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批判性思维,优化议论文写作

来源 :新高考·语文备考(高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999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中学生来说,写作似乎是件挺为难的事。写记叙文吧,没有新鲜的素材;写议论文吧,没有深刻的思想。但因为议论文或多或少还能说几句,所以许多同学随大流选择了写议论文。但学生思辨能力缺失,教师指导又不到位,使得议论文写作呈现出种种问题。如薛永娟老师指出,议论性散文常常是个怪胎,她以一篇高考优秀作文为例,“统观这篇所谓优秀高考作文,以议论性散文为标签,其实犯了说理的太多禁忌:观念含糊,概念不清,选择性个别取样,例子与观点没有逻辑联系,思辨素质极为低下。”《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7年第5期)林立琼老师则指出:“教师没有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有的教师为了教学方便,把议论文写作归纳成所谓的‘五段三层论’,即每篇作文写五段,分析论证为三层,每个层次都是‘分论点+事例+议论’,甚至每个层次的分论点怎样提出、每个段落多少字数都有规定。在这种‘精确’的指导下,学生的作文想不‘线性’都难啊!”《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7年第5期)无论是说得太模糊,还是写得太“精确”,其实都源自于我们写作时缺少对自身立论的反思,将作文视为证明题,以为只要证明论点确实存在即可。事实上,如果我们有意识地运用批判性思维,就可以很好地规避上述问题。
  按照一般的说法,批判性思维就是对某种观点、想法、结论,进行言之有据的质疑、评估、审验,看其是否正确。不是毫无条件地全盘接受,而是积极主动地理性思考,对其进行理解、分析、比较、核对、反思,从而作出思考性的判断。批判性思维中的“批判”不是否定的意思,而是分析判断、评论好坏的意思。批判性思维的目的是得出真实性的判断。
  在作文中运用批判性思维,主要有两种,一是对作文所给话题的重新审定,有些琵琶别抱的作文就属于这类;二是对自己文章表述的深入思考,通过自我质疑,不断补充论述,使文章更加深刻周全。对于第一类,我们觉得要慎重,并不是所有的话题都适合如此思考,如2015年全国卷Ⅰ的作文题(“女儿举报父亲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对女儿做法的评价涉及是非观,就不能轻易否定;而2016年全国卷Ⅱ的作文题(“语文学习与语文素养”),对语文素养提升的三条途径就可以进行批判性思考。
  训练的重点应放在第二类,即在写作过程中,通过对自己审题、论点、论据的批判性讨论,审视自己的作文,使自己的立论更准确,论证更合理。
  一、辨别关键词,弄清内涵和外延
  绝大多数作文题,经过我们的阅读、提炼、总结、思考,可以得出一个或几个关键词,这几个关键词就是我们立论的基础。但词语往往是多义的,而且随着语境的变化,词语还常常产生新的意思。但有的同学在实际写作中,常常是囫囵吞枣地读一遍材料,不假思索地得出关键词,然后信马由缰地写作,用含糊不清的名言去表达似是而非的认识,用华丽工整的言辞去博取阅卷老师的青睐。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在得出关键词之后进一步思考:这个关键词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是这个意思而不是别的意思?为什么是这个词语而不是别个(同义或近义)词语?
  如“读书”可以有“看书”“朗诵书籍”“上学”“学习功课”等意思,林语堂在谈读书时,就首先将“读书”的概念进行界定:“今日所谈,亦非指学堂中的读书,亦非指读教授所指定的功课,在学校读书有四不可。”
  又如罗家伦将“智慧”和“学问”相区别:“学问与智慧,有显然的区别。学问是知识的聚集,是一种滋养人生的原料,而智慧却是陶冶原料的熔炉。学问好比是铁,而智慧是炼钢的电火。学问是寸积铢累而来的,常是各有疆域独自为政的。它可吸引人生的兴趣,但是它本身却是人生的工具。智慧是一种透视,一种反想,一种远瞻;它是人生含蕴的一种放射性;它是从人生深处发出来的,同时它可以烛照人生的前途。”
  下面这篇高考优秀作文中,作者将“个性”与“个人主义”相辨析:
  个性,不同于个人主义。个人主义是一剂致命的毒药,而个性却是日常生活的食盐。人云亦云,因为无人发言而保持沉默,因为众人欢呼而拍掌相庆,这是大众化,而不是我们自己。我们需要的,是不同的声音。是他人喧哗时你的绒默,是他人无言时你的高歌。
  (《流星划过,个性闪光》)
  我们对关键词进行批判性思考之后,就可以弄清其内涵和外延,立论自然也就更为清晰了。我们可以选择写过的作文进行修改,下面是两个学生习作的例子:
  智慧是一种经验,一种能力,一种境界。智慧是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智慧不是聪明。聪明的人不一定拥有智慧,但拥有智慧的人一定很聪明。在马云的管理哲学中,聪明是智慧者的天敌,傻瓜用嘴讲话,聪明的人用脑袋講话,智慧的人用心讲话。因而在一个聪明人满街乱窜年代,稀缺的恰恰不是聪明,而是一心一意,一条心,一根筋……所言极是啊!聪明是一种生存的能力;而智慧则是生存的一种境界。
  (《我说智慧》)
  自怜不是揽镜自视以为鉴的自我审视,不是吾日三省吾身的自省,更不可能是对自我价值的理性分析和省察。自怜反而会让人在幻象中迷失自我,在一次次的重复中愈加坚定心中的错念,从而背离自己真正的方向。
  (《顾影不自怜》)
  二、追问原因.探究依据和实质
  不少同学深受成功学影响,从小到大接受最多的就是关于成功的故事,所以遇到任何话题,首先会从是否影响成功的角度去思考,其直接体现就是,在看待问题时常常以“是否有用”为依据。带着这样的想法去写作文,常常会使作文流于肤浅,分论点似是而非,如有不少同学将分论点拟为“XX带来成功”“XX是成功的基础”“XX决定XX”“XX可以为我们赢得机遇”,等等。
  我们要对自己的论点进行批判性思考,即为什么说自己的观点是对的?它有没有不合理的地方?能不能再换一种方式来表达?
  通过批判性思考,我们就会发现,要让别人信服自己的观点,先要让别人理解自己的观点,这就需要对观点进行阐释,说明自己的立论依据。例如,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曾提出“艺术的各种突出的不平衡性,经常使人怀疑究竟能否或应否作这种美的巡礼”这一看法,接下来用了一段话来阐释自已的观点,具体说明“怀疑”:   艺术与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艺术各部类之间的不平衡使人猜疑艺术与社会条件究竟有无联系?能否或应否去寻找一种共同性或普遍性的文艺发展的总体描述?民生凋敝、社会苦难之际,可以出现文艺高峰;政治强盛、经济繁荣之日,文艺却反而萎缩。同一社会、时代、阶级也可以有截然不同、彼此对立的艺术风格和美学流派。……这都是常见的现象。
  下面这段文字选自高考优秀作文(“蛋”是你下的,就请你“叫”》:
  首先,这种“忍让”是对我们合法权益的践踏,是对犯罪的放纵,需要“鸣叫”来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如果人人只是退让,我们怎么才能保护本应属于我们的东西?这个社会岂不是要变成一个罪犯横行、人人自危的社会?中美进行入关谈判,很关键的一点就是关于知识产权问题。在中国,很多人维护知识产权的意识非常淡薄,被侵犯了也不知道维护,所以盗版横行,正版的软件、CD等常被盗版侵蚀得无法生存,这样的市场,怎么能和国际接轨?怎么能形成良好的竞争体制?
  在这段文字中,作者并不是直接指出“需要‘鸣叫’来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而是先剖析了“鸣叫”的对立面“忍让”的实质,再引出观点;然后又用“如果人人只是退让,我们怎么才能保护本应属于我们的东西?这个社会岂不是要变成一个罪犯横行、人人自危的社会?”来进一步阐释自己的观点,让人不得不信服。
  下面是学生写得较好的习作片段:
  知易行难,能够运用知识才是真正地懂得知识。知识是从书本中,从他人处吸收而来,只要博览群书,知识自然尽在心中,但知识学问本是为生活服务,若只有知识却不运用,自诩为学富五车的才子,也终难当大用。曾有赵括纸上谈兵,兵法倒背如流,便自以为是军事高手,无限丘壑尽在胸中,颇有指点江山的意味。可叹第一次率兵出战便全军覆灭,连自己的命也未保下来,后人叹息之余,也不免深思,知识多终究比不上行动力强。
  (《知易行难,迎难而上》)
  绽放是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花绽放前必经历了风的摧残、雨的洗礼、雷的冲击,然而只有挺过这些直面的困难,它才有绽放的可能。同样,我们常惊叹老鹰翱翔天际之洒脱,孰不知小鹰学飞时的悲苦。一次次从山顶起飞,一次次遍体鳞伤,然而若没有这些伤痛,又哪来熟练而又潇洒的飞翔呢?每一种事物的存在方式都是它所绽放的形式。俗话说:“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当我们惊羡于美好事物的存在时,一定不要忽视那绽放前的努力,那是对绽放最好的诠释——自强不息。
  (《绽放》)
  三、剖析论据,挖掘作用和意义
  强于举例,弱于分析,是不少同学写议论文的通病。也就如薛永娟老师所说的,“选择性个别取样,例子与观点没有逻辑联系”。构思时自己认定论据的充分合理性,但并没有通过语言将这种充分合理性表达出来。也就是说,我们缺少这样的意识,非不能也,实不为也。
  这就需要我们回到议论文的本质——“议”上来。每一次举例的时候,可以运用批判性思维来问问自己:我所举的论据真的能证明论点吗?它能够充分合理地证明论点吗?有没有更好的论据?
  请看《人民日报》社论《用历史滋养“新的时间”》中的一段话:
  让传统文化进入时代血脉,需要激活“价值基因”。经济快速发展创造了物质财富的奇迹,却也伴随着心理失衡、价值失序、行为失范等问题,而娇正价值航向、培育价值共识,传统文化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市场需要注入“以义为利”的道德血液;面对庸俗的拜金主义,社会需要标注“宁静致远”的精神境界;建设山明水秀的美丽中国,政府需要树立“天人合一”的发展理念……面对一些人精神苦闷、价值虚无的“现代病”“西方病”,当今中国道德的重建、价值的重塑、心灵的重整,都离不开中华传统美德、人文精神、思想理念的润泽与滋养。
  在这段话中,作者首先提出“让传统文化进人时代血脉,需要激活‘价值基因’。”然后用一句话阐释了自己的观点。接着采用排比举例的方式,来说明激活“价值基因”的重要性。那么只有这三种情形需要激活“价值基因”吗?其他的情形为什么不列出来?其实这三种情形只是三种具体表现,作者在省略号之后,对这些情形加以概括,指出中国社会存在的问题,“都离不开中华传统美德、人文精神、思想理念的润泽与滋养”,从而表明论据是合理的,观点是可以被论据有效证明的。
  高考优秀作文《宽容是阳光》中有这样一段:
  三峡工程大江截流成功,谁对三峡工程的贡献最大?著名的水利工程学家潘家铮这样回答外国记者的提问:“那些反对三峡工程的人对三峡工程的贡献最大。”反对者的存在,可让你保持清醒理智的头脑,做事更周全;可激发你接受挑战的勇气,迸发出生命的潜能。这不是简单的宽容,这宽容如A1,磨砺着你的意志,磨亮了你生命的锋芒。
  从文章题目可以知道,语段的论点是“宽容是阳光”,作者举了潘家铮对三峡工程反对者的宽容。如果缺少批判性思维,那就会直接得出“可见,宽容很重要”之类的结论。在这段文字中,我們可以看到,作者先议论反对者存在的重要意义,将包容反对者的理由充分阐释出来了,再接着说“这不是简单的宽容”,就将对宽容的议论深化了,让阅卷者眼前一亮,耳目一新。
  可以说,只要我们认识到这一问题,就会注意深入剖析,充分展开联想,通过正反结合、由个到类、由人及己等方法,揭示论据和论点之间的联系,表达自己对话题的思考。下面是两则示例:
  拒绝自怜,保持清醒,才能心如明镜,于“众人皆醉”时独醒。保持清醒,是索尔仁尼琴被放逐多年亦能心无怨尤地以笔写尽世情;保持清醒,是塞万提斯多次入狱也不质疑命运、笔耕不辍的恒心;保持清醒,是稼杆壮志无人懂却不改一片丹心热血,到老来也要“试手补天裂”的决绝……这些人在众人踌躇不定、叹息着生活太累、尘世太苦之时,以一颗清醒之心拨开了自怜的迷雾,走出了画地为牢圈禁自我的悲剧,因而得以寻到生命的价值,看清前进的方向。
  (《自怜乱心,清醒凝神》)
  大爱是宁愿将自己满腔尚未实现的抱负沉淀成对百姓浓烈的爱。那位被唐宪宗当作一块砖随便扔往柳州的柳宗元,面对僻远、冷落、荒凉的边境,选择用大爱来承担自己的忧愁。于是,他兴办学堂、禁止巫术、垦荒屯田、种树植株、推广草药。几年的时间里,他成功让柳州获得了发展,他获得了百姓的拥戴。中国古往今来这样的例子很多,如韩愈之于潮州、苏轼之于杭州,正是这些士人,展现了知识分子的良知,撑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
  (《大爱无疆》)
  不断质疑自己的思考,无疑是需要智慧和勇气的,但也正是这样的质疑,才会不断提升作文的品质,让议论文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言之有道。
其他文献
文学作品是人物内心世界的写照,它所反映的世界都浸润着作者的思想情感。作者如何看待世界,如何应对人生,都应该真实地流露在自己的作品中。因此,高考作文虽然有其特殊性,不完全也不需要都是文学创作,但是考生必须把自己所经历或未经历的事件,都放在自己的思想与情感的炼炉中烘烤一番,然后以负责任的态度表达出来,并适度考虑语言与读者的审美要求,彰显考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情怀,这样的高考作文才是格调雅正的。  一、回
期刊
莎士比亚的名著《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几乎人尽皆知:罗密欧与朱丽叶相爱,但由于双方世仇,他们的爱情遭到了极力阻碍。但压迫并没有使他们分手,反而使他们爱得更深,直到殉情。  心理学把这种爱情中的人儿“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现象,称为“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也就是说,当出现干扰恋爱双方爱情关系的外在力量时,恋爱双方的情感不但不容易被干扰,反而会加强,恋爱关系也因此更加牢固。  事实上,社会生活领域广泛存在
期刊
【考纲解读】  用语得体是指能够恰当地使用语言,体现语境利语体的要求。“得体”就是根据语境条件使用语言,即根据内部语境(上卞文文体、句式、语言间的搭配和使用习惯等)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说话的目的、场合,需要表达的方式,发话者的身份、职业、处境,受话者的年龄、经历、思想性格、心理需求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这是比“简明、连贯”更高一层的要求。  用语得体的具体内涵很多,在复
期刊
作文题  根据以下材料,选好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学而不思则罔。——孔子  独立思考能力是创造发明的必备才能。  ——华罗庚  思考是行为的种子。——爱默生  写作指导  一、对材料的理解  1.材料是写作的根据,是拟定题目、选取角度、确定立意、构思行文的出发点和凭借。  2.材料由古今中外名人的三句话构成,均与“思”有关。第一句话是从反面说不思考对学
期刊
作文题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有人希望自己能扩大眼界,只有这样,才能见识丰富,人生才会有更高的境界;也有人认为眼界高了,什么都看不上,什么也做不了,带来了个人的痛苦。  写作指导  从命题形式上看,这道作文题具有典型的“海派”风格,延续了上海近年来高考作文题的思辨色彩。材料语言简洁明了,没有审题的障碍,不会使考生造成理解的偏差与歧义
期刊
古人云:诗者,不过“情景两端”。鉴赏诗歌,主要就是鉴别、赏析“情景两端”。抒情方式只有两种:一是直抒胸臆,二是间接抒情。抒情的手法相对来说比较单一,而写景艺术内涵丰富、角度多样,手法纷呈,自然成了高考考查的重点和难点,备受高考命题者的青睐。因而也就成为二轮复习中考生成绩提高的一个“瓶颈”。下面采用以下三个步骤来试图突破这一难点:  第一步,审清题意,链接知识。  审题是答题的第一步,只有审清题干问
期刊
别林斯基认为,文章内容再好,如果没有文采,就“有如一个面貌丑陋而心灵却伟大的女人,可以对她敬仰,但要喜欢她是不可能的”。优美的文辞就是思想的光辉,可以说,语言能力是作文能力中最基本、最稳定的因素,自然,语言能力的考查就成为作文考查的主要项目。在高考阅卷中,有文采的文章理所当然更有可能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  一、多样的修辞让语言亮丽多姿  善于恰当地运用一些修辞手法,是一种使考试作文语言有文采的好方
期刊
2018年高考中必考的“语用”题,一是在素材选取范围上将进一步扩大:加人图、表等元素丰富文本呈现形式;二是综合性更强:将“语用题”作为进一步考查考生高层级思维能力的方式之一;三是选材内容更接近考生学习和生活实际:其选材内容将引导考生对价值观念的思考和树立正确价值观,难度系数较前几年有所加大。所以复习要关注:①素材选取范围扩大,选择元素更丰富填空题;②现实性、综合性更强,多种元素综合,突出综合性的图
期刊
时隔18年,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知识点的考查卷土重来了。2014年,全国大纲卷文言文阅读中,“文化常识”率先以选择题的形式回归;2015年,该题目被收录在全国新课标卷嚎考试说明》的“题型示例”中并在当年的高考中得到了印证;2017年,“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被写进了《考试说明》,全国卷三套试卷都出现了相关题型,地方自主命题卷也紧跟步伐,同年江苏卷也以选择题的形式突击考查了这个知识点。11月
期刊
从近几年的高考试卷来看,小说表现手法在文学作品阅读试题中备受命题者青睐,成为常设考题。设题大多以选择题、问答题的形式呈现。考查的角度有两个:一是整体赏析;二是局部赏析。就考题设置来看,以局部赏析为主,设题切口小,考查的指向性明确。  我们先以2017年山東卷所选鄂温克族著名作家乌热尔图的小说《七岔犄角的公鹿》(节选)为例作简要分析。  [真题回放]20.本文第13~18段描写公鹿与狼搏斗的过程,运
期刊