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群文阅读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界开展得方兴未艾,轰轰烈烈。以一个作家的一组作品作整体性阅读文本,开展阅读教学活动,完全符合当前群文阅读的时代潮流。
群文阅读是群文阅读教学的简称,是近年来在我国悄然兴起的一种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实践。随着研究和实践工作的深入,群文阅读的定义不断修正完善,它是指师生围绕一个议题,选择一组结构化文本,在单位时间中通过集体建构达成共识的多文本阅读教学过程 。相关的实践探索大体上分为五个层级:第一个层级以教材为主,强调单元整合,以“单元整组”阅读教学为代表;第二个层级突破了教材,强调以课内文本为主,增加课外阅读,“一篇带多篇”基本上是这个思路;第三个层级和上述思路一样,但是把范围扩展到整本书的阅读,强调“整本书阅读”或者“一本带多本”的阅读:第四个层级提出阅读教学需要围绕一个核心主题展开,以“主题阅读”为代表:第五个层次把课内和课外阅读打通,具体形式以“班级读书会”为典型,更加灵活的则以“书香校园”的建设为典型。
简而言之,群文阅读,就是在语文课堂上围绕一个议题选择一组相关联的文章,引导学生围绕这一议题展开立体式的自主阅读,在阅读中发展自己的观点,进而提升阅读力和思考力,并进行多方面的言语实践。这是拓展阅读教学的一种新形式,它更关注学生的阅读数量和速度,更关注学生在多种多样文章阅读过程中的意义建构,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综观近几年进行的群文阅读教学实践,基本上都是以主题思想为议题或以表达技巧为主题展开教学,而很少围绕一个作家的一组作品展开研究。笔者认为,以一个作家为议题,以该作家的一组代表性作品结构文本,构成群文阅读教学,比一般群文阅读更有意义。
一、 符合研究性学习的原则
研究性学习是国家教育部2000年1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综合实践活动板块的一项内容。它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研究性学习主要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相对。一般来讲,凡是学生通过自己亲身参与的实践活动(如观察、调查、访谈、试验、设计、制作、评估等)获取知识、得出结论、形成产品,而不是由教师将现成的知识、结论通过传递式教学直接教给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属于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本质在于,让学生亲历知识产生与形成的过程;使学生学会独立运用其脑力劳动;追求“知识”发现、“方法”习得与“态度”形成的有机结合与高度统一。这是研究性学习的本质之所在,也是研究性学习所要达到和追求的教育目标。
围绕某一作家的作品展开群文阅读,正是学生主动地去解决阅读作品中发现的问题,获取知识,得出结论的过程。这一过程,不同于传授式教学的单篇阅读,而是作家的一組作品的阅读,这样的阅读,是学生的自主阅读,合作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增加知识,提升能力。
二、 符合知人论世的阅读原则
知人论世,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一种观念,是孟子提出的文学批评的原则和方法。出自《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孟子认为,文学作品和作家本人的生活思想以及时代背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而只有知其人、论其世,即了解作者的生活思想和写作的时代背景,才能客观地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孟子的这一原则对后世的文学批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历代文学批评家所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清代章学诚在《文史通义·文德》中说:“不知古人之世,不可妄论古人之辞也。知其世矣,不知古人之身处,亦不可以遽论其文也。”知人论世,应当是“论世”第一,“知人”第二,进行文学批评,也必须知人论世,才能对作品作出正确的评价。
学生围绕某一作家展开群文阅读时,只要了解了作家的生平、经历,了解了作家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特征,并带着这些理解去阅读作家的作品,就能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家的作品,就能研究出作家为什么写这些作品,为什么采用这样的写法。
三、 有利于更深入地理解作家作品
要深入地理解作品内容,必须以整体感知作家作品为前提。所谓整体感知,是指读完一篇文章后产生的心理感触,是对课文的整体领悟,是阅读者通过直觉在较短的时间内对课文要点进行大体上的领会和把握。它是阅读者着眼于全局,通过自己的主观认识,综合运用学过的各种语文知识和语感,对阅读材料进行宏观的理解。语文新课标强调指出“要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应起到理解内容、明确主旨的作用”。
对一篇课文尚且需要整体感知,对作家的一组作品更需要整体感知。整体感知作家的一组作品,相互参照,相互印证,形成对作家作品的总体印象。在此基础上,再通过研究性学习,就能深入地理解作家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从宏观上把握住作家作品的精髓,而不会流于片面,流于肤浅。
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里说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诸葛亮读书“观其大略”,都是强调的整体阅读,但他们的整体阅读,注重的是“博学”,而不是“甚解”。我们强调对一个作家一组作品的整体阅读,既要“博学”,更要“甚解”,从而达到完整地、准确地、深入地理解该作家的作品的目的,并从中得到思想上、艺术上的熏陶,提高自己的文学欣赏能力,提升自己的文化水平。
群文阅读是群文阅读教学的简称,是近年来在我国悄然兴起的一种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实践。随着研究和实践工作的深入,群文阅读的定义不断修正完善,它是指师生围绕一个议题,选择一组结构化文本,在单位时间中通过集体建构达成共识的多文本阅读教学过程 。相关的实践探索大体上分为五个层级:第一个层级以教材为主,强调单元整合,以“单元整组”阅读教学为代表;第二个层级突破了教材,强调以课内文本为主,增加课外阅读,“一篇带多篇”基本上是这个思路;第三个层级和上述思路一样,但是把范围扩展到整本书的阅读,强调“整本书阅读”或者“一本带多本”的阅读:第四个层级提出阅读教学需要围绕一个核心主题展开,以“主题阅读”为代表:第五个层次把课内和课外阅读打通,具体形式以“班级读书会”为典型,更加灵活的则以“书香校园”的建设为典型。
简而言之,群文阅读,就是在语文课堂上围绕一个议题选择一组相关联的文章,引导学生围绕这一议题展开立体式的自主阅读,在阅读中发展自己的观点,进而提升阅读力和思考力,并进行多方面的言语实践。这是拓展阅读教学的一种新形式,它更关注学生的阅读数量和速度,更关注学生在多种多样文章阅读过程中的意义建构,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综观近几年进行的群文阅读教学实践,基本上都是以主题思想为议题或以表达技巧为主题展开教学,而很少围绕一个作家的一组作品展开研究。笔者认为,以一个作家为议题,以该作家的一组代表性作品结构文本,构成群文阅读教学,比一般群文阅读更有意义。
一、 符合研究性学习的原则
研究性学习是国家教育部2000年1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综合实践活动板块的一项内容。它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研究性学习主要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相对。一般来讲,凡是学生通过自己亲身参与的实践活动(如观察、调查、访谈、试验、设计、制作、评估等)获取知识、得出结论、形成产品,而不是由教师将现成的知识、结论通过传递式教学直接教给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属于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本质在于,让学生亲历知识产生与形成的过程;使学生学会独立运用其脑力劳动;追求“知识”发现、“方法”习得与“态度”形成的有机结合与高度统一。这是研究性学习的本质之所在,也是研究性学习所要达到和追求的教育目标。
围绕某一作家的作品展开群文阅读,正是学生主动地去解决阅读作品中发现的问题,获取知识,得出结论的过程。这一过程,不同于传授式教学的单篇阅读,而是作家的一組作品的阅读,这样的阅读,是学生的自主阅读,合作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增加知识,提升能力。
二、 符合知人论世的阅读原则
知人论世,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一种观念,是孟子提出的文学批评的原则和方法。出自《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孟子认为,文学作品和作家本人的生活思想以及时代背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而只有知其人、论其世,即了解作者的生活思想和写作的时代背景,才能客观地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孟子的这一原则对后世的文学批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历代文学批评家所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清代章学诚在《文史通义·文德》中说:“不知古人之世,不可妄论古人之辞也。知其世矣,不知古人之身处,亦不可以遽论其文也。”知人论世,应当是“论世”第一,“知人”第二,进行文学批评,也必须知人论世,才能对作品作出正确的评价。
学生围绕某一作家展开群文阅读时,只要了解了作家的生平、经历,了解了作家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特征,并带着这些理解去阅读作家的作品,就能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家的作品,就能研究出作家为什么写这些作品,为什么采用这样的写法。
三、 有利于更深入地理解作家作品
要深入地理解作品内容,必须以整体感知作家作品为前提。所谓整体感知,是指读完一篇文章后产生的心理感触,是对课文的整体领悟,是阅读者通过直觉在较短的时间内对课文要点进行大体上的领会和把握。它是阅读者着眼于全局,通过自己的主观认识,综合运用学过的各种语文知识和语感,对阅读材料进行宏观的理解。语文新课标强调指出“要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应起到理解内容、明确主旨的作用”。
对一篇课文尚且需要整体感知,对作家的一组作品更需要整体感知。整体感知作家的一组作品,相互参照,相互印证,形成对作家作品的总体印象。在此基础上,再通过研究性学习,就能深入地理解作家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从宏观上把握住作家作品的精髓,而不会流于片面,流于肤浅。
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里说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诸葛亮读书“观其大略”,都是强调的整体阅读,但他们的整体阅读,注重的是“博学”,而不是“甚解”。我们强调对一个作家一组作品的整体阅读,既要“博学”,更要“甚解”,从而达到完整地、准确地、深入地理解该作家的作品的目的,并从中得到思想上、艺术上的熏陶,提高自己的文学欣赏能力,提升自己的文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