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当代艺术的比较研究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zu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夏加尔与张晓刚——优秀的当代艺术大师,他们国籍不同,流派不同,甚至连时代也不相同,但他们都用内心独白一般的画面去阐述、去表达,关乎记忆,关乎家族。通过对这两位艺术家成长背景的研究以及代表作品的解析来比较东西方当代艺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浪漫与孤独。
  关键词:文化背景;家族;记忆;浪漫;孤独
  当笔者第一次看夏加尔的作品时便觉得,他不是画家,他是诗人,他笔下的世界是浪漫的梦境,有绿色的牛,有飞舞的爱人,他的画便是他自己的诗,如同华丽的俳句咏唱爱与故乡。而另一位艺术大师张晓刚,他的画里也有家人,三世同堂,齐整而坐,看似圆满,却扑面而来压抑不住的孤独、疏离、忧郁,越回味越难以忘怀,画里的人似乎在冷清的面庞下诉说着什么。笔者看见了平静下的呐喊,认为张晓刚也不是画家,他用寡淡的色调,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冷静地记录着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他是记录者。
  同样是对家人的记忆,是什么让这两位大师变成了浪漫的诗人和孤独的记录者呢?
  1 最初的记忆——夏加尔与张晓刚
  1.1 夏加尔的爱与乡愁
  毕加索說:“马蒂斯死后夏加尔是唯一理解色彩的艺术家。”说起这别样的色彩,就不得不提夏加尔的生平经历,他的爱与乡愁。
  夏加尔于1887年出生在白俄罗斯维捷布斯克一个贫寒的犹太人家庭。夏加尔的父母都是讲意第绪语的哈西德派犹太教徒,这个教派传统而保守,甚至带有强烈的神秘主义和宗教色彩。就是这样一个保守又普通不过的底层家庭,生活本就不容易的父母拿出了让儿子实现梦想的钱。成年之后的夏加尔曾在他的自传中说过:“我青年时代的环境是多么贫困,我的父亲和我们九个孩子是多么艰苦,然而他总是充满了爱。从此以后,当我眺望黑暗的天空时,我感到在夜晚也有诗的存在。我体会到另一个世界。这一点深深地感动了我。”
  年轻的夏加尔在那个时候虽然艰苦,但却发觉了爱和诗意的存在。是家人的爱温暖了年轻的夏加尔,以至于后来在追梦的道路上夏加尔从不妥协,他用父母家人的爱填满心房,他的诗意、他的温情一直坚持到他人生的最后一刻。如果说家人的爱是夏加尔最初学习绘画的支持与动力,那么蓓拉,他的妻子与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友人则点亮了他逐梦路上的灯。
  1.2 张晓刚的家与血缘
  1958年的春天,张晓刚出生在古城昆明,年幼的他便爱上了绘画。几年之后,“文革”结束,高考恢复,张晓刚第一年就考入了令无数人羡慕的四川美院油画系。然而事与愿违,年轻的张晓刚起初在大学里过得十分压抑,他的同学们都比他大十多岁,像罗中立、程从林、何多苓,那时的他们已经在全国声名鹊起,他们画“伤痕”、画“乡土”,而张晓刚恰恰不喜欢这些,他迷上了西方现代艺术,尤其对后印象派大师极其推崇。那时的张晓刚也十分困惑迷茫,他甚至对自己的艺术感到灰心、感到无望,然而哥哥的鼓励以及自己对艺术的热爱让年轻的张晓刚坚持了下来。
  至此,张晓刚完成了早期的艺术积淀。父母的启发、哥哥的鼓励给了张晓刚最初的动力。以至于在后来的创作里,张晓刚强调家族、血缘,强调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他的画作里印上了浓浓的家与血缘的痕迹。
  2 最好的作品——《生日》与《大家族》
  2.1 《生日》的浪漫
  深深地感动,意第绪语怎么说?——“我的身体倒转了过来。”
  意第绪语是夏加尔故乡的语言,透过《生日》浪漫而又炽热的画面,笔者仿佛看到夏加尔的画满溢温情,用弯曲变形的身体去记忆与他妻子浪漫的爱情。夏加尔的画笔能够将色彩转化为诗句,他无疑是当代艺术家中最浪漫喜悦的诗人。
  2.2 《大家庭》的孤独
  1981年,刚刚大学毕业的张晓刚回到了老家昆明,回到昆明后张晓刚经历了一段黑暗的日子,找不到工作,创作也被终止。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翻到了家里的老照片,受到父母照片启发的张晓刚,在那段孤独的日子里,脑海里产生了新的想法,属于他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想法,大量的思考最终化成画布上的《大家庭》。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许多家庭都曾经有过《大家庭》式的全家福照片,画面上单眼皮、瓜子脸、直鼻梁、大而无神的眼睛、平静黯淡的目光、呆板统一的坐姿,被生硬的红色血线连接的家人们。明明是一家人坐在一起的温馨全家福,为什么会涌裂出隔阂,孤独的感受来呢?还有人物脸上水渍一般的块面,是胎记还是疤痕?《大家庭》系列其实就是一代中国人的时代影像,是对中国人的心灵隐痛和那段苦难秘史的挖掘,是历史的真实表现,是对现代社会中仍然存在的一些现象进行的曲折含蓄的批判。
  在平静面容之下,他们的一切欲望与激情都仿佛都被压抑在了他们刻板的制服和表情里。然而,这些人物的眼睛却是生动的,充满感情和言说的欲望。透过画布,笔者听到那些人在诉说着些什么,张晓刚想表达记录的或许就是这些孤独的耐人寻味的时代记忆。
  3 夏加尔与张晓刚的同与不同
  夏加尔和张晓刚,两位艺术大师,他们都用自己的直觉和感受表达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无论是漂浮弯曲的身体,还是呆板冷清的面庞,都诉说出两位大师内心想要表达的真实,他们都有一颗“固执己见”的赤子之心。
  在20世纪90年代,超现实主义画派曾试图推举夏加尔为他们这个流派的先驱。夏加尔婉言拒绝了。超现实主义画派以下意识、梦幻、本能为创作的源泉,对这一点夏加尔并不赞同,他坚持他的艺术是真实的,他所画即所感、所忆,是最真实的内心感受。这让笔者想到了张晓刚,他在一群“伤痕”“乡土”的同学里坚持自己的“新”的东西,虽然在那段黑暗的日子里无人赏识,生活窘迫,但他也没有放弃内心对当代艺术的渴求与热爱。
  画面上美丽的妻子、可爱的故乡、朴实的父母亦或善良的哥哥,是夏加尔和张晓刚对自己生命轨迹的记忆,只是一位深化在了自己的爱的回忆里,一位升华在了时代的记忆里。
  4 并非结尾
  生命是缱绻蜿蜒的河流,两位艺术大师的故事不是从这里开始也不会在这里结束,他们的艺术和生活不是笔者寥寥几句就能够阐述完备的,我所说亦是我所想,笔者的观点受自身文化背景的局限。笔者无法评论东西方当代艺术哪一个更优秀,哪一个更完备,就像笔者无法比较夏加尔和张晓刚谁的画作更胜一筹。过去伟大的艺术家曾留下了件件艺术珍宝,未来的人们也会给这个领域注入新的血液,虽然这些笔者无法一一领悟参透,但对过去,笔者缅怀而敬仰,对未来,笔者期待而渴盼。那些内心独白式的画面,融合在梦境与现实中,印在一幅幅画作里,永远也不会过时,也永远不会结尾。
  参考文献:
  [1]何政广.世界名画全集——夏加尔[M].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2]Daniel Marchesseau(法).夏加尔——醉心梦幻意象的画家[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
  [3]廖瑜,赵继学.在现实和梦境中徘徊——浅析夏加尔绘画的心理动机[J].美术大观,2007(8).
  [4]马克·夏加尔.我的生活[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6.
  [5]田超群.谈张晓刚《大家庭》系列艺术作品[J].数位时尚:新视觉艺术,2010(5).
  [6]周岩.张晓刚油画思想解读——以“历史性”的主题,确定自己在艺术史的地位[J].大众文艺,2013(1).
其他文献
摘 要:新媒体凭借丰富性、开放性、交互性的特点,逐渐改变了受众的信息搜集偏好,分流了传统媒体受众,同时也带来了传媒产业的收入分流。出版产业作为最为传统的内容传播产业形式,其资源禀赋、盈利模式、市场结构、产业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面对替代品的威胁、优势地位的动摇、产业内部的危机,出版产业应当调整发展策略,做大报业主业,做强产业板块,发展新媒体业务。  关键词:新媒体;出版产业;媒体融合;烟台日报传媒
期刊
摘 要:面对我国日益突出的老龄化问题,我们应更加注重为老年人服务的设计。本文总结实际调查情况,发现老年人对手机媒介的使用度较低,而对电视媒介的使用度较高。进一步对这一现象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和对比,从中得出目前老年人在手机应用的使用上,因生理、心理、生活方式等方面特性的制约,存在不便和困难。而与之相比接触电视媒介,更适合作为老年人休闲娱乐、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但电视媒体在进一步提升对老年人服务的能力时
期刊
摘 要:从文艺复兴之后的西方艺术,“人”作为“主体”出现了。传统的理性思维和宗教的神性被打破了,“我思”主体确立为世界的主宰。再到19世纪中叶尼采酒神精神的提出,整个西方的现代艺术开始裂变,以一种非理性的、禀赋着生命力、以个体的自我主体发展生成新的形式。其中,尼采是西方现代艺术中一个重要的人物之一,他的酒神精神,使之后的绘画艺术回归到追溯人生命的本体,并使艺术最终走向自足。  关键词:尼采;酒神精
期刊
摘 要:我们从大量的原始艺术研究中知道,早期艺术是人们进行经验传递,现实生活的重要行为的仪式化的学习。尤其是先秦时代的艺术更是对神的威严的顶礼膜拜,有祈祷“劝诫”和“察明镜”的社会公用。一直以来艺术都无法挣脱政治“无形之手”的掌控,我们看到,传统意义的审美愉悦转化成为人们的心理表达,社会行为的艺术功能在此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抽去了“艺术愉悦”这个中介,以“身边”“手边”“现实情景”的观念设置和构造形
期刊
摘 要:苏州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其极具特色的地域风格,对该地区的本土服饰品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兰姿绣为考察分析对象,从地理、生活方式、文化、经济及科技方面入手,浅析影响苏州地区本土服饰设计形态生成的因素。  关键词:苏州;服饰设计;兰姿秀;设计形态  苏州丝绸名扬四海,具有苏州地区特色的服饰设计便是以丝绸为载体,用现代化的审美方式,将古老而传统的材质与当下时尚
期刊
摘 要:研究中国的当代艺术就要从中国艺术的“当代性”上来研究,“当代性”就是在现代与后现代语境下对当代社会问题的形而上的哲学思考和形而下的现实关注,是对当代社会变化发展的一种经验与理性的人文价值的当下意义的哲学思考。就是说,我们讨论的当代艺术是在现代与后现代性的语境里把握中国文化、社会的本质存在中产生的中国当代艺术。  关键词:当代艺术;当代性;中国当代艺术研究  1 中国当代艺术的概念  研究中
期刊
摘 要:写生是中国画从临摹通向创作的桥梁。然而,在西学东渐的进程中,随着西方艺术思潮的影响和介入,中国画写生逐步迈向了“西化”的趋势,写意精神也随之削弱,中国画丧失了鲜活的生命力。因此,重新审视中国画写生的精神旨圭,确立适合的写生方式,对于中国画的传承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中国画;写生;精神旨圭  “写生”之词,本是从日语中转译而来,但在中国画画论中,却早有记载。据苏轼《书鄢陵王
期刊
摘 要:达米安·洛布是一位极富艺术魅力的超级写实主义艺术家。他的作品多以城市及城市风景或生活为主要题材,作品借鉴和结合了其他艺术手段来创作,不拘一格、个性十足,作品以艺术的形式,真实地再现了生活。  关键词:超级写实主义;摄影;绘画  1 达米安·洛布和他的超级写实主义  超级写实主义是绘画和雕塑的一个流派,其作品风格类似高分辨率的照片。超级写实主义也可以看做是照相写实主义,是首先在美国发展起来的
期刊
摘 要:在新媒体语境下,人们的视野以及对新生事物的探寻和思考得到了不断的拓展,纪实摄影也开始向着带有观念的多元风格方向转变,这是社会进步和文化艺术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多元化的纪实摄影并没有偏离纪实摄影的本质特征,仍然依附于纪实摄影的主流文化之中,并在相互融合中不断发展。纪实摄影作为摄影文化的一个分支发展前景依然无比宽广。  关键词:当代纪实影像;时代特点;记录为本  在摄影的众多拍摄方法中纪
期刊
摘 要:花作为一种意象,贯穿于海派文学之中,从韩邦庆、张爱玲、王安忆到金宇澄。而现实上海与文学上海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本文以当代海派小说《繁花》为中心,通过对海派文学中“花”的意象的分析,来揭示上海形象与上海意识的流变,从而为重新理解上海提供某种启示。  关键词:《繁花》;花;意象;上海  上海作为中国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城市,集中体现了中国城市化发展的趋势,是中国城市发展的样板。因此,研究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