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与创新的融合

来源 :艺术评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ndianci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民族音乐剧《围屋女人》是一部集浓郁客家风情与悲壮革命历史题材为一体的抒情悲喜剧,颂扬了至真至善的伟大母爱,以及赣南苏区客家人坚韧不屈的伟大精神。该剧立足于赣南客家文化,大量运用赣南客家音乐、舞蹈元素的同时,选择以“音乐剧”这种新的艺术形式进行大胆创作。笔者从题材、音乐、舞蹈、服饰、布景等方面,探讨该剧的艺术特征,及其在传统素材与创新手法相交融方面作出的探索。
  关键词:《围屋女人》 民族音乐剧 传统 创新 融合 艺术特征
  中图分类号:J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18-0119-03
  《围屋女人》是由赣南采茶歌舞团创作演出,由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梅花奖”“文华奖”双奖得主龙红主演,国家一级导演、江西戏剧权威王秀凡任总导演的江西省第一部民族音乐剧。该剧以一个革命战争年代里,发生在赣南客家围屋里的故事为内容,颂扬了至真至善的伟大母爱,以及苏区客家人坚韧不屈的伟大精神。它以“音乐剧”的形式作为故事的载体,并运用了大量的客家音乐、舞蹈元素等,使人们在获得美的艺术享受的同时,感受强烈的精神震撼。在江西省第二届艺术节上,《围屋女人》曾获优秀剧目、优秀剧本、优秀导演及优秀音乐创作等14个奖项。
  一、新的艺术形式表现传统题材
  (一)革命历史题材的选择
  《围屋女人》这部剧讲述的是一个发生在革命战争年代的故事,在故事中交织着红与白、黑暗与光明、血与火的斗争,表现了丰富而又深刻的思想内容。该剧选择了一个独特的环境——赣南客家围屋展开戏剧冲突,整部剧分放飞、收孤、送子、重逢四个部分。夫死子亡的奶妈,遇上“闹红年代”,捡养了一个财主的弃孤,收养了一个红军的遗孤,在红白两军对垒的环境中,它遭受了捆绑喂奶的屈辱和香火烧乳头的酷刑,磨难中她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毅然送走两个儿子投奔红军。新中国成立了,两个儿子回围屋给奶妈祝寿,重逢的母子沐浴在新中国的阳光下,他们高唱着:新中国,我的母亲!共产党,我的母亲!普天下儿女祝母亲永远年轻。在跌宕起伏的剧情之中,尽显围屋女人、苏区母亲崇高的品格和博大的胸怀,同时展现了中华民族客家独特的民俗风情。
  (二)新艺术形式的大胆运用
  音乐剧是西方国家在20世纪20年代后出现的一种反传统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它集歌、舞、剧为一体,采用了高科技的舞美技术,追求视觉效果与听觉效果的完美结合,兼具综合性、现代性、多元性、灵活性及高度的商业操作性,这些艺术特征构成了“音乐剧“的特色,体现了其成为时代潮流的依据。
  《围屋女人》选择以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民族音乐剧”进行大胆创作,这里所定义的“民族音乐剧”,蕴含着传统与现代的相互融合。“民族”意味着传统的文化,而“音乐剧”意味着一种大胆的创新,即用新的艺术形式来加以呈现,将传统与创新相互融合。剧中,创作者充分发挥音乐剧多元性与包容性的藝术特征,在形式、音乐、舞蹈、服饰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大量运用传统客家音乐、舞蹈素材,将其融入到音乐剧之中,使该剧构成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展示了“民族音乐剧“的独特韵味。
  二、赣南传统音乐元素与多种演唱形式的运用
  (一)赣南传统客家音乐元素的运用
  民族音乐剧《围屋女人》大量采用了赣南客家音乐元素,将赣南采茶戏的“茶腔”曲牌、民间山歌、小调等独具赣南客家传统特色的音乐元素融入剧中,使该剧充满地域特色。
  剧中采用赣南采茶戏曲牌“茶腔”中《长歌·送郎歌》的音乐元素为主要旋律,以该曲牌为素材所改编的《十送红军》运用其中,歌曲旋律婉转优美,在剧中反复出现,反映了特定历史时代背景下,赣南苏区人民坚定的革命信念、踊跃参军的豪迈情怀及惜别亲人的不舍之情。
  还有广为人知的山歌《哎呀嘞》的运用,剧中一声熟悉又悠长的“哎呀嘞”开阔了大家的听觉感官,拉近了观众们与剧目的亲近感,唱出了赣南客家特色、民俗风情。
  再有一首《噢噢唉》,被观众们誉为“中华民族又一经典《摇篮曲》”。这首曲子由陈裕光、尹文华作曲,温和根作词。编剧温和根动用他在客家地区数十年生活的文化积累,十三易其稿,不断打磨每一句唱词、每一个情节。“吃了我咯奶,就是我咯崽”“吃饱娘咯奶,睡在娘咯怀”,这几句主题旋律反复吟唱,贯穿全剧,听了令人热泪盈眶,印象深刻。如场景:收养两孤儿、奶妈纺织、两儿念书、两儿拖着被火烟熏晕的奶妈、两儿参军归来为母祝寿等场景,都用到此唱段,展现围屋女人如海一样广博深沉的母爱。
  衬词的运用是赣南客家采茶戏曲牌唱腔的一大特色。在唱腔的表现上,不论是茶腔或灯腔,还是路腔与杂调,衬词的广泛运用,使得音乐更加韵味十足。在《围屋女人》中,大量唱段都运用了衬词,例如:剧中《十送红军》的唱段,它所运用的“里格”“介支个”是客家人常用的衬词,凸显了客家生活气息,歌里有了这些词,显得更加生动、贴切。唱段《噢噢唉》里的衬词“咯”,几乎每句都有运用。衬词、衬腔的大量使用,突出了该剧的客家民间特色,更生动地体现了客家普通劳动人民的情怀。
  (二)多种演唱形式的运用
  在演唱形式上,该剧融合了音乐剧的演唱形式,打破了原有传统剧目的单一演唱形式,将独唱、重唱与合唱合理的穿插运用到剧中,使音乐表现更加饱满、丰富。如:剧中序曲《放飞》的开场部分,众人受劳苦、压制的震撼“大合唱”,奶妈丧子及感叹悲苦命运的悲痛“独唱”;第一幕《收孤》中奶妈捡养财主弃孤的纠结“独唱”;第二幕《送子》中号角催促红军启程,奶妈与营长不舍的深情“对唱”,奶妈、营长、村长与财主四人各诉思念孩子的“四重唱”,财主小跟班在财主身旁调拨的诙谐幽默“独唱”,奶妈送二当红军的不舍“独唱”;尾声《重逢》中奶妈过寿、红军胜利归来的欢快、热闹“大合唱”,最后营长歌颂母亲、思念母亲的深情“独唱”,每一幕都精心创编,拨动心弦、感人肺腑。   三、传统与现代舞蹈元素的完美交融
  在《围屋女人》全剧的表演中,舞蹈表演作为最为形象和传神的舞台表演艺术之一,也是整部剧抒发情感、渲染舞台气氛的重要组成部分。《围屋女人》中的舞蹈编排,不仅运用了大量赣南民间传统的舞蹈素材,还增添了许多现代舞蹈的时尚创新元素。
  (一)传统民间舞蹈素材的运用
  剧中大量运用了赣南采茶舞蹈中特有的舞蹈“三绝”中的“一绝”——“扇子花”表演。赣南采茶舞蹈中,手中的彩扇可以拟作任何生活用具、生产工具,可以是助情之物,也可作为四肢的延伸。表演的时候夸张得体,会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配以千姿百态的扇子花,能更好地表达感情,渲染气氛,增添色彩。
  《围屋女人》的尾声《重逢》中展现了一段“舞龙灯”的传统舞蹈,“奶妈祝寿,红军胜利归来”,热闹的“舞龙”舞蹈跃动在整个舞台,舞龙者在龙珠的引导下,通过人体的运动和姿势的变化舞动各种造型动作,充分展示龙的精、气、神、韵。“龙”是中国华夏民族世世代代所崇拜的图腾,都把“龙”作为吉祥之物。在剧中尾声部分运用,充分表现了奶妈过寿与红军胜利归来的喜悦,奶妈与孩子重逢、红军与亲人团圆的激动幸福之情。
  剧中传统民间舞蹈素材的大量运用,不仅为全剧的舞台氛围增添光彩,更体现出了该剧鲜明的地域特色。
  (二)现代舞蹈元素的创新交融
  除了赣南民间舞蹈素材,剧中对现代舞蹈元素的运用也非常出彩。如序曲《放飞》开场部分,围屋虎头门打开的瞬间,展现的是一群身背麻袋、步履艰难的男子,他们所展现的这段男子群舞,反映了人民饱受劳苦、压迫的艰苦生活与悲苦命运;还有剧中一段女子群舞,一群身背孩子的女子在奶妈身后深情舞蹈,展现各种疼爱孩子的舞蹈姿势,以象征性的舞蹈表演形式将爱寓意在其中,每位舞者的脚下,步子迈动相当细腻,展现了为人母的那份细腻、深厚、博大的母爱。
  传统舞与现代舞的相互融合,对剧中人物性格的刻画以及剧情的铺垫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四、舞美、道具、服饰的独具匠心
  一部成功的音乐剧舞台剧作,除了在题材内容、音乐、舞蹈方面的完美设计,舞美的精良制作也是一门独立且极富创造力的艺术,对剧目的成功与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品的舞台呈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民族音乐剧《围屋女人》的舞美制作,大至整个舞台的布景设置,小到一张小凳子、一顶帽子的设计,都别具匠心。
  在服飾上,该剧以赣南客家元素为主,女子身穿朴实的布艺服装,男子身穿红军军服,而财主身穿绸缎料衣,服饰的区别,表明了剧中人物的时代、身份与形象。
  在道具上的选用也是来源于赣南客家人的基本生活素材,“四方木桌”“纺织机”“竹椅子”等都是百姓生活中常见的必需品,再现了当时的客家人的生活状态与生活场景。印象最为深刻的是道具“红军帽”,在红军即将启程之际,营长临走时留给奶妈的红军帽子,这顶“红军帽”象征着营长,代表着走上革命道路的每位红军,这就是所谓的睹物思人。当红军革命胜利归来之际,身穿的服装与所带的帽子都已换成了解放军的服饰,当营长与奶妈重逢之际各自手捧红军帽与解放军帽相互深情对望之时,夹杂的各种激动、思念、喜悦等情感涌上心头,难以诉说。
  在舞台布景方面,凸显了赣南客家特色,反映了战争的革命时代,着重凸显了故事展开的独特环境——客家围屋。它是中国五大传统民居之一,具有浓郁的客家风情,展现了客家人的生存环境。随着剧情的发展,虽然布景、道具在不断变换,但“围屋”的大场景未变。开场之际,随着一扇厚重的虎头门缓缓向两侧打开,布景随着剧情的发展不断变换;在尾声片段中奶妈祝寿的场景亦在围屋之中,墙上高挂“寿”字、红灯笼。“围屋”场景的运用,为该剧的主题思想的表达及剧情的展开,营造了非常准确的氛围基调,是剧目创作中的点睛之笔。
  在灯光方面,冷暖色调的不断转换,给剧情的发展助一臂之力。剧中“闹红年代”开场以冷色调灯光为主,欢喜热闹场景以暖色调来渲染氛围,如:红军为百姓打井取水、奶妈祝寿等场景。整部剧根据剧情变化以及气氛紧张或舒缓程度快速、贴切地变换,为整部剧增添了不少色彩;又如剧中财主火烧围屋的场景,熊熊烈火愈烧愈烈,加剧了场面的紧张感等的一系列场面效果及道具都促进了剧情更生动、震撼的展现,给观众留下深刻、憾之心灵的体会。
  绚丽多彩的布景,变幻莫测的灯光效果,以及贴切的音乐与服饰的配合展现,塑造了逼真的造型、视觉的质感和历史的真实度,为该剧的立意的表达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五、结语
  民族音乐剧《围屋女人》的创作,是一部从内容到形式全面创新的精品力作。该剧大量使用了别具赣南地域特色的音乐、舞蹈素材,将戏、歌、舞等形式融于一体,剧情扣人心弦,情感充沛,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在如今多元化的文化发展之际,能够将传统的特色文化、精神财富加以继承,并在发展的潮流中跟上时代的步伐大胆创新,将传统与创新完美融合,是这部独具特色的民族音乐剧的突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曾泽昌.赣南客家采茶戏剧作艺术概论[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4.
  [2]邹春生,陈红文.“客家文化特质与客家精神”全国学术研讨会综述[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02).
  [3]陈文红.从客家山歌看客家妇女的精神个性[J].沈阳大学学报,2006,(01).
  [4]王敏.江西赣南采茶戏歌舞艺术[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08).
  [5]晓捷.《围屋女人用客家山歌演绎民族音乐剧》[J].中国艺术报,2003,(04).
  [6]白光艳.试谈音乐剧的艺术特征[J].戏剧之家,2010,(02).
  [7]黄志华,赵娅雯.客家民俗艺术特征分析[J].怀化学院学报,2014,(01).
其他文献
摘要:侗族大歌被誉为“天籁之音”,是世界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侗族舞蹈与丰富的侗族大歌相比却“相形见绌”,无论从舞蹈的种类还是从舞蹈的语汇上均显“凤毛麟角”。侗族舞蹈《侗娃学歌》针对侗族舞蹈“不够丰富”这一现状,积极从侗族大歌中的“天籁之音”中去“捕捉”和“冥想”侗族舞蹈语汇和动律,为丰富侗族舞蹈语汇和动律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关键词:侗族大歌 侗族舞蹈 《侗娃学歌》  中图分类号:J722.
期刊
摘要:近年来,微广播剧在媒体融合的进程中得以迅猛发展,本文以济南文艺广播出品的微广播系列剧《市井小院936》为例,通过对其创作过程的探寻,试图进一步发掘微广播剧具有共通性的本质所在。  关键词:微广播剧 创作  中图分类号:J8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20-0141-02  一、微剧演变  广播剧作为适应电台播出、符合并满足受众收听习惯和需求的声音文艺作品形式
期刊
摘要:从高校学生实际的社会交流需求出发,综合考虑目前高校普遍存在可利用场地资源紧张的现状,笔者通过前人研究和社会调查发现,食堂通过合理的布局与改善,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条件下,高校食堂可为学生营造一个适宜交流、缓解压力的场地。本文从环境心理学角度对食堂的设计布局以及食堂设施布局进行分析。通过调查分析,为高校食堂设计与布局提供一定思路,不仅满足大学生的交流需求,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也能
期刊
摘要:舞蹈服装影响着舞蹈表演的质量,同时也影响着舞蹈角色的塑造,它可以增加观众对舞蹈作品的视觉印象。舞蹈服装设计与制作如能达到优良的效果,则能为舞蹈表演和角色的塑造增加别样的美感,赋予舞蹈作品极强的生命力与感染力。本文试图分析由青年舞蹈编导陈伟科创作的《曼珠沙华》《守灯人》《墨兰谣》三个别具风格的舞蹈服装,深入对舞蹈服装与舞蹈作品角色塑造进行了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舞蹈 服装 角色塑造  中图分
期刊
摘要:所谓“慕课”,即指MOOC,音译为慕课,意思是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它是近些年来才开始大规模流行的一种教育方式。其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课程模式,具有许多传统教育课程所没有的特点,例如规模大、发展速度快、具有开放性等,正因为如此,很受广大师生的欢迎。现在,它仍然是一个热点话题,不同的人对它持有不同的看法。笔者在本文中,將以宁夏大学的音乐教学为例,分析讨论“慕课”的一些优缺点及应用策略,以期对后续的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高校西方音乐史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提出了以音乐体裁为视角进行教学改革的构想和建议,结合知识点详细地论述了该教学观在实际教学中具体运用的情况,并指出了在运用中所应该注意的问题。希望能对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化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西方音乐史教学 音乐体裁 视角 时期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18-0069-03
期刊
摘要:当前我国合唱艺术蓬勃发展,对合唱指挥人才的需求与要求越来越高,这对于相关高校在合唱指挥人才培养上是一个挑战,更是一个机遇。所以在教学上必须紧贴实际需要,时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培养模式上必须与时俱进,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这样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优秀合唱指挥人才。  关键词:教学 实践 排练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18-008
期刊
摘要:生命的冬季需要去坦然接受,死亡是最后一个爱人,学会与死亡相恋,向死而生,杨丽萍用舞剧《孔雀之冬》表达了一个舞者对生命的终极思考与叩问。  关键词:《孔雀之冬》 杨丽萍 生命 思考  中图分类号:J7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18-0122-02  2017年,舞蹈家杨丽萍与她的舞蹈团带来了新作——舞剧《孔雀之冬》,日前正在全国巡演,一票难求。笔者有幸目
期刊
摘要: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电影作为第七艺术,也在随时代的潮流不断的变化。纷繁的电影出现在大众视线范围内,让人眼花缭乱。艺术形式的多变,商业电影的来袭,让我们不禁怀疑,究竟什么样的电影才是不失艺术性又符合现代化潮流的杰作?而香港导演王家卫,用他的电影向大众解释了这疑惑。王家卫的电影不仅个人风格突出,具有丰富的艺术性,而且在商业上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电影横扫戛纳国际电影节、柏林国际电影节、香港电影
期刊
摘要: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它有着资源组成情境化、资源容量较小、教学内容较少等特点,主要分为讨论类、演示类、实验类、自主学习类几种类型。本文,从舞蹈专业教学角度,先分析了微课概念,接着阐述了舞蹈专业微课实施原则,最后总结了舞蹈专业微课教学模式实施思路,旨在创设一个良好的舞蹈教学环境,提高教学效率,并通过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向学生传授一些舞蹈知识和动作,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  关键词:舞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