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的重量与魅力

来源 :名作欣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ko04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陈谦非常有限的短篇小说从不同的视角触摸人生的困境,题材新,开掘深,探索现实生活中人性的密码,这是她短篇的重要内核。
  关键词:短篇小说 透视生活 短篇的艺术
  理工科出身的陈谦,在美国硅谷打拼多年之后忽然悟到:硅谷那一波高过一波的喧嚣,让当初出校门的她有窒息之感,于是试图通过写作辨别内心的种种迷茫。新世纪之初,她出版了长篇小说《爱在无爱的硅谷》,此后她的长、中、短篇均收获丰硕。她尤其擅长在中篇作品中游弋自如,(《望断南飞雁》《繁枝》《特蕾莎的流氓犯》都出手不凡,获得好评。她只写了数量非常有限的短篇小说,但却篇篇上乘,凸显出作家透视生活的能力,驾驭短篇的艺术追求与开掘深度。
  首先,开掘的深度与重量。从不同的视角触摸人生的困境,题材新,开掘深,探索现实生活中人性的密码,是陈谦短篇的重要内核。她多次谈道:“小说存在的理由,便应当是关注和表达人类生存的困境,小说家不需要也不可能对生活的难题都提供答案,但应该能够提出有质量的问题。”短篇由于篇幅限制,达到如此深度自然最为不易。所以她在比较长、中、短篇小说的写作时说:“以我看来,如果以写得好为要求,它们各有其难。但以我的写作实践而论,短篇小说确实最不容易。”
  陈谦短篇不多却题材各异。《下楼》选取了一个新颖的视角,那就是创伤心理学。小说前半部分写丹桂,一位年轻的创伤心理学学者。她留学美国,跟随女导师戴比攻读创伤心理学,引出戴比的导师著名心理学家杰里·彼得森初恋女友康妮的一段身世。当年留学哈佛的中英混血儿康妮爱的却是中国留学生唐先生。后来与唐先生一道回中国,后来唐先生跳楼自杀了。戴比与她的导师杰里·彼得森20世纪90年代初曾经去看望过她,康妮已有二十多年没下楼了,那次杰里·彼得森没有机会给她治疗。康妮最后一次下那个小楼,是在她死后无可选择时被人抬下去的。
  康妮无法消解的伤痛以及她的死令杰里·彼得森深深愧疚。陈谦曾经从人的心灵忏悔的角度写过一篇很耐读而有影响的中篇《特蕾莎的流氓犯》,而《下楼》又别开生面,启示我们应该如何面对伤痛、灾难、浩劫。灾祸突降,亲人不幸含冤离去,如何对待心灵创伤?能关在创伤的黑巷子里,封闭在创伤的阁楼中吗?小说提出的问题发人深省。
  小说以创伤心理学的年轻学者作为叙述者,通过她与美国两代创伤心理学专家的对话与转述,叙说了两个家庭的不幸故事,却揭示出一个带有普遍性的深刻主旨:人应当如何面对伤痛与灾难,如何走出心灵创伤。作品通过中美三代创伤心理学学者及其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人类要敢于面对伤痛,不回避,不自我封闭。伤痛可以逐渐化解,消解,可以疗救而逐渐平复。是向前方看,疗愈过去的心理创伤,还是长久地抱怨,困死在伤痛的黑洞里?小说关注的是人的灵魂维度,这正是文学的最高使命。就心理开掘层面而言这篇小说达到了相当的深度。
  《谁是眉立》从女主角可雯欲扔掉一本书回溯到过往的青葱岁月。可雯与晓峰,是一对高中相识,大学本科同系的恋人。晓峰毕业考了上海交大研究生离开广西,读研后他意气风发,踌躇满志,梦想出国。第二年春晓峰寄给还在广西上学的可雯一本书
  於梨华的长篇《又见棕榈又见棕榈》,扉页上题字是:“送给我的眉立——晓峰,一九八六年七月一日于上海交大。”见此题字,可雯伤心不已,她立即赶往上海,要告诉他:我不是眉立。短暂的相见,可雯失望了。去美国发展才是晓峰的梦,他已背叛当年的相守,丢弃了可雯的爱情。可雯毅然离开,当即提醒自己:我不是眉立,也要去美利坚发展。
  一个是雄心勃勃欲去美国深造,抛弃初恋女友的男子,一个是遭无情男抛弃,断然放弃幻想决计走自己路的弱女子。小说没有简单地从道德层面批判晓峰对爱情的背叛,也没有停笔在可雯为赌气出国成绩骄人。小说的深度在于,二人都在寻找,而最终却是目标的错位:晓峰曾立志创业,赴美国留学取得学位以后,娶香港富商之女为妻,沉溺于优裕的物质享受之中,老婆在外经商赚钱,他却在家专职教育孩子,成为“家庭妇男”。所谓志向、事业早已抛之九霄云外。而当年因为被弃赌气出国的可雯,攻读学位,发愤进取,事业有成。小说结尾,可雯与晓峰见面时,出现戏剧性的一幕,可雯轻轻问:那你不就成了眉立吗?晓峰听清问话后,疑惑地问:眉立是谁?二人的寻找,最终是在历史之旅中人生目标的错位。小说与于梨华《又见棕榈又见棕榈》的文本互涉,尾声的反讽,给人深沉思考,耐人寻味。
  其次,“做减法”的艺术张力。短篇小说故事情节的好看、可读性向来为作家所重视。陈谦认为在讲述好“发生了什么”的同时,短篇还必须“做减法”,追求“做减法”的艺术,写出悬疑气息,这成为她短篇小说的突出亮色。
  所谓“做减法”,用一个大家熟悉的比喻,是指呈现在文本中的是冰峰,而冰峰以下的冰山并未显露出海面。如何把一些东西藏在冰峰的海面下边,这就是省略、减法的艺术。陈谦特别欣赏门罗短篇的写作技巧:“充分利用有限的篇幅,通过对作者和读者关系进行有意识的精巧设计,将小说写出了迷宫般的气息。”所谓迷宫者,非直线,迷离、悬疑也。
  《我是欧文太太》是陈谦多年前的中篇《残雪》的重写,是对中篇《残雪》做的减法,“试图将曾经散落一地的冰块拾起,装上一款看得出来龙去脉的迷你雪橇”。与中篇相比,作家坦言,必须放下“在阔大的中篇容量里对故事为什么会发生反复追究并演绎的展示”。这个短篇不足万字,只有《残雪》的五分之一。《残雪》是一部带有浓重悬疑色彩的小说。《残雪》的结尾是开放性的,它留下了情节的一些悬念:女主人公丹文在那次风雪中是否丧命?而“我是欧文太太》一开头就揭开了这个悬念,二十年后丹文又出现了。
  丹文是二十年前在美国西北部风雪中与“我”陌路相逢的女子,没想到竟然在广西阳朔肯德基店巧遇。那年丹文从纽约冒着大风雪到美国西北部寻前夫胡力(是前夫胡力主动提出离婚),她来美国是为了听前夫当面说出负她的真正原因,还欲揭发他学历造假的不洁历史,以毁掉他终身教授的前程,“让他建立在谎言和我青春血淚上的大厦轰然倒塌”。
  丹文怎么找到胡力?两个人怎么相遇?经过如何?胡力后来怎么死的?他杀、自杀或车祸等都是谜团。小说留下了一些疑团、悬念,让读者去想象与补充。
  《麒麟儿》中的葵葵,年轻时就遭遇不幸,三十一岁那年,情深的丈夫早逝,令她悲痛欲绝,她盼望有个新家,结婚生子,弥补没有孩子的缺憾。她三十二岁到深圳,希望一切重新开始,可她的愿望没有实现,然后去美国也没有碰到喜欢又合适的男子。五年后她回家探亲,竟然又碰上出国前一度心仪的中年男子华源大哥,当年华源就对葵葵心怀贪恋,想揽她做情人,而又不愿离家,葵葵断绝了与他的交往。这次归国回深圳,与华源酒醉之后在宾馆的一夜,竟使四十岁的葵葵怀孕了。她决意独自将孩子抚养大,只是把这喜讯告诉华源一声,而那个无情的男人竟然没有半点惊喜与责任感,仿佛葵葵怀孕的消息与己无关。在一个很短的篇幅里展现出一位女子的命运多舛,撕开了男子华源自私、虚伪、冷酷的面具。陈谦在短篇中运用时空转换,将几个时空片段巧妙拼接,省略了许多故事的过往、衔接与交代,如葵葵丈夫的去世,她与华源的交往,小说也只是写到葵葵得知自己怀孕便戛然而止,留给读者许多想象的空间,一点不拖泥带水。
  美国学者克林斯·布鲁克斯对短篇创作有精辟的见解:小说中有不少情节,但这些情节掩盖着一个不可思议的东西,这就是作者没有讲述的“中间部分”。“这样一种使人人都感到很够了——那就是,到了他们学会怎样去感受小说的内在动机和感情,不在依赖作家的进一步解释和干预的时候。”“让读者也卷进小说的创作中去。”短篇小说做减法的艺术就在于此。省略中间部分,增添悬疑色彩,激发起读者的想象力,参与到小说的创作中去。这正是陈谦短篇的艺术魅力。
其他文献
东瀛人之汉诗传统,也算久远。自嵯峨天皇及大友天皇起,至营茶山、良宽、一休、赖山阳、正岗子规等名家,不绝如缕。明治以后文人也多习汉诗,盖因《怀风藻》与《和汉朗咏集》等元典,亦算是学人常识。夏目漱石从来以小说胜出,且为日本现代文学开山,故其汉诗相对颇受冷遇。尽管如此,若秋雨细读间,仍有不少可观处。  我本藏有一套夏目小说集的原文精装“初版复刻本”,共十五册,十分珍爱,但因其中并无他的诗集,略感遗憾。后
期刊
摘要:小品文在中国文脉中是一株葳蕤的植物,也是丰饶的水源地。当代散文作家作品序列中,“80后”作者胡竹峰的创作赓续了小品文的文统。结构上的愈发短小,书写上的自由随便,审美形态上的行云流水,以上三点构成了其随笔小品可备辨识的因素。  关键词:小品文 胡竹峰 自由精神  如果推举表征古典中国文化精神最充分、最结实的符号型人物,根据李敖的句式,我会在心里将他默念三遍  “苏轼,苏轼,然后还是苏轼!”苏轼
期刊
摘要:鲁迅在《阿长与(山海经)》中以一种“不可靠的叙述方式”诉说着对阿长的种种不满,实际上却在表达对于阿长的深情怀念,而鲁迅所写的阿长身上的种种缺陷乃至荒谬言论,从文化社会学的角度看,是一个乡土社会成员的常见特征,鲁迅以诙谐的态度对阿长身上这些乡土社会特征进行了温和的嘲讽,透露出鲁迅对作为自己私人生命记忆的乡土社会,怀有一种与启蒙主义的批判态度不同的温情与包容。  关键词:不可靠的叙述者 乡土社会
期刊
诗歌和散文互相生发  王雪瑛(以下简称王):你的第一部作品集是1982年出版的诗集《珊瑚》,你第一部散文集是1984年出版的《生命草》。在三十多年的创作历程中,你已经出版了六十多部散文集,近十部诗集。泰戈尔是你走向诗歌的引领者吗?你走出了一条苍翠的诗歌之路,还记得你发表的第一首诗歌吗?你创作诗歌的初心是什么?回首三十多年的创作历程,不同的阶段,写诗对于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赵丽宏(以下简称赵):泰
期刊
摘要:作为国内长期专注于当代文学史和新詩史研究的著名学者,洪子诚充分实践了新诗研究的“历史化”,并以文学史家的“史识”和批评家敏锐的美学鉴赏力,为当代新诗界贡献了一种带有历史品格的“深度批评”。而且,洪子诚20世纪90年代对当代新诗的可贵支持与研究,对新诗批评界自身问题的学术性反思,皆有推动当代新诗良性发展的建设性意义和启示。  关键词:当代新诗 历史化 深度批评  运思者越稀少,写诗者越寂寞。 
期刊
身份认同的转变  我出生于中国沿海的华侨家庭,祖父十二岁就离乡别井,远赴南洋的吕宋岛(菲律宾)谋生。父亲与叔叔都在菲岛出生,但因祖父的传统观念,他们要回到唐山娶妻,就这样,我“错误地”在中国大陆出生。然而,我们的血液中似乎已遗传了远离故土的基因,家族的命运注定了我们将会与祖辈一样,漂洋过海,到另一片土地去追寻自己的梦想。终于,在十三岁那年,我也独自离开家乡,到香港和菲岛与父母团聚,从此,又开始了我
期刊
摘要:《寻找伊甸园》是陈浩泉华人移民生活的代表作。小说以来自中国香港、台湾和大陆的三个新移民家庭为典型,描述了海外移民生活的酸甜苦辣与悲欢离合,真实地再现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加拿大华人移民的社会生活。小说对于新移民如何对待“母国”的传统文化,如何吸收“他国”文化,如何建设自己的新家园,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加拿大 华裔小说 研究  陈浩泉的小说以长篇创作为主,《寻找伊甸园》是他移民文学的
期刊
摘要:官崎市定在继承内藤湖南“唐宋变革说”的基础上吸收了桑原骘藏比较史学的视野,提出了著名的“宋代近世说”假说。对于“交通”及战争与贸易等动态经济与社会生活历史的关注构成了其理论的“经脉”,在此基础上他指出唐宋变革之际出现的商业都市是促使宋代进入近世的关键因素,正在这一前提下,近世的文化与思想才得以出现和形成。“近世说”假说的提出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中国史学阐释模式,刷新了我们的认知视野。但建基
期刊
摘要:陈谦的中篇《虎妹孟加拉》有唤起人们重视家庭教育,反思现行学校教育体制的警醒作用。但女孩与孟加拉虎的故事,展现的是女孩玉叶的成长与心路历程,表现了小留学生的成长之痛。  关键词:孩子成长 教育反思  《虎妹孟加拉》的篇名曾引起我的猜测,是否如《特蕾莎的流氓犯》是指一个人呢?读罢小说才知道原来孟加拉是指一只雌性幼虎。小说结尾,在风雪交加的荒郊野外,伴随着惊人悠长的虎啸声,玉叶在万分惊恐之中的危急
期刊
摘要:洪子诚先生回归初始经验的自我描述,对标签的警惕,对后见之明的怀疑中,便蕴藏着严肃的历史态度,即如何看待历史和历史中的自己。而这种弥足珍贵的态度也体现在他的文学史书写当中。  关键词:洪子诚 学术 印象  作为一名总是后知后觉的冒失后生,我曾在心里头暗自计较过两回与洪子诚先生的“失之交臂”。第一回是2014年秋季在台湾大学交换时,听说洪子诚老师恰巧也在台湾讲学,不过却是在新竹的“清华大学”。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