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清除术中大剂量尿激酶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共选择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均为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在微创清除术中应用大剂量尿激酶,对临床资料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选取病例随访6个月,死亡3例,死亡率为6%,其它均明显好转。相较术后1个月Kamafsky行为能力评分,术后6个月明显增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在微创清除术中应用大剂量尿激酶,可显著改善预后,增强救治效果,保障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大剂量;尿激酶;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清除术【中图分类号】R74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4-0110-01
神经外科高血压性脑出血较为常见,病死率居较高水平。随着微创医学研究的进步,微创清除术在本病的治疗中已广泛开展应用,联合尿激酶液化清除颅内血肿,可获得理想预后[1]。本次选取相关病例,就微创清除术中应用大剂量尿激酶效果展开探讨,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資料:本次选取高血压脑出血50例,男31例,女19例,年龄43-72岁,平均(60.4±1.7)岁。脑出血均经脑CT证实,硬膜下血肿3例,基底节16例,皮质下出血3例,脑叶出血15例,丘脑8例,小脑出血3例,桥脑出血2例。其中中线结构移位20例,破入脑室5例。均有高血压史,平均高血压病程(16.9±1.7)年,平均出血量(49.2±1.9)ml。手术时间>24h 11例,8-24h 30例,<7h 9例。患者均自愿签署本次实验知情同意书,并排队机体其它系统严重疾患者。
1.2方法:穿刺激靶点依据CT示血肿形态、位置、大小确定,局麻,对长度合适的YL-1型穿刺针进行选择,穿刺点依据血肿位置确定,直接入颅内,钻芯取出,取导向塑料针芯插入,将穿刺针于颅骨上牢固固定,导向针侧孔拔出,与引流管连接,液态血肿用5ml注射器抽吸,首次抽吸量为总量的1/3-1/2,帽盖换下,将粉碎器置入,从侧管处,用生理盐水、地塞米松、肝素配置液4ml反复震荡冲洗,至为淡红色流出液。后在血肿腔内注入尿激酶10万U,保持2-4h夹闭后,行开放引流操作,间隔6-8h,上述操作可重复进行,反复行2-3次冲洗,由引流管,在术后每次注入尿激酶5万U,行2h夹闭后,完成开放引流,3次/d。至基本将血肿干净清除,依据临床表现及CT复查情况,穿刺针在术后24-72h拔除,清除不理想者,可取尿激酶反复快速注入,夹管保留,并完成冲洗引流操作,延长拔针时间至手术完成后的3-4d,对血压进行调整,行营养神经和抗感染治疗,如有明显颅内压增高,可取20%甘露醇小剂量应用。
1.3指标观察:功能恢复:在术后1个月,6个月Kamafsky行为能力评分,分值越高,效果越理想。
1.4效果评定:基本治愈:病残程度0级,功能缺损评分评定,呈46%-90%减少;显著进步:病残程度1-3级,功能缺损评分评定,呈46%-90%减少;进步:评定功能缺损评分,呈18%-45%减少;无变化:评定功能缺损评分,增加或减少<17%;恶化:评定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死亡。
1.5统计学分析: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3.0版,组间计量数据采用(x±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组选取病例随访6个月,死亡3例,死亡率为6%,其它均明显好转。相较术后1个月Kamafsky行为能力评分,术后6个月明显增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术后1个月及6个月行为能力评分比较 (x±s,分)时间 n Kamafsky行为能力评分术后1个月 50 53.2±12.9*术后6个月 50 65.3±21.5注:*P<0.05。
3讨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多有基础疾病们发,对全麻开颅手术有较低耐受性,脑内窥镜、小骨窗等治疗的开展,也未使本病预后根本改善,但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却开辟了新的治疗途径。多项研究已证实,相较保守治疗,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更为显著,穿刺利于血肿去除,促使血肿占位效应解除,对血肿周围半暗带缺血区有抢救效果,使颅压及时降低,脑水肿减轻,对脑疝形成有预防作用,进而降低致残率,提高生存率[2]。研究表明,发病后半小时内血肿即形成,3d达高峰,患者可因病情加重而死亡,对血肿尽早清除为治疗关键,但6h内的超早期手术有较高再出血风险,故穿刺者需不抽吸或慎抽吸,置引流管引流,避免脑压过高,无活动性出血时,用尿激酶液化引流或再抽吸效果更佳,若病情危重,出血量大,有脑疝形成可能可已有脑疝形成,穿刺引流需立即进行,将部分血肿抽出,使高颅压缓解,对脑疝纠正后,行缓慢引流操作。尿激酶主要在血肿作用,以降解纤维蛋白原,对血肿溶解为人用机制。尿激酶是一种丝氨酸蛋白酶,为纤溶酶源激活物,自尿液中提取,无毒副作用,局部应用有效且安全,溶解血肿作用较强,可有效止血,作用在破裂血管较轻,可对抑制因子对纤溶酶的作用清除。结合本次研究结果示,病情好转率较高,行为能力评分明显改善。
综上,高血压性脑出血在微创清除术中应用大剂量尿激酶,可显著改善预后,增强救治效果,保障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黄春刚,张国栋,李建华,等.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后超早期应用尿激酶的临床疗效分析[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2,7(6):413-414.
[2]樊晓军.微创颅内血肿抽吸术联合尿激酶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J].
关键词:大剂量;尿激酶;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清除术【中图分类号】R74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4-0110-01
神经外科高血压性脑出血较为常见,病死率居较高水平。随着微创医学研究的进步,微创清除术在本病的治疗中已广泛开展应用,联合尿激酶液化清除颅内血肿,可获得理想预后[1]。本次选取相关病例,就微创清除术中应用大剂量尿激酶效果展开探讨,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資料:本次选取高血压脑出血50例,男31例,女19例,年龄43-72岁,平均(60.4±1.7)岁。脑出血均经脑CT证实,硬膜下血肿3例,基底节16例,皮质下出血3例,脑叶出血15例,丘脑8例,小脑出血3例,桥脑出血2例。其中中线结构移位20例,破入脑室5例。均有高血压史,平均高血压病程(16.9±1.7)年,平均出血量(49.2±1.9)ml。手术时间>24h 11例,8-24h 30例,<7h 9例。患者均自愿签署本次实验知情同意书,并排队机体其它系统严重疾患者。
1.2方法:穿刺激靶点依据CT示血肿形态、位置、大小确定,局麻,对长度合适的YL-1型穿刺针进行选择,穿刺点依据血肿位置确定,直接入颅内,钻芯取出,取导向塑料针芯插入,将穿刺针于颅骨上牢固固定,导向针侧孔拔出,与引流管连接,液态血肿用5ml注射器抽吸,首次抽吸量为总量的1/3-1/2,帽盖换下,将粉碎器置入,从侧管处,用生理盐水、地塞米松、肝素配置液4ml反复震荡冲洗,至为淡红色流出液。后在血肿腔内注入尿激酶10万U,保持2-4h夹闭后,行开放引流操作,间隔6-8h,上述操作可重复进行,反复行2-3次冲洗,由引流管,在术后每次注入尿激酶5万U,行2h夹闭后,完成开放引流,3次/d。至基本将血肿干净清除,依据临床表现及CT复查情况,穿刺针在术后24-72h拔除,清除不理想者,可取尿激酶反复快速注入,夹管保留,并完成冲洗引流操作,延长拔针时间至手术完成后的3-4d,对血压进行调整,行营养神经和抗感染治疗,如有明显颅内压增高,可取20%甘露醇小剂量应用。
1.3指标观察:功能恢复:在术后1个月,6个月Kamafsky行为能力评分,分值越高,效果越理想。
1.4效果评定:基本治愈:病残程度0级,功能缺损评分评定,呈46%-90%减少;显著进步:病残程度1-3级,功能缺损评分评定,呈46%-90%减少;进步:评定功能缺损评分,呈18%-45%减少;无变化:评定功能缺损评分,增加或减少<17%;恶化:评定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死亡。
1.5统计学分析: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3.0版,组间计量数据采用(x±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组选取病例随访6个月,死亡3例,死亡率为6%,其它均明显好转。相较术后1个月Kamafsky行为能力评分,术后6个月明显增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术后1个月及6个月行为能力评分比较 (x±s,分)时间 n Kamafsky行为能力评分术后1个月 50 53.2±12.9*术后6个月 50 65.3±21.5注:*P<0.05。
3讨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多有基础疾病们发,对全麻开颅手术有较低耐受性,脑内窥镜、小骨窗等治疗的开展,也未使本病预后根本改善,但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却开辟了新的治疗途径。多项研究已证实,相较保守治疗,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更为显著,穿刺利于血肿去除,促使血肿占位效应解除,对血肿周围半暗带缺血区有抢救效果,使颅压及时降低,脑水肿减轻,对脑疝形成有预防作用,进而降低致残率,提高生存率[2]。研究表明,发病后半小时内血肿即形成,3d达高峰,患者可因病情加重而死亡,对血肿尽早清除为治疗关键,但6h内的超早期手术有较高再出血风险,故穿刺者需不抽吸或慎抽吸,置引流管引流,避免脑压过高,无活动性出血时,用尿激酶液化引流或再抽吸效果更佳,若病情危重,出血量大,有脑疝形成可能可已有脑疝形成,穿刺引流需立即进行,将部分血肿抽出,使高颅压缓解,对脑疝纠正后,行缓慢引流操作。尿激酶主要在血肿作用,以降解纤维蛋白原,对血肿溶解为人用机制。尿激酶是一种丝氨酸蛋白酶,为纤溶酶源激活物,自尿液中提取,无毒副作用,局部应用有效且安全,溶解血肿作用较强,可有效止血,作用在破裂血管较轻,可对抑制因子对纤溶酶的作用清除。结合本次研究结果示,病情好转率较高,行为能力评分明显改善。
综上,高血压性脑出血在微创清除术中应用大剂量尿激酶,可显著改善预后,增强救治效果,保障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黄春刚,张国栋,李建华,等.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后超早期应用尿激酶的临床疗效分析[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2,7(6):413-414.
[2]樊晓军.微创颅内血肿抽吸术联合尿激酶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