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房子》教学随笔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tw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树立服务意识,将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推向自主探索获取知识的前台,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本课教学中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这一理念,想方设法营造一种“我想读”“我来说”的氛围,让学生始终保持那份“读”的热情、“说”的渴望。在以“读”为本的基础上有所“悟”,有所“说”,让学生通过读书和口语表达实践,“感受语言的魅力”,“增强阅读的乐趣”,“提升运用的能力”。
  《云房子》是小学苏教版第三册中的一篇童话故事,课文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雨后天空的美丽景色:有云时,云朵千姿百态逗人喜爱;有风时,云朵散去,天空更显洁净艳丽。另外,天空还有小鸟的欢快飞动,这些使人感受到自然界的美好与和谐。在课堂教学中,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通过朗读、说话,用有声语言再现作品的艺术形象,从而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在轻松的教学过程中得到充分的活动,从而真正把课文读懂读好,达到发展思维、积累语言的目的。
  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情感和知识的双向交流,是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教师要改变“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式,要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参与学习探究,学会学习。
  一、坚持以读为本
  语文课上,最动听的声音便是读书声,没有琅琅书声是语文课堂的悲哀。早在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朱熹就将反复诵读作为一种重要的读书方法记载于教育论述之中:“熟读成诵”需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要牵强暗记,只要是多读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口诵心惟”,即邊读边思,寻言明象,入情入境。读课文,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反复朗读,在朗读中想象,在朗读中发现问题,通过反复地读去分析、解决问题,“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应该就是这个道理。在本课教学中,引导学生不离课文,不离读书,让学生在读中求懂,在读中学会,在读中获得阅读能力。首先,通过绘声绘色的范读,激起学生读的兴趣,诱发他们模仿的欲望,同时增强学生读的信心,消除盲目、畏惧情绪;接着,重点指导学生读书,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课文,在读中弄清课文大意,读得融会贯通,让课文中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深入体悟,不断吸收,真正体现读中有“教”、寓“教”于读的语文教学思路。
  二、创设个性体验的空间
  多元智力理论认为:学习个体之间客观存在着种种差异。阅读教学多元论也指出:阅读是极个性化的行为。作为不同的生命个体,每个人对同一文本的解读角度往往是多维的,理解也是多元的,因此应留给学生充足的个性体验的空间。在这堂课中,可以提问:“你们这些小鸟想不想造云房子呀?那你们想造怎样的云房子呢?”给学生戴上小鸟头饰,让他们成为小鸟中的一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有益于学生认知心理的发展,而且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在这个极为个性化的环节里,学生的表演五花八门,精彩纷呈。
  三、注重语言表达
  语文阅读课上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提供各种各样的语言训练环境,让学生所学的语言经常得到运用。本课的最后,学生通过说一说,将课文的“符号语言”内化为“感于内而发于外”的有声语言,学生所说出的已不仅是课文已有的符号的意义,而且补充、增加了许多游离于字里行间的言外之意。课文所表现的人、事、物、景,由于学生赋予了情感与生命而得以复活;课文中隐含的思想、观念,因为与学生的经历接通而产生巨大的说服力与震撼力。在此基础上,学生的大脑就会如电脑被访问一样,把所有感悟的语词、图像、情景、事件等都贮存入记忆仓库中。
其他文献
一、有助于激发学习积极性  长期以来,我国体育教学在方法选择上存在形式单一,方法简单,手段枯燥,主要是由教师讲解、示范,体育技术动作讲究力与美的结合,而体育教师受身体条件、业务水平、场地器材等等方面的限制,从而大大地影响了体育教学的效果,使学生产生了消极的心理反应,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国教育学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的力量是巨大
期刊
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天空开阔,要做最坚强的泡沫!  ——题记  从小到大,夸我长得漂亮的人,是少之又少。就连“可爱”这样的字眼,都不会出现在我的身上。或许是因为我性格大大咧咧,不懂矜持;又或许是因为我这样的外貌,很难让别人联想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形象。我想,若不是留着长发,走在大街上一定会被别人当作是男生!正是因为我这副模样,让我曾经深深苦恼,忧伤过许久。  小时候,我从未在乎过自
期刊
在新一轮高中课改中,修订后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从学科育人价值的角度,凝练了“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方面学科核心素养。传统文言经典篇目在教材中所占比例较大,但对于教材的深入利用存在效率不高的问题。如果能科学地確定教学拓展的方向,挖掘教材,就有可能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获得思维的发展。围绕新课标中的核心素养,认为文言文教学应该从以下三个方向进行拓展:  一
期刊
星星感恩天空,因为天空让它闪耀;鲜花感恩绿叶,因为绿叶让它娇艳;大地感恩雨露,因为雨露让它充满生机。人生路上最灿烂的阳光应该属于知恩图报,感恩使自己成长,感恩让生活更美好,感恩让我们的生命之花常开不败。  17世纪初,到达美洲的移民遇到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处在饥寒交迫之中,在印第安人的帮助下,移民们终于获得了丰收。在欢庆丰收的日子,移民为感谢上帝和印第安人的真诚帮助,创立了感恩节,感恩他人带来的帮助
期刊
初中阶段作为学生整体学习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学生需要快速地从小学简单直白的学习角色脱出,转而进入初中灵活多变学习阶段,为后续的高中课程打下基础。如何带领学生顺利进行过渡适应初中语文学习,是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面临的一项挑战。采取问题式教学法提出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在问题思考的过程中培养自主阅读的能力,提高阅读有效性,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最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问题式教学法在课前预习的有效应用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我们想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那么就应当让他们阅读的东西比要记住的东西多两倍,甚至多四至五倍。如果我们真想减轻学生的脑力劳动,那就让我们在学生面前,敞开道路让他们走到图书馆的书架跟前去让书籍从沉睡中醒来,成为青少年的挚友吧!”  的确如此,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通过两个学期的阅读材料选择与运用的实践与研究,回顾研究路上,我和学生们让书籍渐渐从沉睡中醒来,也收获了一路的风景。我主
期刊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2010年,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央文明办发布《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关于在学校开展“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试点工作的通知》,从2010年起共同实施“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等多个场合讲话中也强调“要重视
期刊
“数学素养”一词首次出现在我国初中数学教学大纲中,这标志着我国数学教育目标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必然趋势。在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师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广大数学工作者亟待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一、数学素养的内涵和表现  数学素养是指人们通过数学教育及自身的实践和认识活动,所获得的数学知识、技能、能力、观念和品质的素养。它主要包括:数学基础知识、数学能力和数学品质。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说:“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也是鼓帆,也是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没有帆,也就是没有风。” 新的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由此可见,阅读教学在整个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至关重要。长久以来,许多教育界的同仁在这方面做出了大量的努力和深入的研究,也取得了许多成绩,但
期刊
变换形式指的是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根据不同的情景和目的采取不同的提问方式。只有提问方式得当,才会促进课堂教学效果,让语文课散发无穷魅力。不妨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曲直结合  “直问”是指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提出问题,以便直接寻找答案。直问可使学生迅速进入思考状态,使教师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很好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开门见山式的提问是目前语文课堂上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提问方式。其优点是目标明确,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