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时常听到学生在向老师诉说:“老师,我学政治很认真,怎么成绩总是难以提高?”也有老师发出感慨:“我工作很努力,备课、上课、辅导学生花的工夫比别人还要多,讲的内容与别人差不多,为什么学生的成绩总是不如别人?”这些反映的是我们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与否的问题。其实,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不在于学生学得是否辛苦,老师教的多或少,而在于学生在经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后有无进步或发展。从这个角度来说,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则成为每一位教师必须关心和解决的问题。对此,笔者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在备课中确立三维目标意识,奠定有效教学的基础
为每一节课制订切合实际的课程目标,并准确地加以描述,使每一节课都有明确清晰的教学方向,这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新课程以“学习相关的哲学社会科学知识;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与时俱进地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备即将成人的青年在现代社会中生活应有的自主、自立、自强的能力和态度;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总目标,以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为分类目标,这三维目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可割裂、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既要考虑将过程与方法目标和知识与技能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有机结合撰写,又要注意目标的具体可操作性和目标陈述的“行为化”,即要关注行为的主体、使用的行为动词、形成行为的条件、及该行为的表现程度。如在《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第三课“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有一个知识技能目标“理解怎样正确看待、评价各种消费心理”。这是一个比较明确的知识目标,它需要通过一定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才能落实,比如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生活中典型事件或者展示不同消费心理的图片、片断,在比较、分析中掌握各种消费心理的异同。为此有必要将过程与方法目标和知识与技能目标相结合后确立如下目标: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图片、教材资料和比较分析让学生掌握怎样正确看待、评价不同的消费心理。其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可陈述为: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图片、教材资料和讨论分析,使学生养成适度消费、量入为出等消费观念,成为理性的消费者。
二、在授课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课程改革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课程改革要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为使课堂教学变成互动式教学,促使学生由被动听课转为主动参与、主动学习,教师应尊重和赏识学生的独到见解,特别是对学生的一些“异想天开”、“奇谈怪论”不要轻易否定,而是认真倾听,一同遐想,正确引导,最大限度地保证每个学生的主体参与。具体方法如下:
(1)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时空,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如,在讲授“依法纳税”这一节时采取分组比赛的形式,分“才华才识展示”、“问题创意展示”、“金点子展示”等环节,让学生在阅读教材和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自己解决问题,提出在税收问题上存在的疑虑,并为当前在税收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等,使学生“敢想、敢说、敢创”的精神得到激发,也在自己的积极参与中理解了税收的重要性。这种教学不求讲深讲透,而是讲七分留三分,让学生有时间去思考,去探求,自求其果,充分享受含英咀华的乐趣。
(2)课堂教学要营造合作互动式氛围,营造多向交互的空间。现代社会心理学表明,教学中学生之间的互动能改善人际关系,同时有助于拓宽思路,扩大视野,促使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去认识理解事物。小组活动中大家各抒己见,取长补短,相互协作完成主题作品,促使学生动脑想、动手做、动嘴问,从而使教学内容入耳入脑,内化为正确的观念。有位老师在复习“资源问题”时,在向学生展示了课堂教学目标以后,由学生选出主持人,把全班同学分为四组进行创设问题、解答问题的比赛,以游戏的形式把资源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由学生自己在游戏中圆满解决了,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参与中完成了教学任务。
三、在课后注重教学活动反思,为有效教学提供保证
教学反思是有效教学的保证,有效教学是通过教学的反思来实现的,以反思教学促进有效教学的进行。实践证明,创设充满新奇、富有情趣、极具思考的探索情境,能激发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产生学习心理倾向,对增强有效教学具有重要作用。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是一种需要认真思索乃至极大努力的过程,而且常常需要教师合作进行。另外,反思不简单是教学经验的总结,它是伴随整个教学过程的监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简单的说,反思,是一个认知的过程,是对教学结果的总结和探究过程,是对出现的问题的进一步解决的活动。
总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有效课堂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
一、在备课中确立三维目标意识,奠定有效教学的基础
为每一节课制订切合实际的课程目标,并准确地加以描述,使每一节课都有明确清晰的教学方向,这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新课程以“学习相关的哲学社会科学知识;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与时俱进地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备即将成人的青年在现代社会中生活应有的自主、自立、自强的能力和态度;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总目标,以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为分类目标,这三维目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可割裂、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既要考虑将过程与方法目标和知识与技能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有机结合撰写,又要注意目标的具体可操作性和目标陈述的“行为化”,即要关注行为的主体、使用的行为动词、形成行为的条件、及该行为的表现程度。如在《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第三课“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有一个知识技能目标“理解怎样正确看待、评价各种消费心理”。这是一个比较明确的知识目标,它需要通过一定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才能落实,比如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生活中典型事件或者展示不同消费心理的图片、片断,在比较、分析中掌握各种消费心理的异同。为此有必要将过程与方法目标和知识与技能目标相结合后确立如下目标: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图片、教材资料和比较分析让学生掌握怎样正确看待、评价不同的消费心理。其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可陈述为: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图片、教材资料和讨论分析,使学生养成适度消费、量入为出等消费观念,成为理性的消费者。
二、在授课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课程改革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课程改革要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为使课堂教学变成互动式教学,促使学生由被动听课转为主动参与、主动学习,教师应尊重和赏识学生的独到见解,特别是对学生的一些“异想天开”、“奇谈怪论”不要轻易否定,而是认真倾听,一同遐想,正确引导,最大限度地保证每个学生的主体参与。具体方法如下:
(1)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时空,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如,在讲授“依法纳税”这一节时采取分组比赛的形式,分“才华才识展示”、“问题创意展示”、“金点子展示”等环节,让学生在阅读教材和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自己解决问题,提出在税收问题上存在的疑虑,并为当前在税收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等,使学生“敢想、敢说、敢创”的精神得到激发,也在自己的积极参与中理解了税收的重要性。这种教学不求讲深讲透,而是讲七分留三分,让学生有时间去思考,去探求,自求其果,充分享受含英咀华的乐趣。
(2)课堂教学要营造合作互动式氛围,营造多向交互的空间。现代社会心理学表明,教学中学生之间的互动能改善人际关系,同时有助于拓宽思路,扩大视野,促使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去认识理解事物。小组活动中大家各抒己见,取长补短,相互协作完成主题作品,促使学生动脑想、动手做、动嘴问,从而使教学内容入耳入脑,内化为正确的观念。有位老师在复习“资源问题”时,在向学生展示了课堂教学目标以后,由学生选出主持人,把全班同学分为四组进行创设问题、解答问题的比赛,以游戏的形式把资源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由学生自己在游戏中圆满解决了,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参与中完成了教学任务。
三、在课后注重教学活动反思,为有效教学提供保证
教学反思是有效教学的保证,有效教学是通过教学的反思来实现的,以反思教学促进有效教学的进行。实践证明,创设充满新奇、富有情趣、极具思考的探索情境,能激发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产生学习心理倾向,对增强有效教学具有重要作用。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是一种需要认真思索乃至极大努力的过程,而且常常需要教师合作进行。另外,反思不简单是教学经验的总结,它是伴随整个教学过程的监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简单的说,反思,是一个认知的过程,是对教学结果的总结和探究过程,是对出现的问题的进一步解决的活动。
总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有效课堂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