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li2010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重信任学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语文兴趣的前提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说:“学生的兴趣、动机、态度、好奇心以及情感在促进学生智力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这些方面要靠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教师本身的感染、熏陶,是其他任何手段都代替不了的。”因为语文教学活动既是传授语言知识、形成语言技能、发展认知策略、培养人文精神的实践活动,也是在特定情境中的人际交往活动,而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助于师生间的情感互动与共鸣,更有助于构建宽松的学习环境、实施愉快教学、为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该如何来构建这和谐的师生关系呢?
   首先,建立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从而忽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认为学生是教育的客体,无视学生在学习和发展中的主体地位。
   其次,把情感教育带进课堂,丰富课堂的情感内涵。有人将语文课堂比喻为“情感场”,我想,这是因为语文教师的施教对象是活生生的青少年,他们的内心世界是一片汹涌的海洋,从未平静过,他们渴望丰富的情感体验、强烈的情感共鸣、适时的情感宣泄,而语文教材有大多是情文并茂的文学作品。
   二、改进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是培养语文兴趣的关键
   首先,导入诱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做好导入新课,可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诱发他们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整堂课的效果。
   其次,设疑激趣。古人云:“学贵有疑,小问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句话告诉我们,在教学中,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开动脑筋,才会想方设法去解决问题。老师巧妙的设问,可以以问促读,以读促思,从在质疑,释疑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再次,活动调趣。实践表明,在语文课上,根据每篇课文的主题设计一些能让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促进所有的学生都积极的参与其中,从而充分体现他们的探索性和合作性。
   最后,课尾延趣。课临结束,教师可就本课的内容作恰当、简洁的小结以统摄全文;也可让学生就教科书中的一些提法和教师讲课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提出质疑以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更可在行将结束时将课推向高潮,戛然而止,予学生留下充分思索余地,以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语文知识的兴趣。
   三、广泛开展课外阅读,扩大学生视野,培养自学能力,养成自学习惯是培养语文学习兴趣的重要环节
   首先,传授课外阅读方法。现在许多教师都要求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但殊不知在加大学生课外阅读量的同时,还需在方法上加以指导。可以指导理清情节、评论人物或指导欣赏语言、写法;也可指导提几个思考题、要求读后回答或指导写读后感、写读书笔记等。
   其次,创造快乐外阅读条件。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所以我们在给学生传授课外阅读方法的同时还应为其创造一定的课外阅读条件。例如在时间上给予落实,每周一早读和周三第四节课为校内阅读时间。或与学校图书室联系,推荐书目给学生。或发动学生从家里拿出一本好书,借给班级,建立班级小图书角,组织工展阅读活动等。
   最后,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进外行课外阅读指导,要开展一些学生喜爱的活动,使课外阅读成为一种有组织的集体行动。活动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例如举行读书故事会、人物评论会、读书心得交流会、速读赛、读书知识赛等,从而在调动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多鼓励、多欣赏,激发学生的成就感是培养学生语文兴趣的重要保证。
其他文献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早就听说洞庭湖的水势浩大,今天终于登上了这座闻名遐迩的岳阳城楼。首联借“昔”“今”二字展开思路,拉开时间的帷幕,为全诗浩大的气势奠定了基础。杜甫少时就有畅游名山大川的雄心,曾先东游吴越,后北游齐赵。岳阳楼是千古名胜,诗人早有尽兴一游的夙愿,无奈战乱频发,身世漂荡,难以如愿。今日流落至此,方得以一饱眼福,心中真是说不出的滋味——低沉抑郁之中含着些许喜悦。夙愿得以实现,本该
期刊
一、阅读的概念   何为阅读?查阅辞书,《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阅,有看(书、报)并领会其内容之义;《新华字典》中的解释:阅,有看、察看之义;读,有依照文字念之义(我们说依照文字念亦非读不可)。据此看,“阅”和“读”是看和念,并领会其内容的意思,其区别在于:阅不出声,而读可出声,亦可不出声(包括朗读、默读等)。而我们所说的阅读教学中的阅读的内涵远比其字面意义丰富得多。阅读须用眼看、脑想、口读、手
期刊
把时间还给学生,换句话说,就是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尤其是课堂阅读教学,一定要落实三个充分,即:“ 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充分的思辨时间,充分的说话(发表已见、互相辩论)时间。”要让学生在读中感,在思中悟,在辩中明,在说中得。   一、把时间还给学生,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我们现在的阅读教学却恰巧忽略了学生作为读者的个性差异,极少发现甚至看不到学生自己充满灵气的批语,苏教版的
期刊
一、导读课——激发学生的阅读渴望   在学生还没拿到书之前,老师引读其中的一段文字或一个故事,设置一两个悬念,或者运用多媒体,介绍一下这本书的一些信息,激发孩子阅读的渴望,完成导读课的目标。比如孩子们在读《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时的导读课,我用白板打出了这本书的封面:一个小人骑在一个戴有脖套的家鹅身上,面含微笑地飞往天空,地面上有很多伸出手来惊叹的人。看着这么一幅画面,孩子的问题便一股脑地出来了:他
期刊
一、平等交流,鼓励为主   只要我们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劳动成果,改变居高临下的面孔,以平等的身份坦率地与学生交流,把一片真诚浓缩在评语中,就能得到学生的信任,他们也会在作文中真实地记录下自己的喜怒哀乐,愿意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从而写出一篇篇内容丰富、情感真实的好作文。如写考试压力,成长烦恼,心里秘密,上网经历,喜欢异性……在批改时,我们应民主沟通,努力深入学生内心,参与他们的心灵漫游。如我班的李红菊
期刊
一、亲近文字,培养语言的敏感   倡导读书,激起读书的热情。在班级里讲文学名著,作家读书的故事,找文学爱好者讲他们喜欢的作品和读书心得。让学生感受到文学作品的魅力,走进作者,和作者对话。   用实际行动来营造读书的气氛。要求学生人手最少一本书,每天抽出半个小时时间来阅读,还可鼓励学生课间看书,教室布置图书角,每周六时交换书阅读,并交流读书心得。   留下痕迹。读书时把喜欢的语段摘录下来,阅读
期刊
师:前面我们学了冰心的《纸船》,感受到了远离母亲的冰心对母亲的“爱和悲哀”。如果你远离了妈妈,你会有什么感受?   生:我是一个住校生,每当星期天和妈妈分别时,心里总是觉得很难受。   生:原来我老觉得妈妈很唠叨,嫌烦,现在每个星期有5天半时间见不到妈妈,心里很想她,有时还会不由自主地流下眼泪。   师:上面两个学生都是住校生,那么走读生呢?   生:我是一名走读生,几乎每天都能见到妈妈,
期刊
一、诵读为本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优秀传统   古人十分重视诵读,不少人还对诵读的地位、作用等,作过精辟的论述。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凡读书……熟读而精思,可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这些闪烁着睿智之光的论述,给我们很大的启发。值得一提的是,上世纪末本世纪前半期成长起来的大批国学大师、学贯中西的学
期刊
一、追根溯源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教学理念的转变,语文课堂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许多新的教学方法、方式应运而生。其中“语文链接式阅读教学”是一种比较成功的新型教学模式,它是“以教材为原点,挖掘文本中蕴涵的文化因子的辐射作用,以师生为资料链接的双主体,共同探寻相关阅读材料,并在这些参照文本的交互印证下,或体验、或证实(或证伪)、或演绎课文中已有的观念,使阅读的触角伸向文本的文化源头、作者的生命经验、
期刊
一、以趣引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求知欲   有的学生虽说不爱学习,但对唱歌、看电视特别感兴趣,我就利用他们的这种兴趣,通过兴趣的迁移,培养新的学习兴趣。以趣引趣,形成正面转化,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我任教的班级有个同学,对语文不感兴趣,但我发现她平时挺爱唱歌,苏轼的《水调歌头》、毛泽东的《沁园春·雪》等都会唱。我首先肯定她唱的不错。又询问她这些歌词的意思以及与之有关的人物故事等,一问她茫然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