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基层党内民主选举中,如何做到党管干部与群众公认的统一?
隆昌县在公推直选李市镇党委书记中设计的“2+1”模式对如何形成上下意愿表达一致的联动机制,落实党员主体地位,推进党内民主建设,提升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水平进行了探索实践,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
制度设计:搭建党内民主选举“公共平台”
党内民主选举党的负责人,是党员民主权利的重要体现,是党内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提高党内民主建设的水平,其核心就是要不断提高制度供给的水平,以保障党员拥有并能够实现表达和参与的机会。
隆昌县在探索(乡)镇党委书记公推直选的过程中,首先在公推直选的原则上,提出了“四统一”,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即党管干部与群众公认的统一;改革创新与依法依规办事的统一;公平、公开、公正与监督考察的统一;党员满意与群众满意的统一。
“四统一”为公推直选李市镇党委书记搭建了党内民主选举的“公共平台”。隆昌县委设计了“2+1”党内民主选举的操作模式:即正式候选人由群众信任票和县委全委会信任票两张票决推荐产生,并在党员大会上由党员的一张直选票直接选举产生李市镇党委书记。
在“2+1”票决模式中,两张信任票中的群众信任票和全委会的信任票权重结构分别为60%和40%。这一权重比例,从设计理念上来讲,群众的信任推荐拥有绝对的信任优势,避免群众认可的干部被组织否决,体现群众意志;全委会的信任票决体现组织意图,又可避免单纯的以票取人。在一张直选票票决党委书记的设计理念上,体现了党员拥有党内选举的绝对票决权利,党员的选举权落到了实处。
为此隆昌县委设计了具体的实施方案,由七个环节构成,每一个环节分解到具体的操作手法,细化到界别的构成、人数组成、方法步骤、时间落实等各个方面。
“2+1”模式的设计,可以说,为党员民主意愿表达和民主参与与诉求提供了切实有效的制度供给。这一制度供给一方面搭建了党员干部和普通党员群众能够积极参与的“公共平台”,另一方面从制度上保证了一开始就使选人、用人的权利运作处于阳光之下,置于党员和群众的监督中。
这一党内选举制度上的创新,给我们的启示是:党内民主实质上是党员在平等的基础上,按照有关的民主程序和形式,享有对党的事务的参与、决策和管理的权利,而这一权利的实现,必须要有科学合理的制度供给为前提。
两张信任票:形成上下联动的机制
干部在我们党的事业中起着核心的领导作用。乡镇党委书记职责的特殊性决定了由党内民主选举的党委书记不仅要得到党员干部的拥护,更要得到普通老百姓的支持和拥戴。
基于以上认识,隆昌县在此次公推直选李市镇党委书记的两张信任票中,首先将信任权交给广大普通群众和普通党员。
9月12日上午,李市镇300名代表,其中,普通群众代表180人,对8名候选人中的4名投出信任票。
“这样选书记形式很好,我很支持。这样选出来的书记,有能力,我们李市镇有前途,我绝对支持新书记的工作。”当天参加信任投票的群众代表、低保困难户黄道炎认真听完了8名候选人的竞职演说,并用笔在手心上记下了心仪的候选人名字,庄重地投下了对4名候选人的信任票。
300名代表,他们中有致富能手,也有贫困群众,有驻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也有普通打工者,代表着李市镇辖区内1.6万多名干部群众,都为选出自己满意的党委书记投下了庄重的信任票。这一张信任票保证了李市镇党委书记的选举由群众说了算,选出的书记群众服气。
就在群众投票的第二天,群众信任票决最高的前4名由县委全委会票决出两名正式候选人。这一张信任票体现了组织意图,表明了党组织对拟选干部的组织认可度,保证了拟选干部符合党政领导干部选任的有关规定,确保了人选质量。
这两张信任票,破解了党管干部与群众认可统一的难题,把群众信任和组织把关联结到一起,达到了党管干部和群众认可的统一。
这一操作模式的创新,给我们的启迪是:党内民主离不开社会民主,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联动;党的领导离不开群众支持,群众信任是党管干部的标尺;党内民主建设离不开社会民主的进步,社会民主为党内民主建设开拓了广阔的实践场景。
一张直选票:落实党员的主体地位
尊重和落实党员的主体地位,党员直选党委书记是落实党员主体地位的有效形式。隆昌县委在一张直选票的设计上,把自觉落实党员主体地位放在首位。
这一张直选票,首先满足党员完全的知情权,建立健全了党员对党内事务即党内选举知情的机制。
这一张直选票,提供的是党员的参与权,建立健全了党员参与党内选举的参与机制。
这一张直选票,保证的是党员的选举权,建立和健全了党员进行党内选举的选举机制。
这一张直选票,赋予了党员的监督权,建立健全了党员参与党内选举的监督机制。
“我活了一辈子,入党40多年,今天第一次投票选举出我满意的书记,我一定支持他工作,盼望新书记改变我们李市镇的面貌。”安家村九组的残疾党员李祥才,拄着拐杖到会投票。
9月21日上午,应参加到会选举的党员总数是256名,实际到会244人,其中预备党员7名。有4名党员专程从成都、广东、深圳打工地赶回来参加直选党委书记。当投票结束,当场宣布投票结果时,全场党员掌声四起,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这一张直选票的创新,给我们的启迪是:落实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党内要建立起党员知情机制、党员选举机制、党员监督机制。只有这样,党内民主选举才能落到实处,党员民主权利才会得到保障,党内民主建设才不会成为过场、成为形式。
编后语:
隆昌县委创新的“2+1”模式,从操作层面看,它对推动基层民主,尤其是民主选举基层党组织负责人提供了一种方法上的借鉴,程序上的规范。
这一创新的“2+1”模式,它更深刻的意义还在于:一是在干部的成长过程中,营造了一种奋发向上,你追我赶的工作氛围,并作用于干部成长奋进的全过程,让能干事、会干事、干得成事的干部有了更加发挥个体主动性的空间。二是完善了党内自我更新机制,对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党同人民的联系,更新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提供了方法论上的意义。三是为党务公开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为进一步推进党务公开,推进党内民主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考。
隆昌县在公推直选李市镇党委书记中设计的“2+1”模式对如何形成上下意愿表达一致的联动机制,落实党员主体地位,推进党内民主建设,提升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水平进行了探索实践,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
制度设计:搭建党内民主选举“公共平台”
党内民主选举党的负责人,是党员民主权利的重要体现,是党内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提高党内民主建设的水平,其核心就是要不断提高制度供给的水平,以保障党员拥有并能够实现表达和参与的机会。
隆昌县在探索(乡)镇党委书记公推直选的过程中,首先在公推直选的原则上,提出了“四统一”,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即党管干部与群众公认的统一;改革创新与依法依规办事的统一;公平、公开、公正与监督考察的统一;党员满意与群众满意的统一。
“四统一”为公推直选李市镇党委书记搭建了党内民主选举的“公共平台”。隆昌县委设计了“2+1”党内民主选举的操作模式:即正式候选人由群众信任票和县委全委会信任票两张票决推荐产生,并在党员大会上由党员的一张直选票直接选举产生李市镇党委书记。
在“2+1”票决模式中,两张信任票中的群众信任票和全委会的信任票权重结构分别为60%和40%。这一权重比例,从设计理念上来讲,群众的信任推荐拥有绝对的信任优势,避免群众认可的干部被组织否决,体现群众意志;全委会的信任票决体现组织意图,又可避免单纯的以票取人。在一张直选票票决党委书记的设计理念上,体现了党员拥有党内选举的绝对票决权利,党员的选举权落到了实处。
为此隆昌县委设计了具体的实施方案,由七个环节构成,每一个环节分解到具体的操作手法,细化到界别的构成、人数组成、方法步骤、时间落实等各个方面。
“2+1”模式的设计,可以说,为党员民主意愿表达和民主参与与诉求提供了切实有效的制度供给。这一制度供给一方面搭建了党员干部和普通党员群众能够积极参与的“公共平台”,另一方面从制度上保证了一开始就使选人、用人的权利运作处于阳光之下,置于党员和群众的监督中。
这一党内选举制度上的创新,给我们的启示是:党内民主实质上是党员在平等的基础上,按照有关的民主程序和形式,享有对党的事务的参与、决策和管理的权利,而这一权利的实现,必须要有科学合理的制度供给为前提。
两张信任票:形成上下联动的机制
干部在我们党的事业中起着核心的领导作用。乡镇党委书记职责的特殊性决定了由党内民主选举的党委书记不仅要得到党员干部的拥护,更要得到普通老百姓的支持和拥戴。
基于以上认识,隆昌县在此次公推直选李市镇党委书记的两张信任票中,首先将信任权交给广大普通群众和普通党员。
9月12日上午,李市镇300名代表,其中,普通群众代表180人,对8名候选人中的4名投出信任票。
“这样选书记形式很好,我很支持。这样选出来的书记,有能力,我们李市镇有前途,我绝对支持新书记的工作。”当天参加信任投票的群众代表、低保困难户黄道炎认真听完了8名候选人的竞职演说,并用笔在手心上记下了心仪的候选人名字,庄重地投下了对4名候选人的信任票。
300名代表,他们中有致富能手,也有贫困群众,有驻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也有普通打工者,代表着李市镇辖区内1.6万多名干部群众,都为选出自己满意的党委书记投下了庄重的信任票。这一张信任票保证了李市镇党委书记的选举由群众说了算,选出的书记群众服气。
就在群众投票的第二天,群众信任票决最高的前4名由县委全委会票决出两名正式候选人。这一张信任票体现了组织意图,表明了党组织对拟选干部的组织认可度,保证了拟选干部符合党政领导干部选任的有关规定,确保了人选质量。
这两张信任票,破解了党管干部与群众认可统一的难题,把群众信任和组织把关联结到一起,达到了党管干部和群众认可的统一。
这一操作模式的创新,给我们的启迪是:党内民主离不开社会民主,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联动;党的领导离不开群众支持,群众信任是党管干部的标尺;党内民主建设离不开社会民主的进步,社会民主为党内民主建设开拓了广阔的实践场景。
一张直选票:落实党员的主体地位
尊重和落实党员的主体地位,党员直选党委书记是落实党员主体地位的有效形式。隆昌县委在一张直选票的设计上,把自觉落实党员主体地位放在首位。
这一张直选票,首先满足党员完全的知情权,建立健全了党员对党内事务即党内选举知情的机制。
这一张直选票,提供的是党员的参与权,建立健全了党员参与党内选举的参与机制。
这一张直选票,保证的是党员的选举权,建立和健全了党员进行党内选举的选举机制。
这一张直选票,赋予了党员的监督权,建立健全了党员参与党内选举的监督机制。
“我活了一辈子,入党40多年,今天第一次投票选举出我满意的书记,我一定支持他工作,盼望新书记改变我们李市镇的面貌。”安家村九组的残疾党员李祥才,拄着拐杖到会投票。
9月21日上午,应参加到会选举的党员总数是256名,实际到会244人,其中预备党员7名。有4名党员专程从成都、广东、深圳打工地赶回来参加直选党委书记。当投票结束,当场宣布投票结果时,全场党员掌声四起,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这一张直选票的创新,给我们的启迪是:落实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党内要建立起党员知情机制、党员选举机制、党员监督机制。只有这样,党内民主选举才能落到实处,党员民主权利才会得到保障,党内民主建设才不会成为过场、成为形式。
编后语:
隆昌县委创新的“2+1”模式,从操作层面看,它对推动基层民主,尤其是民主选举基层党组织负责人提供了一种方法上的借鉴,程序上的规范。
这一创新的“2+1”模式,它更深刻的意义还在于:一是在干部的成长过程中,营造了一种奋发向上,你追我赶的工作氛围,并作用于干部成长奋进的全过程,让能干事、会干事、干得成事的干部有了更加发挥个体主动性的空间。二是完善了党内自我更新机制,对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党同人民的联系,更新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提供了方法论上的意义。三是为党务公开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为进一步推进党务公开,推进党内民主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