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崛起新四川

来源 :四川党的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leyCh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持人:本刊记者陈 晖
  特邀嘉宾:著名经济学家林凌
  省发改委主任刘捷
  省交通运输厅厅长高烽
  
  【新闻背景】2010年1月,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已实施十周年。十年来,四川紧紧抓住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历史机遇,结合我省实际,制定了建设西部经济强省和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总体目标,历届省委、省政府领导都把加快四川经济社会发展作为中心任务,重点做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确定的基础设施、生态建设、结构调整、科教兴川、改革开放“五篇文章”,有力推动了全省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在西部大开发十年周年到来之际,本刊特邀著名经济学家林凌、省发改委主任刘捷、省交通运输厅厅长高烽,阐述我省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建设等取得的重大进展,展望新的十年发展思路。
  
  “这十年是四川经济社会发展最好、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得实惠最多的十年”
  
  主持人:今年是西部大开发十周年,再回首,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在什么形势下实施的?
  林凌:我们应该把四川放在国家整体战略发展的全局上来考察十年来的成就。既讲过去,又探讨未来。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来源于三个因素:首先是根据邓小平“两个大局”的发展理念、结合中国经济建设的进程,由江泽民在2000年提出来的,这是关系中国发展全局的大战略。邓小平指出:“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那时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 对于实施第二个大局的战略构想的时机,邓小平在1992年的南方重要谈话中提出了一个时间表,他说:“可以设想,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 正是在邓小平“两个大局”战略构想的指导下,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开始推进以东部沿海地带为重点的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然后逐步转向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并明确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其次,当时的客观形势是我国基本实现了“第一个大局”,但东西部差距在拉大。在占国土面积71.4%、占全国总人口三分之一的西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有东部的40%,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东部的一半。人口与西部地区大体相当的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和山东5省市,GDP已是西部的2.5倍以上。因此没有西部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已成为中央决策层和全国的共识。第三,经过30年的发展,国家有条件、也有力量支持西部开发。确切地说,西部大开发是在中国的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在全国已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进行的。
  2000年1月,党中央对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了明确要求。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同时,又提出了振兴东部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战略,从而完成了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布局,形成了协调发展的格局。西部大开发正是在这种整体战略中得到了更快发展。
  主持人:在过去的十年中,西部大开发战略给我国特别是四川经济发展带来了哪些显著变化?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林凌:十年间,西部大开发取得了良好开局,西部地区快速崛起,GDP年均增长率达11.42%,较全国平均水平高出近两个百分点,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发展最快的十年,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居民收入等均取得突破性进展。
  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是西气东输、 西电东送、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工程、青藏铁路等标志性工程。它不仅是使西部受益的工程,而且是服务全国、普惠全国的工程。
  刘捷:西部大开发十年,是四川经济增长最快、结构调整最优的十年。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给四川经济发展带来了显著变化,已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喜人态势。
  具体来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经济总量不断扩大。1999年,四川GDP为3649.1亿元;2008年达到12506.3亿元,总量遥遥领先西部其他省(市、区),位居西部第一位。经济增长速度逐步加快。2000—2008年,四川生产总值呈现增速逐步加快的良好态势,9年平均增速为11.25%。经济效益不断提高。2008年,四川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041.8亿元,比1999年增加837.3亿元,位居西部第一位;全省税收性收入由1999年的177.9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732.0亿元;工业利润逐年增加,2008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税总额1457.3亿元,净利润达到712.9亿元,是1999年的27倍。产业结构调整成效初显。2008年,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2366.2亿元、5790.1亿元和4350.0亿元,总量分别是1999年的2.6倍、4.3倍和3.2倍。
  高烽:十年来,我省实现了四川交通建设大发展,在改变“蜀道难”上有了较大突破,为四川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先导性和基础性作用。具体表现在:
  交通建设投资大幅增长,从2000年的120亿元,到2009年完成553亿元,增幅达361 %。十年间,全省交通建设投资超过2100亿元,比建国以来至1999年投资完成总和还多500多亿元。交通建设完成投资之巨,增长幅度之快,是历史上所没有的。
  公路建设取得重大突破。2000年底,四川公路通车总里程为9万公里,到2008年底,全省公路通车总里程增长到22.45万公里,新增13.45万公里。西部开发十年来,四川新建公路数超过了建国五十年建设公路数的总和。到2009年底,全省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2240公里,新增了1240公里,进出川快速通道新建成6条,累计建成7条,在建10条。全省在建高速公路达3020公里,在全国各省的排名由两年前的11位上升到第二位,总规模超过2000亿元;全省建成和在建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5260公里,在2007年底的基础上翻了一番,在全国各省的排位由两年前的12位上升到第五位。目前,从省会成都到多数省内市政府所在地基本实现4小时内到达,市到县基本实现2小时内到达,公路路网整体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水运港口建设成效显著。全省等级航道从2000年的2785公里发展到4026公里,宜宾以下航道实现千吨级船舶昼夜通航;嘉陵江渠化开发闯出新路,建成航电枢纽8个、在建5个;全省新增港口吞吐能力4000万吨,港口集装箱吞吐能力提升到50万标箱,建成和在建规模达到150万标箱。
  主持人:如何在更深的层面认识西部大开发的意义?
  林凌:第一,以“两个大局”作为指导思想,从西部大开发到全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最终形成,整个国家进入了区域发展的新时期,这是十年来最大的成就。
  第二,西部大开发不仅推动了四川的发展、西部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推动了全国的发展。可以说,没有西部大开发,就没有全国这十年的发展。
  第三,我国的对外开放已经从沿海转向沿边、内陆,战略意义非常大。不仅东部开放了,西部也逐渐开放。改革开放使东部走向了世界,进一步推进西部开放,中国就可以从西部走向世界。
  
  “西部大开发,四川对全国作出了重要贡献”
  
  主持人:如何评价四川在西部大开发中的作用?
  刘捷:我们深深知道,人口占西部四分之一,多项重要经济指标排名西部第一的四川,确实在西部板块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对四川来讲,不仅应当切实落实好西部大开发赋予的各项重要目标任务,同时也要积极作为,主动为国家层面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做出应有的贡献。
  如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推进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为维护长江流域的生态平衡做出了全局性的贡献。又如,由于四川承接华南、华中,连接西北、西南,沟通东南亚、中亚的人流物流,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要道,使四川提出建设包括铁路、高速公路、航道在内的43条进出川通道的“西部综合交通枢纽”,显然具有了国家层面的意义。再如,由国家13个部委、西部12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主办、四川承办的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极大促进了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与区域合作,已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贸易合作平台、投资促进平台及国家外交平台,等等。
  主持人:这十年给老百姓带来了哪些实惠,在改善民生方面作了哪些有益探索?
  刘捷: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让老百姓得到了很大的实惠。突出表现在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活质量得到了大幅提高。2008年,我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633元,九年年均增长9.7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121元,九年年均增长9.35%。同时,住房、旅游等领域的消费水平快速提升,家用电脑、家庭影院设备等已成为消费热点,家用轿车也开始进入中高收入家庭。2008年,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达到9679元和3128元,分别比1999年增加5180元和1702元。
  在改善民生方面,四川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包括大力发展教育,实施了包括“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藏区“9+3”免费教育计划,使民族地区整体实现“两基”。2008年,全省“普九”人口覆盖率达到99.6%。又如加大了医疗卫生事业和其他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就业水平不断提高,保险服务力度不断加大。2008年城乡就业人员合计4740万人,比1999年增加85.7万人。
  主持人:十年来,四川交通发展很快,亮点纷呈。请高厅长介绍一下标志性工程。
  高烽:2003年动工的阿坝州川主寺至九寨沟口95公里改建工程,是我国公路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交通环保示范样板,是我国第一条环保标志性路段。“最大限度保护环境、最小程度破坏环境、最大限度恢复生态”的“川九路经验”,在全国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荣获中国土木工程最高奖──“詹天佑奖”。
  
  “四川应该成为中国西部走向世界的领头羊”
  
  主持人:最近,四川率先推出了西部大开发第二个十年发展思路,请您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刘捷:国家将于近期颁布《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若干意见》,并召开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对西部大开发第二个十年进行安排部署。结合本省实际,四川也在积极研究西部大开发第二个十年的发展思路,并提出了初步构想。其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若干意见》和省委九届四次全会精神,在“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全省工作总体取向下,创造和发挥自身比较优势,以切实改善民生为核心,以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为主线,全面提高开发水平,实行“一主、三化、三加强”,推进“两个加快”,更加注重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发展保障能力;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着力构筑生态安全屏障;更加注重推进科教兴川,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更加注重经济结构调整,着力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更加注重社会事业发展,着力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更加注重优化布局,着力培育具有全局意义的新的经济增长极;更加注重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提升对内、外开放水平,努力把我省建设成为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集聚区,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区,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与全国基本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主持人:这一发展思路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刘捷:其主要目标与四川确立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三步走”的目标相一致。即,第一步,到2010年,GDP力争达到15000亿元,人均达到18000元左右。第二步,到2015年,GDP力争达到26000亿元,人均GDP达到31000元左右。具有竞争力的特色优势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经济社会发展支撑能力进一步提升;重点生态区综合治理取得积极进展,森林覆盖率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减少;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各族人民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水平明显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显著增加;区域发展协调管理体制更加完善,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第三步,到2020年,GDP力争达到47000亿元,人均GDP达到55000元左右,人均GDP比2000年翻两番以上,接近或达到当年全国水平。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基本形成,生态环境明显好转,森林覆盖率进一步提高,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显著下降,基本公共服务基本实现均等化,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大幅提升,与全国基本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从根本上改变落后面貌,显著缩小地区差距,努力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生活安定、民族团结、山川秀美、人民富裕的新四川。
  主持人:根据中央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部署,下一个十年四川将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您对此有何建议?
  林凌:现在应该站在西部、甚至全国的角度思考如何进一步推动西部大开发。过去30年我国已经实现了沿海发展和对外开放,从东部走向了世界。在未来的若干年,应该从西部走向世界这个战略高度,推进西部大开发。现在条件已经形成了,比如通过“10+1”从西南通向东南亚、南亚;通过“上海经合组织”可以从西北方向走向西亚,这样就形成了以四川为中心,向西南、西北、亚欧大陆发展的格局,从而实现从西部走向世界这样一个战略思想。
  刘捷:围绕建立贯通国内外的西部大枢纽、大通道,积极构建西南、西北进出境国际交通大动脉,建设新亚欧大陆桥,加快我省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步伐,以构建适度超前、功能配套、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目标,进一步加大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发展条件,优化发展环境,增强发展后劲,提升长远发展保障能力。
  同时,面向国内国际市场,实施优势资源转化战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积极推进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努力形成传统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认真落实国家和我省有关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坚持把扩大投资与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结合起来。
  另外,深入实施就业促进、扶贫解困、教育助学等“八项民生工程”,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改善城乡面貌、人居环境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切实把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切实落实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各项政策,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强化乡村基础设施,提升农民基本素质,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开创新农村建设新局面。加大扶贫开发力度,逐步增加扶贫资金投入。
  高烽:四川交通部门进一步以构建枢纽为纲,以打开通道为重点,以完善路网为基础,以提升功能为导向,以支撑高地为目标,着力建设大枢纽、大通道、大路网、大港口、大物流,构建贯通南北、连接东西、通江达海的西部综合交通枢纽。主要目标是:到2012年,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力争比2007年翻一番,建成12条出川高速公路通道;全省港口集装箱吞吐能力由2007年的5万标箱提高到150万标箱,四级以上航道达到1066公里;加快省内干道和农村公路建设,全省国省干线公路中二级以上公路比重由2008年的53%提高到80%,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到2020年,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力争达到8200公里,建成21条出川高速公路通道,四川高速公路网基本形成;全省港口集装箱吞吐能力达到300万标箱,四级以上航道达到2381公里。
  主持人:十年后的四川是什么样的?您对此有何预期?
  林凌:希望四川通过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成为中国西部走向世界的领头羊。
其他文献
又是一年“两会”时。经过2009年的快速发展,我省各地发展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有新进展,也有新问题,今年“两会”为2010年的发展勾勒出清晰的路线。    在关心今年提案内容之时,人们不免想到去年的提案情况如何?提是提了,办得如何?在提出新一年经济社会规划时,1月24日开幕的省政协第十届三次会议也给出了上一年提案办复的答案。    办复案例:成都客运站外迁,仅新南门站“留守”    在人大代表、政协
期刊
新年刚刚来临,中央工作组便飞抵四川,专程调研四川“大调解”工作。四川特色的“大调解”——合力化干戈、创新促和谐,得到工作组高度评价,并将作为成功经验向全国推广。  众所周知,我省地处西部,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社会稳定形势相对复杂,同时面临灾后恢复重建等问题,敏感性、复杂性和处理难度不断加大。然而,就在最困难的2009年里,四川是全国唯一一个保持进出口、出口、进口正增长的省份!四川企业利润增幅先于
期刊
升学考试不公平、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不公平、教师待遇不公平……教育不公,已被称为社会最大的不公。成都近年来推行的一系列城乡教育一体化举措,在力促教育公平上走出了一条新路。    2009年10月25日,成都市教育局出台的一个文件引起了媒体和民众长达两个多月的报道和热议。  这份文件备受关注的一项内容,是有关整顿和规范学科培训和竞赛的“五个禁止”:禁止奥数比赛,禁止入学前奥数测试,禁止将奥数成绩与入学挂
期刊
人物小档案  陈华祥,男,1963年4月生于四川省射洪县,中共党员,大学文化,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四川明珠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四川明珠水利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系四川省咨询业协会高级咨询师,四川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委员。    已经是下班时间,一位中年男子正忙碌有序地处理事务,位于射洪县城的这栋办公大楼是上个世纪80年代修建的,朴素得让人不相信这是明珠集团公司的总部。  在这间普通的办公室里,
期刊
【核心提示】  轨道交通以其安全、快捷、准时、舒适、运量大、能耗低且污染轻等特点,为人们的出行带来了诸多便利,有着其他交通工具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成为国家交通建设的重点。四川省应抓住机遇,发挥已形成的产学研优势,加快步伐、加大力度发展轨道交通产业。    四川发展轨道交通产业具有许多有利条件,当前又恰逢轨道交通在我国跨越式发展的大好机遇。省科技顾问团邀请了多位院士、专家及中铁二院、中铁二局、南车资
期刊
沿着318国道进入渠县境内,一幅绚丽的乡村“油画”便展现在眼前:一幢幢农舍黄墙蓝边,粉檐白脊,或散落于田间地头,或掩映于树林之间,别具风情o一路前行,公路两边少了杂草和“牛皮癣”,多了绿树、垃圾站和文明宣传栏;场镇小街上,少了临街小摊点,多了文明经营户;农家小院里,少了垃圾柴草堆,多了花坛水泥路…一切都是那么令人兴奋和沉醉。  11月17日至19日,本刊记者在深入渠县境内的采访中发现,自省委、省政
期刊
浙江,人杰地灵,经济发达。勤劳智慧、富于创造精神的浙江人,一向走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前列,在一定程度上引领着中国经济发展的潮流。  与之相隔数千公里的青川,崇山峻岭,连绵不断,道路艰险,全县36个乡镇及上百个自然村分布在贫瘠的大山深处。然而,“5·12”特大地震却将浙江与青川紧紧连在了一起。为了让青川人民尽快摆脱地震灾害的伤痛,浙江省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全力开展对口援建工作,一批批浙江人
期刊
自2003年以来,都江堰市按照统筹城乡、“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战略,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标准,统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特别是“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我们围绕建设灾后重建样板和试验区示范的目标,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化危为机、化害为利,坚持用统筹城乡的思路和办法,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农村新型基层治理
期刊
来自中国四川的油画家林跃,其藏獒油画作品表达出对物种的赞美和对生命的尊敬。这已成为四川文化艺术的一个符号,不断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2009年12月18日,美国纽约曼哈顿绿杨村饭店宴会厅。被誉为“中国藏獒画家第一人”的四川油画家林跃的《东方画獒大师林跃油画作品集》首发式在这里隆重举行。  “他的藏獒油画让人震撼。”全美中国作家联谊会会长、纽约商务出版社总编辑冰凌由衷地赞叹道。跟冰凌有着同样感受
期刊
回家  春运,中国社会发展到现阶段千千万万农民进城打工带来的特殊的交通狂潮,被誉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具有周期性的人群大迁徙。在40天左右的时间里,会有20多亿人次的人口流动,占世界人口的1/3。  春运,把千千万万在外工作的人千里迢迢送回他们各自的家乡,去完成中国人最大的心愿——回家过年,亲人相聚,脱旧穿新,祈安道福。  春运前夕,成都火车北站迎来客運高峰,为改变“一票难求”局面,铁路部门在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