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撷一片心灵的绿色

来源 :中学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nnerup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态的信息技术课堂要有良好的氛围,信息技术课堂的氛围应该是活跃的。师与生间的教学也是人与人之间灵魂的交流,这种交流具有交互性。
  【关键词】生态 绿色 信息技术课堂
  “绿色课堂”就是一种强调以生为本,注重民主,追求生态和谐的教育。绿色课堂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育艺术。
  一、“绿色”的信息技术课堂——氛围的营造
  生态的信息技术课堂要有良好的氛围,这是一个长期熏陶的结果,是一种自然的氛围,它指的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种自然性,不再是教师高高在上宣讲,学生在下面死记硬背的课堂。
  课堂是师生活动的生态环境,课堂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创设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教学情境。信息技术教育通过教学情境的设置,将日常生活资源轉化为教学的资源,将学生日常生活经验上升为要学习的知识,教师在提出问题以后,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且,在信息技术课堂中通过学生的实践,学生的差异和资源就会逐渐显著,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差异,尽可能全面地把握学生的活动情况,努力搜集和捕捉学生中生成的有用资源和问题资源,呈现和利用各种资源构建生成的有情境的课堂。
  创建一种有利于学生自然探索体验过程的课堂氛围,应该是在教师的宽松的教学设计下,学生自己发挥能动性,对产生的一些问题进行探索、体验,最终得到解决,这才是信息技术生态课堂精华的体现。
  二、“绿色”的信息技术课堂——精心的设计
  传统的信息技术课堂就是老师在课前精心准备,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演示操作,学生在下面观摩,接着沿着教师的思路,一步一步走下去。一堂课下来,东西是学了不少,但这有一个明显的缺点:缺少了学生自主独立的学习过程,他们根本没有自己学习软件的经历和体验,长久形成的习惯是老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做学。
  而绿色的信息技术课堂是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每个学生都有充分的发挥空间,但课堂上由于学生的技能程度差异很大,有些同学完成很快,有些则比较慢,往往会出现有的吃饱,有的刚好,有的则不够。所以遇到这种情况,老师就要在课前精心备作业,让学生做到各有所得,作业要进行分层,分ABC三个等第,让他们自由挑着做。当然那些快的同学,我们大可请他们当“小老师”,一般来说,这样的学生大多愿意接受这个任务,当他们帮助同学完成任务时,也是再次操作了一遍,而其他同学也会通过同学的演示,对知识加深了了解。
  三、“绿色”的信息技术课堂——师生的交流
  师与生间的教学也是人与人之间灵魂的交流,这种交流具有交互性。从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多年来,往往感到一届不如一届,主要是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不像原来那样激情,由于他们家里都有了电脑,所以他们学习的渠道不再局限于课堂。他们不再满足于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偷偷地在下面玩游戏。而教师在授课时,常常会利用教学软件进行广播教学,这样过分地控制了学生的上机,他们会不知不觉中产生逆反心理,产生对抗情绪,整个课堂气氛将非常沉闷,这种安静的课堂不是正常的。
  四、“绿色”的信息技术课堂——师生的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学生的评价要具有鼓励性、指导性。评价才能在教学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的不断优化,教学方法的不断推新。“绿色评价”渐渐被教师和学生所赏识。它不但具有鼓励性、指导性,而且能使教师走近学生的生活空间,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绿色”充满着生机,孕育着希望。“绿色食品”是人们生活中所向往的,而“绿色评价”是教师给学生捧上的美餐,共同分享成功的甘甜。短短的一句“你真棒!”“你能行!”……道出了教师对学生成功的认可,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你看这道题,这样想行不行?”“你答得对!但补充这个内容,就更漂亮了。”……无声的交流,有情的沟通,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夯实了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打造绿色教育特色校园文化,打造绿色信息技术课堂,这不仅是学校发展的过程,更是教师自身发展的过程。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把班级还给学生,让教室充盈民主的气息;把创造还给师生,让课堂充满智慧的挑战;把发展还给师生,让课堂成为成长的家园。绿色生态课堂,就是这样一种尊重学生,发挥学生强势的课堂。
  参考文献:
  [1]苏晓华.活力无限的绿色生态课堂——浅谈初中英语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02).
  [2]殷义国.“绿色课堂”:学生精神生长的家园[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02).
  [3]向文国.采取多种手段,打造高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24).
其他文献
【摘要】通常情况下,学生最为主要的任务就是进行学习,所以,对于学生来说,教育和生活必须要紧密联系,教师不能够把学生的学习成长和学生的日常生活想脱离开。为了对当今初中语文教育教学的效率进行提升,实现其有效性,初中语文教师必须要采取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方法。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如果不能够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就很难对于初中学生的心灵产生一种触动和感觉,更难对學生语文素质以及语文能力进行提高以及培养,初中语文教师
期刊
【摘要】心理社团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在介绍我校心理社团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分析了心理社团对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并提出加强社团建设的两点思考。  【关键词】心理社团 心理健康教育  一、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社团  进年来,因学生心理问题引发的各类学校事故频发,社会各界都十分关注学校的心理健康问题,各教育部门都在积极探索符合我国实情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和途径,如:成立心理咨询
期刊
对许多刚进入高三的文科学生来说,地理很难,甚至在有些老师当中也会形成这么一种认识“学好地理就等于学好了文科”,地理之难,许多同学会一致推举人教版高一地理的必修上册和区域地理分析这部分。为什么许多同学会学不好这部分的内容呢。经过连续三年的高三地理教学,笔者以为出现这种现象的症结在于学生缺乏良好的地理思维能力。  一、学生地理思维能力欠缺的一般表现  1.对地理学科的认识不够。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这样表
期刊
【摘要】课改的大门开启时,我们成了匆匆的过客,课改的风景独好时,我们只是伫立在风景边赏月的人,而今课改进入了深水区,我们还敢下水吗,这深水会使我们成为溺死于水边的水鬼,还是成为新一拨的弄潮儿抑或成为矫健的水手。笔者对此做了自己的思考。  【关键词】拷问 和合教育 深水区 搏击  拷问思想,我们知道些什么  课改之风刮进我校的时候,笔者好像从迷雾中看到了一屡阳光,“和合泉”水滋润着,外国语的一草一木
期刊
没有十全十美的课文,有的课文会出现争议点,有的课文甚至难免有明显的缺陷。怎么办?我的观点是:可能有不好的“文章”,但没有不好的“课文”。因为课文仅仅是教师的“工具”而已,只要教师有慧眼、有慧心,“问题课文”往往更具学习的价值。  因为,“错误”本身就是教学资源,“用错”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佳径。现举例说明。  激发学生的语言敏感  案例:《松树金龟子》教学片段  师:好了,现在我们进入
期刊
【摘要】由于中学生在学习基础、接受能力和学习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差异,运用同一个层次进行教学往往影响教学实效。因此,有必要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上进行优化,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正是在现有的班级授课制条件下,根据学生在某一学科的学习程度以及学习能力实施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本文就中学课堂教学如何优化分层教学设计提出实施方案,供一线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参考。  【关键词】中学教学 差异 分层 因材施
期刊
【摘要】英语是一种有着和中国文字一样悠久历史的语言,其文字的音律节奏、表达手法、修辞方式都具有非常高的艺术性。而英语阅读的过程是对语言的认知过程,阅读有助于巩固和扩大词汇、丰富语言知识、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本文从语言欣赏的角度以课例设计的方式分析了在杭州西子学校这样的普通高中从简单读本入手培养高中生的英语语言欣赏能力。  【关键词】高中英语 基础阅读 欣赏能力  随着对英语课程的深入研究,高中英语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案例分析,尝试探索以某种情境为主线一贯到底且综合运用多种情境,并采用故事式教学方式的地理情境教學。  【关键词】地理情境教学 一贯到底 故事式教学方式  【导入】展示动画人物阿凡提的图片,提问:大家认识他吗?知道他的家乡在哪里吗?(学生:新疆)  教师:我们今天就随着阿凡提的脚步去新疆转一转,让我们出发吧!  【新课】课件中阿凡提的声音出现——很抱歉,想跟我到新疆?必须闯过六关!(
期刊
听某位班主任说过,这个世界上最小的“主任”,却拥有无数对其充满崇拜的“兵”,也常常伴随着处理不完的琐碎事。我深深知道,这一件件鸡毛蒜皮的事情,一项项细微的处理方法,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孩子幼小的心灵甚至他的一生。而只有对孩子充满“信心、责任心、爱心”,才能用自己的汗水为孩子铺垫一条闪光的成长之路。在自己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是这样尽到自己“三心”的。  一、民主管理,對学生充满信心  1.让每一个孩子成为
期刊
在日常的教学中,老师们可以多方面思考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问题:包括,是否关注了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教学过程是否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是否能够选择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收集信息、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是否既能独立思考,又能够与他人很好地交流与合作?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这里简单谈谈。  一、营造课堂氛围  好的课堂氛围是一节好课的基本条件。有了和谐、宽松、平等的课堂氛围,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