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鸡蛋论”作文导写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163mail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亚洲首富李嘉诚说:“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人生亦如是,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如果你等待别人从外打破你,那么你注定成为别人的食物;如果自己能从内打破,那么你会发现自己的成长相当于一种重生。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所写内容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②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自拟题目;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立意】
  这是一个材料作文,材料是李嘉诚的一段话。这段话运用比喻,把鸡蛋与人生联系起来,很有哲理,让人发自内心地产生共鸣。纵观这则材料,关键词是“打破”,而“打破”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从外“打破”,一种是从内“打破”,从内“打破”的结果是“成为别人的食物”,被人吃掉;而从内“打破”的结果是成为“生命”,实现“重生”。很显然,李嘉诚通过两种“打破”方式的对比,告诉人们要善于、勇于从内“打破”。
  鸡蛋“从内打破”好理解,那么,人生“从内打破”是什么意思呢?有破就有立,立是一种新生,那么“破”就是对之前的否定,是一种转变。人生“从内打破”就是自己提高认识,自己提升实力,实现自我改变,不断成长进步。
  【写法提示】
  这个立意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议论文。如果自己有被别人压制着改变和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主动改变的经历,就可以写成一篇记叙文,写作中应注意对比的运用、详略的安排和心理的描写。如果能够在脑海中迅速搜集到发现自己缺陷并主动努力弥补以不断提升自己的相关素材,也可以写成一篇议论文,写作中应注意分论点的拟定和多种论证方法的灵活运用。
  【例文展示】
  有一种改变叫主动
  李嘉诚说:“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这不由得让我想到化蛹成蝶,如果蛹等着别人从外撕破它的茧,它永远飞不起来;反之,它靠自己的力量从蛹里出来,它将不再是那个丑陋的毛毛虫。
  其实,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如果别人强迫你改变,你并不能真的脱胎换骨;但如果能认识自己,主动改变,那么你就会变得更强、更优秀。
  主动改变自己,做一个真正称职的自己。商纣王和唐太宗,一个灭亡了,一个兴盛了。究其原因,商纣王面对臣子劝谏的压力,他不仅没有主动改变自己,让自己的言行符合自己的身份,反而变本加厉,直至杀掉忠臣,毁灭自己。唐太宗听到魏征的谏言时,起初也恨得牙痒痒,并说:“会须杀此田舍翁!”但他转而细想,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于是把魏征当镜子,主动地改变自己,终成一代圣主。作为君王,唐太宗比商纣王称职,这得益于他能主动改变自己。当然,不仅是君王,每个人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都要根据实际情况主动改变自己,让自己在各个成长阶段都能做到最好。既如此,谁又能说自己不是自己的君王呢?
  主动改变自己,才能不断地提升自己。退役的运动员有很多,而邓亚萍无疑是最让人钦佩的一个。她退役后,没有躲在乒乓球的树荫下固步自封,而是主动改变自己。她没有被自己文化知识的薄弱吓到,而是毅然选择到大学深造,直至从剑桥顺利毕业。如果她不主动改变自己,她也只是“前冠军”中的一个,但她走了另一条路,让自己在改变的过程中不断地得到锻炼与提高,打造出一个全新的自己。
  主动改变自己,提升自己,机会就在前方等着你。有个黑人,他终于做了门童,但他仍然不满足于现状,不停地思索着怎样才能做好这份与人打交道的工作。他开始收集名人的照片和简介,并利用乘车走路的时间把他们牢牢记在脑子当中,渐渐地,他认得的名人越来越多,虽然他的生活没有丝毫改变。突然有一天,公司要在伦敦举办重大活动,需要一个认识所有名人的接待者,毫无疑问,他脱颖而出。他就是全美国最有名的门童Gil。试想,如果Gil不想着把工作做好,不主动地改变自己,提升自己,机会怎么会青睐他呢?
  不要等外在的力量把你打垮,在外力来袭之前,让自己变得强大起来。快举起心中的勇气之锤,砸碎自己坚硬的外壳,主动地改变自己,提升自己,你会发现眼前是一片海阔天空。
  点评:文章开头由材料引出,通过“化蛹成蝶”的常识形象地阐释材料,点明中心论点“认识自己,主动改变”。接着通过“主动改变”才能“做称职的自己”、“不断提升自己”、让“机会在前方等待”三个分论点,层层深入地论述。最后一段,收束全文,突出主题,照应开篇。
其他文献
《傅雷家书》编选了傅雷夫妇写给两个儿子的180多封家书,它是一部充满着父爱、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它不仅仅是家书,更是傅雷对远在万里之外的儿子的教育的文字范本,其中最长的家书达七千多字。该有多深沉的爱,才能一封书信长达7000多字啊。   在父母身边,儿女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儿女年幼时被父母藏在羽翼下,父母小心翼翼地将一切风雨绝隔,呵护着孩子的天真。孩子渐渐长大时,父母一定是苦恼的,这世上
期刊
从新课改以来,最大的热点就是提倡教学中要注入人文精神。那么,什么是人文精神呢?对于基础教育来说,人文精神细分在各个学科中,语文学科应该是人文精神播洒的主阵地,也是东西方文化价值交汇的连接点。具体到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就是对于学生的人性尊重,让学生的自由意志得到发扬。   一、高中语文教学对于人文精神内化的现状   首先,高中语文教学和所有的高考科目一样,受制于高考制度和命题这条无型的枷锁。题目
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正确运用语言文字,打好听、说、读、写的基本功。阅读教学是听、说、读、写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语文教学的核心。《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一、激发阅读兴趣,营造学习氛围   作为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喜欢阅读,认为阅读是一种乐趣,有一种想读的冲动,这才是成功的阅读教学所产生的效应。俗话说,亲其师
期刊
这里,最纯洁的梦想,最凄美的爱情,最痛楚的命运。  梦想、感情、命运交错相织,一笑伴一颦。  第一次走近她是在青春刚刚懵懂的季节里,尚还看不透何为爱与轮回;  第二次了解她是在高一,极快的节奏中抽出时间翻看一两页,浅显地看到惨淡轮回的命运与凄美的爱情;  第三次与她的约定是在升高三前的暑假,那时的自己真正爱上了那个纯洁如雪、美得无法挑剔的女孩新月。每次与她的邂逅总给我一种恬淡却带着淡淡伤痕的感觉。
期刊
一个学生的发展除了自身努力之外,还有重要的一点,那便是与他学习的环境密不可分。  “油菜花布满芳香,蜜蜂自然会到菜地跳舞。”这是一句西方谚语,形象说明了人与环境的关系。“孟母教子,三迁其家”,这是告诉人们,文化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中西方文化差异巨大,但在环境与人的关系上是相通的。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努力营造一种充满凝聚力、感染力、富有青春气息的校园文化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对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有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崔峦老师说过这么一段话:“当前倾向性的问题是阅读教学往往‘得意而忘言’,一味注重内容理解,人文感悟,忽视语言的理解和运用,甚至以‘得意’为唯一目标,语文姓‘语’名‘文’,学语习文是语文教学的首当其任。阅读教学是干什么的
期刊
诗歌鉴赏题目对多数学生来说比较难,在平时考试中,失分也较多。学生因为没有生活情境,对于古代诗歌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这就要求教师在古代诗歌鉴赏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使学生能较好地利用自己所熟知的事物和方式,帮助自己增强理解,从而达到理想的欣赏效果。下面,谈谈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设计线形图表,让学生弄懂诗歌内容  诗歌语言精练而且富有跳跃性,其内容和主题对文学功底不强的学生来说,很难把握。针
期刊
曾经一度抱怨:学生太笨了,连背诵的知识都不会;学生太没良心了,连公开课也不起来回答问题,捧捧场;学生太贪玩了,上课看的那么严还能偷着玩。抱怨的太多,心情不好,哪里还有职业幸福感可谈呢?阅读了《赏识你的学生》这本书之后,才发现原来一切问题都出在自己身上,是自己将自己禁锢到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慢慢地,就被书中一个个真实而精彩的案例所吸引。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不是学生不够好,不够优秀,
期刊
语文教学是一种传递情感的高难度艺术活动,更是一道展现作者内心情感的窗口。教学中学生内心的体验和感悟,往往比外在的接受和学习更为深刻,并且学生对情感的体验,都带有个性化的烙印和感悟的独特性。所以,关注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尤其利用多媒体这一教学的有效载体,准确捕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显得十分必要。以生动直白的形式,转化教学中抽象细腻的情感,唤醒学生潜在的情感经历和内心体验,在铺垫感情的掀动中
期刊
近日读了印度工程师孟莎美所写的《令人忧虑:不阅读的中国人》一文,看似有些苛刻,不过文章说得非常有道理,应该引起国人的深思。现摘录两则材料陈述如下:   1.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调查,世界上读书最多的是犹太民族,人均每年读书达68本,俄罗斯人均55本,美国人均50本,日本人均40本,韩国人均7本……中国人人均每年读书4.5本。从1982年设立诺贝尔奖以来,32%的获奖人是犹太人,其比例是其他民族的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