撼动社会的力量

来源 :青年作家·中外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up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韩寒博客的开篇,它里面的文章、留言、音乐甚至于带有商业化的广告,都一直被大众所瞩目,也成为了人们谈论及争论的对象。其博客语言充满了嬉笑怒骂与尖酸讽刺,始终关注着各种社会热点事件,在社会中掀起了一股猛烈的浪潮。本文仅就语言、内容及内涵三个方面来对韩寒的博客进行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韩寒;博客;影响
  
  从小学写作文开始,到青春期写日记、写情书,直至电脑网络的普及,让大家可以尽情地在虚拟世界中写作并发表,同时也出现了博客、微博等既方便快捷又能够及时更新的写作平台,真正实现了写作向大众的普及。特别是在博客上往往能看到许多精彩的博文,因为无需经过重重审查(虽然必要的也有),所以我们能够真切地体会到作者本人未经外界渲染的思想。从韩寒的博客中,我们可以窥探他认识程度的增长和语言的纯熟,当他的文章开始和现代社会的某些现状有了某种微妙的关联,当他的语言逐渐变得具有隐喻的意味,他便用幽默诙谐的手法逗得人们哈哈大笑,我们不得不开始审视韩寒博客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力了。
  
  一、自由率性——韩寒博客的语言
  
  韩寒认为好的文笔必须是写的文字很幽默,很有趣,很灵性,很聪明,有这种文字的人,笔者相信他的观点、思想都是没有问题的。还有一点,笔者觉得必须要有骨气,这个也是很重要的,不为几斗米折腰,但这个很难做到。我们从韩寒的博客中首先注意到的当然是他嬉笑怒骂与尖酸讽刺的语言,他以嘲讽式的姿态进行挑衅,符合年轻人与娱乐时代的风格,他质疑官方和主流媒体的谎言并且同情悲悯底层人民。然而韩寒又是一个聪明的代言人,他不去挑战政策的底线,也绝不真正跨越政治雷池一步。可以说他将这个度把握得很好,但是无论怎样,这之中敏感的话题始终还是存在的。
  我们也能从韩寒的杂文中读出某些意味深长的东西,这些他不会非常直率地表达出来,只能隐藏于这些比喻之中“我的提议是,对于雷区,就应该写清楚,这一片是雷区,你进去了就后果自负,你不光没有明确标明,反而时不时人行道上埋个雷,炸了算谁的呢?”(《我只是在探索》),在这段话语中并没有明说某个事件,可是却让人想到现实中存在的一些现象,留给了人们想象的空间,能够慢慢回味。在《我去哪里找,像你那么好》中“面对这样的人民,我真的愿望政府可以忘记GDP的荣耀,让出一个点,在开会的时候少说一点排比句,多分一杯羹给大家……你要是把这样好的人民给饿死了病死了穷死了逼死了毒死了吃死了气死了冤死了喝水喝死了睡觉睡死了,你去哪里找比他们更老实的人民呢。” 这段评论可以说是完全发自内心的,发自肺腑的,面对社会上的许多非正常死亡,他一口气全然说出,毫不留情面,但是能够让我们感受到他内心的冲击,一种热血沸腾的感觉。
  中国的现实在他看来并没有真正被正视,“首先我们所谓的中国现实,你要知道,真正的中国现实你是不可能在出版物上看见的,也不可能在报纸上看到,所有发表的都不是中国现实。你书里说中国现实,你在那里假装非常地悲怜、悲悯,假装关心弱势群体、关心底下的小人物,(我)并不认为这是关心中国的现实。”我们能够发现,他对“安装绿坝”“北川政府购车”“上海城市建设”等政府行为的点评是在行使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批评、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汶川地震后他发表声明不捐一分钱,而是赶赴灾区帮助灾民,这也是在履行一个公民尊重社会公德的义务等等。他所做的这些或许早就被大家遗忘,不过因为他是韩寒,所以重新获得了关注。公民尚且如此了,如果其他的所谓的政府官员、学者、作者都能意识到这些问题,都能敢于评论这些问题,那么这个社会会不会至少不那么黑暗,这些语言或许无甚高论,大都是常识。但常识,尤其是关于公民与国家之间关系的常识,却正是捍卫我们权利最有力的武器。
  
  二、关注热点——韩寒博客的内容
  
  
  韩寒的言论通过博客这个强大的传播媒介,渗入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有些铁杆粉丝每天都会关注其博客,往往都是以抢到“沙发”为荣。其实,这样一种新兴出现(到目前为止也不算太新)的媒介形式,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广大民众想要发言的诉求,大家既能够成为阅读者,也能够成为发表者,提出自己不同的观点,众语喧哗的场面时时都能够在韩寒的博客中看到。因而,我们感觉到韩寒的博客似乎成为了一个平台,抑或说是一个场所,许多形形色色的人都聚集在里面,大家可以看韩寒、评韩寒,也可以说一些和他文章毫无关联的话语,讲出自己的观点,从而引起人们的关注。在这个场所中有许多他的铁杆粉丝,有许多他的拥戴者,大多数的留言不过三两个“顶”字,或许韩寒自己都不想去翻阅那些索然无味的留言吧,能够有真知灼见的是凤毛麟角。
   据不完全统计,韩寒博客中关于“时评”的博文占到了所有博文的50%以上,《新周刊》认为韩寒的博客至少从2006年开博以来,韩寒的公众形象就不再是一名作者或赛车手。对于各种社会热点事件,他的眼睛、大脑和嘴巴从未缺席。他的“叛逆”变得更加无处不在,时刻有话要说,对任何事情都要“指手画脚”。其实,韩寒的这种情况在2007年之后更是变得“尤为严重”,他通过博客这个平台发表了对于许多时事的评论,而这些评论往往又是和大众的许多不敢说出的看法是一致的,于是他的每篇博客后面都能看到追随者的留言。韩寒的博文大多是跟社会热点联系在一起,可以说哪里有热点,哪里就有韩寒,某些时候,我们会为文字所苦恼,在作家的文章中,文字有所表,文字有所指。也许从语言学的角度,我们将某个词汇、某个概念分成能指和意指,但是其实这之中的真正内涵或许是我们想要去探寻的。虽然韩寒的博文没有华丽的辞藻,繁复的修辞,但是他很善于捕捉生活,并且又能将这些东西描绘得有很强的趣味性同时又发人深省,其眼光独到锐利,但是这之中也有着改良的建议和诚意。
   现代社会的主流都是歌颂真善美,抨击假丑恶,不可否认,这确实是有着积极的正面引导的效果,然而如果歌颂得太多就会适得其反。其实韩寒对官方、体制的东西并不反感。他认为“官方的东西也可以搞得很有趣,很人性化。只是我们的官方太官方,没有任何的创造力,这点是我不能接受的。”所以他才想要站出来说一些具有“想象力”的话语,希望能带给官方某些方面的启发,从而能够改变死板的现状。于是,他通过捕捉生活细节,抓住人们心中的某些观点,替大家说出真话来。
  三、撼动社会——韩寒博客的影响
  如果说刚刚出名的韩寒拥有一个庞大的受众群体,在这个群体中大都与韩寒是同龄人,即多是中学生和大学生,他们有着相同的经历,相同的感受,很容易产生共鸣。那么现在他博客的一些追随者则不仅仅局限在同龄人的层面了,更多的是对社会中的种种现象能表达出自己看法的有识之人。韩寒虽然叛逆,可是却并未背叛社会,还是迎合了大众的口味。其实,只要一个人具备足够的智商与常识,或许在文笔方面到不了韩寒的程度,思想的角度也没有他切入的独特和深入,但所想要表达出来的结论也应该是一致的。像何清涟先生所言“中国的问题并非是高深的学理问题,而基本都是一些常识问题”的自然结果。所谓“知识分子”的立场其实也就是大众的立场,要成为大众的代言人也必然如此。
   当被天才、知名作家等一大堆身份加之于身时,韩寒能将这些沉甸甸的荣誉抖掉,怀着无比轻松的心情在博客中调侃。他对外界的争论保持着沉默,既没有在博客中针锋相对,也没有在媒体上公开回应。韩寒的这种作风令我想到了知识分子的一种独立性,虽说“独善其身”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最基本的操守和底线,但它又并非人们所期望的那种最高境界和理想,有谁不想“兼济天下”呢?这实际折射出他们的无奈和灵魂的煎熬。韩寒对于知识分子这个称呼避而远之,实际上他始终在践行着知识分子的某些原则,履行着知识分子的职责。
   现代社会中人们受到了各方面的压抑,往往无法表达出真实的想法,这是因为我们大多数人都处于体制内,早已麻木地接受了社会的规则。但是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必然会是有自己独立的想法,我们无力表达也无处发泄。于是,在韩寒的博客之中,就充斥着来自各种方向的声音,有一种集体式的狂欢。巴赫金认为狂欢式的世界感受的核心“便是交替与变更的精神、死亡与新生的精神”,弗洛姆提出“我们要敢于表达自己,他成为的是他自己想要成为的人,而不是社会所要他成为的人”[1]。其实,韩寒也意识到了这个现象。他认为在现代社会中,大家尽量在安全的环境里狂欢,获得意淫的胜利。这是犬儒的社会情绪,其实所谓的现代犬儒主义是一种“以不相信来获得合理性” 的社会文化形态,它的彻底不相信表现在它甚至不相信还能有什么办法改变它所不相信的那个世界。正如韩寒在《那些洗不干净的葱们》这篇博文中谈到“新闻记者追寻真相,历史老师讲述历史,作家文人写点真话,电影导演拍摄现实,轻则犯下了思想的错误,重则走向了犯罪的道路。任何年代,就算像洗菜一样洗脑,总有那么几颗葱是洗不干净的,以前,有人要把这些葱割干净,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那些人只要求这几根葱自顾自的长着就行,但是如果你试图告诉其他的葱,他们马上会被装蒜的压扁。”现代社会中大多数的人们是信奉着犬儒主义的,即使被洗洗也无妨。然而当有需要的时候,摆在我们面前的,全是已经洗好的,带有泥土的而又不愿意被洗的早已被丢弃。
   现实是宽广的,存在着方方面面的问题,于是,我们需要不断地挖掘出这些问题,但是把这些问题挖出来了之后不能只是排好晒一晒,之后渐渐没人管了,就自己腐烂,直面现实更本质的还在于行动。韩寒则可以在讲出本质之后,顺便用调侃的手法提出解决办法(暂且不论这些办法的可行性),这表明他始终意识到了行动的重要性,而非从早到晚的摇旗呐喊。韩寒认为“他们(文学精英们)往往把特别枯燥的学院派的东西想象为是一种深刻。他们的东西去忽悠低层次的文艺青年或者忽悠那种比较普通的读者是没有问题的,但事实上任何的智者、聪明人,他们都是忽悠不了的”。而他所要做的就是“能够把所有的那些事情在这样一个篇幅里撇得最干净,说得最明白”。
  四、结语
  我们欣赏韩寒,但却很少有人敢像他那样,所以注定了韩寒的特有,注定了他的成名,注定了他成为偶像和大众知识分子。其实韩寒始终保持着一种低调的姿态,很少在公众场合进行所谓的“精彩演讲”,但是他的这些言论却针针见血,触碰到政府的软肋,这是许多只会表演的人所无法企及的。他认为“任何文学都是纯文学,只要你写出来了就是文学,哪怕是博客。我不懂什么是纯文学,什么叫不纯文学,卖不掉的就叫纯文学?文学就是写自己心里要表达的,卖得好,卖得不好,不关文学的事。”所以,其实被舆论推上风口浪尖并非是他所情愿的。韩寒其实是个乐观主义者。他认为:互联网早晚会促使中国变得更加开放,再严格的审查也封锁不了所有的言论自由。“我想政府现在正在为当初开放了互联网而后悔。”他顿了顿,“最开始他们认为互联网将会像报纸或电视那样,为他们的舆论导向服务。可他们没想到的是人们也能在互联网上发表自己的反对意见,这下他们可真头疼了”。尽管一些主流学者将他的作品评价为:“语言犀利,内容粗浅”“局部精彩而整体贫弱”,但是他自己认为博文还是具有文学性的,“说我敢说真话,但是在中国敢说真话的人不少。关键有一点,永远不要忘记这是文学。说真话是一点,写得好是另外一点”。其实,真正要能够成为好的文学作品,其“文学性”必然要占不少分量。韩寒与精英的定位相差甚远,但是他所获得的支持是远远多过精英的,这相当于确立了他所代表的边缘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对抗性。韩寒并没有因为成名而迷失了自己,韩寒依然是韩寒。
  
  注释:
  [1] [美]弗洛姆:《人的呼唤》,王泽应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年版。
  [2] [法]福柯:《权力的眼睛:福柯访谈录》,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3] [美]爱德华·W·萨义德:《知识分子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版。
  
  (作者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国语言文化学院)
  本栏责编:贝力
其他文献
西部青年作家俱乐部由《中外文艺》杂志社在《青年作家》(下半月刊,中外文艺版)的大力支持下发起成立,是专门为文学艺术创作者、评论者和爱好者而设立的。俱乐部旨在培养和推荐有才华的文艺青年,为文学艺术创作者、评论者和爱好者提供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让思想的碰撞擦出灵感的火花,让有志青年展现自己的文学艺术才华,让文艺贴近大众,让情感温暖人心。  《中外文艺》(双月刊)是一本主要登载文艺原创作品的综合性大型
期刊
国家教育考试给予了无论出身城乡、无论家庭贫富贵贱的学生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一个可以靠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招生考试工作关系到选拔人才的质量,涉及到千家万户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招生考试工作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所以,我们要按照教育为人民服务的要求,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强化过程管理,以落实招生考试管理的科学化人性化目标,让社会和人民群众满意。坚持科学、规范、文明、便捷的原则,切实改进
期刊
小学语文教材中多姿多彩的艺术形象、凝练生动的文学语言、强烈浓郁的抒情色彩和优美深邃的意境,这些无不蕴藏着巨大的审美价值,陶冶着学生的情感,培育着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在育人成材的过程中有其独特的作用。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审美教育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进情入境,体会美  教材中有许多写景抒情的文章,作者总是力求用准确、传神的语言作材料,把自己感受的事物通过真实、生动、包蕴
期刊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很多老师对阅读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肯在阅读上对学生多下功夫,容易导致学生的阅读水平得不到提高,语文基础知识打不牢固,并且由于农村小学的学生课外阅读的机会少,所以很多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面对一篇简单的文章时总是读不懂其中的内涵要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课型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具有阅读的兴趣,只有学生有了阅读的兴趣,他才能与文章中的人物故事情节对话,才能感受到来自于阅
期刊
[摘要]:排球比赛和战场打仗有很多相似之处,都具有进攻与防守、限制与反限制等激烈的斗争场面、都具有非常激烈的竞赛性和对抗性。因此,对抗双方都力求在客观条件许可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作用,力争优势和主动,以达到取胜目的。本文特就《孙子兵法》中所论述的军事规律和作战指导原则在排球比赛中的应用,谈谈点粗略的体会。  [关键词]:排球比赛;竞赛性;对抗性     《孙子兵法》是我国春秋末期孙武所
期刊
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师的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的。要真正做到这一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不能机械地执行预先设定的教案,而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真实发展历程,灵活组织教学,真正满足学生作为学习主人的需要。在这些理念指导下,我经常根据课堂的实际状况,调整自己的教学。  在分数应用题中,表达量与量之间关系时,经常用“甲是乙的几分之几”或“甲比乙多(少)几分之几”这样的形式描述。这样的题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我认为,在低年级,语文课堂上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一、课堂语言趣味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教学重点。为了达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的目标,我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恰当运用趣味性的语言,不仅活跃课堂气氛,融洽了师生关系,还促进了学生积极主
期刊
当今我们所处的时代,被称为信息时代。随着新兴媒体的迅速出现,大量资讯信息、人文科技知识、文化艺术等便捷地大范围改变着我们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当前我们中学教育的方向,已经因此而开始慢慢转变,对中学生的美术教育从传统的单一技法传授过渡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发散性的创新思维,以培养出更适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具有创造能力、完善的审美体系、思维发散跳跃的立体综合型人才。美术教育,作为中学教育阶段中创新思
期刊
《青春之歌》是我国当代文学第一部以学生运动为题材,以青年知识分子为主人公的优秀长篇小说,曾先后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日本、中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广为流传。  《青春之歌》以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5年“一二九”学生运动时期的历史生活为背景,以共产党领导的爱国学生运动为主线,通过主人公林道静坎坷曲折的人生历程,反映了一代知识女性反抗命运、积极追求实现人生价值的坚强决心和顽强性格,同时体现了广大青年
期刊
摘 要: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多媒体技术和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之一。由于多媒体技术具有整合性、集成化、多维式、数字化和分布式等技术特点,而多媒体教学往往是在这些技术特点的基础上实施的,通过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可以使计算机用声音媒体、光学媒体和动画媒体来交换信息,它在教育中有着广泛的前景。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技术     一、多媒体技术  1、多媒体的含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