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提供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发展实际的数学教学材料,提供更具有丰富数学结构的数学教学材料”,“材料引起学习,材料引起活动”。学习材料是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获得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的基本载体,是形成数学思维和掌握数学思想的基本保证,是学生感受学习数学快乐和数学价值的重要媒介,是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价值的重要资源,是我们数学课堂变得生动形象且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关键因素。教学中,运用不同的学习材料,就会形成不同的教学效果。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恰当和智慧地选择学生的学习材料。
【关键词】学习材料 合理 有效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2-0131-01
学习材料是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获得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的基本载体,是形成数学思维和掌握数学思想的基本保证。学习材料按其使用方式可分为书面材料和操作材料两大类,其中书面材料包括主题情境图、数学问题、数学习题等等。如果所用的学习材料的典型性、启发性不够,会直接影响学生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发展。那么,就如何合理有效的选择学习材料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提供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材料,激起学生研究的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们学习数学的一个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所以,当我们提供的学习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相联系时,学生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兴趣马上就会被激发起来。那么,这时候的数学才是有活力的、富有生命力的。因此,我们教师在选择学习材料时可以考虑一些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材料,激起学生研究的兴趣,让学生更好更快地投入到学习数学中去。
二、材料应该是可选择的,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们为了顺利地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很多时候都是提供一种材料给学生学习,学生没有选择的余地,只能按照老师的思路走,直至达到“胜利”的彼岸。殊不知,正是如此,学生的主体性被埋没,创造性被扼杀。学生没有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没有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因此,我们提供给学生的学习材料种类要比较齐全,让学生有选择的余地,这样才能为学生积极开展探索、研究活动赋予必要的条件。学生才能积极开动脑筋,能积极参与到数学问题的探究中。
三、提供开放性的学习材料,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理念之一,它是指作為教育内容的数学,应满足学生未来社会的需要,能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更要有益于启迪思维、开发智力。“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新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学习的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思维、猜测、探索、验证和推理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如果没有思维的含量,那一节就失去了数学价值。
四、 材料应该具有教育性,能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也就是说,我们的数学教学除了使学生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外,还要注意结合教学内容相机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为此,教师就要有意识地、适时地选择一些有利于学生品德教育的材料,这样的有机渗透,比那些空洞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我们在进行数学命题时,应站在学生人性发展的高度,把数学知识点的检测和人文哲理进行有机的融合,予学生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人性呼唤,给原本冷漠的纯数学题注入和谐的暖意。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需要重视学习材料的合理选择和正确使用。选择学习材料并非仅仅为了教学的有趣和热闹,更为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让学生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应用意识,这才是学习材料生活化的本意所在。数学学习材料的选择关系着学生的学习效率。所以,我们在教学时要选择一些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材料,要充分挖掘材料的内在价值,为我们的教学所用。只要我们肯钻肯研,精心选择,相信我们的课堂教学会更加有效。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2]斯苗儿,蓝雪敏,袁晓萍.《改进材料,让意义的理解更加透彻》.小学数学教育,2015(10)
[3]祁顺成.《小学数学学习材料的选择与运用》.教学与管理,2015(23)
【关键词】学习材料 合理 有效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2-0131-01
学习材料是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获得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的基本载体,是形成数学思维和掌握数学思想的基本保证。学习材料按其使用方式可分为书面材料和操作材料两大类,其中书面材料包括主题情境图、数学问题、数学习题等等。如果所用的学习材料的典型性、启发性不够,会直接影响学生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发展。那么,就如何合理有效的选择学习材料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提供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材料,激起学生研究的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们学习数学的一个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所以,当我们提供的学习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相联系时,学生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兴趣马上就会被激发起来。那么,这时候的数学才是有活力的、富有生命力的。因此,我们教师在选择学习材料时可以考虑一些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材料,激起学生研究的兴趣,让学生更好更快地投入到学习数学中去。
二、材料应该是可选择的,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们为了顺利地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很多时候都是提供一种材料给学生学习,学生没有选择的余地,只能按照老师的思路走,直至达到“胜利”的彼岸。殊不知,正是如此,学生的主体性被埋没,创造性被扼杀。学生没有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没有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因此,我们提供给学生的学习材料种类要比较齐全,让学生有选择的余地,这样才能为学生积极开展探索、研究活动赋予必要的条件。学生才能积极开动脑筋,能积极参与到数学问题的探究中。
三、提供开放性的学习材料,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理念之一,它是指作為教育内容的数学,应满足学生未来社会的需要,能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更要有益于启迪思维、开发智力。“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新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学习的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思维、猜测、探索、验证和推理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如果没有思维的含量,那一节就失去了数学价值。
四、 材料应该具有教育性,能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也就是说,我们的数学教学除了使学生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外,还要注意结合教学内容相机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为此,教师就要有意识地、适时地选择一些有利于学生品德教育的材料,这样的有机渗透,比那些空洞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我们在进行数学命题时,应站在学生人性发展的高度,把数学知识点的检测和人文哲理进行有机的融合,予学生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人性呼唤,给原本冷漠的纯数学题注入和谐的暖意。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需要重视学习材料的合理选择和正确使用。选择学习材料并非仅仅为了教学的有趣和热闹,更为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让学生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应用意识,这才是学习材料生活化的本意所在。数学学习材料的选择关系着学生的学习效率。所以,我们在教学时要选择一些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材料,要充分挖掘材料的内在价值,为我们的教学所用。只要我们肯钻肯研,精心选择,相信我们的课堂教学会更加有效。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2]斯苗儿,蓝雪敏,袁晓萍.《改进材料,让意义的理解更加透彻》.小学数学教育,2015(10)
[3]祁顺成.《小学数学学习材料的选择与运用》.教学与管理,201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