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物理概念的教学过程不是教学单向传输和学生死记硬背的过程,而是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索、总结、掌握以及运用的过程。
关键词:物理概念 本质属性 理解 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4-139-01
物理概念的教学过程,就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或实验认识新的物理现象,通过进一步整理材料,寻找有关信息资料,进行分析、比较、概括、掌握事物的本质属性;进而用准确严密的语言进行表述;最后再在具体应用中考察、巩固、熟练并深化概念,这就是形成概念的全过程。在物理概念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索和理解新概念,避免死记硬背的形式。物理概念的教学过程大体要经历以下几个环节。
一、概念的引入
物理概念的引入,通常都是通过问题的形式进行的。概念的引入,要从复习旧知识或旧的实际经验入手,为学生学习、同化新概念准备必要的知识结构。概念的引入需要抓住关键,发现并提出需要深入观察和研究的问题。例如通过图钉尖端的锐钝效果对比,提出压力效果问题,在引入概念时,除了由教师直接提出问题,更要重视逐步引导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问题是知识的萌芽,思维的向导和动力,问题会促进思维逐步逼近目标。利用问题引入概念的过程是使教学目的转化为具体学习目的的过程,它起到集中全班学生思想和注意力的作用,还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教师要注意加强引入的直观性、趣味性、逻辑性和启发性。
二、概念的形成
通过对感性材料的整理,在头脑中进行分析、比较、提炼、综合、判断、推理、由表及里,抓住本质特征,在头脑中形成初步概念,再把初步的概念与具体的事物相比较、相结合以促进对事物的认识和对概念的理解。
1.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转化。思维能帮助我们深化观察,并促进感性知识转化为理性知识。通过思维,初看起来似乎是混乱的局面,逐步会澄清并转向有秩序;一些不理解的东西,将被已有的知识所同化;客观事物的特征和本性会逐步明晰起来。例如,表面上看运动的物体自己会渐慢下来,其实是摩擦力作用的结果。实验证明,摩擦力愈小,则物体速度愈难减慢,思考将会使我们发现物体有保持速度的本性,即惯性。
2.忽略次要,抓住本质。思考的任务是将未知与已知联系起来,要从已知下手理解未知。在思考中要学会忽略,只有突出了主要因素,忽略了次要的非本质的因素,才能使问题的清晰,易于抓住本质。例如研究平动时,将物体看作质点,不考虑它的形状和大小,这种简略方法是非常必要的。在形成概念的思考过程中,学会忽略几乎比严密思考更为有益,理想化的思考方法就是物理学思考中常有的科学忽略方法。
3.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掌握物理概念,重要的是通过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揭示物理概念的本质。实验现象是揭示概念本质的基础、思考理解是揭示概念本质的关键。例如研究物质密度的概念,通过实验观察发现,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其实质是比值m/V一定,即单位体积质量一定;不同物质,相同体积质量不同,其实质是比值m/V不同。只有通过思考才会发现,比值m/V反映了物质的特性,从而才能掌握密度的概念。
4.注意相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物理概念表现在相关的物理现象之中,它和一些相关的物理概念密切联系在一起,理解其中的一个概念,常需要借助其他相关概念,但在本质属性上,它们是彼此不同的。在掌握物理概念的过程中,要通过思考,分清与相关概念的不同本质。例如导体电阻的概念,它反映了在电流现象中:不同导体在相同电压作用下电流不同。这里表现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导体的这个性质只能用电压与电流的比值来表示,因为比值U/I,对于同一导体是定值,对于不同导体其值不同,且阻碍作用大者,比值U/I也大。故比值U/I表现了导体电阻的本质属性,它是导体本身所固有的性质。
三、概念的表述
通过定性和定量的思考、证实后,揭示出概念的本质属性,这时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简明而准确地将物理概念表述出来。这种表述需要一种概括能力。通过表述使概念的内涵明确,表述清晰,物理意义完整,这是形成物理概念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学生在开始表述时常常会有许多不准确、不完整、甚至错误的说法,则需要通过不断讨论、补充和纠正。关于概念的表述:(1)定性的描述。对定性的物理概念常采用语言描述的方法。例如力的概念,开始时采取定性描述的方法,描述其本质特征是“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2)定量表述。凡是能够定量描述的物理概念都叫物理量,它们是可测量的,描述物理量的方法有语言描述和数学描述两种方法。物理量的定义都是操作性的,就是说通过手工操作、仪器测量和数学计算可以测量并用数字表述该物理量。
四、适当的应用
掌握物理概念是一个反复的过程,通过应用才能不断巩固、深化并熟练掌握。在表述物理概念后要通过适当的例题、习题练习应用。教师要选择典型的、适当的练习题,让学生做必要的练习。联系实际事物要适合学生的水平。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应用讲定义、抄定义、背定义、考定义的方法去掌握物理概念,只能使学生死记硬背。只有引导学生亲自探索,经历概念建立的全过程,才能真正掌握和熟悉运用概念。
关键词:物理概念 本质属性 理解 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4-139-01
物理概念的教学过程,就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或实验认识新的物理现象,通过进一步整理材料,寻找有关信息资料,进行分析、比较、概括、掌握事物的本质属性;进而用准确严密的语言进行表述;最后再在具体应用中考察、巩固、熟练并深化概念,这就是形成概念的全过程。在物理概念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索和理解新概念,避免死记硬背的形式。物理概念的教学过程大体要经历以下几个环节。
一、概念的引入
物理概念的引入,通常都是通过问题的形式进行的。概念的引入,要从复习旧知识或旧的实际经验入手,为学生学习、同化新概念准备必要的知识结构。概念的引入需要抓住关键,发现并提出需要深入观察和研究的问题。例如通过图钉尖端的锐钝效果对比,提出压力效果问题,在引入概念时,除了由教师直接提出问题,更要重视逐步引导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问题是知识的萌芽,思维的向导和动力,问题会促进思维逐步逼近目标。利用问题引入概念的过程是使教学目的转化为具体学习目的的过程,它起到集中全班学生思想和注意力的作用,还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教师要注意加强引入的直观性、趣味性、逻辑性和启发性。
二、概念的形成
通过对感性材料的整理,在头脑中进行分析、比较、提炼、综合、判断、推理、由表及里,抓住本质特征,在头脑中形成初步概念,再把初步的概念与具体的事物相比较、相结合以促进对事物的认识和对概念的理解。
1.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转化。思维能帮助我们深化观察,并促进感性知识转化为理性知识。通过思维,初看起来似乎是混乱的局面,逐步会澄清并转向有秩序;一些不理解的东西,将被已有的知识所同化;客观事物的特征和本性会逐步明晰起来。例如,表面上看运动的物体自己会渐慢下来,其实是摩擦力作用的结果。实验证明,摩擦力愈小,则物体速度愈难减慢,思考将会使我们发现物体有保持速度的本性,即惯性。
2.忽略次要,抓住本质。思考的任务是将未知与已知联系起来,要从已知下手理解未知。在思考中要学会忽略,只有突出了主要因素,忽略了次要的非本质的因素,才能使问题的清晰,易于抓住本质。例如研究平动时,将物体看作质点,不考虑它的形状和大小,这种简略方法是非常必要的。在形成概念的思考过程中,学会忽略几乎比严密思考更为有益,理想化的思考方法就是物理学思考中常有的科学忽略方法。
3.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掌握物理概念,重要的是通过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揭示物理概念的本质。实验现象是揭示概念本质的基础、思考理解是揭示概念本质的关键。例如研究物质密度的概念,通过实验观察发现,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其实质是比值m/V一定,即单位体积质量一定;不同物质,相同体积质量不同,其实质是比值m/V不同。只有通过思考才会发现,比值m/V反映了物质的特性,从而才能掌握密度的概念。
4.注意相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物理概念表现在相关的物理现象之中,它和一些相关的物理概念密切联系在一起,理解其中的一个概念,常需要借助其他相关概念,但在本质属性上,它们是彼此不同的。在掌握物理概念的过程中,要通过思考,分清与相关概念的不同本质。例如导体电阻的概念,它反映了在电流现象中:不同导体在相同电压作用下电流不同。这里表现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导体的这个性质只能用电压与电流的比值来表示,因为比值U/I,对于同一导体是定值,对于不同导体其值不同,且阻碍作用大者,比值U/I也大。故比值U/I表现了导体电阻的本质属性,它是导体本身所固有的性质。
三、概念的表述
通过定性和定量的思考、证实后,揭示出概念的本质属性,这时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简明而准确地将物理概念表述出来。这种表述需要一种概括能力。通过表述使概念的内涵明确,表述清晰,物理意义完整,这是形成物理概念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学生在开始表述时常常会有许多不准确、不完整、甚至错误的说法,则需要通过不断讨论、补充和纠正。关于概念的表述:(1)定性的描述。对定性的物理概念常采用语言描述的方法。例如力的概念,开始时采取定性描述的方法,描述其本质特征是“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2)定量表述。凡是能够定量描述的物理概念都叫物理量,它们是可测量的,描述物理量的方法有语言描述和数学描述两种方法。物理量的定义都是操作性的,就是说通过手工操作、仪器测量和数学计算可以测量并用数字表述该物理量。
四、适当的应用
掌握物理概念是一个反复的过程,通过应用才能不断巩固、深化并熟练掌握。在表述物理概念后要通过适当的例题、习题练习应用。教师要选择典型的、适当的练习题,让学生做必要的练习。联系实际事物要适合学生的水平。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应用讲定义、抄定义、背定义、考定义的方法去掌握物理概念,只能使学生死记硬背。只有引导学生亲自探索,经历概念建立的全过程,才能真正掌握和熟悉运用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