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女性主义叙事主义浅谈《洗澡》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y7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洗澡》描述了解放后知识分子在第一次思想改造运动中的心理历程,揭示了知识分子的人性百态。杨绛用冷静和理智,从社会、政治、人性层面上对过去的历史进行追问和反思,是痛定思痛的反思。
  【关键词】女性主义;叙事主义;西洋文学
  一、主题与内容
  《洗澡》描绘了一个解放后组建的研究西洋文学的研究社,新政府不拘一格,收集能人,外文社里聚集了形形色色的人才。姚家母女大方而聪慧,与徐彦成惺惺相惜;余楠等则凭借着特殊关系影响着权力阶层,排挤姚宓、徐彦成等人。
  作品本身聚焦在特殊政治背景下知识分子的命运。“三反”运动具有特殊性,而杨绛则侧重于人而非政治事件。叙事并不关注政治,而是关注于事件本身和对于人的影响。尽管在作品中,姚宓和徐彦成之间,虽然已有情愫,但发乎情止乎礼。在“洗澡”中,高强度的检讨和姚宓的躲避,两人在“洗澡”过后洒泪挥别。书中的知识分子大多为悲剧命运,受社会甚至同阶层的不理解,充分表现了对知识分子历史、现状和未来的忧虑。知识分子聚集在一起,的确有许多需要被“洗澡”的地方,而在洗澡过后,却并未取得很好的效果。不情不愿的开始只能给其中的人们带来灾难,人才们经过清洗,各被安插入其他岗位,这种不关注政治的视角正是女性主义叙事的代表。
  二、线索与结构
  罗兰·巴特说:“一部叙事作品从来就只是由种种功能构成的,其中的一切都表示不同程度的意义”。《洗澡》的结构具有极强的对话性。
  首先,小说的三个部分看似独立,但内在有呼应,各部分之间具有很明显的联系。“采葑采菲”是各色人才的聚集;“如匪浣衣”写出了知识分子的弊端;“沧浪之水清兮”则是运动中各人的不同反应。三部分的名称都是取自《诗经》,三篇大体以时间为线,其实是部部深入,互相呼应。第一部是第二、三部的铺垫和前提,第二部承上启下,第三部是最终也是高潮,使三部从名称上被联系了起来。
  其次,小说情节线索较多,牵连发展,十分复杂。整部小说主要有两条线索,一条是徐彦成和姚宓的感情,另一条是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两条线索相互独立又相互呼应,共同展开了小说复杂的社会图景。在主线中,也存在着不少相关的分支。如徐彦成与姚宓之间的感情实际是一段婚外情,而一直与他们为敌的余楠和胡小姐也有着一段婚外情。它们发生的时间、地点不同,动机和结果也存在着极大的不同,从而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使情节更为丰富。
  这样的结构设计使小说清晰又不显单调。主线的发展统领了全文的发展,而在各章之间又不是完全的连续,即使在同一章内也有着不少的回忆和跳跃。这种有着印象式色彩的布局体现出对叙事学是“科学的、描述性的、非意识形态的”冲击。
  三、语言与对话
  《洗澡》在语言方面也有其独特之处。
  兰瑟在《建构女性主义叙事学》一文中,对“公开型”和“私下型”叙述的区分。前者指的是叙述者对处于故事之外的叙述对象(即广大读者)讲故事。“私下型”叙述指的则是对故事内的某个人物进行叙述,像这种结构区分无需考虑作者究竟为男性还是女性,关键是准确把握结构特征, 作出合理的区分。
  在《洗澡》中,作者围绕着几位主人公展开描述,大量的描写刻画和对话构成了主要的语言形式。不仅如此,小说还存在着不同的对话形式,通过内部的对话形成了小说内外的对话形式。
  最明显的对话发生在书中的人物之间。小说中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对话实际折射出了人物不同的心理。如当杜丽琳亲眼看到姚宓和徐彦成在书房里的亲密举动后,她与徐彦成进行了一次争辩。当徐彦成说“我们是一片至诚的话”,杜丽琳立刻接上:“’我们’!!你们两个成了‘我们’了,我在哪儿呢?”徐彦成说话强调自己的“至诚”,而杜丽琳却抓住“我们”不放,正表现出了两人各有心思,一个躲一个问的状态。
  在修辞方面,杨绛运用了大量喻人、喻事、喻物,并鲜明地使用了反讽手法。在描述方面也很是细致入微,善于抓住细节进行刻画。如胡小姐对于田黄的印象“晶莹熟糯”,而再贵的田黄也比不上“神仙心性”等,正是“印象式的、评价式的”和修辞的细腻表现。
  四、人物与描写
  在对于人物的描写方面,《洗澡》显得十分精妙。
  《洗澡》中一个重要人物是是姚宓。姚宓是一个有着很强的中国传统主义色彩,但同时又非常独立的新女性。她美丽聪慧,是父母的掌上明珠。面对父亲的突然去世、母亲为之中风瘫痪的飞来横祸,还在读大学二年级的姚宓不仅果断地处理了父亲的丧事,还坚决地为母亲治病。为此,她放弃了学业,转而赚钱养家。年轻的姚宓在她仅仅十几年的生活里经历了人生的变故和苦难。姚宓的成长背景造成了她的老成,而外表的冷漠与行为的沉稳,只不过是她在复杂的时代背景与生存环境中寻求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
  姚宓和许彦成二人的爱情也是小心翼翼而极其含蓄的。尽管有不少和徐彦成见面的机会,姚宓只有在父亲的藏书室和自己的小书房里与许彦成独自相对时才能够敞开心扉,表现出她与年龄相符的天真活泼和种种情绪。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姚宓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即使因为家庭变故未能毕业,她所处的环境和经历仍使她成为一个极有主见的女孩。她能够分得清轻重缓急,因此不会迷失在爱情里。因此,在面对许彦成已经和杜丽琳结婚的事实时,姚宓和徐彦成理智地交谈,最终流着泪姚宓理智退出了感情的漩涡。
  我们大多将姚宓和唐晓芙作比较。唐晓芙说过:“我爱的人,我要能够占领他整个生命,他在碰见我以前,没有过去,留着空白等待我。”这句话,体现出了唐晓芙的追求与要求,是她未经世事的大小姐身份的写照,也是同姚宓截然不同的两种女性。
  从女性主义叙事学来看,姚宓的人物形象更多了几分女性的细腻和宽容。杨绛更加注重对姚宓的形象的塑造,更多地从姚宓的角度进行写作,并对她进行了大量的描写。在两人的命运方面,杨绛更倾向于表现对姚宓的同情和宽厚,用心体察其活动。将人物当做活生生的人,使小说更具有感染力。书的最后,姚宓送徐彦成回来,抹去泪痕强颜欢笑说:“妈妈,累了吧?”姚太太说不累后,两人又闲聊了一会儿才睡。虽然两人只是家常问答,对话背后却暗藏含义。姚宓的话既是关系母亲,又是对自己痛苦的掩饰,这种辛苦和矛盾十分真实,而母亲的“不累”也是睿智的母亲对女儿的体谅和怜爱,是一个母亲的真实写照。
  《洗澡》内容丰富,结构明晰,手法多样,无论是思想内涵,还是写作技巧,都可以称得上是女性主义叙事学的典范之作。
其他文献
陈玲大学毕业后就托关系进了一家私立医院,成了一名真正的护士。工作上,马马虎虎,胆小怕事,连血管都找不准。许多人都好奇的问她大学四年都干了什么,她却骄傲地告诉每个人四年自己得了个众人羡慕的老公。陈玲的老公是做建筑的工程师,结婚十多年陈玲不会做饭不会做家务,全都靠老公孙波来照顾。  一天早晨,陈玲睡过头,老公孙波做好饭,叫醒陈玲并催促她吃饭后,出门上班了。陈玲不慌不忙的吃完早饭,去了医院。到了医院又因
期刊
【摘 要】近些年来,在这个变动、充满矛盾和困苦的社会,人们越来越疲惫不堪,急迫想找到一个自救的方法。而道家学说似乎是个体生命寻找的理想归宿。道家探究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普遍意义,揭示人的本质和价值。道家能缓解人与自然的过分紧张关系,消解人过分膨胀的欲望,缓和人与人之间由于过分欲求所带来的冲突,安抚人们疲劳的心灵。道家主张修身,老子说“虚其心”、“复归于婴儿”,庄子说“心斋”、“坐忘”。这
期刊
那把梳子梳过阿婆的头发,梳过妈妈的头发,也梳过我的头发。每次一梳头所有的发结都梳开了。  梳子是阿公给阿婆的,不是什么特意定做的梳子,就是一把普通的木梳,却梳走了所有的不顺。  1968年的夏天,村里的人大炼钢铁,男人都去了山上,女人留在了家里。山上的树被砍得精光,田里的水稻被留在水中,无人问津。阿公是村里的老师,一直兢兢业业,又因为身体不好,没有被叫去炼铁,有时间会和阿婆一起收稻子。正是阿公的先
期刊
开封临黄河,风大,放风筝的人也多。  初春的三月,天气并不冷峭。柳枝吐出嫩芽,遥遥相望,一树柳色如烟。陌上花开的悠闲,不声不息,点缀春天的美丽。一席绿草闯进春天的梦里,铺展向远方,点染到天际。一脉草木的清香,混着土地苏醒氤氲的香味,淡淡的,赐予人生自然纯情的享受。一声燕妮的惬意,一抹桃花的嫣然,和着唱戏大爷一平一仄的韵,春意,在这古城之中,渐渐酝酿。而在春意梢头,飘在白云蓝天之下的风筝,做着带有隐
期刊
【摘 要】在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的格局下,越来越多的流水线上的产品和各种商业场合的人员需要进行自动计数,基于单片机构成的产品自动计数器有直观和计数精确的优点,目前已在各种行业中普遍使用。本文所设计的计数器是采用红外对射式方式,并将其放大、整流形成高电平信号,当有人或物挡住红外光时,接收管没有接收到红外信号,放大器将输出低电平,同时将这个电平信号送入单片机进行控制计数,并经译码驱动电路使数码管显示数值。
期刊
【摘 要】国内关于巴什拉的物质想象的诗学理论中,对于“物质”这一因素的探究是比较少的。巴什拉认为,在诗意想象的形象深处,隐藏着有一种深不可测的,取之不竭的物质力量,正是这种物质的力量,培育着一种敞开的想象。本论文旨在探究巴什拉哲学美学中之物质,试图挖掘这种物质因子对诗学想象的价值。  【关键词】巴什拉;物质元素;诗学想象;审美救赎  国内在巴什拉的诗学理论研究中,一般重点探讨“想象”这一行为,即我
期刊
【摘 要】《巴黎圣母院》又译《钟楼驼侠》、《钟楼怪人》,艺术地再现了路易十一统治时期的真实历史,小说浪漫主义色彩浓烈,并且运用了美丑对照的原则,将人物伽西莫多和克洛德描绘的淋漓尽致。他们“似善非善,非善似善”的矛盾性格的平衡状态因一个少女的出现被打破。这两个怪人,他们或是非善似善的行动派;或是似善非善的隐藏者;或是似善非善的隐藏者;或是非善似善的行动派。  【关键词】钟楼怪人;伽西莫多;克洛德;矛
期刊
【摘 要】《浮士德》是歌德根据德国民间传说,写一个新兴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不满现实,竭力探索人生意义和社会理想的生活道路。是一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得十分完好的诗剧,展现了文艺复兴以来的德国和欧洲社会画卷。在浮士德与魔鬼梅菲斯特的契约中,体现出鲜明的资本主义视角。  【关键词】《浮士德》;资本主义视角;资产阶级  《浮士德》是一部长达12111行的诗剧,第一部出版于1808年,共二十五场,不分幕
期刊
【摘 要】“三言”由明末冯梦龙整理编纂,代表我国短篇白话小说中的最高峰,分《喻世明言》、《醒世恒言》、《警世通言》三书,作品大量描写了普通家庭生活琐事,男女两性婚恋故事,明晚期市民的思想意识的革新,突出女性敢于打破传统思想的约束,展现强大的生命力。经过阅读赏析多篇“三言”中涉及女性的章节,以社会性别理论和女性主义视角来分析明中后期女性自我的觉醒与整个社会对女性的新看法。  【关键词】三言;女性主义
期刊
【摘 要】《雷雨》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与古希腊命运悲剧的典范之作《俄狄浦斯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曹禺既大胆运用了希腊式的命运悲剧,又继承了中国古典悲剧某些特性,形成了《雷雨》独特的艺术魅力。本文试从曹禺对古希腊命运悲剧的化用与中国古典悲剧因素的融入两方面来阐述《雷雨》悲剧的双重特色,为中西方悲剧更好地融为一体提供范例。  【关键词】《雷雨》;古希腊;悲剧;双重性  悲剧最早起源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