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德冉、朱锦雄 风雨共进 世纪情缘

来源 :今日华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len6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印度尼西亚到香港,从读书到工作
  他们一起走过了青春年华
  他们一起走过了动荡年代
  五十二个春秋,半个多世纪的情缘
  他们不是亲兄弟,卻胜似亲兄弟
  为了共同的志趣,他们携手十七年
  一同致力於智能保健学会的服务
  让更多人受益,为实现人生的价值
  也为推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半世纪风雨情 为梦想再携手
  张德冉先生和朱锦雄先生这两位华侨,相识於五十二年前,彼此陪伴了对方的青年岁月,再到中老年时光。不是兄弟,胜似兄弟,这份经过岁月沉淀、风雨洗礼的友情,让人感叹、让人感动。
  他们都在印度尼西亚出生长大,读中学时,当时印度尼西亚华侨总会顺应中印友好的发展需要,为支援印尼经济建设的专家就地取材,提供中、印文过关的翻译人才做凖备,组织当地的优秀华侨学生成立了一个翻译班,加以培养作为後备力量。二人成为了同学,因此相识。未及毕业,1965年印度尼西亚爆发了震惊世界的“排华事件”,大批华裔同胞受到迫害。眼见形势越来越严峻,印度尼西亚华侨在安排下分批回到祖国怀抱。


  1966年,二人先後回国,同在韶关工作又成为了同事,1974年他们先後再来到香港。朱锦雄先生介绍说,来到香港後他做过杂工,进过公司,辗转谋生,从80年代开始自己经营生意,主要是做印度尼西亚产品的进出口贸易。他说:“来到香港闯荡,想要立足扎根,就一定要有自力更生、自我奋斗的精神。”张德冉先生也有了自己的事业。
  从小在印度尼西亚长大,那里就是他们的第二故乡,这份感情是一样的。加上一起从风雨动荡中一路走来,现在虽说各自为事业而忙碌,很少有时间聚在一起,但感情並没有因此冲淡。将二人再一次紧密联繫在一起,是为了一起携手共创的香港智能保健学会。
  1998年5月13日,印度尼西亚再一次发生“排华事件”,引发了香港侨界同胞的示威遊行。时任新华社香港分社的一位领导发表评论,意为批评侨界同胞小圈子抱作一团,所以得不到香港人的理解,因此香港人几乎不参与。
  朱锦雄先生将这篇批评记在了心中。华侨同胞因为种种原因回到祖国,相聚在香港,他们克服了语言不通的障碍,逐渐融入到香港的社会之中。“早年间,华侨在香港经常会遭受轻视,因此很多人逐渐不愿跟香港人打交道,自成团体。所以我在成立社团的时候就想办一个沟通香港和侨界的社团,突破界限。”他介绍说,“不是为了牟利,而只为做些有意义的事。”




  创办智能保健学会 尽己之力奉献社会
  时光回溯到1998年4月,要从那次奇妙的河北石家庄之行说起。朱锦雄先生和张德冉先生一行人到石家庄考察,机缘下结识了当地有名的中医郭志辰先生,並对其创立的“人体空间医学”和动意动功功法非常感兴趣。“通过锻炼,做一些简单的推拿按摩,再配少量的中草药,自己也能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大家都觉得是一个值得学习推广的好方法。”朱先生回忆说。
  於是,在二位的联手筹备下,1999年6月香港智能保健学会成立,本着“修心、养性、积德、忘我”的宗旨,坚持贯彻“不分宗派,不分种族,不分阶层”的凖则,至今已走过了17个年头。学会一直致力於开展对郭志辰博士创立的《空间医学》的研究、交流工作,推广动意功功法,提倡“健康必须自求”的观念,增进人类身心健康,防治隐藏人体内未显现的疾病,印证古医书《黄帝内经》有关“气聚成形,气散成风”之说。




  “我们不是为自己牟利,而是希望团结香港各界,为社会做一些积功德的事情。通过传播这种方法,让更多人学会未雨绸缪,在身体无恙时就做一些保健,化解一些身体的问题。”学会秉承关爱长者,关爱弱势社群的传统美德,自成立伊始就定期及不定期地组织义工队到耆英中心及非牟利社团为长者和基层市民进行义务教功、内功按摩等义务服务工作,获得香港社会的广泛认可和接纳。
  现在学会拥有会员七千多人,很多都是通过人们口口相传的口碑慕名加入。“以现在七千会员来计算,一家四口的话,至少能使两万人收益,此外还有会所提供帮助。”如果说以前是为了生活而奔波的话,1998年以後,张德冉先生与朱锦雄先生将重心逐渐放在了社团服务上,希望为社会做些有功德的事。
  传播传统文化 共建友谊桥樑
  今年,香港智能保健学会已走过了十七年,作为新老会长,张德冉先生和朱锦雄先生坦言,目前面临最大的困难就是租金问题,两个会所每个月的开支近十万,压力可想而知。一路走来,的确很不容易。儘管艰难,他们仍会不遗餘力地坚持下去。


  中华医学博大精深,推广保健养生本身也是件有益社会的事。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受益人群大多年龄都超过了四十岁,“看到很多老人越来越健康,部分老人经过潛心学习成了会所推拿按摩的老师傅,不仅丰富了他们的閒餘生活,也让他们发挥餘热体现出人生的价值。”但年轻人来学的很少,所以他们希望能进一步让更多人了解。
  此外,香港智能保健学会还针对在香港务工的印度尼西亚女工,开展了培训课程。“虽然香港政府对外来佣工有保证她们权益的政策,包括享受和香港居民同样的医疗福利。然而,她们终究是香港的一群比较弱势的群体。”张德冉先生进一步介绍说,“他们可能是靠一人工作要养活印度尼西亚的一家人,而且在香港待再长时间也终得返回故乡,因此,在香港期间获得比印度尼西亚要高的工资报酬之外,能不能让她们学到更多的知识,学多一两种语言或一技之长,使她们将来回到自己的国土上从事较高的职业,发挥她们的专长。对她们来说,即便只有“薄技在身”,也显然比什麽都重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香港智能保健学会的教师们把有关的中医学教材写成中、印度尼西亚文对照,让他们能更好地学习。於他们而言,学习这门保健手法,也是一门技术,是可以一直传承下去的。
  十多年来默默耕耘,香港智能保健学会致力於推广中华医学,亦可让人们感受和理解的具体医疗保健讲解中华文化。授人以“渔”,润物无声,中华文化早已深入印度尼西亚人民心中。潛移默化中,也进一步促进和夯实中、印两国人民友好关係和文化交融。张德冉先生说:“未来希望能努力把这门学问加速传承,更希望有生之年能看到它在我们的第二故乡——印度尼西亚广泛扎根,惠及更多的印度尼西亚人民。”


  两位相识半个多世纪的老友,由於工作等原因,有时一两月才见一次面。二人均坦言虽然有意见相左的时候,但从未因此而翻脸。在张德冉先生心中,朱锦雄先生是一个思想敏锐的人,对人们思想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看得比较长远,能夠与时俱进,因此对其由衷佩服。“可以说没有他就没有我们智能保健学会这十七年的发展,所以我一路都坚定地支持他,他提出来的方案我都会首先支持,若出现问题我们再讨论解决。”而在朱锦雄先生印象中,张德冉先生为人忠厚可靠,顾全大局,与其合作基本没有什麽後顾之忧。
  简单卻真诚的评价,源自对彼此的了解和信任。风雨共进,兄弟俩走过了半个多世纪;展望未来,这份情谊将继续伴着他们共同的追求,一直长存下去。
其他文献
不要问我到哪裏去/我的心依着你  不要问我到哪裏去/我的情牵着你  我是你的一片绿叶/我的根在你的土地  正如歌词裏所唱到的,他同其他华侨一样  无论历经多少苦难和辉煌  那种“家国天下”的情怀依然  一句:华侨是天生的、忠贞不渝的爱国者  说不尽、道不完的是他炽热的爱国之心  历经风雨 不改初心  爱国爱乡不仅仅是海外华侨的光荣传统,更是从骨子里流淌出来的一种天然情怀。水一样的深情,土一样的厚重
期刊
少年时的兴趣  指引他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二十多载热爱与坚持  终使他的才情光芒绽放  提携後进,诲人不倦  奉献社会,乐助公益  他,是香港知名的摄影师  ——苏文郁先生  热爱摄影事业,至今逾廿载  中学时代,学校佈下一份特殊的习作——用照片记录一些香港交通状况。在几十年前,香港的交通远不如今的四通八达,为了取得反映当时香港交通现状的好图片,苏文郁先生与几位同学拿着相机走遍了大街小巷,终而获得
期刊
涉笔成趣,陶冶性情;笔走龙蛇,定气怡神。畅遊於书画世界之中,柯世复先生得享自由自在之趣,提笔蘸墨直抒胸臆,随性创作续写情怀。透过一张张工整规范的书法、以及一幅幅格调雅緻的国画,柯世复先生将自己的快乐与充实展现得淋漓尽致,仿佛渗到宣纸上的色彩,一点点晕染、一圈圈扩散,人生因此丰富绮丽、幸福喜悦。  安稳之际圆书画之梦  自古以来,东亚及东南亚的许多国家和地区,都会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衣着、习俗、文学
期刊
由中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天津市人民政府和中国美术家协会共同主办的第二届“全球华人书画展”日前在天津落下帷幕。在6天的展览中,各界参观者人流不断,好评如潮。展览共展出来自五大洲40个国家和地区的120多位书画家的154件作品。作品涉及国画、书法、油画、水彩等多种艺术门类,画作主题围绕歌颂祖(籍)国繁荣昌盛、加快“一带一路”建设,同圆共筑“中国梦”思想制作,著名画家张文亮表示,本次展览水平很高,生动反
期刊
2010年,万希泉应运而生  香港乃至中国陀飞轮第一品牌诞生了  它,糅合中西文化,承载香港精神  是东方五千年传统文化精髓  和西方钟表顶尖工艺的结合体  它,在一众国际品牌中脱颖而出,传扬中外  实现创建香港首个陀飞轮腕表品牌之梦的  正是——“青年梦想实践家”沈慧林先生  一篇论文所引出的“陀飞轮之梦”  2008年,因雷曼兄弟投资失利,引发了全球金融海啸。此时,八零後——沈慧林正在美国著名
期刊
他,为艺术而活,人生因艺术而丰富  他自学成才,长期与艺术打交道而乐在其中  历经数十年专注各种艺术的学习、研究、教学  获得视觉艺术与艺术治疗双博士  既能自弹自唱,又能肆意挥毫  既擅诗词歌赋,又能挥斥方遒  在文学、音乐、书法、演讲等方面皆有所长  艺术,是他让别人获得快乐与健康的源泉  艺术,是他生命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因摄影艺术,他的视角变得触动人心  因为父亲的开明教育,饶炳雄博士的艺
期刊
英国《金融时报》日前公佈2016年全球行政工商管理硕士(EMBA)课程排名,香港科技大学及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管理学院的EMBA课程排第一位,是第七度荣膺榜首。北京清华大学与欧洲工商管理学院合办的Tiemba课程,排名第二。第三位是巴黎高等商业研究学院、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及纽约大学史登商学院合办的Trium课程。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课程排第37位;香港大学与上海复旦大学合办的工商管理(国际)硕士(IMB
期刊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46年前,一个不经意的决定  促使她缔造了今天的方方乐趣教育机构  她,爱为本,善先行  崇尚有教无类,相信教育无处不在  在香港、内地创建了五间幼儿园、两间英文小学、  一间国际学校……  受到学生的真心喜爱、家长的高度信赖  几十年来,经由其教育的孩子长大成人  一批批走向社会,成为有用之才  但仍不忘其当年之教诲  今天,她的桃李溢清香,芬芳满人间  前 言  边陈之娟
期刊
万物共存,各有姿态  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世界  随心选择,独铸命途  交织成乐趣纷呈的人生  自主把握命运  自信撰写传奇  锺家豪先生在风华正茂之时  实现了出类拔萃的事业宏景  他用一段精彩的励志经历  传播积极进取的正能量  影响着更多的青年人  表演或事业的舞台上 他尽情展现才华  在时间的推移中,前後交替不断上演,当一批批固有力量显出颓势时,就会出现一代代蓬勃的新生力量弥补此中的空缺。因此
期刊
刘宇新博士  ——享誉香江的华夏赤子  ——爱国爱港爱乡的时代楷模  他与霍英东、曾宪梓等一行  站在改革开放的前沿  爱国爱港,竭诚奉献  与曾宪梓、田家炳被誉为“客家的三个太阳”  他高举爱国爱港旗帜  将每一份爱融入到各项实事中  在经济、教育、慈善公益等领域做出了傑出成就  这所有一切,都归结於他拥有  一颗殷切的赤子之心  一份浓厚的家国之情  苦难岁月,造就赤子之心奋力拼搏,赢得回馈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