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梅与杨柳

来源 :世界华文作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g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元旦刚过,惦记着电视上的信息:世纪公园的腊梅开了!于是,背上相机,地铁转轻轨,由闸北到浦东,走进世纪公园。
  赏梅,是我退休后,一年一度,必做的事情。欣赏她的清雅神韵,赞美她的高洁情操,仰慕她铁枝琼蕊,笑迎飞雪的乐观振奋精神,借以陶冶神志,晕染晚景。
  公园里腊梅果然已经绽放,红梅绿梅白梅尚未被寒风唤醒。清凌凌的湖面,微风掠过,泛起粼粼碧波。阳光下,银光熠熠,像千万颗珍珠在闪烁。三三两两的游人,在湖畔悠闲地走过。一群青年男女,乘坐两辆多人座自助游脚踏车,说说笑笑,疾驰而去。虽然寒冬季节,万木凋零,一片萧瑟苍茫,却并非冰天雪地。更有那青松翠竹为伴,腊梅虽然一花独放,却并不孤寂。在游人笑吟吟的目光下,似乎少了几分冷竣,多了几分祥瑞。看来,傲骨冷香的梅花,也有柔和之处。
  想起在浦东居住时,海桐路和樱花路十字的绿地里,有一株古腊梅。据说,有120多年树龄。呈丛生状,庞大的树冠,平生仅见。因就在附近,每当上海难得一见的大雪纷飞时,便走进绿地,去感悟踏雪寻梅的意境和情趣。空气,经过雪花的过滤和擦拭,显得格外润洁清新。古梅那幽幽的淡淡的清香,随微风而来,沁入心扉,荡涤着五脏六腑。绿地,在飞舞的雪花中,成为一片琼玉世界。圆润的蓓蕾,半绽的花苞,盛开的花瓣,被洁白的积雪所映衬,更显得晶莹剔透,如同质地优良的黄玉雕琢而成。观瞻古梅,倾听那百年风雨;仰望苍穹,追溯那悠悠岁月。于是,一个恬淡素雅,饱经风霜又冰清玉洁的魂灵,隐现在弥漫的飞雪里。朦胧间,你的心灵被凝视,被触摸,被询问……
  又是好久没见飞雪了,冬日清冷明净的光辉,照耀着世纪公园。一对老年夫妇,戴着老花镜,凑近路旁一株腊梅。不知是分享她的清香,还是欣赏她的花蕾。一位摄影师,把照相机对准梅枝,聚精会神地捕捉美妙的瞬间。一个大学生模样的女青年展开画板,精心描绘着腊梅超凡脱俗的神韵。尽管严寒酷暑可以磨砺心志,但人们还是期盼现实生活中多些阳光,多些明媚,多些温馨。
  赏腊梅的游人并没有预期的熙熙攘攘,就像公园里整个境况那样松散,清淡。这同去年春节后赏梅时,人群潮涌的情景形成鲜明对比。那时,腊梅已近尾声。红梅绿梅白梅竞相开放,世纪公园的梅林里,幽香四溢,成为花的海洋。看来,众多的人们追求的还是生活情调的精彩纷呈,绚丽多姿,追求着生机盎然的热烈氛围。
  元旦过去了,春节也过去了,世纪公园梅林的红梅绿梅白梅应当苏醒了。然而,我却被病魔牢牢地困堵在房间里。一月十一日凌晨,突发的持续的心绞疼,似乎损害了我的某些元气。二十多天来,只能闭起门来,悄悄地和病魔搏击着,静静地等待着心肌的修复,默默地期盼着元气的回归,渴望着离开病榻,背起相机……
  腊梅的素雅,红梅的俏丽,绿梅的端庄,白梅的恬淡,不时在我脑海里浮现,使我寂寞衰弱的心脏得以某种慰藉。当公园湖畔那几株寒风中的杨柳在我遐思中闪现时,不禁眼睛一亮,精神为之一振。
  如果说,不畏苦寒,报春不争春,是傲梅令人仰慕的风骨,那么,能够在随遇而安中,蕴含着不屈不挠的韧劲,当是弱柳难能可贵的品性。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在山崖的石缝里,在沙滩的湿地上,袅袅绿柳,隨处可见。貌似柔弱的杨柳,生命力的旺盛,常常令人赞叹不已。
  其实,世纪公园距我原在浦东的住处只有一站路之遥。闲暇无事,常常信步前往。从七号门进去,迎面映入眼帘的便是湖水岸边那几株醒目的杨柳。无论是春天的婀娜多姿,夏天的青翠欲滴,还是秋天的金叶飘洒,冬天的苍凉隐忍,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寒风中,湖水里挺拔的芦苇已经枯萎,残枝败叶迎风抖动。昔日的凌波仙子——色彩娇艳的睡莲,早已销声匿迹,不知仙逝何方。岸边的杨柳,尽管也褪去了青绿,但在苍苍茫茫之中,洋溢着一种坦然无畏的神韵。湿润肥沃的泥土中,发达的根系,为之提供了蓄势待发的底气。挺拔的树干,依然精神抖擞。柔韧纤长的枝条,依然随风舞动。枝条上残留的树叶,虽然稀稀啦啦,却在无奈中流露出顽强来。
  梅花的傲骨英风,勇于在冰雪苦寒中奋力抗争,刚强却不鲁莽。当熏风吹拂,功德圆满之时,便激流勇退,笑吟吟地隐身在春绿之中。把神韵和品格,留在人们无尽的崇敬和回味里。杨柳的随遇而安,也并非苟且偷安。当寒流袭来,收敛锋芒,于无为中有所为。满怀希望,积蓄着力量。一旦春雷轰鸣,便厚积薄发,为烂漫的春天增色添彩。每当风和日丽时,柳条弄姿,柳絮飞舞,柳笛悠扬,伴随着鸟语花香……在轻松舒缓中,给人以赏心悦目的美。
  严冬,不可见梅不见柳。春暖,不可有柳忘却梅。年有四季,春夏秋冬,寒来暑往。人有四味,酸辣苦甜,悲欢离合。柳中有梅,梅中含柳,弹奏着大自然和谐的韵律。只有梅柳品格的兼修,才能演奏出完整的人生之歌。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文章讲述处于情感淡漠、异变和泛滥的时代,把握好自己的感情,以一生地忍受、抗拒而付出的牺牲精神,维护发展、进步和崇尚道德品质的社会旳需要;并用与之相匹配的人格尊严和真诚善良的人性,凸现文明和“小康”社会主义祖国的形象,彰显新生活的幸福、快乐和美满的悲壮与忠诚。(文章2012年5月入选《中国散文大系》(抒情巻)第28至31页,因伤病未汇购书款而被撤销作品。  记得孩提时,我被寄养在乡下外婆家
期刊
这样的日子,春风和煦,阳光明媚,天空明净,白云悠悠。  这样的日子,柳丝起舞,花儿盛开,湖水荡漾,空气轻柔。  这样的日子,适合在宁静的午后,静静地享受阳光,任阳光瀑布般流泻在身上。  这样的日子,适合在温馨的阳台上,洗衣浇花,晾衣晒被。花儿草儿们喝饱了水儿,在温暖的阳光里眯上眼小睡,乖乖地不出一丝声息。偶尔在风里轻轻抖动一下枝叶,像在梦里甜蜜的舞蹈。文竹枝叶细柔,袅娜的身姿很像秀美苗条的少女,让
期刊
苏东坡爱竹,陶渊明爱菊,周敦颐爱莲,屈原爱兰,世人爱牡丹,而我则爱盆间的花花草草,知名不知名的都能陶冶我们的情操,带来无限的生机与乐趣。苏东坡亦云“青青翠竹尽不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欢喜般若不就此与花草为友廖廖私语吗?  我的母亲(我爱人的妈妈)慈眉善目是一个非常善解人意、知书达理的老人,虽七十有三,且文革时期在校任教期间被几名劣质青年打伤了腿,造成现在的腿脚不便,但这些都不足以影响到母亲热爱
期刊
(一)  尼古拉·叶莲金娜与郑江虹离婚的时候,已经到了季节的秋天。极目远眺金黄色的白桦林,耀眼的树叶宛若片片秋阳的碎屑四处溅落,从柔软细绵的山地间铺了一层遥远童话般的梦境,令人心驰神往,遐梦缭绕,留连驻足。  屹立于喀尔汗斯河畔的霍曼斯山山谷灿烂的秋天,总显得要比南方到来得早些。一眼望去,它欲把大自然原始梦幻般的景象镌刻在叶莲金娜年轻清纯的记忆深处,让她珍藏一种永难忘怀的天穹式唯美的肃穆与宁静。 
期刊
擂茶有着悠久的历史,《晋书》中记载:“吴人采之,日茗粥。”汉代以前就已出现茶粥,至三国时期最兴盛。擂茶一词最早出现应在北宋的《都城纪胜。茶坊》一书。擂茶起源已将近两千年,她是中国岭南的产物,是岭南的文化瑰宝,亦世界上最古老的茶道。擂茶主要分布在南方的湖南安化、桃源、广西的贺州、福建的将乐、江西的赣州和广东的梅州、陆河等客家山区以清远的英德和清新县。擂茶在广东清远清新县滨江山区一带颇为盛行。据《清远
期刊
小时候生长在农村,走出家门便是一望无际的田野,熟悉的乡村生活无疑给我的想象插上了飞翔的翅膀。在这五彩缤纷的乡村四季里,我一次次沿着家乡的田埂,聆听春风秋雨,聆听鸟啼虫鸣,聆听庄稼拔节的声音,聆听人欢马叫,那些隐藏在岁月深处的田园交响曲,挥洒着生命的天籁之音,给我童年生活涂上一层梦幻色彩,使我能够在远离土地多年重新拾回那流淌在悠悠岁月里的美好记忆。  曾经无数次感佩古今中外那些文学大师们对乡村对田园
期刊
回想起自己的中学时代,仿似一场虚惊,无不汗流浃衫。  命途之一切,仅在一念之间。  我时常在回想,时常在反思,于昔时之状,无不让我觉之险惊。于人生之途,我恰似走了一个擦边球。  回想,初中时。那时,我只心于学习,但往日的玩伴很多都成了混混,不再勤于学习。其实,那时候这种诱惑,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十足的诱人。成为混混,可以一呼百应,想去揍谁就去揍谁,也免了被人欺负的惨景,群仗的场面也甚是壮观,那时我确为
期刊
我,活着,必须有一个理由。那么应该是怎样的理由,才足以支撑我延续这生命?  我已经过了孩童的年纪。现实,也早已向我露出了它狰狞的面孔。然而我依旧相信很多世人早已不再相信的事。比如理想,比如爱情。  很多身边的人说我还不够成熟。我要说,其实每个人都还在成长。我之所以还坚信那些我所珍视的,是因为那是我活着的理由。我宁可死在最后的天光里,也不愿在无尽的黑夜苟延残喘。仅此而已。  我是个理想主义者,虽然我
期刊
爱情,没有谁会不要,爱情是美好的,是伟大的,是神圣的,在大学的课本里有这样的一句话:爱情具有纯洁性和专一性,可是兰兰的爱情里却没有这些。  兰兰和彬彬是大学同学,大一的下半学期俩人开始恋爱,毕业后分配到不同的城市工作,这让他们见面的机会越来越少,平时都是靠电话、QQ和MSN等方式联系,要见面,只能等到节假日的时候。  情人节的时候他们在一起过得很幸福,可是兰兰哪里知道,情人节过了一个礼拜,彬彬提出
期刊
在我的印象中,著名作家铁凝,总是沉醉于她的小说和散文的优美无比的如诗一般的意境之中,写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人物的篇章为数不多,写领导干部的篇章好像几乎没有。可有这样一个人,在他任县教育局局长期间,只与铁凝有过很短时间的接触,就以其高尚的人格﹑务实的作风﹑强烈的事业心深深地吸引了铁凝,使得铁凝为他写出了题为《我的两位老乡》的近5000字的篇幅不菲的散文,发表于1989年11月16日的《河北日报》“布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