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渗透策略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dme19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展开时,为达到预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目标,教师需探索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渗透突破口,如在教学活动目标中、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学活动评价中完成渗透教育教学。在渗透策略设定时,需遵循幼儿身心成长规律,依循保育保健的教育理念,进行有机渗透、适度渗透、及时渗透,充分发挥出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渗透价值。文章就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渗透策略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幼儿成长;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突破口;渗透策略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非常强的现实意义,任何个体都需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才可促进个体全面发展。在幼儿教育引导工作开展时,为合理启蒙幼儿心智,培育幼儿心理健康,需将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渗透,营造良好的环境,对幼儿心理健康意识形态进行启蒙熏陶,促使幼儿身心发育与思维成长。
  一、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概述
  (一)定义
  心理健康教育,即普及心理健康基础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提高心理健康素养。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启蒙幼儿心智,促使幼儿心理受到有效保护,纠正幼儿的不良情绪与错误行为,形成正确的心理健康的一种行为,以确保证幼儿们身心健康。他们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较广,主要面向幼儿群体开展针对性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提升幼儿园育儿保健的教育工作水平。
  (二)内容
  通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可辅助幼儿调整自我情绪,引导幼儿对不良情绪进行合理发泄,并对自我情绪进行有效控制。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下,可促使幼儿形成社交能力,感知他人情感、尊重他人意愿,并主动合作与分享,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笔者认为,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渗透下,可引导幼儿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培养幼儿形成科学观、价值观和社会观,促使幼儿身心健康全面成长。
  二、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渗透突破口
  (一)教学活动目标中渗透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可解决幼儿成长中的心理问题,启蒙幼儿正确的心理意识,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在开展幼儿身心健康教育渗透工作时,为保证工作渗透效果,应当对幼儿的心理成长特点进行剖析,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进行针对性渗透引导,以达到预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现代育儿教育理念指导下,教师对幼儿进行教育启蒙时,应当尊重幼儿性格与爱好,围绕幼儿成长需求,寻找渗透切入口,保证心理健康教育与教育活动目标的高度契合,以达到预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渗透工作效果。
  (二)教学活动过程中渗透
  在幼儿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应当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实际教学活动当中,基于教学活动的开展情况,选择合适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策略。如教师引导幼儿开展角色扮演、模范学习、行为强化,使得幼儿全身心投入其中,提升幼儿的知识认知与情感体验。
  在教师与幼儿交流互动的过程中,教师需及时给予幼儿鼓励与肯定,增强幼儿的自我意识,发挥出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效果。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应保证教师引导与幼儿主体的和谐性、统一性,即教师进行渗透引导时,应当给予幼儿一些充足学习的时间与思考的空间,不断发挥出幼儿的主观能动性,让幼儿的心理健康成长需求得到有效反馈,便于教师及时对渗透策略与方式进行调整,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可行性与有效性。笔者认为,在幼儿园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需全面调动幼儿的心智思维,使得幼儿积极参与到实践游戏活动当中,在手脑并用的过程中,启蒙幼儿心智思维,并完成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工作,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三)教学活动评价中渗透
  在教学活动评价时,教师的言语肯定与肢体鼓励,都将对幼儿身心健康成长产生一定影响。笔者认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渗透时,应当关注幼儿的学习过程、行为变化、活动体验,以激励幼儿为渗透出发点,进而发现幼儿的闪光点,肯定幼儿的个人特长,使得幼儿的自信心不断提升,形成一定的自我意识,促进幼儿形成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三、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渗透策略
  (一)有机渗透
  笔者认为,幼儿园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工作时,应当突出知识与情感的并重,即达到知识启蒙与情感启发的契合。鉴于当前幼儿成长的特殊性,幼儿教育中的心理健康、心智思维,对幼儿的学习成长产生深远影响。为此,教师需对幼儿园教育环境、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等进行综合考量,进而寻找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切入点,保证心理健康渗透教育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在实际渗透工作开展时,不可单一为达到渗透教育目标开展渗透工作,进而强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渗透工作,影响到幼儿正常的教学活动开展。
  通过对幼儿园教育活动与形式进行分析可知,不是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开展时,教师若考虑不周,盲目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将导致渗透效果无法有效掌控,导致幼儿整体教育活动开展效果下降。由此可见,幼儿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工作时,应当顺其自然,依存教学活动与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渗透切入点,进而完成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学活动的有机融合,达到预期渗透工作开展效果,提升幼儿园整体教育效果。
  (二)适度渗透
  在幼儿园教育工作开展时,基于教育工作要求,需设定主次教学目标,有效启蒙幼儿身心思维。为此,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工作开展时,应当采取适度渗透策略,以达到预期渗透教学效果。鉴于幼儿身心成长的特殊性,在实际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渗透时,应当以教育目标为主、心理健康渗透为辅,通过主輔结合,建构高效的教育环境。部分教师开展教育活动时,盲目突出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导致教学活动偏离既定的教育方向,不利于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在心理健康教育进行适度渗透时,应当注意渗透的程度、梯度、效度。笔者提出的渗透程度,即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时,不可占据教学活动时间与课程,导致教育引导工作失衡,同时不可忽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工作;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梯度,即在实际渗透工作开展前,教师需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差异性进行深入了解,进而遵循幼儿身心成长一般规律,围绕幼儿进行循序渐进的心理健康渗透,以达到预期渗透效果;渗透效度,即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有效性,教师的渗透工作,能否调动幼儿的参与积极性,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促使幼儿主动参与其中。   (三)及时渗透
  笔者认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很多不确定性因素,如幼儿的性情、习惯、意识、生理等,都将影响到预定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为此,在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需进行及时渗透,即留心观察幼儿的身心成长变化,感知幼儿的心理健康状态变化,幼儿教师要及时给予幼儿心理辅导,避免幼儿心理受到应激性创伤。
  如教师引导幼儿对动物进行认识了解时,部分幼儿对狗产生较大的应激反应,幼儿神情恍惚、坐立不安。教师需立刻觉察到幼儿的心理健康变化,猜测幼儿可能遇到过狗的攻击,进而对狗产生较大的应激反应。教师需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并主动给予幼儿安慰与疏导,使得幼儿的心理逐渐平稳。为避免幼儿今后的学习生活仍受到相关问题的困扰,教师应当主动与幼儿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幼儿的生活经历,进而制定针对性的心理健康辅导方案。通过家园合作,为幼儿建构学习成长环境,使得幼儿逐渐走出心理恐惧,正视一些相关事物,不断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
  (四)灵活渗透
  幼儿园游戏教育活动多种多样,为幼儿提供不同的游戏学习体验,启蒙幼儿的心智与思维,达到预期幼儿园教育工作目标。笔者认为,幼儿园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启蒙时,由于活动目标千篇一律,即以活动体验为心理健康教育抓手。在教育目标设定时,没有进行灵活变化,呆板不变的教学目标,给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造成一定影响。
  鉴于幼儿教育活动的特殊性,在实际教学工作开展时,应当分析不同教育板块与领域的教育目标,结合社会性教育引导要求,选择合适的教育启蒙素材,对幼儿的心理健康进行适当启蒙,在耳濡目染的影响下,逐渐丰富幼儿的内心世界。笔者认为,基于教学设计取向视域解析可知,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渗透,可成为幼儿内心倾诉的方式,使得幼儿受到心理健康教育环境的影响。为保证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有效性与合理性,需围绕幼儿身心成长的一般性规律,侧重考虑幼儿活动的参与性,不断强化幼儿的主观情感体验。
  在对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方式进行解析可知,主要可分为分散渗透、集中滲透、集体渗透、个别渗透等方式。若基于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方法进行分类,则主要分为养成性教育方法、补偿性教育方法。在对补偿性教育方法进行剖析可知,教师常用游戏矫正法与行为矫正法。而养成性教育方法进行开展时,主要采取行为实践法、角色扮演法、榜样示范法等。通过多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策略的灵活渗透,以便实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预期的工作效果。
  四、 结语
  文中对幼儿园教学过程中,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策略进行分析论述。教师进行教学渗透方案制定时,应当契合幼儿的生活经验与学习认知能力,并考量幼儿的年龄差异与性情不同,进而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教学活动当中。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教学反思能力与课堂观察能力,对幼儿的身心状态变化进行观察,及时发现幼儿的心理问题与行为问题,进而对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方案进行灵活调整,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及时性与适度性,达到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文星.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渗透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1):145.
  [2]饶淑园,钟小川,金艳,何资桥.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以国家精品课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为例[J].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9,39(2):6-11.
  [3]陈晓菁.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途径及策略:以幼儿园教学活动为例[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8,34(4):122-125.
  [4]陈毅琳.学前教育视角下关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浅析[J].知识经济,2018(1):130-131.
  [5]卫小敏.心理健康教育在幼儿园教学中的运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7(11):22.
  作者简介:雷淑珍,甘肃省白银市,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二幼儿园。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我国的中学教育体制也较以往有了巨大的革新与优化,受传统应试型教育模式的影响,在现代历史教育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陈旧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这无疑是与素质教育的目标和要求相悖的。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之下,中学历史教学应当更加关注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历史课程中加大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思维的引导与培育,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文章通过探讨中学历史教学中历史思维能力的培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来源于生活的学科,其主要的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形成道德规范,养成思想道德情操.在小学中,很多学生都认为道德与法治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学科,内容呈现过于
制药行业的废气排放有了更加严格明确的规章制度,不但要对排放装置进行检查,还要对排放废气的原材料是否有可替代材料进行调查.但是事实上,在实验室进行样品分析时,不可避免
目的:探析知信行理念指导下的护理干预对脑梗塞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在我院就诊的脑梗塞偏瘫患者中选取128例,随机均衡分为两组,每组64例,干预时,对照组选择常规手段
摘 要:新时代对人才的个人修养要求日益提高,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初中历史教育中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其教学重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初中历史教育的方向。“读史使人明智”,初中是学生历史学习的启蒙阶段,历史对学生的影响不仅表现在知识学习方面,更重要的是起着传承文化、培养人文情怀的作用。在历史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塑造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将为历史教学模式指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心血管内科临床治疗方法以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均诊断为急性心肌梗塞病人6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两组病
区别于传统教育以“教师、教室、教材”为中心,融媒体时代,高校思政课堂呈现出更多自主性、发散性、辐射性.思政课开放型趋势对于思政课教师和在校生提出更为具象要求.
摘 要:在现阶段的小学教育当中,切实做好道德与法治方面的教学工作,其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在参与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实现自身思想道德品质的提升和发展。鉴于做好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的优势,教师在日常的授课过程中,既要改变自身的思维定式,着重在授课过程中实现对学生主动学习意识的启蒙和发展,又要对现有的一些授课方法进行丰富和拓展
人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形成最终都得落实到人,学科教师要用学科来教人,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学生主体学习意识的培养显得尤为
摘 要:现存的历史史料是人类探讨历史知识的基础,其数量和种类的复杂性对初中学生有效选擇史料进行学习提出了挑战。因此,初中历史教师要充分认识这一问题,并考虑到初中学生感知信息的能力限制,提高他们在选择历史资料和剖析历史材料的技能,教师教授历史史料打破以往的历史教学方式,在进行史料教学时,学生可以从其中佐证相关知识,即在教师教授学生剖析史料时,形成良好的时间与空间观念、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而这些恰好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