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化学计算的教学及其培养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isonck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考试题中,化学计算属于理解、掌握和综合运用较高层次的试题,它考核的是学生应用各方面知识进行逻辑思维、推理判断和分析的综合能力。为使学生加深对化学概念和物质的性质、变化的量的关系的认识,更深刻理解把握变化的实质,进一步熟练掌握化学计算的解题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的逻辑性、严密性,计算能力的培养,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实施。
  一、养成一个良好的化学计算的解题步骤:审、析、解三步法
  审题:正确而全面的审题是迅速形成解题思路的前提,细一点儿说就是要读通题目给出什么条件,要求的量是什么。审题时要注意关键的字、词及有关数据,还要注意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在量的方面的关系。
  析题:分析解题途径的主要目的是把题目中有关计算因素间量的关系找出来,使它们由隐蔽状态转变为明显状态;由看起来处于次要地位的因素变为突出地位的要素,得出量与量之间的关系或增减规律;找出并删除有意设置的干扰或障碍,从而确定最佳解题途径。析题可归纳为“质——量”,质即找出题目中涉及的物质是什么?它们有什么性质?可能或已经发生什么变化?量即找出与计算有关的物质在组成和变化中的数量关系,且以物质之量之比的形式表示出来,确定了定量关系,亦即确定了解题途径。
  解题:选择合适的方法,最后求出结果。解化学计算题的最基本的数学手段是比例,根据析题的结果,列出计算式求解。
  如:CS2能够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今用0.228gCS2在448ml氧气中完全燃烧,反应后气体混合物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多少毫升?
  1.审题:注意给定的物质是CS2和O2,反应后生成SO2和CO2;数量上CS2给定的是量,O2是标准状况下体积。
  2.析题:据题意写出方程式:CS2+3O2=CO2+2SO2,其中CS2是液体,O2、CO2、SO2均是气体。从方程式可以看出,3体积反应物气体生成共3体积生成物气体,即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也就是说不管0.228gCS2有无足够氧气使之完全燃烧,反应前气体体积都等于反应后的气体体积。
  3.解题:根据上述关系可知反应前气体为448ml,反应后所得混合气体总体积不变,仍是448ml。
  学生在掌握这个解题步骤并进行训练的过程中,也不断地复习了具体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和其它基础知识,同时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及思维能力也随之提高。就如上述例题,从严谨的化学法则出发,也同时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独创性和领悟能力。通过这种训练,可以慢慢形成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逻辑性。
  二、提倡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求異思维能力
  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表现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学生心智技能的形成,从而使各种思维方式都能在问题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求异思维的培养通常是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给学生开启多条思维,亦即一题多解,是培养学生解题技巧的一条有效途径。
  例:某学生用一氧化碳在高温下还原三氧化二铁。实验没有完成,因故中止。经观察,三氧化二铁已由赤红色变为黑红色,此黑红色物质通过分析,是三氧化二铁和四氧化三铁的混合物。在实验中他得到的数据如下:反应物三氧化二铁为3.00克,所得混合物为2.96克。求在所得混合物中两种氧化物的质量以及此混合物的质量分数。
  分析:从题目所给出的情境来看,在实验中只有一部分三氧化二铁还原到四氧化三铁的阶段。据此,可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Fe2O3+CO==2Fe3O4+CO2
  多种解法题设如下:
  1.设参加反应的三氧化二铁质量为x克,则混合物中三氧化二铁的质量为(3.00-x)克,四氧化三铁的质量一定是2.96-(3.00-x)克=(x-0.04)克。
  2.设x克为生成的四氧化三铁的质量,则(2.96-x)克为混合物中含有的三氧化二铁的质量,3.00-(2.96-x)克=(x-0.04)克为参加反应的三氧化二铁的质量。
  3.设x克为未参加反应的三氧化二铁的质量,则(3.00-x)克为参加反应的三氧化二铁的质量,(2.96-x)克为生成的四氧化三铁的质量。
  4.设参加反应的三氧化二铁质量为x克,所生成的四氧化三铁质量为y克。
  三、掌握几种巧解计算题方法
  巧解法是在准确领会题意的基础上,巧妙删去中间过程或避开题意的干扰因素,从而提高解题速度和精度的一些方法。如十字交叉法、平均值法、差量法、守恒法、规律法、极值法和分析法等等。对每一种解题方法的适用范围和条件,依据的原理及运用法则都进行梳理归纳,精选例题让学生进行多角度全面的训练,提高学生解题技能。
  综上所述,化学教学在使学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物质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还要求学生具有熟练的计算技能,要有效地提高学生化学学习的能力,它不仅是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需要我们认真总结,并进一步完善,使之系统化,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其他文献
一、引导学生学会自学  首先,教师应该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  在数学自学的过程中,如果只布置给学生自学的内容,没有相应的指导,是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目标的。一般的学生在自学时,往往只是走马观花,随便翻翻书完成任务就罢了。我认为在初始阶段教师应该利用上课时间和学生一起自学,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自学。  在自学的過程中,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来读书。告诉学生什么时候应该动手画、圈知识要点,应该标记
期刊
2012年央视的大型街头调查“你幸福吗?”一度引起网民热议,对这一做法褒贬不一,被问之人,也大都是颇感愕然。虽然幸福是个人的事,不见得要拿到大街上来秀,但至少透露出一个信息:媒体、高层在关注大家的幸福感,想提高大家的幸福感。必竟追求幸福是人类永恒的目标。但幸福只是一种感受,与外部环境的好坏不成正比,家财万贯、事业成功者抑郁、自杀的不在少数,一贫如洗、仅够温饱的人却可能活得有滋有味。如何让大家觉得幸
期刊
前些年来,范文随着“少些限制,鼓励自由表达”的呼声正在逐渐淡出课堂。有的专家认为“在作文课上用范文指导,限制了学生的思路,写出来的作文千人一面,应弃而不用。”其实,这种说法有点偏颇。  小学中段的学生经过了几年的学习,积累了不少的知识和经验,有了写的欲望,可是一部分学生嘴上说得振振有辞,落笔却很艰难,所以习作还离不开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尤其是范文的引领和提高。我认为,范文仍应登上新课程的客船,继续当
期刊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而文言文更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珍贵文化遗产。中学课本上所选的篇章大多是世代流传、脍炙人口的名篇。如《三峡》、《与朱元思书》、《岳阳楼记》等等。可是由于时代久远,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和文言文知识缺乏等因素,文言文教学就成了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因此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如火如荼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钱梦龙:《文言文
期刊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教育面向素质教育,尤其是在儿童阶段尤其要重视科学素质的培养。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动手劲头足,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概。他们是一群可塑性极强的群体。那么作为一名科学课任课教师,我们必须在小学阶段就开始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究,热爱科学,并树立社会责任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他们终身的学习
期刊
一篇作文的质量固然决定于思想的精深、意味的隽永,同时也有赖于作文的语言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直接关系着文章的质量。唐朝诗人杜牧说过:“凡为文以意为主,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兵卫。”可见,丰富多彩的语言,是使文章优美感人的重要条件。我们写文章,为了把所想的内容用清晰、准确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就必须对语言进行加工和锤炼,在准确、连贯、得体和简洁的基础上,将自己的语言写得比较生动形象和初具个性也是十分必要的
期刊
听、说、读、写作为各类语言学习的必备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作为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正是在循序渐进地挖掘孩子语言天赋,培养孩子的这几种基本语文素养。作为“说”这一基本能力,对于大脑语言中枢正在不断发育的青少年来说,这正是进一步强化语言学习的黄金时期。口语交际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日常生活的必备能力。新课程标准不仅在“总目标”中明确提出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总要求,而且在“阶段目标”中专门列出
期刊
摘 要:本文从学生作文说假话、空话、套话的现状谈起,依据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体会,从如何积累作文素材、如何营造习作情境、如何正确指导学生作文说真话、抒真情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引起广大作文教学实践者对如何引导学生作文表达真情实感的深思。  关键词:作文 教学 真实 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写作教学中,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然而,直面学生作文现状,胡编乱造、抄袭套
期刊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让学生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
期刊
摘 要:口语交际能力是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体现,是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要。初中阶段的学生要么继续升学学习,口语交际能力还可以得到锻炼;要么走向社会,决定了他们必需具有一定的语言交际能力。所以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形成的重要阶段。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一是要让学生敢说,二是让学生多说,三是要训练目的明确,循序渐进;四是改革考试方式,采取面试形式,把它纳入考核范围,让学生真正认识自己的语文能力。  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