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个方面的要求,审视当前《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技术教育领域)指导性培养方案》和试点单位课程设置的现状,发现存在专业理念和师德方面的课程少、职业教育类课程少、通识性课选修课程少、实践教学课程的设置较少且不具体、专业课缺乏体现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大类相关内容等问题,并依据《专业标准》,从问题实际出发,就完善教育硕士(职业技术教育领域)课程设置提出建议.
【机 构】
: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天津 30022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个方面的要求,审视当前《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技术教育领域)指导性培养方案》和试点单位课程设置的现状,发现存在专业理念和师德方面的课程少、职业教育类课程少、通识性课选修课程少、实践教学课程的设置较少且不具体、专业课缺乏体现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大类相关内容等问题,并依据《专业标准》,从问题实际出发,就完善教育硕士(职业技术教育领域)课程设置提出建议.
其他文献
回顾自2019年以来笔者执教的6节苏州线上教育直播/录播课(2020年2月,因疫情影响,执教了三次录播课),其中三次都进行了写作指导,现将备课、在线教学以及线下活动的相关做法、感受记录于此.本文不仅记录了个人的做法,也凝聚了我校老师的集体智慧.
写作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具有不可撼动的地位.教师通过梯度教学,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写作技巧,实现高效写作.梯度作文教学设计会拓展学生思维,使学生明确写作思路和方法,形成直接的写作体验.本文主要探究了初中写作的梯度教学,以期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随着新高考时代的到来,高中作文类型也由传统的材料作文过渡到任务驱动型作文.如何在作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思维深度是教师面临的一大难题.本文以具体的写作为例,从概念分析,由果溯因、追根溯源,对比、假设论证等几个方面,探寻思维深度提升的路径.
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但在实际教学之中,这两个部分的教学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一般而言,教师往往会将阅读、写作作为教学的两个独立模块,导致阅读与写作脱节,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为了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问题设置、交流探讨、素材积累、作品展示等方式,把写作与阅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写作的乐趣,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对学生而言,更是如此.随着招生考试制度的变革与深化,语文教学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写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挑战.然而,作文教学的现状却不容乐观,教师难以找到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法和策略,“无奈、少招、轻教、低效”的现象很常见.如何有效提升作文教学的质效,笔者基于长期的作文教学实践,从批改角度,提出了讲求“短、平、快”的“自评互改”式作文批改法教学策略.
近年来,在中职类的考场上,作文要求基本是文体不限,在这种情况下,各种文体在考场的大花园里百花齐放,争奇斗艳.但通过调查,笔者发现记叙文或者写人叙事类散文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记叙文和写人叙事类散文的创作都与人物描写密不可分,传神、细微的人物描写可以展现人物的神韵和性格特征,也可以推动故事的发展,为文本增光添彩.
《技能大赛〈China Skills〉解析》是中国职 业教育品牌项目“话龙典经”系列著作之一,是 继《工程实践创新项目〈EPIP〉解析》《鲁班工 坊〈LUBAN WORKSHOP〉解析》之后的又一部力 作,也是“解析”三部曲的收官之作.本书遵循发 展历程,资料详实、案例丰富、可读性强,是作者 从事职业教育教学实践三十余年,专注国内外技能 大赛(简称“国赛”或“大赛”)研究实践十余年“典经”之作.
置顶↑rn博学的老叔rn“咻”的一下,又到了年末.平凡的日子里,大多数时光都很相似,但也总有那么几天在闪闪发光,我们仿佛也成了最酷炫的主角!你还记得这样的时刻吗?快来盘点一番,本次超话缺你不可!
陶行知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文章从“知行”“行知”与“行知行”之名,讲述陶行知改名、换名、造字取名的教育思想变革经历;从“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与“学校即社会”“社会即学校”以及“做中学”与“教学做合一”之实,讲述陶行知借鉴、改造美国杜威的教育思想,创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生活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的“翻了半个跟头”历程,阐释了陶行知教育思想对于推动与促进中国教育变革、提高教育适应性的深刻机理与动力机制.借此,分别从职业教育“工程化”、EPIP教学模式“工程化”、“五业联动”办学模式“工程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基于2021年贵州省42所高职学校质量年报数据分析,总结贵州省高职教育在完善教育体系、提升人才质量、推进教学改革、加强政策保障、扩大交流合作和促进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的可喜成就,同时指出存在师资队伍建设力度不足、院校治理能力有待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还需加强、办学条件持续完善、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程度不深、专业群建设与产业链对接需进一步优化等问题.未来需要量质并举夯实师资队伍,优化治理体系、改善治理能力,多措结合重构人才培养模式,完善院校办学条件,创新校企合作路径、改革产教融合机制以及对接产业链优化专业群等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