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研究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体质与症候。方法:将186例缺血性中风患者按照诊断标准纳入观察,并通过对这186例缺血性中风患者的体制进行采集,以《中医体制分类与判定标准》为依据,共同量化诊断的症状和患者的神经功能变化情况,观察缺血性中风患者不同的病情、既往病史以及相关的症候的关系。结果:通过对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痰证、阳虚证、血瘀证、气虚证症候和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的淤血质、气虚质、痰濕质体质进行研究,通过相关论证和研究发现,缺血性中风患者体质与症候中淤血质与血瘀证、气虚证、痰证成正相关,痰湿质与痰证、阳虚证、淤血证成正相关,气虚质与气虚证、痰证、血瘀证成正相关。结论:痰证、阳虚证、血瘀证、气虚证症候是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的常见症候类型,其中医症候类型与体质中常见的淤血质、气虚质、痰湿质类型有紧密的联系。
关键词:缺血性中风;患者体质与症候;研究
【中图分类号】R25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1-0078-02
缺血性中风是现阶段中老年常发病症之一,患有缺血性中风的患者通常存在气血亏虚的现象,其发病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肝肾出现阴虚症状,因此缺血性中风患者的体质多为淤血质、气虚质、痰湿质。基于目前的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但是对于患病因素和在并发过程中影响作用研究还有待进一步的拓展。本次研究主要将186例缺血性中风患者按照诊断标准纳入观察,并在患者住院期间观察其病情的程度、疾病的分期、既往病史对先有病情的影响,以便于探讨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体质与症候之间变化的关系[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统计2011年到2014年之间的在我院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186例,其中女病例84例,平均年龄为(61.48±10.72)岁,男102例,平均年龄为(63.56±11.36)岁,其研究的标准以《中医体制分类与判定标准》为依据,在所有纳入标准统计的患者签署同意书后,将所有符合中医中风病诊断和缺血性中风诊断的病患纳入标准,在研究和统计期间排除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TIA或住院期间TIA发展为脑梗死者;患有严重精神疾病的患者、具有心脏功能缺陷,严重的肾功能衰竭并伴有相关癌症的患者。
1.2 方法
通过收集缺血性中风患者在恢复期间的基本体制和症状情况,调查患者的性别、既往病史、家族病史、年龄病情的恢复情况,如实填写将所有的记录,在患者住院期间观察患者的症状是否与上报的症状相符合,以便于提高调查的准确性。患者的中医证候诊断主要参考《缺血性中风证候要素诊断量表》,将患者的所有症状赋予量表中相应的分数,全部症候均按各证候条目积分≥7标准确定。并严格的限制多设定的分数,以期提高统计的准确性,将最高分数设定为25分,将症候分为风证、火热证、痰证、淤血证、气虚证、阴虚证进行研究测量。
1.3 统计学处理
本次调研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处理,利用X2卡方检验,检验结果用P表示,P<0.05表示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86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体质9种中医体质类型的分布比例由低到高依次为特享质、平和质、湿热质、气郁质、阳虚质、阴虚质、气虚质、痰湿质、淤血质。最常见体质为淤血质、痰湿质、气虚质。其中特享质2例、平和质5例、湿热质12例、气郁质13例、阳虚质16例、阴虚质18例、气虚质31例、痰湿质42例、淤血质47例。186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的中医证候常以2证以上组合出现,多为阳虚证+痰证、淤血证+痰证、气虚证+痰证、血瘀证+气虚证、等组合出现。其中以证候条目积分最高者判定为主要证候。最常见证候为血瘀证、痰证、气虚证、阳虚证。血瘀证52例、痰证47例、气虚证46例、阳虚证41例。通过对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常见症候和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常见的体质进行研究,通过相关论证和研究发现,缺血性中风患者体质与症候中淤血质与血瘀证、气虚证、痰证成正相关p<0.05,痰湿质与痰证、阳虚证、淤血证显著正相关,气虚质与气虚证、痰证、血瘀证显著正相关p<0.05。
3 讨论
本次统计和研究将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体质与症候相结合,针对每个病患实施不同的个性化康复治疗,以期降低病患之间的差异化,个性化康复治疗对于恢复期的缺血性中风患者来说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中风并发症,并促使病患在短时间最快的恢复。本研究证实186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在恢复期患者体质与症候方面则无明显男女差别,并发现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高危体质类型,其中包括淤血质、气虚质、痰湿质,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中存在较多的疲血质和痰湿质,恢复期的病患常见状态为半身不遂、脉弦滑或偏瘫侧弦滑而大、头晕目眩、肌肉组织瘫痪等症状,中风的患者其多数为过度肥胖、肝肾阴虚、气血亏虚,其体质特征多为痰湿体质,加之在病症发生后运动量大大降低,气血运行不畅通,导致病患出现较为常见症候,并伴随淤血质、痰湿质、气虚质的增多[2]。根据统计调查中风恢复期中有18.24%的病患属于气虚质体质,这种体质可以通过外界生活环境、日常生活习惯、心理素质等各方面调整而有所好转。中风恢复期患者康复护理,应该从纠正淤血质、气虚质、痰湿质体质方面着手,并以健脾化痰、益气的方式进行康复护理,以便于帮助中风患者改变体质特征。关于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的症候,应从血瘀证、痰证、气虚证、阳虚证等方面入手,其原因在于病患的症候会随体质的变化越变化,因此必须辩证的将病患的体制和症候相结合,以便于提高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的恢复效果[3]。
综上所述,本次调查研究主要从中医体质学和中医证候学辩证的角度思考,在为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中医综合康复治疗时应该采用病患的体制和症候相结合的治疗方法,本次研究为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在康复治疗时提供了理论参考。但由于调查样本数量有限、受地域的限制,因此其判定标准的可信度与科学性会存在一定的偏差。由于缺血中风中医体质要素和证候要素在组合与时间上的分布具有复杂性,因此,在为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中医综合康复治疗时硬借鉴循证医学理论及选择更合理的统计学方法对中医中风体质与证候进一步研究,以期为临床康复提供更好的指导。
参考文献
[1] 贾爱明,胡文梅,张红,刘耘,谭婧,刁凤声. 620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体质与证候研究[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3,06:14-16.
[2] 王红,夏令琼,王鑫. 辨证施膳对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血脂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13:2063-2064.
[3] 杨牧祥,于文涛,魏萱,王长垠,王秉岳,安俊岐. 缺血性中风患者证型分布规律的研究[J]. 中医药学刊,2011,09:1593-1595.
关键词:缺血性中风;患者体质与症候;研究
【中图分类号】R25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1-0078-02
缺血性中风是现阶段中老年常发病症之一,患有缺血性中风的患者通常存在气血亏虚的现象,其发病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肝肾出现阴虚症状,因此缺血性中风患者的体质多为淤血质、气虚质、痰湿质。基于目前的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但是对于患病因素和在并发过程中影响作用研究还有待进一步的拓展。本次研究主要将186例缺血性中风患者按照诊断标准纳入观察,并在患者住院期间观察其病情的程度、疾病的分期、既往病史对先有病情的影响,以便于探讨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体质与症候之间变化的关系[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统计2011年到2014年之间的在我院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186例,其中女病例84例,平均年龄为(61.48±10.72)岁,男102例,平均年龄为(63.56±11.36)岁,其研究的标准以《中医体制分类与判定标准》为依据,在所有纳入标准统计的患者签署同意书后,将所有符合中医中风病诊断和缺血性中风诊断的病患纳入标准,在研究和统计期间排除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TIA或住院期间TIA发展为脑梗死者;患有严重精神疾病的患者、具有心脏功能缺陷,严重的肾功能衰竭并伴有相关癌症的患者。
1.2 方法
通过收集缺血性中风患者在恢复期间的基本体制和症状情况,调查患者的性别、既往病史、家族病史、年龄病情的恢复情况,如实填写将所有的记录,在患者住院期间观察患者的症状是否与上报的症状相符合,以便于提高调查的准确性。患者的中医证候诊断主要参考《缺血性中风证候要素诊断量表》,将患者的所有症状赋予量表中相应的分数,全部症候均按各证候条目积分≥7标准确定。并严格的限制多设定的分数,以期提高统计的准确性,将最高分数设定为25分,将症候分为风证、火热证、痰证、淤血证、气虚证、阴虚证进行研究测量。
1.3 统计学处理
本次调研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处理,利用X2卡方检验,检验结果用P表示,P<0.05表示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86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体质9种中医体质类型的分布比例由低到高依次为特享质、平和质、湿热质、气郁质、阳虚质、阴虚质、气虚质、痰湿质、淤血质。最常见体质为淤血质、痰湿质、气虚质。其中特享质2例、平和质5例、湿热质12例、气郁质13例、阳虚质16例、阴虚质18例、气虚质31例、痰湿质42例、淤血质47例。186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的中医证候常以2证以上组合出现,多为阳虚证+痰证、淤血证+痰证、气虚证+痰证、血瘀证+气虚证、等组合出现。其中以证候条目积分最高者判定为主要证候。最常见证候为血瘀证、痰证、气虚证、阳虚证。血瘀证52例、痰证47例、气虚证46例、阳虚证41例。通过对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常见症候和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常见的体质进行研究,通过相关论证和研究发现,缺血性中风患者体质与症候中淤血质与血瘀证、气虚证、痰证成正相关p<0.05,痰湿质与痰证、阳虚证、淤血证显著正相关,气虚质与气虚证、痰证、血瘀证显著正相关p<0.05。
3 讨论
本次统计和研究将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体质与症候相结合,针对每个病患实施不同的个性化康复治疗,以期降低病患之间的差异化,个性化康复治疗对于恢复期的缺血性中风患者来说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中风并发症,并促使病患在短时间最快的恢复。本研究证实186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在恢复期患者体质与症候方面则无明显男女差别,并发现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高危体质类型,其中包括淤血质、气虚质、痰湿质,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中存在较多的疲血质和痰湿质,恢复期的病患常见状态为半身不遂、脉弦滑或偏瘫侧弦滑而大、头晕目眩、肌肉组织瘫痪等症状,中风的患者其多数为过度肥胖、肝肾阴虚、气血亏虚,其体质特征多为痰湿体质,加之在病症发生后运动量大大降低,气血运行不畅通,导致病患出现较为常见症候,并伴随淤血质、痰湿质、气虚质的增多[2]。根据统计调查中风恢复期中有18.24%的病患属于气虚质体质,这种体质可以通过外界生活环境、日常生活习惯、心理素质等各方面调整而有所好转。中风恢复期患者康复护理,应该从纠正淤血质、气虚质、痰湿质体质方面着手,并以健脾化痰、益气的方式进行康复护理,以便于帮助中风患者改变体质特征。关于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的症候,应从血瘀证、痰证、气虚证、阳虚证等方面入手,其原因在于病患的症候会随体质的变化越变化,因此必须辩证的将病患的体制和症候相结合,以便于提高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的恢复效果[3]。
综上所述,本次调查研究主要从中医体质学和中医证候学辩证的角度思考,在为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中医综合康复治疗时应该采用病患的体制和症候相结合的治疗方法,本次研究为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在康复治疗时提供了理论参考。但由于调查样本数量有限、受地域的限制,因此其判定标准的可信度与科学性会存在一定的偏差。由于缺血中风中医体质要素和证候要素在组合与时间上的分布具有复杂性,因此,在为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中医综合康复治疗时硬借鉴循证医学理论及选择更合理的统计学方法对中医中风体质与证候进一步研究,以期为临床康复提供更好的指导。
参考文献
[1] 贾爱明,胡文梅,张红,刘耘,谭婧,刁凤声. 620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体质与证候研究[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3,06:14-16.
[2] 王红,夏令琼,王鑫. 辨证施膳对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血脂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13:2063-2064.
[3] 杨牧祥,于文涛,魏萱,王长垠,王秉岳,安俊岐. 缺血性中风患者证型分布规律的研究[J]. 中医药学刊,2011,09:1593-1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