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中职机电专业人才培养普遍存在着重视职业技能培训,较少侧重职业素质的现象。本文通过对我校三届机电学生上岗实习出现的问题进行考查,指出了岗前培训的必要性。以培养机电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提高学生适应未来职业的能力,满足用人单位对机电从业人员职业素养的要求。
关键词:机电学生;职业素养;岗前培训
我校采用“2+1”教育模式,即在校学习两年,第三年到专业对口的指定企业,带薪实习12个月,然后由学校统一安排就业。第三年的顶岗实习虽然可以很好地达成中职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目标,但是通过实习单位和学生的反馈,学生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
一、学生顶岗实习出现的问题
我校竭力与本地企业挂钩,建立校企合作关系。经过多年的学生外出顶岗实习的实践,从效果上来看,顶岗实习是必要且可行的。但也暴露了学生身上存在的一些缺点。
1.环境适应能力较差。进入企业,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生不习惯车间环境,不能承受车间的劳动强度。这些情况最终导致学生出现不同程度的情绪不稳、心理抵触、身体不适等状况。部分学生工作消极,频频出现告假、旷工现象,影响企业的生产秩序;部分学生参与企业生产线工作时拈轻怕重,总想选择工序简单的岗位,等等。
2.人际关系难协调。部分学生工作中不会协调与同事之间的关系,做事我行我素,不肯接受批评,常因不服气老员工或领导的批评而弄僵人际关系。
3.规章制度难接受,不服从管理。当工作时间较长或者加班较多时,很多学生会寻找各种理由请假,常不按企业要求作息,晚上通宵上网,白天消极工作。
4.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太大,工资待遇差。学生到企业后,以“准员工”的身份到车间实习,学生认为与企业员工做同样的工作,应获得同样的报酬。当发现工资待遇有差别后心理失衡,并不考虑自己对岗位工作的熟练程度、操作技能等诸方面的缺陷,一味地与正式企业员工攀比。
5.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企业用人一般都实行计件制,多劳多得。学生要想得到更多的收入,就必须多付出劳动。但不少学生期望有高工资,又不肯吃苦,有好吃懒做的习惯。
二、学生顶岗实习出现问题的原因
1.角色转变。学生的顶岗实习期,是一个从学校到企业、从学生到工人、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过程。但很多实习学生不能较快地适应角色的转换。究其原因,是源于学生在校期间,无论教师还是家长都对其太宽容,没有严格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职业素养。
2.惰性习惯。家长过度的溺爱造成了大部分学生习惯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进入企业后,遇到困难不会及时调节和自我疏导;缺乏工作经验,上进心不足,导致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不能很好地适应环境。
3.学生自身素质偏低。社会的大环境决定了中职学校的大部分学生属于中学教育中的后进部分。在长久的普教体系中因为多方面原因有着的不良习惯和作风。又因多为独生子女,家长的过分溺爱与纵容,造成了学生自私、任性、固执己见等性格方面的缺陷,导致学生在校期间不思进取,在社会实践中消极怠工。
4.缺乏相关的培训。现在社会企业与职业学校的校企合作,通常是学生到企业后,经过简单的讲座培训和短暂学徒性质的适应期,学生就与熟练工人一样到岗工作。企业完全没有考虑到学生心态的转化和适应的过程,将顶岗实习的学生与求职谋生的员工相提并论,没有思考“顶岗实习”的实际意义。学校也没有帮助即将顶岗实习的学生做好充分的思想工作。
三、岗前培训的必要性
第一,岗前培训是中职学生步入社会的第一课,是学生职业生涯的起点。岗前培训有助于让每一名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职业,以一种健康的心态进入企业,为漫长的职业生涯奠定牢固的思想基础。
第二,通过岗前培训的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一些常用的国家法律文件与规章制度。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文件包括《聘用合同》和人事制度改革及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文件。规章制度是新职工工作和行为的准则。如果顶岗实习期间遇到问题,要能利用这些文件法规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第三,通过岗前培训的典型案例分析,使学生明白安全文明生产的重要性,了解在生产中一定要注意安全,杜绝事故隐患;同时也要注意文明生产,做到生产场地井然有序,生产过程按工艺、要求有序进行。
第四,通过岗前培训的企业文化课程,使学生初步了解企业状况,明晰中职机电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特点及用人单位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提前明白学生、实习生与员工的不同身份和特征。
21世纪机电技术的新发展以及国家工业的崛起和战略政策的实施,迫切需要大量高素质的机电技术专业人才。在这种背景下,中职学校大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职业技能,利用校企合作的形式,设计好岗前培训的具体内容,对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和学生的顺利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机电学生;职业素养;岗前培训
我校采用“2+1”教育模式,即在校学习两年,第三年到专业对口的指定企业,带薪实习12个月,然后由学校统一安排就业。第三年的顶岗实习虽然可以很好地达成中职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目标,但是通过实习单位和学生的反馈,学生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
一、学生顶岗实习出现的问题
我校竭力与本地企业挂钩,建立校企合作关系。经过多年的学生外出顶岗实习的实践,从效果上来看,顶岗实习是必要且可行的。但也暴露了学生身上存在的一些缺点。
1.环境适应能力较差。进入企业,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生不习惯车间环境,不能承受车间的劳动强度。这些情况最终导致学生出现不同程度的情绪不稳、心理抵触、身体不适等状况。部分学生工作消极,频频出现告假、旷工现象,影响企业的生产秩序;部分学生参与企业生产线工作时拈轻怕重,总想选择工序简单的岗位,等等。
2.人际关系难协调。部分学生工作中不会协调与同事之间的关系,做事我行我素,不肯接受批评,常因不服气老员工或领导的批评而弄僵人际关系。
3.规章制度难接受,不服从管理。当工作时间较长或者加班较多时,很多学生会寻找各种理由请假,常不按企业要求作息,晚上通宵上网,白天消极工作。
4.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太大,工资待遇差。学生到企业后,以“准员工”的身份到车间实习,学生认为与企业员工做同样的工作,应获得同样的报酬。当发现工资待遇有差别后心理失衡,并不考虑自己对岗位工作的熟练程度、操作技能等诸方面的缺陷,一味地与正式企业员工攀比。
5.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企业用人一般都实行计件制,多劳多得。学生要想得到更多的收入,就必须多付出劳动。但不少学生期望有高工资,又不肯吃苦,有好吃懒做的习惯。
二、学生顶岗实习出现问题的原因
1.角色转变。学生的顶岗实习期,是一个从学校到企业、从学生到工人、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过程。但很多实习学生不能较快地适应角色的转换。究其原因,是源于学生在校期间,无论教师还是家长都对其太宽容,没有严格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职业素养。
2.惰性习惯。家长过度的溺爱造成了大部分学生习惯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进入企业后,遇到困难不会及时调节和自我疏导;缺乏工作经验,上进心不足,导致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不能很好地适应环境。
3.学生自身素质偏低。社会的大环境决定了中职学校的大部分学生属于中学教育中的后进部分。在长久的普教体系中因为多方面原因有着的不良习惯和作风。又因多为独生子女,家长的过分溺爱与纵容,造成了学生自私、任性、固执己见等性格方面的缺陷,导致学生在校期间不思进取,在社会实践中消极怠工。
4.缺乏相关的培训。现在社会企业与职业学校的校企合作,通常是学生到企业后,经过简单的讲座培训和短暂学徒性质的适应期,学生就与熟练工人一样到岗工作。企业完全没有考虑到学生心态的转化和适应的过程,将顶岗实习的学生与求职谋生的员工相提并论,没有思考“顶岗实习”的实际意义。学校也没有帮助即将顶岗实习的学生做好充分的思想工作。
三、岗前培训的必要性
第一,岗前培训是中职学生步入社会的第一课,是学生职业生涯的起点。岗前培训有助于让每一名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职业,以一种健康的心态进入企业,为漫长的职业生涯奠定牢固的思想基础。
第二,通过岗前培训的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一些常用的国家法律文件与规章制度。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文件包括《聘用合同》和人事制度改革及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文件。规章制度是新职工工作和行为的准则。如果顶岗实习期间遇到问题,要能利用这些文件法规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第三,通过岗前培训的典型案例分析,使学生明白安全文明生产的重要性,了解在生产中一定要注意安全,杜绝事故隐患;同时也要注意文明生产,做到生产场地井然有序,生产过程按工艺、要求有序进行。
第四,通过岗前培训的企业文化课程,使学生初步了解企业状况,明晰中职机电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特点及用人单位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提前明白学生、实习生与员工的不同身份和特征。
21世纪机电技术的新发展以及国家工业的崛起和战略政策的实施,迫切需要大量高素质的机电技术专业人才。在这种背景下,中职学校大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职业技能,利用校企合作的形式,设计好岗前培训的具体内容,对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和学生的顺利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