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学校 聚焦课堂

来源 :现代校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c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校长迅速成长为一个研究者,引领广大教师提升学校育人质量和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切实成为新时期的专家型校长,这是新形势下对校长角色赋予的社会期待和要求。如何打造一批批专家型校长队伍,实现校长自身的专业化成长,是培训者和校长的追求和紧迫命题。
  
  一、从行政事务中走出来,关注教学研究
  
  实践表明,近年来我国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和形式的改进,其效果是明显的。十余年的实践与探索,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发展的方向已经明朗,那就是课程的小型化、专题化、系列化,以及向综合式、菜单式、自由选择式方向的发展,注重精选“含金量”高的内容组成短小的、专题化课程,突破了学科体系的限制,试图围绕各自独立的一系列教育问题组织专题内容,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供校长选择的体系,从而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形式的多样化大大激发了校长参加培训的积极性,近年来针对中小学校长培训总结出来的理论学习、专题讨论、教育考察三位一体的课程和集中专题、分散研讨、聚焦课堂等实施模式,也比较符合我国中小学校长的实际需要,并经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以及弱化行政行为的干预,推行培训者和校长双选原则的培训券机制,十分有效地提高了校长参与培训学习的热情。以上培训课程、形式、机制等方面的改革和变化,促进了当前校长培训工作的开展,其中校长培训也要走进学校、关注课堂教学是新形势下校长培训过程中的亮点之一。
  九五期间,潍坊市的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根据校长岗位分任职资格、提高和高级研修三个类型实施培训的,在培训过程中虽然都有参观考察优秀学校环节,但是参观的着眼点主要聚焦在学校整体办学的理念、物质化条件的改善等宏观管理层面,至于学校是怎样组织校本教研的,是怎样关注学生每一个环节的学习的,课堂的质量与评价等方面,则明显顾及不到。多数名校校长的经验介绍中也多是“钱校长”、“行政事务校长”等化身,可以看出,校长自身的定位还处在一个低层次上,即是“行政校长”。要从行政事务中走出来,由行政校长转化为“专家型”校长,这是一个飞跃性提升,既是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也是时代赋予校长成长的使命。要实现这个转变决非容易,除了自身加强学习、培训、提高以外,走进学校,进入课堂,研究课堂,优化课堂,形成一种关注自觉是至关重要的。
  
  二、把常规课堂搬到培训过程中来
  
  2006年6月、10月,为进一步推动课改的深入实施,开展“有效教学”的研究,聚焦课堂、研究课堂、优化课堂,潍坊教育学院与北京大学校长培训项目组联合举办两期“有效课堂创建与学校管理”主题培训班,自主选择参训人数都超过500人,收到显著效果,得到参训校长广泛好评。
  关注有效课堂的创建,是新课程对专业化校长角色的新要求。在培训主题的设置上,除围绕创建有效课堂主题设置理论专题外,加大课堂教学环节的关注。上海市金山区新农学校校长、全国语文特级教师高纪良的“聚焦课堂、研究课堂、优化课堂”的报告,引领学员走进培训主题,美国迈阿密大学教育管理学博士黄全愈的“美国教育大餐“,让校长们大开眼界,引起了巨大震动,北京大学教授赵钰琳“如何做一个成功的校长”的报告,提升了校长的理念和品位,实地观摩了两所名校使学员得到了高效课堂的体验,另从潍城区、奎文区选送了4节课供参训校长观摩、评价。
  把课堂搬到培训中来,也是新形势下校长成长的新需求,从培训期间的课堂观摩与评价环节实施的参与度来看,校长们听课、评课的兴致很高,从真实的常规课堂中,他们领略到学校的办学,教师实施新课程,学生自主与合作,以及整个师生互动和学校风貌,感到理论联系课堂实际的培训,效果好,收获大。
  把真实的课堂搬到培训中来是培训班的特色之一,关注学员需求,灵活选用培训形式,精心设计培训菜单,整合高水平师资队伍等固然重要,走进学校,体验、评价课堂,则是新形势下校长培训所必不可少的形式和内容,因为课堂是实施学校管理、素质教育、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和载体,许多培训理念和做法最终通过广大教师落脚到课堂中去,而只有关注课堂、研究课堂,以创建有效课堂为着眼点,才能激励校长尽快从事务堆中走出来,真正实现向专家型校长角色的转变。
  
  三、让常规课堂成为校长培训的兴奋点
  
  为进一步实施潍坊市“十一五”基础教育发展战略,打造教育名校品牌,引领中小学校长实现专业化成长。根据我市关于《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十一五”校长培训规划,计划在“十一五”期间,做好非常规性培训项目外,陆续举办中小学骨干校长常规班培训,常规班的培训主要安排异地培训。2005年3月到2006年10月间,组织5期校长班赴上海师大异地培训,每期培训中走进学校、评价课堂环节均占较大比重。
  承办培训任务的是上海师大培训中心,在培训内容和专家的整合上,着眼于反映来自管理一线的名校长、名专家成长的历程轨迹,透视成长中不断反思、感悟而凝结的理论升华。其中郑杰校长的《关注生命质量,促进人的发展》的研究;上海市普陀区优秀校长高纪良的《今天怎样做校长》的深刻思考,多年从事课堂教学改革课题研究的谢利民教授的课堂实践经历,张人利教授的《当前学校如何提高教育有效性的实践研究》报告,朱纪华的《现代学校管理变革》,等等。专题贴近中小学教学管理实际,校长们参与其中在专家的理念引领下,就如同走进了学校,走进了课堂。同时,安排校长考察上海市曹阳二附中、上海市爱国学校、上海复旦中学、上海市北郊学校、上海市实验小学……在进课堂与教师和孩子们的深度交流中,细细咀嚼学校办学的理念和课堂文化,解读名校的成功历程,使自己明晰了差距和今后奋斗的方向。
  《关于深化中小学骨干教师继续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潍教字[2004]62号)的实施刷新了新时期校长培训工作,培训机构要改变过去依赖行政命令开展培训的思想和做法,转变观念,以能力本位培训为导向,积极主动地进行相应的改革,改善师资结构,改变教学方式,以学员需求为导向调整培训计划,不断推出结构化的培训“菜单”,满足培训需求,提高培训的吸引力。在生成的课程超市中,围绕有效课堂创建的主题成为校长培训必备主题之一,特别是异地培训或参观考察名校环节,也都把研究课堂、咀嚼课堂文化作为必修课。确实使培训的内容和形式围绕真实课堂的展示来安排。
  
  四、摘掉官帽做专家
  
  潍坊市于2004年11月在全市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管理制度,规定凡教育行政部门所属的全日制中小学校,一律取消行政级别,全部由教育行政部门归口管理;校长实行职级制度,新任校长只有职级,不再有行政级别,全部实行竞争上岗或面向社会公开招考,由教育行政部门聘任。校长的职级根据其工作业绩、自身能力素质、群众评议等分别由市、县两级中小学校长评审委员会认定。
  校长首先应是教育家。以往,校长大大小小都是“官”,一位优秀校长对此感慨很深:“我曾经听说一个重点小学的校长几乎不和教育局打交道,而是直接和市长打交道。为什么他这么牛?因为他有级别啊。改革后校长的任命、考核、调配由教育部门归口管理,实现了管事与管人统一。多年来一直困扰教育发展的校长管理体制不畅通问题,现在解决了。”
  一位校长如释重负地说:“没了级别,麻烦少了,会议没有那么多了。原来几乎天天要开会,什么城建调度会、计划生育会等,跟学校没有任何关系,但是通知要正科级以上的干部参加就不能不去,有的还规定必须是单位一把手参加。还有,一个单位,婆婆不能太多了。学校由教育部门主管就可以了。主管部门多了,都想往里塞人,一些不懂教育的乡镇干部都来当校长,他们自己并不愿意来,来了也不乐意干,干也干不好,这样教育怎么办得好?”
  如今,这项改革在潍坊全市推行,主导者李希贵局长谈到改革的动机,他说:“这项改革是要恢复校长的本来面目。校长成了行政官员,势必使对校长的要求慢慢淡化、异化,校长的兴奋点不是关注学校发展,而是关心他的级别。改革就是要建立一种机制,这种机制使校长更加关注自身素质的提升和管理水平的提高。过去干好干不好一个样,现在素质不高、业绩不好的就有了压力。”
  校长职级制的运行,使得校长的疲惫于行政的身心得以解脱,可以静静地坐下来研究专业、反思教学,把心思调整到专业学习和专业成长中来,关注教学、聚焦课堂,也会在“专家型”校长成长过程中成为必须。
  
  [作者简介]
  王水玉,1962年生,硕士,潍坊教育学院教育管理系副教授、副主任,主要从事校长、教师培训的管理与研究。
其他文献
在一所学校,由于内部管理的不断强化和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必将带来教师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引起部分教师的不理解、不支持,与校长产生“对立”;由于校长与教师所处的位置不同,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与教师的沟通交流不够,也可能使教师对校长的决策和做法不认可、不赞同,产生“对立”;由于校长对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中或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关心不够,或在考核评价、升职晋级等涉及教师切身利益的问题上慎重不够,也可能使教师与
期刊
谈“潜规则”文化里的管理,其实,核心就是在谈学校的管理得用上辩证法的思想去认识、解决管理中所出现的问题和矛盾,从而促进一所学校健康发展。“潜规则”管理文化,在很多场合都可以说是人与人之间的默契,是对某些事项的事先约定。一个对“潜规则”文化有认识和研究的校长,他的管理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能瞻前顾后、左右逢源,体现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间的凝聚力,所做的事几乎成了广大教职工认可度最高的事,所说的话成了广大教
期刊
多元智能理论最初确认了人的七种智能的形式:数理逻辑智能、语言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这七种智能可以是合作发挥作用的,也可以是相互独立存在的。    一、从转变教师观念入手,用多元智能理论武装教师头脑,树立新型教育观    多元智能理论能否真正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关键在于教师观念的转变。为使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校本培训工作真正走入教师心里,我校除了组织学
期刊
校本课程,顾名思义,就是以学校为课程编制主体,自主开发与实施的一种课程,是相对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一种课程。随着校本课程在我国的出现,已越来越引起各级各类学校的重视。它的存在,是学校办学特色的反映,对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校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 校本课程编制的原则    1.主体性。校本课程的开发、编制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校本课程的编制要立足本学校实际,以学校为主体,必
期刊
砸玻璃    2006年4月10日星期一多云  我最近的一次砸玻璃经历,就在几天前,与一个小男孩儿有关。他叫昊昊,自小淘气而聪明,格外惹人喜爱。能够蹒跚学步之后,他就时不时给家人出一道难题,他独自满街去散步,家人亲友总动员满世界去寻找他。这份担惊受怕的荣幸,我也曾经分享过一次,不过那是好几年前的事了。直到他入我校就读之后,他似乎把跑路的兴趣转移到读书上了。他的许多优秀表现让我刮目相看,譬如,他读的
期刊
山东省莒县棋山镇中心小学是一所镇办中心小学。近几年他们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认真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德育的路子,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方面取得优异成绩,他们在抓好学校教育的基础上,利用学校教学优势,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学校教育,营造文明小气候,辐射社会大环境。有效地优化了教育环境,健全了学生体魄,提高了学生家长的整体素质,走出一条以学校教育促进全民文化教育,保
期刊
在闻名海内外的轩辕黄帝故里——河南省新郑市,有一颗璀璨的校园名珠——新郑市第一中学。她以美好的校园环境、优良的校风、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现代化的办学条件以及突出的教育教学成绩,吸引着成千上万的青年学生前来求学。自建校以来,新郑一中向高等院校输送了13000多名合格新生,有1600多名学生考入全国重点大学,并从该校先后走出了13位河南省和郑州市的高考状元。这优异的教育教学成绩,使新郑一中成为郑州市和河
期刊
教育管理是一门艺术,一个优秀的教育管理者必定会遵循一些独到的管理法则。笔者介绍几个管理法则,或许能对教育管理者们有所启示。    一、“热炉”法则    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规章制度,规章制度就像是一个“热炉”。“热炉”法则形象地阐述了教育管理中依法治校的适用原则:  1.热炉火红,碰到了是会灼伤的——警告性原则。学校要经常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规章制度教育,以警告或劝戒不要触犯规章制度,否则就会受到惩处
期刊
学校工作是一项知识与智力的生产,学校管理工作则是宏观与微观的有机统一,它充满着辩证关系。下面,本人就学校管理工作中的几个辩证关系,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整体与局部    在社会这个大系统中,学校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任何系统都具有各自不同的分支系统,构成一个运转自如的有机整体。以我市五所完中为例,设有一室(校长室)、四处(政教处、教务处、教研处、总务处),两组(教研组、年
期刊
目前各类学校都把教师的专业发展作为学校头等大事来抓。许多学校制定了教师专业发展计划,不仅让教师在所教学科上“深挖洞”,而且在相关科学文化知识上“广积粮”,努力让教师具备“长方体”素质(“长”指所鲜明的教学特色与专业特长,“宽”指相关科学知识面宽,“高”指较高的思想觉悟和崇高的职业道德)。一些学校还特地为教师成长设计了“发动机”:读书沙龙、案例反思、随笔提升……但仔细审视这些计划时,明显有以全面量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