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医生的健康哲学

来源 :晚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o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人活百岁已不再是梦,百岁老人们一个世纪的人生智慧和丰富阅历,可以为我们上堂生动的岁月之课。日野原重明就是这样一位风趣幽默、笑容纯真的百岁老人。最近,我读到了他的故事,深受启发。他把体检引入日本,并经过20年努力,将糖尿病、高血压等“成人病”一词,改为“生活习惯病”,唤起了百姓防未病的健康意识,还开设了日本第一家安宁医院,普及安宁疗法。作为知名畅销书作家,他每年有超过100场演讲,需要频繁出国工作,但仍在103岁高龄时坚持每周抽一天时间给患者看病。
  为捍卫自己的健康,这位老人有很多维持百年的好习惯,而且凡事好奇,什么新事物都想挑战,90岁开始学习水彩画、音乐指挥、训练肌力……从老年心理学的专业角度来看,这些要素正是老年人“乐活”的关键。
  人生不只是活着,更要好好活
  日野原重明说,自己在65岁准备退休那年遭遇了劫机,被解救后平安生还,他便把接下来的人生看作别人赋予的,认为只有快乐地度过,才对得起别人的付出。此后,他每天一睁开眼都会尽全力去活,什么事都想尝试,身体也开始更多地动起来。
  他这种心态积极又阳光,是对自己愉悦的接纳。其实,无论青年人还是老年人,只要明确面对生活的态度,就不会再被鸡毛蒜皮的琐事困扰,才能把重心转移到有意义的事情上,少了抱怨和绝望,多了活力和动力。我们也在研究中发现,积极的心态比运动更能提升老年人的健康水平,接受过积极心理暗示的老年人不仅在行走、保持平衡等方面表现更好,还能强化积极的自我认知,削弱消极的衰老想法。
  向所有偶然学习
  日野原重明紧跟潮流,有自己的社交网站且常常更新,用他的话说是“永远做新的事,就永远不会老”。选择一个新的学习内容,多数得于偶然,比如日野原重明看过一本好书,就有了把它改编成音乐剧的想法,于是88岁时成了剧作家。当他患肺结核卧床休养时,因为无聊在白纸上画起五线谱,那一年便学会了作曲,并发现了音乐疗法。这一点我们身边很多老人就做得远远不够。有些人总是把“老了”、“不中用了”挂在嘴边,这会成为拒绝接触新事物的借口,阻挡了自己终身学习、发掘潜能的可能。老年人也要向世界热情地张开双手,多认识新朋友,做没有做过的事,体验不同的生活,那样才能越活越年轻。
  维持30岁的体重和腰围
  日野原重明从30岁至今一直维持着60公斤的体重。他秘诀的头一条就是健康饮食:每天早餐喝一杯果蔬汁,并在里面放匙橄榄油,这种自制饮料既能稳定胆固醇,又能补充能量;然后再喝一杯加了大豆卵磷脂的牛奶,吃根香蕉,配杯咖啡。他午餐饭量很小,只吃几片饼干及一杯牛奶。晚饭相对丰盛,每周吃两次没有油花的牛排,其余5天选择鱼类,再搭配一大盘蔬菜,如莴苣和花椰菜。日野原重明强调,饮食上不用太苛刻,今天多吃一点,过几天少吃一点就好。但需要坚持的准则是,每餐比八分饱再少吃一点,而且要少吃甜食。运动方面他从来不偷懒,尽量给自己多创造锻炼的机会,比如坚持不搭电梯,走路常两步并成一步,每周雷打不动地跑步等。不过需要提醒的是,每个人体质不同、身体状况差异也很大,应量力而为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并固定下来形成好习惯。
  拥抱梦想
  日野原重明从没放弃的梦想是世界和平,尊重生命。他每个月都会去各个小学演讲,和小朋友们进行关于“生命”的对话,把珍惜生命的想法播种在孩子心里。 其实,正如日野原重明告诉我们的,梦想从来不分年龄、不分阶级,任何人都值得拥有,它可大可小,五花八门。每个人心里都应插上“两个翅膀”,一个叫梦想,一个叫实践,相伴而行。有了这对奔向蓝图的翅膀,心里才有希望和依托,才能获得“自我实现”的需要。比如,一个长寿梦,就要从每天的饮食、睡眠、运动等方面慢慢实现。对生活相对枯燥的老年人来说,这种“实现”更重要,子女和老伴应时常鼓励,不要以“不切实际”的评价打消他们积极的念头。
  活出死亡
  作为一位看尽生死离别的医生,日野原重明在1983年写了《如何活出死亡》一书。他领悟到“医生不只是要挡在疾病前面,更要有与患者一同承担死亡、面对死亡的勇气与感性”。于是,他积极推广安宁照护,陪伴没有治愈希望的患者走完人生最后一程,给他们提供身、心、灵的全面照顾,让他们安静、有尊严地逝去。他认为不怕老、不怕死,才能活出光彩。但在思想观念较传统的国人眼中,“死亡”二字是不吉利的,真要面对时就会无法克制地恐惧、伤感。我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每个人都要学会接受身体在衰老的事实,像日野原重明那样“活出死亡”。现在比较流行的死亡课程,目的就是帮助人们建立科学的死亡观,学会正确地对待生死,鼓励人们通过正视死亡来更加珍惜生命、珍爱健康,学会感恩,并获得勇气继续前行。
其他文献
担架上的谋略  长征出发前,中央最高“三人团”决定:中央政治局成员一律分散到各军团去。毛泽东从政治局常委张闻天那里得到消息后,便提出请求,自己要同张闻天、王稼祥一路同行。  在毛泽东看来,转移途中如能与这两人结伴同行,便可借机向他们宣传自己的思想和主张;若能得到他们二人的支持,对于推行正确路线,扭转目前红军面临的极为严峻的局势,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毛泽东还意识到,这或是最后一次机会,因为红军在博古
期刊
2015年元旦,日本厚生劳动省在各大连锁品牌便利店中,为老人们奉上了一份温馨的新年礼物———老人综合服务角(以下简称服务角)。今后,老人在住所附近的便利店里可享受到多种服务,为他们的生活带来更多快乐。  目前,很多日本的年轻人不愿与老人住在一起,再加上日本老人总怕给别人找麻烦,所以很多老人都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感到非常孤独。虽然便利店的服务角尚未正式投入使用,但很多老人已经前往便利店中询问服务
期刊
婆婆退休后,除了喜爱体育锻炼和读书外,还迷恋上了电脑。别看婆婆年纪不小了,理念和技术可一点都不落伍,没多久就把电脑玩得比我这个年轻人还熟络。什么看电影、玩游戏、网上聊天,婆婆都能轻松搞定,就连软件应用、网络购物都难不住她。  这不,最近婆婆又迷上了高端时尚的电脑“云技术”,玩起了我们都不懂的高科技。  按婆婆的理解,这所谓的云技术,就是原来需要用自己电脑做的事,都转移到云端,让别的电脑替你做了。有
期刊
如今,在越来越多的老百姓眼中,健康是头等重要的大事。也正因如此,中国人对健康知识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渴望。为深入了解城市居民获取健康知识的渠道、对健康知识的认知及诉求,知名市场调研和咨询机构Kantar Health于2014年底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成都开展了“公众健康知识获取与认知现状”调查,结果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公布。结果显示,尽管现有健康信息渠道看上去很丰富,但存在“广告植入,难信真假”等问题,无
期刊
从自身做起保护环境,不仅为减少空气污染贡献力量,还能温暖内心,增加满足感。荷兰格罗宁根大学的心理学家发现:当人们觉得自己做了一件对环境有益的好事后,身上真的会有一股暖流经过。  研究人员选取了一群学生,通过调查问卷考察了他们的碳排放量(也称碳足迹),比如出行方式是否环保、垃圾回收是否分类等,分数较低者的行为对保护环境更有益。随后,研究人员给一名学生打出了碳排放量得分作为标准,要求其他学生把自己的分
期刊
革命的温暖指引其入党  1944年秋,16岁的张万年听说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专门“打鬼子、救穷人”,便怀着国恨家仇,与本村小伙伴孙德民一起,偷偷跑到家乡南山参加了八路军。翌年早春,他的母亲和孙德民的母亲到部队看望儿子,连长许何不仅没有埋怨母亲给部队行动带来不便,晚上吃饭时还特意让炊事员多加两个菜。  革命大家庭的温暖从此激励着张万年像战斗英雄一样舍生忘死,并在自己的心田里播下“以情带兵”的种子。一年
期刊
编者的话:  此前,央视《焦点访谈》栏目戳穿了个别微信公众号散播的“微波炉致癌”谣言,不久后又整理发布了“朋友圈里的9大谣言”,都引起了极大关注。可以说,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就像一片“沃土”,“滋养”着各种谣言,且一茬接一茬,让人防不胜防。   从某种角度说,新媒体就像一个扩音器,它能将有用的信息无数倍放大,惠及更多人群;同时也能让不良信息在短时间内波及更多人。正因为如此,新媒体中滋生的健康
期刊
感冒古来便是常见病,但翻遍中医经典,从先秦的《黄帝内经》直到清代的《医门法律》,均无“感冒”一词。说来别致,该病名的直接源头不在医家,却在官场。  据史载,从宋代开始,皇家置“昭文馆”、“史馆”、“集贤院”三馆和“秘阁”、“龙图阁”等,分掌图书经籍和编修国史等事务,通称馆阁。明代将其职掌移归翰林院,故亦称翰林院为馆阁,清代相沿。馆阁需要太学生轮流值班,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情愿值班,有些人就找些小病为借
期刊
前国务院总理朱镕基,退休已十多年。老人在退休生活当中如何处事待人?他提出了十个切记。  切记,岁数大了不是本钱。心里不要那么多“应该”“不应该”。喊你一声“老头儿”没有什么错。叫你一声“老先生”是对方好教养。有人给你让个座,一定要说声“谢谢”,那是有幸碰到了一个大好人。  切记,“想当年”不是人人爱听的话。如今不是忆苦思甜的年代,没有人愿意享受你的光荣历史和苦难经历。时代毕竟不同了。你吃过的野菜,
期刊
倡导“活血化瘀法”防治冠心病  作为中科院院士、心脑血管科著名专家,陈可冀在心血管病领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并与已故名老中医郭士魁一起,首先提出了 “活血化瘀法”防治冠心病的诊疗思想。  冠心病古已有之,陈可冀在研究中发现,冠心病血液不通的症状,在中医里的证候表现就是“血瘀证”。通过辨证治疗,中医传统的活血化瘀药治疗冠心病效果很好,还能防止对肝肾功能及肌肉的损害。“活血化瘀的本质是‘活其血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