)练习法。写作课程实践性、综合性和创造性的课程特性要求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来引导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并且在实践中结合思政内容充分达到育人目标。因此,写作实践练习必不可少,并且力度还要加大。如通过写周记、随笔、日记、读后感、观后感、评论、调查报告、日常应用文甚至課程小论文等强化练习,开展“百篇文”工程,在多写多练的实践过程中,让学生锻炼写作的意志,用写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表达自己对于人生、社会和世界的认识,把自己对文化文明、生活社会的感悟正确表达出来,用语言文字架构人生哲学,增强写作的责任感,具有关心当代社会生活,国家富强、民族兴亡的强烈的思想道德意识。
  五.充分运用实践教学手段
  写作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不仅要重视对写作基础理论知识的讲授,更重要的是充分运用实践教学手段,让学生掌握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能力。在写作课程知识的讲授与学习过程中,授课教师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方式给出一些具体任务让学生在课前、课中或课后个人完成、分组完成,如让学生自主搜集有关案例、自主分析案例并进行课堂汇报,从而掌握对写作理论知识与写作技法的认知。此外,还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如调查报告写作,设计某一个专题,组织学生到学校、社区、企业、政府机关以及其他社会组织去调查收集课题资料。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可以邀请当地有影响的诗人、作家、小学语文名师等人士进课堂做报告,将写作的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进行结合,让学生切身体验,让写作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总之,在写作课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充分理解课程思政的内涵,寻找课程中蕴含的课程思政的元素,转变教学观念,提升教学能力,创新教学方式方法等,以实践为导向,把专业学习与立德树人结合起来,真正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实施纲要》,2017.
  [2]尹相如.《写作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
  [3]邓卓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作者单位:曲靖师范学院学前与初等教育学院)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中国父权制度的历史根深蒂固由来已久,封建时代的女性常常被笼罩在父权制度的阴影下,生活缺乏独立与自由。《金锁记》作为张爱玲考察那一时代女性普遍悲剧性命运的重要作品,在反映当时社会的这一问题上具有特殊意义。通过文本细读与特定的父权视角,分析《金锁记》独特的女性形象,把握其受父权桎梏下的悲剧性命运,有利于更好地揭示父权制度与女性文学的关系。   关键词:张爱玲 《金锁记》 女性文学 父权  1
内容摘要:古典诗词鉴赏是指导学生如何来品鉴欣赏古典诗词的审美文化教育。教师可通过品评和分析古典诗词中自然之美、情感之美、风骨之美、闲雅之美等多层次的审美内涵,引导大学生对自然山水、复杂情感、家国情怀、人生意趣等进行具体和感性的认识,从而深入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与文学修养。   关键词:古典诗词 鉴赏 审美文化教育  古典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精华,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思想内涵与审美意蕴。习近平主席曾指出
内容摘要:《卢济塔尼亚人之歌》是葡萄牙文学家卡蒙斯所著的一部民族史诗,作为文艺复兴时期葡萄牙文学中的扛鼎之作,这首史诗不但继承了希腊史诗——尤其是荷马史诗——中的传统,还加入了许多包含葡萄牙民族特色和文艺复兴时期特色的文学细节。   关键词:《卢济塔尼亚人之歌》 希腊史诗 文学传统  路易斯·德·卡蒙斯出生于1524年,他作为葡萄牙文艺复兴时期的诗人,除十四行诗外,还写出了歌颂葡萄牙航海壮举的长篇
内容摘要:语文学科的美育教育不仅仅是以情感人或引导学生以主观经验对文本进行想象,而是要将知识教学与美育教育融合起来——以语文学科知识教学为基础,从知识教学中又能发掘出带有学生个人体验的更多的审美因素。本文以《湖心亭看雪》的教学为例,对语文学科美育教育与知识教学的融合进行探讨。   关键词:语文学科 美育教育 知识教学  从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学校美育高度重视。具体到学校教育中,美育并非是一门独立的
内容摘要: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加入对于文化素养的渗透。在新课改的背景下,生本理念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那么如何在生本理念的背景下,提高语文阅读的整体水平呢,这是高中语文老师需要思考的问题。下文中从高中语文的现状出发,对生本理念下语文阅读水平的提高做一些策略上的分析,希望可以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问题。   关键词:生本背景 高中时期 语文学科 阅读方式 策略研究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
内容摘要:文章从教师课前的导读,课中的导问和课后的导练三个方面研究课堂导学策略,致力于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实践运用,真正实现从“教堂”到“学堂”的转变,让学生学会学习,成为课堂的主人。   关键词:语文课堂导学 核心素养 自主学习 协同探究 实践运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传统的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课堂模式越来越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近年来,“核心素养”的提出,更是
内容摘要:唐诗以其出彩的字词音韵,在中华文化的长河中熠熠生辉。从辅助汉语学习和弘扬中华文化的角度出发,唐诗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不可忽略的一个部分。本文尝试将情景教学法和对外汉语中的唐诗教学相结合,以期为唐诗进入对外汉语教学展开新的思考和实践的可能。   关键词:对外汉语 唐诗教学 情景教学法  自2004年第一所孔子学院(2020年更名为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落户韩国,到如今全球已有162
内容摘要:针对农村中学名著阅读教学困难的现状,以八年级必读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为例,通过线上打卡、线上比赛等任务驱动,从“巧设问题导读”到“思路整合重点读”再到“专题探究拓展读”,最后实现了“写作和演讲的输出”,为名著深度阅读教学提供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名著阅读 任务驱动 序列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多读书,读好书,读
内容摘要:本调查分析报告旨在充分了解学生对本课程的内容设置、教学方式设置、自主学习模式的实施、“超星学习通”App的使用等方面的全面、客观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以进一步深入本课程的教学改革,以促进教学改革的实施,更好的完善本课程的建设。   关键词:“学习通” 移动教学模式 现当代文学经典导读课程  依托大连外国语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立项——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以“现当代文
内容摘要:写作文的能力是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点,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关键靠平时对社会、对身边的事物的观察力的提高,浓厚的写作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发散思维、联想想象以及良好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巧妙的表达技巧。   关键词:写作能力 观察事物 阅读习惯 语言组织 表达技巧  学以致用,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学习语文就必须学会写作文。所以说,写作能力的培养是目前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