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学生缺乏历史学习兴趣的原因与对策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yqwoai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民族的历史就是一个民族的根,列宁说过: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中学阶段是一个人形成历史观和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在历史教学中树立学生的正确历史观和世界观应成为培养合格接班人的重点。但许多学生普遍缺乏对历史学习的兴趣,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造成学生对历史学习不感兴趣的原因是什么呢?针对这些原因我们又该采取哪些对策呢?
  
  1 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探讨及对策
  
  当前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的方式和内容过于单一和陈旧,扼杀了许多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素质教育”的口号已经喊了好多年,但是,高考没有改,会考没有改,各种考试形式没有改,学生的升学要看分数,教师的工作业绩要看分数,甚至一所学校能否更好的生存、发展下去很大程度上也要看分数,教学中提高分数是目的,针对应试教育的教学方法还是历史教学的主流。
  对策:根据不同的考试类型和考查目标,采用多种形式的考查方式。
  (1)在考查时间上,可以在学期初学生拿到历史课本教师就给学生留一些开放性的、能考查学生自学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研究性课题。如:“假如希特勒早死十年欧洲年历史会怎样?”、“请你猜测一下中日之间十年内是否会发生战争并阐明你的理由”等等。这样的问题不仅对学生,而且对老师也是一种全新的挑战,它们不会有统一的所谓“标准答案”,饱含着思维的乐趣,很轻易让人产生答一答的冲动。学生对历史的探究不仅仅局限于课本,还会寻求大量的历史资料来完善自己的观点。
  (2)在考查形式上,突破那种限时的卷面作答形式,以小论文、调研报告等形式来评价学生。
  (3)在考查目的上,以考查学生形成正确的唯物史观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为目的,开放性的题目、开阔的思维空间来考查学生通过历史的学习是否对历史发展脉络有了一个明晰的认识,而不应把历史知识点作为考查的重点,充分体现学习应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而不应仅仅把人培养成一本历史的活字典。
  (4)在考查的评价上,用“等级”来评价学生,而不是用分数来测量学生;可以采用分组学习、集体测量,而不采用单一的个体测试。
  
  2 对历史教材内容的评价及对策
  
  中学历史教材内容枯燥、平淡,既缺乏对历史细节和过程的生动描述又没有文采。中学历史教科书,尤其是高中历史教科书过分重视对历史背景、历史意义、成败原因和评价、影响等相对抽象的问题的分析和阐述,这是造成一些学生一上了高中便不再喜欢学历史了的又一重要原因。
  高中生固然比初中生具有了更强的抽象思维能力,但不可否认的是即使是抽象思维能力更强的成年人也还是对生动、具体的历史过程和历史细节更感兴趣,更不用说是年龄只有十几岁的高中生了。其实,历史本身并不是枯燥苍白、平淡无味的,人类几百万年来的历史是那样的丰富多彩、参差多态,可以说其中无处不布满着引人入胜的细节。
  对策:(1)历史教材、教科书以升学和考查为目的分别采用多种编写形式。如:专题型的教材中能讲一讲“敦煌藏经洞的发现过程”、 “斯大林的性格与政治作风”、“成吉思汗的陵墓为何至今找不到?”等,这样的问题,历史就马上变得生动起来了;综合性的教材适当增加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如语文、政治、英语、人文地理等),甚至部分自然科学知识的联系也将增强历史教科书的可读性,并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和综合素质,更加注重与各种社会现实问题的联系,并更好地发挥历史学科的史鉴功能。
  (2)历史教材不仅应注重“真实再现”,还应注重表述的文采。
  “真实”是历史的生命,固然是述史者应遵循的第一原则,但历史的真实性与美丽的文笔并不是相矛盾的,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史籍中被鲁迅先生赞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就是真实与文采并举,史料价值与文学性齐飞的好史册。但以《二十四史》中的大部分史书为代表的所谓“正史”更是成了枯燥无味的史书的代表,读来每每令人昏昏欲睡。读今天的高中历史教科书虽然用“味同嚼蜡”来形容略有些夸张,但也确实引不起人多大的兴趣。那么历史教科书为什么不能找一些既善于著史,又精于为文的专家来编写呢?至少,在历史教科书中增加一些优秀古典诗词、闻名政论文章、演讲稿或历史名人的介绍性文章作为阅读材料来丰富教材,也是可以增加其吸引力的吧?
  (3)历史学科的教学手段仍然相对简单、落后。
  近年来中学办学环境的改善和办学条件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其实目前历史教学还是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学校硬件条件的限制的。现在大多数的中学历史教师、大多数的中学历史课还是停留在“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图”的水平。当然,这方面的改进主要是靠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投入和重视,但广大中学教师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与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水平的不断提高也同样是十分重要的。
  我们每一位历史教师、每一位历史工作者都应该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尽可能地为提高中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和历史熟悉水平,从而提高我国全民的历史素质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做自己的一份贡献,这正是在目前的情况下我们应该也能够做到的。
其他文献
传统的语文教学,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使学生成为被肢解的人,甚至被窒息的人。要彻底扭转这种“目中无人”的教学局面,必须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即由以学科为本位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注重学生的精神成长,使语文教学充满人文关怀。    1 关注学生人性与个性    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自觉地发展自己人性的成份,发展自己心灵深处真善美的成份,由自在的人变为自为的人。语文
期刊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而识字教学是基础中的基础。一个孩子在接受启蒙教育时识字数量的多少、质量的高低会对他今后的继续学习产生直接的影响。然而识字的过程又是十分枯燥的。怎样才能提高孩子们的识字质量呢?这几年笔者一直从事低年级语文教学工作,通过不断的摸索,寻找到一些方法。  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激发孩子识字兴趣,教给孩子识字方法,培养孩子识字能力是很重要的。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孩子们对识字产生
期刊
小学阶段是儿童可塑造性最强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小学生不仅活泼好动,爱听爱说,而且善于口头模仿。他们的身心特点决定了小学阶段是儿童发展接近外语本族语语音和语感的最佳时期。实践表明主动思维训练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启迪学生思维的好方法。    1 创设宽松、愉悦心理氛围,激发创造思维    小学英语是入门教学,组织课堂教学时,要注意结合儿童好动、爱说、爱唱,善于模仿等特点,通过说唱、游戏,使学生主动、大胆、
期刊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本学期笔者担任了四年级四个班的英语教学工作。四年级四个班的情况各不一样,虽然是同样的教材同样的内容,可用同样的方法是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的。  在接手初期笔者对班级情况还不熟悉时教法基本差不多,可很快发现效果完全不同。一班的学生接受能力较强,学习积极性较高,学习氛围、风气较好,班上学生都喜欢学英语;二班和三班则两极分化明显,学生基础差异很大,但学生很好组织;四班
期刊
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出:“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对中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口头上的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能力的提高,是听、说、写能力提高的关键。通过阅读,扩大了知识面,增加了词汇量,交际时就不会因为知识或词汇贫乏而言不达意,写作时才能语言地道,内容丰富。从长远的观点来看,中学阶段阅读能力的高低对学生以后的进一步深造也有很大影响。据了解,
期刊
在农村中学,与人类的生产活动联系十分紧密的地理研究性学习活动,理应结合农村实际特点,即要立足于本地“三农”问题,本着提升研究者综合素质和服务于“三农”、服务于农村经济建设的活动目的来开展研究活动。    1 关注“三农”热点与焦点提出研究课题    “三农”问题是当前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一个十分重大而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已经成为牵动社会经济发展全局的大事。关系到“三农”的现实问题、热点问题,都可
期刊
众所周知,在学习过程中,“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许多学生不愿学英语,关键是他们对英语没有兴趣。因此,作为中学的英语教师,首先应该先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古往今来,凡是教学上有所建树的教师,无一例外的是:他们的课都让学生着迷。笔者通过几年数学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    1 迁移学生的兴趣,激发求知欲    让“双差生”学英语是让很多老师头痛的事。学好英语需要持之以恒的
期刊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但识字本身是枯燥的,对于枯燥的事物,人们的情绪总是比较消极和被动。如果孩子们总是一味的被动识字,不仅识字的效率低,而且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束缚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多种途径来营造识字教学的良好范围,充分调动儿童识字的兴趣,不断激发学生体验识字的乐趣,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主动识字。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认为可采用以下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期刊
历史科目作为实现完成中学基础教育任务的一门基础科目,同其它科目一样,旨在为培养有思维、有见解、有创造性的人才奠定基础。  具体到中学历史教学过程,创新思维精神的具体培养,应该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我们强调创新思维精神,并不是说中学历史基础知识的传授比创新思维精神的培养的地位要低。如果脱离了历史基础知识的传授,那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精神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传授历史基础知识与创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日益推进,目前的高中历史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对教学的参与,注重师生共同对问题的探究,注重对学生历史思维的培养,注重在教学中对史料的运用和理解。  历史课堂教学中恰当运用史料给学生参与教学、发挥主观能动性提供了一个平台。无论研究历史还是学习历史都很难接触到实际的历史,史料是回归历史的重要中介。现行的高中历史教材,无论版本如何,都引用了许多的历史资料,教学中可以充分挖掘这些资料,引导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