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城市建设化的快步发展,建筑农民工进城务工,民工的工作和生存状况如何,生活压力又如何,都息息相关城市建设化进程,是政府相关部门需要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 建筑民工;社会压力分析;缓解措施
2007年对江苏的建筑农民工来说是个不能忘记的一年,这一年所有的建筑农民工兄弟都有了农民工手册,这一年省政府下发了《省政府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实施意见》,这一年省政府要求在年底前让农民工公平享受GDP成果。作为从事建筑行业的一员,感觉到的是一种兴奋和激动:建筑农民工在城市建设和城市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他们向来被忽视,现在终于得到了应有的关怀。随着国家、地方政府相关文件的出台,这说明中国的市场经济也开始渗透人文关怀,这将会推动经济更好的发展。中国是个总体上劳动力充裕的国家,因此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中国大地上遍地开花,尤以房屋建筑和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为重,这些工程建设中大量使用农民工,以低价的劳动成本去抵消设备投资、环境保护等各种昂贵费用。
2007年底建筑民工也不会忘记一件事,即中建五局南京一工地一民工兄弟讨薪被砍手、中建五局被南京市政府永久清除出南京建筑市场事件。
政府文件的相继出台、依稀还有发生在农民工身上的暴力事件,低廉的劳动成本背后建筑农民工的生存条件、人身伤害的隐患和社会压力如何?江苏及其他省市区一些部门和人士作了一些相关调查,总结如下:
一、建筑工人的各种情况:
1、建筑工人生活条件差: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住宿方面:由于建筑工人是城市中流动性最强的人群,他们平均每两个月就要从一个工地搬到另外一个工地,而他们基本上都住在设备简陋的工地工棚中,环境之差自不必说,看了会心痛;二是体现在饮食上:现在大部分工地工人都还是吃“大锅饭”的,一个大锅里煮了一锅的米饭,白菜上面偶尔漂着几个肉丁,而他们却是满足地吃的那么开心。对于奢侈品的消费,男的通常是一天抽上一包低廉的香烟或者晚上下班后喝点小酒,这样他们已经很满足了,而女的就几乎没有什么奢侈性的消费了。
2、农民工工资虽相对往年有增长,但远低于物价上涨和城镇职工工资上涨速度,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农村与城镇收入的差距。建筑工地上农民工分为大工和小工,一般大工现在120元每天,小工在60元每天,从日工资上反映农民工的收入还是不错的,然而他们的工作日与自然条件有很大关系,一般只要是雨天他们就不能工作,或者由于工序工种的原因导致一些工人几天没有事情做,这些的工作日还都要去掉,长三角是个多雨的地区,春节近一个月的返乡过节,因此考虑这些因素,大工每个月最后平均下来月工资只有2000多元,小工的月工资可能最多也就1000多元,这样一来大工一年收入最多2万多元,小工1万多一点。这些的收入与农村种田的收入相比可能要好多了,也是这个原因,才导致每年有很多民工涌向城市和长三角发达地区,即使做最脏最累的活他们也愿意,为了生存,为了家人过的更好……
3、农民工家庭支出中,子女教育支出占了大部分,而家中老人支出的费用却很少。外出的民工中,70%的家中有孩子,而这些有孩子家庭中有70%的家庭中孩子在读书,有的甚至有两个孩子在读书,这些孩子每年教育费用指出少则八九千,多则上万,基本上化去一年收入的70%。对那些有子女不读书的家庭来说,负担就要轻一点,而生活必需品开支要占到收入费用的40%。在外出进城打工的农民工中有30%的民工家庭中有年纪大的老人,这些老人身体都还好,没有什么很大的病(这也是民工出来的原因,父母可以帮助看家),因此省去了大支出的医药费,真正用在老人身上的费用占总收入的5%左右,且主要是食物支出。从上述可见,家中既没有子女读书又没有老人负担的家庭经济负担最轻,而有老人又有孩子读书的家庭经济负担就比较重了。
4、由于建筑农民工进城务工大都是亲戚朋友介绍,且没有经过特殊的技能培训,因此只能做最脏最累最出卖劳动力的工作。基本上是在工地工作的时候,一些年长的工人带一些没有技术的工人,日子久了也就熟练了。因为没有什么特殊的技能,进城务工的民工只能选择与泥浆和灰土打交道了,也因为城里人都不愿意做这些脏累差工资低的工作。
5、部分政府文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农民工最起码的工资利益有时还得不到保障。由于建筑工程市场内的违法违规、层层分包、层层剥皮的现象没有得到有效的遏止和解决,微观管理不到位,加之建筑市场面广量大,市场弊病沉疴已久,所以欠薪事件频发,甚至出现中建五局对民工讨要合法工资而遭砍手的恶性暴力事件。
二、情况调查,凸显民工社会压力:
1、建筑民工从事的是城市的基础设施和房屋建筑业,这些都是一个城市发展的物质基础,吸引投资的硬件设施。总之江苏乃至任何一个城市的发展都离不开农民工,然而他们拿着比城里人工资低很多的工资、却从事着城里最脏最累的工作,填补了城市发展在这方面劳动力的空缺,甚至为了能在年底拿到应得的工资而面临诸如南京农民工砍手事件的危险……
2、建筑农民工为城市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然而他们在城里的生存条件差(工资低、住宿条件差、遭人蔑视、社会地位仍然差)却是不争的事实,如果能改善他们的生存条件,将会使他们产生对政府的感恩之心,工作积极性也将会被很大程度上调动起来,创造价值也会增加,对经济发展将有百利无一害。
三、缓解民工社会压力,构建和谐社会:
如何缓解建筑农民工社会压力,积极响应党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号召呢?笔者仅提供如下一些建议:
1、赋予“农民工日”有更高层的含义。一是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农民工、关爱农民工、帮助农民工的氛围,让农民工融入城市,推动城市劳务经济的发展。二是深化各级政府和社会对农民工工作重大意义的认识,切实把为农民工服务和办实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三是维护农民工权益,尊重农民工的劳动权和休息权。四是提高农民工地位,引导市民把农民工当作兄弟姐妹。
2、政府应致力于解决农民工的住房、水电费问题。对于固定性比较强的农民工,这些农民工多倾向于居住在城里,多建经济使用房,同时规范二手房市场,让有一定资产积累且又不愿意退回农村的农民工有买房的能力,从而解决其后顾之忧,这样才能更好的从事生产劳动创造更多的价值;另外针对在城里租房的农民工应该给予其在房租、水电费方面的优惠。对于流动性的农民工,政府应多提供廉租房,同时降低他们的水电费,降低的这部分水电费可以算成政府财政预算里的转移或补贴。
3、推动人力、金融、技术、教育、卫生等资源流向农村。在城市周围的农村建立更多的乡镇企业、服务业、加工业等,以吸引留住农村人,让他们留在家乡工作,这可以减轻城市住房拥挤问题,同时也增加新的就业机会。
4.增强农民工的软竞争力。政府建议职业介绍中介为自己进城的农民工提供就业信息并农民工的身体和劳动力状况给与技能培训;同时加强对农民工的基础常识的教育,包括如何与城里人相处.基本的权益维护等。
5.给予农民工适当的娱乐活动。如免费的电影,相关的教育片,丰富农民工的工作外生活以减轻其压力从而更好的投入生产活动,为城市建设创造更多的财富。
好在如本文开頭时所提,国家和各地方政府也对建筑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有了高度的重视,相继出台了关于保护建筑农民工切身利益的政府文件,并在严格贯彻实施,对损害民工利益的单位予以重罚,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农民工的社会压力会越来越小,缩小城乡职工差距,真正做到工作、生活、学习各方面平等。
参考文献:
[1]黄红芳.江苏省要求年底前让农民工享受GDP成果.扬子晚报,2006.10
[2]许芳芳.重庆农民工现状调查.中国乡村发现,2007.
[3]江苏省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2007年工作要点
作者简介:周美林,女,1988年生,安徽滁州人,南京苏宁建设监理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师。
【关键词】 建筑民工;社会压力分析;缓解措施
2007年对江苏的建筑农民工来说是个不能忘记的一年,这一年所有的建筑农民工兄弟都有了农民工手册,这一年省政府下发了《省政府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实施意见》,这一年省政府要求在年底前让农民工公平享受GDP成果。作为从事建筑行业的一员,感觉到的是一种兴奋和激动:建筑农民工在城市建设和城市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他们向来被忽视,现在终于得到了应有的关怀。随着国家、地方政府相关文件的出台,这说明中国的市场经济也开始渗透人文关怀,这将会推动经济更好的发展。中国是个总体上劳动力充裕的国家,因此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中国大地上遍地开花,尤以房屋建筑和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为重,这些工程建设中大量使用农民工,以低价的劳动成本去抵消设备投资、环境保护等各种昂贵费用。
2007年底建筑民工也不会忘记一件事,即中建五局南京一工地一民工兄弟讨薪被砍手、中建五局被南京市政府永久清除出南京建筑市场事件。
政府文件的相继出台、依稀还有发生在农民工身上的暴力事件,低廉的劳动成本背后建筑农民工的生存条件、人身伤害的隐患和社会压力如何?江苏及其他省市区一些部门和人士作了一些相关调查,总结如下:
一、建筑工人的各种情况:
1、建筑工人生活条件差: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住宿方面:由于建筑工人是城市中流动性最强的人群,他们平均每两个月就要从一个工地搬到另外一个工地,而他们基本上都住在设备简陋的工地工棚中,环境之差自不必说,看了会心痛;二是体现在饮食上:现在大部分工地工人都还是吃“大锅饭”的,一个大锅里煮了一锅的米饭,白菜上面偶尔漂着几个肉丁,而他们却是满足地吃的那么开心。对于奢侈品的消费,男的通常是一天抽上一包低廉的香烟或者晚上下班后喝点小酒,这样他们已经很满足了,而女的就几乎没有什么奢侈性的消费了。
2、农民工工资虽相对往年有增长,但远低于物价上涨和城镇职工工资上涨速度,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农村与城镇收入的差距。建筑工地上农民工分为大工和小工,一般大工现在120元每天,小工在60元每天,从日工资上反映农民工的收入还是不错的,然而他们的工作日与自然条件有很大关系,一般只要是雨天他们就不能工作,或者由于工序工种的原因导致一些工人几天没有事情做,这些的工作日还都要去掉,长三角是个多雨的地区,春节近一个月的返乡过节,因此考虑这些因素,大工每个月最后平均下来月工资只有2000多元,小工的月工资可能最多也就1000多元,这样一来大工一年收入最多2万多元,小工1万多一点。这些的收入与农村种田的收入相比可能要好多了,也是这个原因,才导致每年有很多民工涌向城市和长三角发达地区,即使做最脏最累的活他们也愿意,为了生存,为了家人过的更好……
3、农民工家庭支出中,子女教育支出占了大部分,而家中老人支出的费用却很少。外出的民工中,70%的家中有孩子,而这些有孩子家庭中有70%的家庭中孩子在读书,有的甚至有两个孩子在读书,这些孩子每年教育费用指出少则八九千,多则上万,基本上化去一年收入的70%。对那些有子女不读书的家庭来说,负担就要轻一点,而生活必需品开支要占到收入费用的40%。在外出进城打工的农民工中有30%的民工家庭中有年纪大的老人,这些老人身体都还好,没有什么很大的病(这也是民工出来的原因,父母可以帮助看家),因此省去了大支出的医药费,真正用在老人身上的费用占总收入的5%左右,且主要是食物支出。从上述可见,家中既没有子女读书又没有老人负担的家庭经济负担最轻,而有老人又有孩子读书的家庭经济负担就比较重了。
4、由于建筑农民工进城务工大都是亲戚朋友介绍,且没有经过特殊的技能培训,因此只能做最脏最累最出卖劳动力的工作。基本上是在工地工作的时候,一些年长的工人带一些没有技术的工人,日子久了也就熟练了。因为没有什么特殊的技能,进城务工的民工只能选择与泥浆和灰土打交道了,也因为城里人都不愿意做这些脏累差工资低的工作。
5、部分政府文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农民工最起码的工资利益有时还得不到保障。由于建筑工程市场内的违法违规、层层分包、层层剥皮的现象没有得到有效的遏止和解决,微观管理不到位,加之建筑市场面广量大,市场弊病沉疴已久,所以欠薪事件频发,甚至出现中建五局对民工讨要合法工资而遭砍手的恶性暴力事件。
二、情况调查,凸显民工社会压力:
1、建筑民工从事的是城市的基础设施和房屋建筑业,这些都是一个城市发展的物质基础,吸引投资的硬件设施。总之江苏乃至任何一个城市的发展都离不开农民工,然而他们拿着比城里人工资低很多的工资、却从事着城里最脏最累的工作,填补了城市发展在这方面劳动力的空缺,甚至为了能在年底拿到应得的工资而面临诸如南京农民工砍手事件的危险……
2、建筑农民工为城市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然而他们在城里的生存条件差(工资低、住宿条件差、遭人蔑视、社会地位仍然差)却是不争的事实,如果能改善他们的生存条件,将会使他们产生对政府的感恩之心,工作积极性也将会被很大程度上调动起来,创造价值也会增加,对经济发展将有百利无一害。
三、缓解民工社会压力,构建和谐社会:
如何缓解建筑农民工社会压力,积极响应党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号召呢?笔者仅提供如下一些建议:
1、赋予“农民工日”有更高层的含义。一是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农民工、关爱农民工、帮助农民工的氛围,让农民工融入城市,推动城市劳务经济的发展。二是深化各级政府和社会对农民工工作重大意义的认识,切实把为农民工服务和办实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三是维护农民工权益,尊重农民工的劳动权和休息权。四是提高农民工地位,引导市民把农民工当作兄弟姐妹。
2、政府应致力于解决农民工的住房、水电费问题。对于固定性比较强的农民工,这些农民工多倾向于居住在城里,多建经济使用房,同时规范二手房市场,让有一定资产积累且又不愿意退回农村的农民工有买房的能力,从而解决其后顾之忧,这样才能更好的从事生产劳动创造更多的价值;另外针对在城里租房的农民工应该给予其在房租、水电费方面的优惠。对于流动性的农民工,政府应多提供廉租房,同时降低他们的水电费,降低的这部分水电费可以算成政府财政预算里的转移或补贴。
3、推动人力、金融、技术、教育、卫生等资源流向农村。在城市周围的农村建立更多的乡镇企业、服务业、加工业等,以吸引留住农村人,让他们留在家乡工作,这可以减轻城市住房拥挤问题,同时也增加新的就业机会。
4.增强农民工的软竞争力。政府建议职业介绍中介为自己进城的农民工提供就业信息并农民工的身体和劳动力状况给与技能培训;同时加强对农民工的基础常识的教育,包括如何与城里人相处.基本的权益维护等。
5.给予农民工适当的娱乐活动。如免费的电影,相关的教育片,丰富农民工的工作外生活以减轻其压力从而更好的投入生产活动,为城市建设创造更多的财富。
好在如本文开頭时所提,国家和各地方政府也对建筑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有了高度的重视,相继出台了关于保护建筑农民工切身利益的政府文件,并在严格贯彻实施,对损害民工利益的单位予以重罚,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农民工的社会压力会越来越小,缩小城乡职工差距,真正做到工作、生活、学习各方面平等。
参考文献:
[1]黄红芳.江苏省要求年底前让农民工享受GDP成果.扬子晚报,2006.10
[2]许芳芳.重庆农民工现状调查.中国乡村发现,2007.
[3]江苏省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2007年工作要点
作者简介:周美林,女,1988年生,安徽滁州人,南京苏宁建设监理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