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命门”

来源 :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long2d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余党绪
  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上海市“二期课改”初中语文教材编写者,国家统编语文教材编写参与者。致力于将“批判性思维”引入语文教学,以“思辨读写”及“公共说理”的倡导与探索而知名。出版《走向理性与清明——整本书阅读之思辨读写》《说理与思辨》等著作。
  2019年秋季学期,由教育部统编的普通高中语文教材在部分省市投入使用,其中新添“整本书阅读”单元,学生须阅读整本《乡土中国》和《红楼梦》。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副主任朱于国透露,设置此单元是为了强化经典阅读,让学生“厚底子”“磨性子”。这体现出国家对学生阅读素养的重视,实践以来,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不小的挑战。阅读之于学生有何意义?阅读教学该如何展开?整本书阅读在教学方面有何侧重?针对这些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国家统编语文教材编写参与者余党绪。
  阅读是学习的基础
  记者:大语文时代,阅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有人断言,阅读能力正在拉开学生间的差距。您如何看待这种说法?
  余党绪:阅读能力的确可能影响考试成绩。一个阅读能力差的学生,对考试题目的理解可能存在偏差。但我们不能仅仅局限在这个意义上去谈论阅读的重要性。以物理试题为例,学生读不懂题目的原因可能并不在于阅读能力,而是因为他对物理的认知不足、物理思维受限,没能把握文本或者题目的深层含义。
  不可否认的是,在信息化时代,阅读能力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信息面前人人平等。在这一背景下,相比于信息占有,对信息的理解、筛选、甄别、判断更为重要,而这正是阅读能力的核心构成。现在我们所说的阅读能力,主要是一种复杂的信息处理能力。从这个角度出发,说阅读能力能够拉开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不无道理。
  记者:您如何界定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
  余党绪:我一直认为,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命门”,在语文教学中居于最基础的地位。当然,也有人认为写作才是语文教学的“要害”,因为它是生命的直接输出,但我觉得这不能撼动阅读的基础地位。实际上,写作与阅读息息相关,没有好的阅读,不可能有好的写作。曾有人说“写作对写作的意义,远不如阅读对写作的意义”,我非常认同。
  阅读不是为了消遣
  记者:作为语文考试的重头戏,阅读理解对于学生而言是学习的一道难关。提起阅读,不少孩子存在畏难情绪。对此,您如何看待?
  余党绪:我认为应该辩证地去看待这种情绪。一方面,我们没必要夸大学生的畏难情绪,或进行过度解读。中学生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但这三者都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我们不能因为学生怕就放弃。阅读同样如此。学生怕阅读是很正常的,因为语文教学中的阅读不是消遣性的,而是充满挑战——在阅读中,学生需要去了解作品的来龙去脉,去思考人物的内涵品质,去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面对挑战,有畏难情绪实属正常。
  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反思:学生不喜欢阅读,是不是与教师有关?是不是我们的教学方法出了问题?我们的教学有没有违背教育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们是不是太急功近利?教学要符合规律,而且要让学生能够掌握规律。如果学生在阅读训练里找不到规律,学了几年连门都没摸到,那与其说学生畏惧阅读,不如说是我们的教学破坏了学生阅读的兴味。另外,我们还要反思测试的标准与方式。现在高考命题有个很荒唐的现象:文言文学生根本没读懂,却能把题做对;现代文明明读懂了,题却做不对。如此一来,学生对阅读有畏难甚至厌恶情绪,是很正常的。
  在我看来,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畏难的过程中去挑战。教师要引导学生去享受挑战过程中的快乐,慢慢地,就会消除他们对阅读的畏惧。
  记者:您曾说过,现阶段的语文教育存在一系列毛病,其中就包括阅读教学去理性。可否具体阐述一下?
  余党绪:很多人谈阅读会混淆两个概念:作为生活方式的阅读和教学中的阅读。从生活方式的角度来说,阅读是个性化、自由、散漫、闲适的,是为了获取一种精神和心理的安慰。但阅读教学不同。从课程的角度来讲,阅读不是为了消遣,而是为了学习,为了认知,为了改变自己。就这个层面而言,阅读的学习价值、认知价值、自我更新价值,远远超过了休闲娱乐的一面。
  现在的语文教学中,有些老师特别强调感性的因素,如整体把握、直觉顿悟、参透等。我并不否定感性,因为感觉是人理解文本的第一路径。问题在于,我们过于鼓吹感性,而片面压制了理性。要知道,人的感觉是靠不住的,“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从某种角度来讲,或许这已经不是哈姆雷特。我们能依靠的是知识、逻辑和事实。换句话说,我们的阅读要从个体的感觉与情感出发,进入知识、逻辑和事实的领域。在教学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的感情、感性,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有认知的改变,让学生能够获得一种公共知识。这就要求我们从认知改变、认知框架、认知结构、逻辑思维、理性思辨的角度去解读一篇文章。
  我的观点是,语文教学要增加理性化因素,用理性来反思教学。需要强调的是,从本质上讲,这并不是以牺牲感性为代价的——好的感性可以帶来深刻的理性。我们要让阅读回到自身的规律,让感性和理性共同作用于阅读。例如,在讲授《狂人日记》时,我会先让学生自己读一遍文本,调动他们的生活经验,形成对文本的整体把握。然后,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觉。这个过程中,要跟学生建立对话,指出学生的问题——这实际上是让学生进入理性反思。“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每个人对于哈姆雷特的认知不一定都是对的。因此,我主张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让他们明晰自己的结论是如何得出的,自己的感觉出现了哪些错误。通过这样的过程,让学生进入理性反思的状态,从而改变认知。
  整本书阅读更需要理性思维
  记者:整本书阅读作为新时期课改的指向,是近几年语文教育界的热点话题。它与篇章阅读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哪里?
  余党绪:在谈这个话题之前,我们首先要厘清一个概念,什么是“整本书阅读”?“整本书阅读”实际上是一个教学概念,是针对语文阅读偏重单篇课文和作品片段的现象而提出的,主张阅读教学不要只关注篇章和片段,还要关注整本书。
  从一般的阅读规律来讲,整本书阅读与篇章阅读、片段阅读并没有本质的不同。其特殊之处在于,整本书阅读对于人的认知能力和思维品质的要求更高。例如,读《红楼梦》,要弄清楚其中的人物,就需要读者有一定的认知能力。
  我认为,我们不要夸大整本书阅读和篇章阅读的差别。它其实就是一个教学概念,目的是为了纠偏,纠正篇章阅读和片段阅读“一统江山”的状态。当然,也不能无视它们的不同。回到理性话题,我觉得整本书阅读更需要理性思维。
  记者:整本书阅读在教学方面的侧重点是什么?
  余党绪:整本书阅读对教师的课程设计能力和教学安排能力的要求更高。所谓课程设计,就是教师要把一本书变成学生成长和学习的资源。以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为例,它对于成年人的价值非常清晰,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社会的批判,明白坏的社会会把好人也变成坏人。社会批判在任何时候都需要,但面对初中学生,教师该怎么讲?在社会批判之外,是否要增加一些东西?我认为是需要的。中学生正处在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给他们树立“人要对自己负责”的观念,而不能将一个人的堕落一味归咎于社会。因此,教师的课程设计很重要。
其他文献
延期开学,怎样运用智慧进行线上教学?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市双塔小学在不断反思和实践后认为,如果能清醒地认识“三个≠”,线上教学就拥有了“智慧芯”。  线上教学≠直播課堂。“线上教学”的学习方式多种多样,不仅仅是单纯意义上的直播课堂学习。从教学形式看,线上教学除了直播和录播外,还有“学习任务式、互动研讨式、作品展现式”等。  从精准化需求看,线上课堂需要分组,如学生类别(学优生、学良生、学中生)、精准落
期刊
疫情延长了假期,北京市石景山区实验小学的孩子们通过网络连线,走进学校“停课不停学资源微册馆”,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展开了自我安排、自主管理的学习之旅。孩子们要巩固学科知识拓展积累,做简易实验提升科学认知,能合理運动保持身心健康。  自主学习乐怡情。抗击疫情居家学习,虽然缺少了教室里学习的氛围,缺少了老师的指导,缺少了同学的互助,却加深了孩子们沉浸独自学习的体验,加深了对学习内容深入探究的尝试。阅读数
期刊
空中课堂对教师来说是一次全新的教学挑战,需要根据网络环境特点进行授课,然而,吸引学生留在电脑前、手机前学习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以实践活动为主的综合实践课在網络中如何开展?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环市西路小学积累了自己的经验。  结合新冠肺炎疫情题材,学校的综合实践课主题是《我是防疫小编剧》。学生学习新型冠状病毒的特点、传播途径、个人护理等知识,然后运用知识编写剧本。  上课时,教师为了让学生有角色的代
期刊
2020年的春天,一场前所未有的新冠疫情,改变了每个人的生活节奏。宅家抗疫的老师、学生开启空中课堂,进行线上交流与学习。浙江省诸暨市暨阳小学的老师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下,积极转变,接受挑战。  语文课,节气知识融入线上教学,“网络小主播”提升语感。线上语文教学,依托“节气”实行农历课程,通过空中课堂,从立春开始,走近与节气节日相关的课程。观察物候的变化,查找农事资料,栽培一粒小种子,驯养一个小动
期刊
庚子年春,新冠疫情全国蔓延,可爱的老师们化身“主播”,开始线上教学工作。为了丰富学生居家学习生活,我校为孩子们量身定制了别样的特色课程,让居家学习有声有色。  德育课程。学校组织了“我以我行爱祖国”升旗课程、“中国加油”少先队主题课程、“同心战疫”等德育系列课程,引导孩子们做具有使命担当和家国情怀的读书人。  心理课程。学校聘请心理咨询师为全体师生、家长每周安排一次心理课程。“发现情绪的小秘密”“
期刊
疫情突然来袭,给学校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带来了新的挑战,更带来了变化的动力。江苏省泰州市实验小学基于校情与学生实际,聚焦学生发展,推出“ARFG”小学生居家线上学习行动方案,为“停课不停学”小学生线上学习提供了有效解决案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A-assignment,学习任务。学校组织专家团队研制居家学习方案和学科居家学习指南,发动优秀教师依据方案与指南制定每天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指导单。  
期刊
生活就是最好的课程,新冠肺炎疫情危机也是生命教育的契机。为了抓住这个成长机遇,做好延迟开学期间的各项工作,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第五小学变被动为主动,从学科视角、实践体验出发,把疫情防控当作教学资源,设计丰富多彩的“疫+”课程,引导学生和家长科学防疫,安全地度过这个特殊时期。  学校的“疫+”课程分两个阶段,2月主题为“四悦加油站”,主要包括 “疫+学习”“疫+阅读”“疫+锻炼”“疫+劳动”四大板块;
期刊
有人预测,今年的高考将出现“医学专业填报热”。除了疫情的发生让青少年看到医学的重要性、被白衣天使的“逆行精神”所鼓舞外,医学科普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如钟南山、李兰娟、张文宏等专家,通过为公众科普“硬核”防疫知识,成了人们心中的“偶像”,也为医学行业吸引和培养了大量“粉丝”。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近年来,国家对科普工
期刊
近年来,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为教育信息化不断注入新的元素和动能,使其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和外延。以大数据为支撑的信息化资源,为儿童个性化教育和教师因人施教奠定基础,是未来幼儿教育发展的前沿和趋势。疫情之下,一些幼儿教师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教学资源,让线上互动充满趣味性;也有部分教师遇到了难题,教学能力面临着新考验。后疫情时代,幼儿园信息化教学遭遇了哪些瓶颈?如何遵循幼儿成长规律,用信息技术助推
期刊
生活离不开科学,科学也不该缺席我们的生活。在身边、在远方,一日三餐里、天文地理间,无不蕴含着科学的智慧,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能让我们更好地生活、发现和认识世界。近期广受关注的一些“大事小情”里,有哪些值得我们了解和掌握的“科普干货”?各领域专家这么说——  如何为孩子选择兼具安全性和舒适性的口罩?儿童口罩佩戴时间和更换频率是多少?什么场景下需佩戴口罩?  儿童口罩要符合《儿童口罩技术规范》推荐性国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