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历史教学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之我见

来源 :当代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zym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历史教学的灵魂所在,历史教师应在历史教学中通过捕捉闪光点,融情于史和设置教学情境,引发共鸣等方式,影响和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关键词】情感态度价值观;历史教学;历史知识;历史教师
  
  上学期的某一天,我校初中部一名女音乐老师找到了我,沉重地给我讲了一件发生在音乐课上的事,事情是这样的:她给初中年级教抗日救亡歌“松花江上”时,大部分班级的学生有的不想张口唱,一副无精打采的模样;有的声音细如游丝,没有真情的共鸣;更有甚者,在唱腔中伴随夹杂着笑声,行为与此歌的忧伤悲情相悖甚远。最后,这位以声乐见长的老师暂停教此类歌。
  这件事让我很久都不能忘记。由此我联想到了出现在学生身上的诸多问题:如星期一升旗,学生唱国歌者无几;学校领导为校园不能保持清洁感到焦虑;家长会上家长们讲自己孩子追求享受、自私自利、不顾父母的感受的种种行为令老师感到痛心;老师为学生不专心听课,胸无大志而心烦意乱,感慨万千。当这一切汇集到我--一名普通的历史老师的脑海中,使我对教育产生了困惑,我们到底教给学生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对历史教育来说,是历代的重大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本身重要,还是以历史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重要?著名史学家白寿彝先生说过:“历史教育关键主要有三条:第一条讲做人的道理,第二条讲人类改造自然的道理,第三条讲历代治乱兴衰。在这三条中,第一条是最要紧的,也就是说学历史首先就是要懂得做人的道理。”如果将国家近几年针对青少年颁布的法律法规和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学生种种行为表现和思想道德现状联系起来,我们每个历史教师都会深刻认识到,做为人文学科核心的历史学科,以培养和完善学生人格,促进学生美好的情感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是当今和未来社会得以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因为我国的中学历史教育面对的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所能达到的高度,决定了21世纪国人的精神发展方向。历史教育实现其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的育人功能,才是这一学科设置和存在的真正意义所在。如果历史教学没有促进学生的思想和心智各方面得到和谐发展,没有使学生获得对生存和发展具有启迪意义的历史智慧,没有使学生具有未来社会所需的人文素养和求真、向善的美好情感,那么我们的历史学科岂不缺少了人文的内核,丧失了它的本质?因此,对学生来说,学做人远比学历史知识更重要。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才是历史教学的灵魂所在。
  那么,怎样通过历史教学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身上普遍缺乏的责任感和集体意识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将来服务他人奉献于社会的价值观呢?我个人的认为应以下二方面做起。
  1 捕捉闪光点,融情于史
  翻开历史书,我们不难发现,历史知识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成份。这些历史情感不像历史知识是外在的、显形存在的,而是隐含在历史知识中。能否把这些重要的情感成份挖掘出来,为我所用,关键在于老师是否是一个善于思考又情感丰富的性情中人。历史老师要有锲而不舍的思考精神和一颗敏感的真心,不断走入历史,在历史事件的曲折变幻中增添和丰富人生的感受和智慧,走进历史人物的精神世界,与其做心灵的交流,与其同呼吸共患难,让自己的心灵产生真正的感动和震撼。这种感受和体验、感动和震撼,正是历史教学中使学生动情的闪光点,是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就拿初中教材中历史人物来说,鲁迅先生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历史教师可以充分挖掘历史人物身上所体现的“脊梁”的情感因素,实现脊梁人物的榜样示范作用,让学生体验形象、生动的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获得个人体验和感悟,内化为道德的一种潜在认识,从而影响学生的认识倾向。为人物而感动,受到一定的启迪。例如中国历史教材中,屈原坚持理想、坚贞的爱国之心;商鞅变革社会的创新和探索精神及为变法而死的不朽;张骞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探险和外交精神;唐太宗的开明大气与可贵的人才观、民族观;詹天佑、侯德榜视金钱如粪土,视报国为己任的民族自尊心、崇高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等等,举不胜举。历史教师要“有血有肉”,即历史教师要有情感,教师用自己的情感,带着学生走进情感世界,讲出的课才会有血有肉有灵感,而不是干巴巴的教学目标,孤零零的道德说教。教师只有让历史知识生动活脱起来,真实起来,才能在教学中使历史中隐含的情感与学生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情感体验相交融,实现历史与现实的真情传递与互动,从而在近距离的交流中产生感悟和智慧。寓情于史,情从史来,润物无声,这才是历史的情感目标教育所应遵循的原则。
  2 设置教学情境,引发共鸣
  由于历史知识的不可重复性,我们不可能回到过去真实的历史环境中去认识和理解历史知识所蕴含的丰富而厚重的历史情感,但教师可以用各种手段来虚拟当时的历史情境,历史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来营造有利于情感互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处在身临其境或有话要说、有情要抒的氛围中。比如:在讲“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内容时,我先播放关于“卢沟桥事变和南京大屠杀”的视频资料,直接让学生进入情景,我立即设置问题情境:“在七七事变爆发后,中国军民奋起抵抗了,为什么还是没能守住国土?”学生热烈地从中国、日本两方面进行了分析,我继续追问:“你认为南京大屠杀的悲剧是谁造成的?”学生几乎无一例外的都认为是日本一手造成的。我马上再次设置情境,给出了课外一段关于南京大屠杀的资料,即一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回忆:他和2000多人被5个日本兵押到草鞋峡去屠杀,在行走的路上他感到不对,和其他人商量拼上几十条人命杀掉5个日本兵,大家逃命。然而,没有得到任何一个人的回应,除了沉默还是沉默,这位老兵面对草鞋峡日军的机枪扫射时,躲到了尸体下面才逃过了一劫。看着沉思的学生,我再次追问:南京大屠杀是日军一手造成的吗?学生很激动,有的认为是中国人思想落后,冷漠麻木;有的认为中国人懦弱,不敢反抗,觉得反抗也是一死;还有的认为中国人不团结,只想让他人反抗,自己活命。我趁机诱导:假如当时的这群中国人反抗了,南京城内外所有的人(包括政府和群众)都及时拼命反抗了,南京大屠杀的丧生数字会不会发生变化?到这时,正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情绪达到高潮,学生纷纷发表见解,多数学生认为,如果当时南京城的所有中国人坚决抵抗,绝不会有30多万如此之多的人丧生。我抓住时机,趁热打铁设问:南京大屠杀的罪责主要在日本,但中国人缺乏应有的自主意识和逃避个人责任的观念也着实把自己往死亡的深渊推了一把。那么大到国家,小到集体,如果人人都各行其是,我不为大家,大家也不为我,遇到集体的事人人都躲避或视而不见,你认为会有什么后果出现?学生有的在沉思,有的在议论。可以看出这个问题触动了他们的思想和情感,每个学生都在内心对照自己,反省自己的言行。要做到情从史来,特别强调的是,老师要大胆地对教材进行再开发和拓展,既要站在孩童的立场和角度设置问题情境,又要让问题具有开放性和探究性,少一点预设的答案,以便让所有学生有话可说,满足和尊重不同学生的情感和心理需要。
  再如,世界史中“日本的崛起”内容,学到“日本经济在20世纪70年代实现腾飞,开始谋求政治大国的野心膨胀”内容时,我让学生列举自己在现实生活中以各种渠道了解到的日本政治野心膨胀的例子和史实,学生列举完后,我补充了在《读者》2004年第20期的《历史题应该怎么考》一文中,日本教师给高中生布置的那道历史试题及日本高中生的答题内容。学生听完后很震惊和气愤,我趁机抛出了一串问题:从学过的中国历史内容判断,中日两国在古代史上关系怎么样?你同意这道题中对中日关系的说法吗?日本教师出于什么意图给学生出这样的题?如今我们该做什么?学生热烈的讨论起来,表现出了真正的担忧、焦虑甚至愤怒。大多数认为要好好学习文化知识,振兴祖国增强国力才能抵制日本对中国的野心,现阶段我们要对日本军国主义要保持高度的警惕,不能使其野心得逞。这正是我想达到的“让学生走入教学情境,发生情感冲突与碰撞,培养忧患意识和历史使命感、紧迫感”这一情感目标想实现的目的。历史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大胆结合中学生的心理和情感特征及行为习惯,善于加工历史知识,巧设教学情境,让生硬的史实变成为我所用的上好材料,在日常教学中长期进行潜移默化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我想历史教育才真正成为学生学会做人不可缺少的精神粮食。
  在实现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目标中,教师对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因素的挖掘固然十分重要,但历史老师的自身素养和价值取向也会对学生的美好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价值观的养成产生直接的影响。我想如果我们每位历史教师不光有丰富的经验,还能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自己在教学中是否了解和热爱自己的学生,是否对历史充满孜孜不倦的真情探索,并不断完善自己,成就教学,那么我们也无愧当一名胸怀世界的历史教师了。
其他文献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课程改革与应试教育是对应的,但新课程改革与提高教学质量并不矛盾。如何在新课改形势下,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是摆在我们每位数学教师面前不能加避的问题。下面我就初中毕业班数学复习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1研读课标,考试说明    1.1认真研读课标:《教学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
期刊
【摘要】 探讨双低油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并提出双低油菜的优质高产节本的栽培措施。  【关键词】双低油菜;优质高产;栽培    双低油菜是指油脂中芥酸含量低于1.0%,同时饼粕中硫代葡萄糖甙(简称硫甙)含量低于30μmol/g的油菜品种。种植上应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生产实践和油菜品种特性,因地制宜选用适宜的双低、高产、高油和抗(耐)菌核病能力强的“双低”杂交油菜品种。   1 双低油菜保优
期刊
后进生在每个班级中都是普遍存在的,造成后进生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认为,除少数后进生是由于智力和生理有缺陷外,大多数后进生的出现是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教与学的失误积累造成的。在数学教学中,转化后进生的关键是采取有效措施,及时矫正与补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失误,排除后进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心理障碍,激发数学兴趣,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后进生转化。    1教师应以身作则,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期刊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班主任在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过程中起着导师的作用。但是,因为班主任工作辛苦、繁杂、责任重大、工作难做,特别是在农村的初级中学,由于住校生多,并且大多都是留守学生,班主任工作就更困难、责任更大,所以很多教师都不愿当班主任。笔者认为,班主任工作虽然难做,但只要全身心地投入去做,也一定能做好。下面就如何做好农村初中班主任工作与各位同仁切磋。  1 要与时俱进,创新
期刊
【摘要】评课是课堂教学的再现,是听课者和上课教师的心得交流,达到相互促进教学的目的,因此制定一个适当的评价标准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关键词】评课;标准;理念;过程    评课对于老师来说并不陌生,但怎样评课?大多数学校都有优质课大赛,有优质课的评标准。优质课的要求仅仅是老应该有的外在素质,是上好课的基本条件,上好一节课光具备外在素质还远远不够,要在内在素质(理解和驾驭教材的能力、开发课程资源的
期刊
【摘要】在新课程的教师培训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或偏颇,如过于注重理论学习,培训内容脱离实际,培训方式单一,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培训观念落后等。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是增强教师对新课程的情感和积极态度的培训,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建立一支既懂理论又有教学实践经验的培训队伍,加强培训教育与参训教师之间的联系等。  【关键词】教师培训;问题;对策    校本培训是以提高教师素质为中心,以强化教学能力为方向,以
期刊
作者简介:周建国(1962-),男,中共党员,1981年于湖北省咸宁市师范毕业,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至今,现任咸宁市咸安区温泉二号桥小学校长。湖北省校长协会会员,咸宁市数学学会会员,咸宁市骨干教师,咸宁市数学优秀教师,多次被评为市区教育先进工作者,咸宁市教研教改先进个人,所撰写的论文,案例多次获市、区一、二等奖。  《数学课程标准》建议教师“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可见在体验中感悟数学知识
期刊
【摘要】在面对21世纪的新课改中,应注重对初中物理教学的探索研究。本文主要从初中物理教学探索方面进行研究,首先介绍了注重学习物理动机培养的重要性,其次介绍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的方法与策略,最后提出运用探究教学方法,培养物理能力。   【关键词】物理教学;动机;方法New Curriculum for junior high school physics teaching   Qi Fangxi
期刊
每件事做起来容易, 但要想做好并不容易。俗语说“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班主任在开学前几天的班级工作中要重视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努力营造一种氛围,使师生之间能真诚相待,共同进步,和谐发展,较好地实现本学期教育教学目的。我认为,开学时既要对学生的假期生活及成长做一总结,又要承上启下,引导学生开始新的学习生活,开学要有“情”铺路。    1有“情”的总结和引导    开学伊始,班主任要做
期刊
【摘要】我国现代教育技术著名学者李克东教授说: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运用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现代教育技术更体现现代特征,要求应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现代技术为教育服务。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是现代教育技术中的最重要部分,在教学中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能主动学习,实现创造性学习的目标,而且能使教学信息双向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