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一个刚刚从教六年的80后年轻教师,面对教学形式的日趋多元化,始终认为教材知识应该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仔细反复研究的核心内容,整个教学体系,知识框架都很必须清晰得在每位教师的大脑中储存起来。现在,我把自己在教学中如何处理教材的一些体会与大家分享。
一. 关注教材中重要概念的教学
基本概念即是知识结构的基本单元。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创新与创造能力的挖掘与培养,皆离不开基本概念。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对概念的掌握是理解而不是简单的背诵。通过观察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可以看出很多选择题都是以重要概念为载体,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推理能力。
(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2生物部分第3题)
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
B.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
C.吞噬细胞和B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
D.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
关于免疫细胞的概念在必修三教材中用了文字与一个框架图清晰呈现出来,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而淋巴细胞又根据其成熟场所不同分成了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所以吞噬细胞与淋巴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而不能认为淋巴细胞包含吞噬细胞。
(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2生物部分第6题)
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体细胞中
B.低温能降低酶活性的原因是其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
C.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度
D.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
关于酶,本题考查了他的定义,化学本质,作用机理,特性。所以这些理解到位才会理解低温没有破坏酶的空间结构,只是抑制了酶的活性,高温才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酶失活。
在高中生物教材中,有许多反映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的名词概念,它们是抽象的,学生往往不易于理解。在教学中可以利用民间谚语,使得枯燥无味的基本概念的教学变得丰富多彩;也可采用设疑法有效地分解基本概念的难度;通过对比法使易混淆的基本概念较清楚地加以区分;概念图可使原来迷惑的概念清晰化,零散的知识系统化。
二.关注教材中的实验探究内容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生物科学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实验。通过实验来探究生物的规律,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以及分析解决生物学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还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然而受考查方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实验课的学习变成了简单的知识传授,学生也靠死记硬背来掌握这些知识,实验探究的目的没有真正得到实现,学生的创新能力没有得到真正的培养。
(2011年新课标全国卷生物部分第6题)
下表是根据实验目的,所选用的试剂与预期的实验结果,正确的是( )
实验目的 试剂 预期的实验结果
A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醋酸洋红 染色体被染成紫红色
B 检测植物组织中的脂肪 双缩脲试剂 脂肪颗粒被染成红色
C 检测植物组织中的葡萄糖 甲基绿 葡萄糖与甲基绿作用,生成绿色沉淀
D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斐林试剂吡罗红 斐林试剂将DNA染成绿色,吡罗红将RNA染成红色
本题是对必修一中几类有机物鉴定和有丝分裂实验的考察。涉及知识点较多,但考查的相对简单。学生在做这个题的时候需要掌握各个实验所需要的试剂,实验中所选择的材料及最后发生的颜色变化结果。脂质中脂肪的鉴定应用苏丹Ⅲ或苏丹Ⅳ,最后分别呈现的颜色是橘黄色或者红色,中葡萄糖是一种还原性单糖,用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后颜色发生的变化过程是由蓝色变为砖红色, DNA和RNA的分布实验中,所用试剂是甲基绿和吡罗红,最终甲基绿会把DNA染成绿色和吡罗红把RNA染成红色。高中整个教材中涉及的实验试剂及颜色变化结果很多,在复习的时候教师应该将其归纳总结出来,避免学生混淆。
(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1生物部分第4题)
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与白色花瓣相比,采用红色花瓣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B.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
C.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
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教材中植物细胞质壁分裂实验的发生,需要大液泡,细胞液与外界溶液要具有浓度差。教材中选择用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是因为其细胞液是紫色,其在发生质壁分离后更容易观察到实验现象。而此题A 项红色花瓣细胞的液泡呈红色,比白色花瓣更便于观察质壁分离现象,正确;黑藻叶片的叶肉细胞中液泡呈无色,叶绿体的存在使原生质层呈绿色,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B 项错误;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不一定都相同,用相同浓度的外界溶液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时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 C 项正确;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含有色素,呈紫色,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D 项正确。所以该题的考查单纯依靠记忆无法做到正确的选择,必须在记忆的基础上达到理解才能答对此题。
对实验教学的重要性的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要从思想意识上真正认识到。摆正实验课与理论课的关系,抓住时机,创设质疑的环境,“以其所知,喻其不知”,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实验题也会出现在高考题中的非选择题部分,有些学生答题不规范、叙述啰嗦、语言描述不准确、口语化严重,也会导致高考丢分。所以教师在平时就应严格要求学生回答多用生物专业术语,力求科学、规范,在复习中引导学生对照一些典型高考试题,先分析试题,再对照标准答案反复分析、理解,引导学生充分讨论和交流,以期最大限度地相互促进和校正思维过程,以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并培养学生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认真求实的良好实验习惯。 三. 关注教材中“图片信息”的内容
在人教版编著的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编排了大量精美的插图,而且种类繁多,是人教版教材的最大亮点之一,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重点知识更加直观化。并且图片信息的考查现在也逐渐出现在近几年的高考题中。平时在教学中对于图片信息:我们要做到仔细观察,抓住重点,辨别结构,记住名称,找出差异,知其功能,总结规律。
(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2生物部分第1题)
关于DNA和RNA的叙述,正确的是
A.DNA有氢键,RNA没有氢键 B.一种病毒同时含有DNA和RNA
C.原核细胞中既有DNA,也有RNA D.叶绿体、线粒体和核糖体都含有DNA
该题选项A中,DNA有氢键每位同学都知道,而RNA中有氢键就体现在教材中关于tRNA 结构示意图中。
(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2生物部分第2题)
关于叶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叶绿素a和叶绿素b都含有镁元素 B.被叶绿素吸收的光可用于光合作用
C.叶绿素a和叶绿素b在红光区的吸收峰值不同 D.植物呈现绿色使由于叶绿素能有效地吸收绿光
该题中A,C选项中叶绿素中有镁,两种叶绿素在红光区的吸收峰值不同这都是教材中相关图片信息的体现。
生物教材中图片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可以让学生获得新知识,可使学生快速获取信息,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使抽象的概念、复杂的原理更加形象化,同时也促进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等,还有启发学生思维,以图代文之功效;有图片的地方,一定都有文字并存,所以我们应该走进图片的生命世界中学习,在教与学中体味生物学的乐趣。
四. 关注教材中“相关信息”的内容
教材中的“相关信息”这块内容是以方框的形式出现在正文的旁边,这种尴尬的出现形式很可能在课堂教学中忽略,而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深入理解教材的知识点特别重要,而且在如今的高考题中也以不同形式屡屡体现出来。
(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1生物部分第1题)
关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脂质和蛋白质是组成细胞膜的主要物质
B.当细胞衰老时,其细胞膜的通透性会发生改变
C.甘油是极性分子,所以不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透过细胞膜
D.细胞产生的激素与靶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的结合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该题选项C中相关甘油进出细胞的方式正是教材相关信息中表述到的除了水,O2,CO2外,甘油,乙醇,苯等物质也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
(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1生物部分第2题)
正常生长的绿藻,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用黑布迅速将培养瓶罩上,此后绿藻细胞的叶绿体内不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A.O2的产生停止 B.CO2的固定加快
C.ATP/ADP比值下降 D.NADPH/NDP+比值下降
该题选项D中NADPH/NDP+的这种写法就是教材中相关信息的描述,[H]是一种十分简化的表示方法,实际上辅酶Ⅱ(NDP+)与电子和质子(H+)转化成还原型辅酶Ⅱ(NADPH)。而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将光反应中[H]与呼吸作用过程的的[H]加以区别。
总之,在这个教辅资料满天飞,教学方式也多种多样的时代,教师不能一味地利用一些怪题偏题去对学生进行所谓的拔高训练,依旧且始终要立足于教材,回归课本,回归基础,任何时候都不能忘掉课本的本源知识。教师解读教材有多深,就决定他的学生在课堂上走多远,希望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始终中能静下心来认真读书,真正读懂教材、读透教材,引领学生们徜徉在生物课堂之上,享受生物学习的快乐。
参考文献
[1]《高中生物图片教学研究》 贵州省习水县第一中学 岳良举
[2]《高中生物基本概念教学》 学科教研教苑 李良
一. 关注教材中重要概念的教学
基本概念即是知识结构的基本单元。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创新与创造能力的挖掘与培养,皆离不开基本概念。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对概念的掌握是理解而不是简单的背诵。通过观察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可以看出很多选择题都是以重要概念为载体,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推理能力。
(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2生物部分第3题)
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
B.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
C.吞噬细胞和B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
D.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
关于免疫细胞的概念在必修三教材中用了文字与一个框架图清晰呈现出来,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而淋巴细胞又根据其成熟场所不同分成了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所以吞噬细胞与淋巴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而不能认为淋巴细胞包含吞噬细胞。
(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2生物部分第6题)
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体细胞中
B.低温能降低酶活性的原因是其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
C.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度
D.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
关于酶,本题考查了他的定义,化学本质,作用机理,特性。所以这些理解到位才会理解低温没有破坏酶的空间结构,只是抑制了酶的活性,高温才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酶失活。
在高中生物教材中,有许多反映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的名词概念,它们是抽象的,学生往往不易于理解。在教学中可以利用民间谚语,使得枯燥无味的基本概念的教学变得丰富多彩;也可采用设疑法有效地分解基本概念的难度;通过对比法使易混淆的基本概念较清楚地加以区分;概念图可使原来迷惑的概念清晰化,零散的知识系统化。
二.关注教材中的实验探究内容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生物科学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实验。通过实验来探究生物的规律,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以及分析解决生物学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还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然而受考查方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实验课的学习变成了简单的知识传授,学生也靠死记硬背来掌握这些知识,实验探究的目的没有真正得到实现,学生的创新能力没有得到真正的培养。
(2011年新课标全国卷生物部分第6题)
下表是根据实验目的,所选用的试剂与预期的实验结果,正确的是( )
实验目的 试剂 预期的实验结果
A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醋酸洋红 染色体被染成紫红色
B 检测植物组织中的脂肪 双缩脲试剂 脂肪颗粒被染成红色
C 检测植物组织中的葡萄糖 甲基绿 葡萄糖与甲基绿作用,生成绿色沉淀
D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斐林试剂吡罗红 斐林试剂将DNA染成绿色,吡罗红将RNA染成红色
本题是对必修一中几类有机物鉴定和有丝分裂实验的考察。涉及知识点较多,但考查的相对简单。学生在做这个题的时候需要掌握各个实验所需要的试剂,实验中所选择的材料及最后发生的颜色变化结果。脂质中脂肪的鉴定应用苏丹Ⅲ或苏丹Ⅳ,最后分别呈现的颜色是橘黄色或者红色,中葡萄糖是一种还原性单糖,用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后颜色发生的变化过程是由蓝色变为砖红色, DNA和RNA的分布实验中,所用试剂是甲基绿和吡罗红,最终甲基绿会把DNA染成绿色和吡罗红把RNA染成红色。高中整个教材中涉及的实验试剂及颜色变化结果很多,在复习的时候教师应该将其归纳总结出来,避免学生混淆。
(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1生物部分第4题)
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与白色花瓣相比,采用红色花瓣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B.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
C.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
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教材中植物细胞质壁分裂实验的发生,需要大液泡,细胞液与外界溶液要具有浓度差。教材中选择用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是因为其细胞液是紫色,其在发生质壁分离后更容易观察到实验现象。而此题A 项红色花瓣细胞的液泡呈红色,比白色花瓣更便于观察质壁分离现象,正确;黑藻叶片的叶肉细胞中液泡呈无色,叶绿体的存在使原生质层呈绿色,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B 项错误;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不一定都相同,用相同浓度的外界溶液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时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 C 项正确;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含有色素,呈紫色,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D 项正确。所以该题的考查单纯依靠记忆无法做到正确的选择,必须在记忆的基础上达到理解才能答对此题。
对实验教学的重要性的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要从思想意识上真正认识到。摆正实验课与理论课的关系,抓住时机,创设质疑的环境,“以其所知,喻其不知”,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实验题也会出现在高考题中的非选择题部分,有些学生答题不规范、叙述啰嗦、语言描述不准确、口语化严重,也会导致高考丢分。所以教师在平时就应严格要求学生回答多用生物专业术语,力求科学、规范,在复习中引导学生对照一些典型高考试题,先分析试题,再对照标准答案反复分析、理解,引导学生充分讨论和交流,以期最大限度地相互促进和校正思维过程,以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并培养学生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认真求实的良好实验习惯。 三. 关注教材中“图片信息”的内容
在人教版编著的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编排了大量精美的插图,而且种类繁多,是人教版教材的最大亮点之一,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重点知识更加直观化。并且图片信息的考查现在也逐渐出现在近几年的高考题中。平时在教学中对于图片信息:我们要做到仔细观察,抓住重点,辨别结构,记住名称,找出差异,知其功能,总结规律。
(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2生物部分第1题)
关于DNA和RNA的叙述,正确的是
A.DNA有氢键,RNA没有氢键 B.一种病毒同时含有DNA和RNA
C.原核细胞中既有DNA,也有RNA D.叶绿体、线粒体和核糖体都含有DNA
该题选项A中,DNA有氢键每位同学都知道,而RNA中有氢键就体现在教材中关于tRNA 结构示意图中。
(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2生物部分第2题)
关于叶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叶绿素a和叶绿素b都含有镁元素 B.被叶绿素吸收的光可用于光合作用
C.叶绿素a和叶绿素b在红光区的吸收峰值不同 D.植物呈现绿色使由于叶绿素能有效地吸收绿光
该题中A,C选项中叶绿素中有镁,两种叶绿素在红光区的吸收峰值不同这都是教材中相关图片信息的体现。
生物教材中图片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可以让学生获得新知识,可使学生快速获取信息,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使抽象的概念、复杂的原理更加形象化,同时也促进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等,还有启发学生思维,以图代文之功效;有图片的地方,一定都有文字并存,所以我们应该走进图片的生命世界中学习,在教与学中体味生物学的乐趣。
四. 关注教材中“相关信息”的内容
教材中的“相关信息”这块内容是以方框的形式出现在正文的旁边,这种尴尬的出现形式很可能在课堂教学中忽略,而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深入理解教材的知识点特别重要,而且在如今的高考题中也以不同形式屡屡体现出来。
(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1生物部分第1题)
关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脂质和蛋白质是组成细胞膜的主要物质
B.当细胞衰老时,其细胞膜的通透性会发生改变
C.甘油是极性分子,所以不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透过细胞膜
D.细胞产生的激素与靶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的结合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该题选项C中相关甘油进出细胞的方式正是教材相关信息中表述到的除了水,O2,CO2外,甘油,乙醇,苯等物质也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
(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1生物部分第2题)
正常生长的绿藻,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用黑布迅速将培养瓶罩上,此后绿藻细胞的叶绿体内不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A.O2的产生停止 B.CO2的固定加快
C.ATP/ADP比值下降 D.NADPH/NDP+比值下降
该题选项D中NADPH/NDP+的这种写法就是教材中相关信息的描述,[H]是一种十分简化的表示方法,实际上辅酶Ⅱ(NDP+)与电子和质子(H+)转化成还原型辅酶Ⅱ(NADPH)。而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将光反应中[H]与呼吸作用过程的的[H]加以区别。
总之,在这个教辅资料满天飞,教学方式也多种多样的时代,教师不能一味地利用一些怪题偏题去对学生进行所谓的拔高训练,依旧且始终要立足于教材,回归课本,回归基础,任何时候都不能忘掉课本的本源知识。教师解读教材有多深,就决定他的学生在课堂上走多远,希望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始终中能静下心来认真读书,真正读懂教材、读透教材,引领学生们徜徉在生物课堂之上,享受生物学习的快乐。
参考文献
[1]《高中生物图片教学研究》 贵州省习水县第一中学 岳良举
[2]《高中生物基本概念教学》 学科教研教苑 李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